《核武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核武皇帝-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层指挥单位为营和大队,都要设有自己的营部。
    继续和米舒钦柯将军的库班哥萨克骑军汇合后,次日,宋彪就和科尔尼洛夫少校一起带队离开杨官屯,为了赶时间,他们在凌晨两点就正式整军出发,24日下午抵达谷口屯子,就地驻扎,按照远东军参谋部的命令修筑简单工事和驻营区,为库班哥萨克骑军的轻装简行和突袭日军创造条件。
    谷口距离沈旦堡日军防线只有六公里的距离,实际上已经属于真正的前线阵地,沙俄远东军第二集团军在这里驻扎着一个连的兵力,属于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是临时抽调上来的后备部队。
    在天黑之前,宋彪和科尔尼洛夫少校一起悄悄换了服装,步行十里路在金山屯观察日军在东台子构建的阵地,日军在沈旦堡的驻军是第一骑兵旅团,八千余人,采取分散型的布防策略,力图控制更多的防御点,并且构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相互协防。
    沈旦堡北距沈阳四十公里,南距辽阳三十五公里,正好处于日俄双方军力交错的中间地带,这一时期,日军已经在辽阳地区聚集了五个军的兵力,总兵力27万人,火炮1082门和两百挺机枪,分散在一百公里的攻击线上,而俄军的总兵力约为33万人,火炮1266门,机枪六十挺。
    百忙之中,宋彪并没有忘记侦察兵所需要的特殊伪装,他让人事先准备了一些白色的狗皮袄子,一行人换装之后,悄无声息在周边地区向日军阵地渗透,过了金山屯之后,又一直深入到距离日军主阵地不足一公里的地方。
    宋彪穿着白袄子匍匐在一片坡地林子的大雪地里,科尔尼洛夫少校和李富贵等人一起隐蔽在他的周边。
    隐藏在一片灌木丛的后面,宋彪细致的用望远镜观察日军东台子阵地,日军在这里驻扎的时间已经有一个月之久,工事建设的非常坚固和完善,相距不足一千米的距离,他甚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军士兵在战壕和塔哨上站岗。
    在前沿战壕上,日军布置了大量的射击点和漫长的铁丝拒马防线,沟壕非常完善,暗壕、掩壕、交通壕和专门针对手榴弹的防弹壕也都挖出来了。
    宋彪可以看到典型的机枪防垒,一圈圈的填土粗麻袋围起来,周边填高夯实,具备极强的扫射能力,从分布的密度上进行推算,在沈旦堡和东台子周边外围的一公里长的防线上,日军布置了超过十五挺重机枪。
    看清楚防线的状况后,他转头看向科尔尼洛夫少校,这个人趴在他的旁边,也在用望远镜观察日军防线。
    等了片刻,科尔尼洛夫少校才回过头和看了看宋彪,问道:“你觉得情况怎么样?”
    宋彪将自己的望远镜给他,道:“日军布置了大量的机枪,我估计超过十五挺,这个规模似乎有点太了,正面冲击会非常吃亏,必须抽调更多的火炮进行打击……不过,考虑日军的防御工事已经构建的很完善,实际效果不会非常好。”
    “这样吗?”
    科尔尼洛夫少校很是疑惑,但他用了宋彪的望远镜后,很快就倒抽一口凉气。
    军用望远镜并不是很稀奇的东西,也不是说性能就如何好,通常只相当于中档民用品的规格,价格低,携带方便,能够达到7倍放大率即可。所谓放大7倍就相当于将700米外的东西拉到100米看,如果你的视力能在两百米外看到一挺机枪,那就能通过军用望远镜看到1400米外的机枪。
    相距不足一公里,宋彪甚至可以看清楚日军的那些机枪实际上大多都是从俄军缴获的德造马克沁重机枪。
    科尔尼洛夫少校观察片刻后,也能确认日军布置了数量较多的重机枪,很是怀疑的问道:“你说他们一个骑军旅,怎么会有这么多机枪?有必要吗?”
    宋彪想了想,道:“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那你说明你还是不懂亚洲文化和军事思想,亚洲和欧洲对骑兵的基础判断是不同的,在亚洲,骑兵是最为快速的兵种,强调速度和机动性,在欧洲,骑兵则被固定为最强力的破坏性单位。日军给骑兵配备大量机枪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最快速度插入敌军阵地和后方,建立工事,立足防守。”
    科尔尼洛夫少校并不是一个看不起亚洲裔的军官,但他还是很固执的冷嘲道:“这样使用骑兵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他们将骑兵耗在这个阵地上……!”
    宋彪不说话。
    人一旦觉得别人很愚蠢,那有80%的概率是他自己很愚蠢,科尔尼洛夫少校自己可能也感觉到,他后面的话实在是说不下去。
    假如日军很愚蠢,那命令哥萨克骑军从侧面的东台子冲击阵地的远东军司令部则更蠢。
    此时没有哪支军队比俄军更清楚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十五挺马克沁交叉布置在仅有一公里长的防线上,几乎可以绞杀一切。
    科尔尼洛夫少校用宋彪的望远镜观察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和宋彪交流他的观点,等了片刻却忽然和宋彪赞叹道:“你这个望远镜很不错啊,能不能送给我?”
    “不能!”
    宋彪突然很凶狠的虎瞪了科尔尼洛夫少校一眼,吓了对方一惊。
    科尔尼洛夫少校急忙将手里的望远镜还给宋彪,忍不住还是补充道:“真的很不错,看的非常清晰,我甚至能看到对方的机枪架子。”
    宋彪嗯了一声,重新在附近找了一个棵很高的松树,让李富贵帮他爬上去,站在更高的位置俯视整个日军阵地。
    在东台子阵地上,日军实际上只部署了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这么长的防线只有一千五百人,可见部署的非常分散,兵力有限,只能靠机枪的强大火力来补充,或者说是日军在想要死守沈旦堡,同时难以抽调大量兵力情况下的唯一选择。
    日军的主阵地是围绕小堡子的东台子、北台子、柳河口三条防线,在小堡子保留一部分兵力作为预备部队,在那里,日军利用原有的民宅搭建了数十个马场,约有五六千匹战马囤在那里,规模庞大,以至于隔着很远都能看到。
    考虑日军在柳条口可能还有一个防御点,在日俄战争最后阶段的大决战中,八千人的一个旅团想要守住方圆十公里的战略地域,这个计划实在是很赌博,很碰运气,如果俄军的作战意志坚决点,也聪明一点,完全可以在这里撕开一条口子,直接将日军在辽阳和辽中的两个主力部队切割开,并且利用沈旦堡作机动部署,集中主力围歼兵力较少的一支。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山岩大将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要豪赌沈旦堡,而库罗帕特金上将也很有预感性的出动第二集团军围攻沈旦堡,两人在决策上都是非常正确和高明的,可惜之处在于俄军高级指挥官的僵化,以及俄军体系内部的各种缺陷,还有补给和内部**等等问题,包括库罗帕特金上将本身也有作战意志不够坚决的缺陷,害怕损失过大,患得患失,即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却也不敢贯彻到底。
    应该说,俄军在奉天会战中的大溃败基本就是源于这个不起眼的沈旦堡。
    在高处将整个日军阵地都观测一遍后,宋彪才带着侦察队回到谷口,因为本身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发展就有前瞻性,在全面仔细的观测日军阵地和武装布置后,宋彪充分的意识到在谷口屯兵是错误的选择。
    一番深思后,回到谷口,宋彪立刻让科尔尼洛夫少校留下来继续从事在谷口营建的工作,而他自己则带着赵庭柱的第一步兵营和胡大林的工兵大队,在晚上悄悄出发,并且是在日军侧翼的东台子防线正面两公里外的金山屯秘密开挖工事。
    金山屯子周边有一大片密林子,本地的百余户居民也早已避难离开,整个屯子大体是在一片土坡子上,相对周边的田地要高出五六米,并且有多个数十米高的大土丘。
    通过金山屯的时候,宋彪已经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很好的防线区,在这里建立工事,整体防御效果也非常好,如果能够进一步南推,在南边的雅八台大丘上建立工事,形成双点呼应的局势,日军基本没有把握强攻下来。
    他在金山屯的大林子里秘密修建工事,同时也在熟悉屯子里的民宅分布情况,如果迫不得已要退到屯子里,他还可以就地打一场准巷战。

第四十一章 去吧,黑沟台
    此时的满洲步兵团基本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赵庭柱是第一步兵营的营长,张亚虎是第二步兵营的营长,胡大林是工兵大队的大队长,薛长庆是运输大队的大队长,科尔尼洛夫少校从西伯利亚步兵团中抽调的马特维上尉担任第三步兵营的营长。
    除了马特维上尉,其他人真的胜任吗?
    十四个中队长有一半人不识字,除了响马出身的花豹子,其余十三人都是马帮的旧弟兄,到今天也就打过两次小规模的战斗。
    宋彪现在只能是有什么米就烧什么饭,所有人都是新兵蛋子,全部得靠他这个班长分配任务,所有的任务都得细致到直接发配给中队。
    他很冒险的在夜里跑到金山屯子修建工事,秘密的建立了一条简易防线,如果真要和日军在这一带厮杀,他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继续利用工事吸引日军强攻他,而不是他去攻击日军。
    真要让他去强攻日军,他就死定了,就他这个步兵团的作战素养,赖在堑壕里能够守住就算是超水平发挥了。他这里的十四个中队长基本形同虚设,两个步兵营的硬仗和两个大队长也没有作战训练,所有的中队命令都是宋彪直接下达,大家都听他一个指挥。
    第二天早晨,米舒钦柯将军的哥萨克骑军轻装简行,在黎明之前抵达谷口营区,听说日军在东台子外围不足一公里长的弧形防线上布置十多挺机关枪,脸色当时就绿了。
    在仔细看过宋彪勘察后的新日军防线部署示意图后,米舒钦柯将军终于意识到对方根本就不是一个正规骑军,而是一个骑着马的步兵旅,火力之凶悍,几乎胜过一个俄军师。
    俄军在经过旅顺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