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修早就猜到今天这个宴会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戏码迟早要来,李定的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可是也不能这么轻易的就让张飞满足了心愿。他冲着李定和张屠夫欠了欠身,恭敬的说道:“承蒙李君谬赞,小子愧不敢当。长者有命,不敢不从,献丑之处,还请诸位师长指点。”
    李定听了,得意的看了一眼张屠夫,那意思是你看怎么样,我说没问题就没问题。
    张屠夫大喜,又征询了一下卢敏的意见。卢敏虽然对此不喜,可是也知道现在是求人的时候,不能不有所让步,更何况这也不是让他来表演,便有些歉意的向刘修递了个眼神。
    刘修点头表示明白。
    张家早有准备,卢敏一点头,早就伸长了脖子向堂上看的张飞便蹿了过来,挥手令堂下的歌舞伎退下,连声招呼快把书案抬上来。两个健仆抬来一张书案,两个婢女分别送上笔墨纸砚等文具,张飞跪坐在一旁,亲自磨墨。也许是有些兴奋,他磨得飞快,吱吱有声。
    “翼德贤弟,磨墨当如病夫。”刘修轻声提醒道。
    “啊?”张飞一时没听懂,仰起脸看着刘修,一脸的青春痘都有些泛红。
    刘修从他手里接压墨石,慢慢的磨起来,一边磨一边说道:“磨墨时,当轻柔圆转,水无激荡,有如病夫一般,磨出来的墨性才淳厚,否则火气太足,写出来的笔墨便不够沉着。”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磨墨的时候要慢一些,一来是怕伤了砚台,墨汁中掺有墨粒,二来磨墨的过程其实也是个静心、打腹稿的过程,作书者要趁这个时候进行酝酿,跟什么气不气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而,这句话在其他人听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张屠夫听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张飞却听懂了一小半,带来一脸的崇拜,就连李定和卢敏听了,也频频点头,觉得的确有些道理,好象和圣人的意思还有些暗符之处。
    所谓艺术便是这个好处,你可以说得云山雾照的,一点也不确定,能听懂多少,全看你自己的联想能力,当然如果你什么也领悟不到,也可能是他其实什么也没说,问题是听的人不敢这么想,他只会觉得自己水平不够。
    张飞再次接过压墨石,照着刘修的样子磨起墨来,这动作一静下来,原本看起来跳脱的少年也有了几分稳重的感觉,张屠夫从来没有看过儿子这个样子,一阵错愕之后,粗黑的眉毛直跳,暗自感谢起了列祖列宗,看样子张家真要出个文人,不再是有几个臭钱的商贾贱业了。
    刘修一直束手静坐,面对着两个漂亮婢女展开的茧纸,双目垂帘,似睡非睡,好象老僧入定,对投在他身上的几道意味各有不同的目光有如未见,直待张飞磨好了墨,恭敬的将笔递到他的手里,他才睁开了眼睛,接过了笔。
    一笔在手,刘修顿时像是猛将临阵,整个精气神都为之一变,他一手按着纸缘,一手执笔,稍作停留后便落笔如风,笔如龙蛇,一行行清秀妍丽的书法从笔下流淌出来,不过片刻,一幅酣畅淋漓的行书书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张飞欣喜不已,小心翼翼的接过纸,轻声念道:
    “桃花山里桃花谷,桃花谷中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摘取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这是唐伯虎的桃花诗的前四联,意思半不全,而且这诗语言近乎白话,并无文人喜欢的典雅,所以刘修写来倒也符合他目前的学问水平,并不虞有人见怪。他放下笔,躬身对卢敏等人浅浅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在桃谷半月有余,偶然俚语数句,孟浪之至,还请诸位师长莫怪。”
    卢敏品味了片刻,转过头对李定说道:“这几句虽说浅白,倒也有些闲适淡泊的味道。只是德然你年纪尚轻,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当致力学问,这醉卧桃花之下的事情,还是等功成名就、致仕归老的时候再说也不迟。”
    刘修连忙点头:“先生教训的是。”
    李定看了卢敏一眼,笑了,心道有人说卢植学问虽精,却不好辞赋,看来倒也不是虚言,从他儿子的身上也能看出几分来。不过他说得也不错,刘修这几句诗浅近得很,意境虽闲适,却不是他一个年纪人所应有的,未免太颓废了些,如果是自己说出来,那还差不多——李定和卢敏毕竟不是一样的人,他不是学者,他是名士,名士自然要讲点名士的潇洒风度,这几句诗倒是颇合李定的胃口。
    只是卢敏点评在前,他也不好直言反对,只是含笑点头,附和道:“德然啊,先生对你期望甚高,你可不能负了先生的一片厚爱。这种诗赋以后还是不要写了,且容我留着赏玩吧。”
    说完,老实不客气的对张飞一挥手:“翼德啊,你抓紧时间观摩,待会儿我带走了,你再想看就得到我家去了,少不得要带上几瓮好酒才成。”
    “啊?”张飞敢怒不敢言,心中腹诽不己,什么名士嘛,居然明抢。

第051章 观桃花而悟书
    李定脸上闪过一丝赧然,不过随即又心安理得,张家虽然有点钱,可是并不比他李家多,而且如果不是他李定出面,卢敏根本不会到张家来赴宴,刘修自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就算来了,不看在他李定的面子上,刘修也未必能当场作书。
    虽说这明抢有些**份,可是李定真是喜煞了这幅作品,下意识的就要了,现在再改口也不妥。他只是有些奇怪,刘元起的这个儿子听说一直笨笨的,什么时候练出了这么好的书法?
    “德然,你父亲给你请了什么明师啊?”李定对张飞快要喷火的眼神视而不见,温和的对刘修说道。刘备看在眼里,不由得一阵心酸,李定以前就是对他都没有这么客气过,至于看到刘修……那根本就和没看见一样,没想到今天全变了。一想到此,他抬起手摸了摸眉毛,沉默不语。
    “没有什么名师。病了数月,不能出门玩耍,只能观墙上雨漏痕,不知怎么的,悟到了一些笔意,只是一时还没太明白,后来到桃谷,见谷中桃**夭,这才忽然开朗。”刘修很郑重的躬身说道:“说起来,还得多谢李君,若不是李君推荐,我和玄德也没机会拜入卢师门下,不入卢师门下,自然也不能见到桃谷的桃花,更不会在书法上小有成就。”
    汉代的书法以篆隶为官书,正书、行书和草书作为俗书已经出现,但是其基本笔意还带有隶意,在结体上尚不严谨,笔墨上也偏向于质朴一路,此后一直在结构和笔意上探索,直到王羲之父子横空出世,特别是王献之改其父偏于质朴的笔意而显阴柔之美,这才开一代书风,风头直逼其父,父子二人齐领风骚,抗行三百余年。
    到了唐初,因为皇帝李世民喜欢王羲之而大加追捧,王献之的书法遭到贬斥,唐代书法的风格便以王羲之的质朴为主流,在结构上进一步摸索,直至展出结构严谨的楷书。书法结构到了唐人时便已登峰造极,宋人无法再有突破,只能再次从笔墨趣味上进行创新,所以宋四家皆以行草为主,以笔意见长。唐宋以后,书法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了。唐伯虎的书法兼有结构严谨和妍丽之长,在明代书家之中别具一格,只是被画名所掩,知道的人并不多。
    刘修写一手漂亮的唐伯虎书法,别说是在汉代大部分书家还处于质多于妍的阶段,就算在最讲究笔墨趣味的宋代也是出类拔萃的,让卢植、卢敏和李定等人眼前一亮,为之惊艳,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李定眉梢一挑,抚须不语。刘修说的这话听起来挺玄,但是李定却不这么认为,书画虽是小道,但讲究悟性却是人所众知的,常于不可能处有所得,李定本人便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他并不认为刘修是胡说八道,虽然他觉得以刘修的资质似乎不太可能悟到这些,但刘修把这些全归功于他,又让他沾沾之喜之余,也没了心思去追究这后面的真相。
    他沉吟了片刻,终于伸出手,谦虚的拍拍刘修的肩膀,有些惭愧:“德然哪,悟者自悟,与旁人何关?那是你的机缘到了。这么看来,这十几年来,你却是如一块璞玉藏在石中,直到今天才厚积薄,一鸣惊人,我……唉,惭愧啊,自诩为名士,却没能看出你来。”
    刘修有些意外。他其实并不喜欢李定,不仅是因为李定势利,而且他觉得李定以相观人不太靠谱,刘备的眉毛断了,他的命就变了?这说得也太玄乎了吧,那自己的眉毛还被那女子用木屐砸过呢,会不会影响命运?不过,此刻的李定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示自己看走了眼,他还是有些意外的——因为本来李定并没有看走眼,以前的“他”可能真是一个石头,里面并没有包什么玉,而他能看出同样是乡里小子的刘备有前途,就算是蒙的,那也得有几分运气——在他前世的印象中,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是不肯承认错误的,更别谈是当着别人的面了。
    仅此一点,就让他对李定有了些许好感。
    “对了,我还有个问题,想请德然……解说解说。”李定拉着刘修的手,诚恳的说道:“你说睹漏痕而悟笔法,睹桃花而知妍,这我能理解,只不过,仅仅如此,好象还不足以让你有这么大的进步吧?”
    刘修胸有成竹,对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好了答案,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眼下这个机会无疑是最合适的。他有些害羞的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卢敏,看起来有些胆怯的说道:“其实……和卢先生也有些关系。”
    卢敏很诧异的抬起头:“我?”
    “还有令尊。”刘修迎着李定等人惊异的目光,略显拘谨的说道:“先生父子动静以礼,端庄稳重,我由此悟出了结字当以平稳为上,不偏不倚,才合中庸之道。”
    “哦——”李定恍然大悟,打量着还没想通的卢敏,忽然哈哈大笑。不错,卢氏父子讲礼数,什么时候都是一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