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矢的-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炒黄瓜。”万国平嗯了一声,还是没搭话。

一会儿,万国平从计算机跟前走了出来,坐到了另一边的沙发上,手里拿着张工良计算出来的弹道,慢慢地看起来。张工良吃完了盒饭,走到垃圾框前,看了一下,问道:“老万,你这儿怎么不整个有机物垃圾桶啊?这些汤汤水水的往哪倒?”万国平说道:“楼道那头不是有么?这几步路都舍不得走一走,再不运动运动,小心你的肚子又大一圈,你们家林芝就不要你了。”张工良嘿嘿了两声,乖乖地收拾了饭盒,出去了。

待得张工良回来,万国平皱着眉头问道:“十几天的时间,就这么几条弹道么?”张工良叹了口气说道:“只有这四条弹道能行,而且,助推段和再入大气层段的弹道都不能避开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监视,他妈的美国太有钱了,军事侦察卫星满天飞,找个空子真难。”万国平又问道:“程序的中间计算结果不是有322条部分弹道么?怎么合起来就只有四条了?”张工良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变轨变不过去的。”万国平就不说话了。

半响,万国平把弹道计算结果往茶几上一放,指着说:“3月28日这条弹道不行,时间太紧,咱们的测量船在这个时间内无论如何都到不了位。4月6日这条弹道也不行,落区都快到曾母暗沙了,那里离人家太近,而且还是主权有争议的海域,万一出了事外交上就很被动了。”张工良咂咂嘴说道:“你考虑的问题真多,该让你去当总理。哎,老万,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两条弹道了,你选哪一条?”万国平又翻看了半晌,反问道:“你说呢?”张工良指着计算结果说:“这条,4月5日8时28分发射,8时44分溅落,首区坐标在北纬40°46′,东经97°16′,在祁连山脚下,落区坐标在北纬10°28′,东经114°56′,在太平岛附近。”万国平又看了看,说道:“另一条为什么不选呢?”张工良说道:“另一条?另一条的落区在海南岛旁边,还没到永兴岛呢,那能叫南海吗?”万国平默默地想了想,说道:“到机房去,在电脑上看更清楚一些。”起身拿了计算结果,走出了办公室,吩咐道:“锁门啊。”

机房转脚就到了,万国平拿出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然后将双眼对准了读卡器上方的两个摄像头,双手握住了一对把手。一道红光从把手里闪过,机房的门开了,万国平走了进去,门在他身后紧跟着就关上了。张工良也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识别卡,同样地过了一遍身份识别程序,走了进去。

中心机房里静悄悄地,只有几个人在键盘上敲打着什么。万国平领了机位牌,走到一台计算机跟前,说道:“你把你的弹道数据给我调过来,标上去。”

张工良坐了下来,把自己的身份识别卡插了进去,通过了指纹识别程序,说道:“老万你精得很啊,又用我的机时,算完这个弹道你得请我客。”切了屏幕,用自己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了网络上,把自己计算机上的弹道计算结果远程传送了过来,然后启动了弹道标记程序,把4月5日这条弹道的相关数据给导入进去。屏幕慢慢地刷新了一遍,出现了一个三维地球,一条红线从中国的西北部划到了南中国海。张工良不断地划动着鼠标,将弹道放大,占满了眼前这个31吋的液晶显示器屏幕。屏幕上色彩斑驳,一条红线从屏幕的左上角划出来,中间拐了几个角,直划到了屏幕右下角的底部。

万国平说道:“先看首区。把最近的交通线包进来”张工良将鼠标移了过去,把红线的起点框了起来,按下了F9键,导弹发射区域的地形立刻显示了出来。万国平细细地看着,又说道:“你把发射点与最近的公路距离测算一下。”张工良划动鼠标,结果很快就出来了:46。2公里。万国平说道:“嗯,不错,给他们出点难题。再看看落区。”张工良清了屏,双手在键盘上跳起舞来,倾刻间落区的地图就跳了出来。碧兰的海面上,太平岛如同一颗斜放的瓜子躺在大海上,红线的终点,紧挨着太平岛。万国平看着落区的坐标,笑了起来:“张工良啊张工良,你要把海上测控部的人给害死啊?你选的这个落点,东南方向全是岛礁,只有西北方向一条测量线,只能上一条测控船,他们的麻烦大了。”张工良嘿嘿地笑着说:“比起我们的任务来,他们的困难只能算是小儿科。再说了,太平岛上不是有测控站么?他们也可以帮帮忙的。”万国平说道:“太平岛上的测控站,只有电测系统,没有光测系统,而且不能发送控制指令,帮不上大忙的。再说,如果美国人的船过来干扰怎么办?”张工良做出无辜的样子,眨眨眼睛说道:“那就跟美国人斗智斗勇啊,更显得我们的导弹水平高啊。”说完就笑了起来。

万国平没有跟着张工良笑,又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把国际航线标出来。”张工良敲打了几下键盘,一条虚线从西北方向斜斜地掠过红线的终点,万国平又想了一会儿,说道:“再看看几个变轨点,把几个参数标示出来。”张工良飞快地敲打着键盘,屏幕被划分成了四块,红线的几个拐点分别位于画面的中央。万国平细细地看着,时不时指点着屏幕,让张工良解释几句。

突然,万国平皱起了眉头,问道:“怎么这第四个变轨点高度怎么只有73千米?这都进入了大气圈的中间层了啊,弹头在这个高度,都已经进入黑障区了啊,你怎么能保证变轨指令能及时地让它收到?”张工良得意地笑起来,说道:“这条弹道的奥妙就在这里。我让它在进入黑障区之前40秒接收变轨指令,最后一次核对自身坐标,校正目标坐标,计算变轨动作,然后,延迟40秒再执行变轨指令,就成了。这样,溅落点圆概率误差可以减少到4米,绝对保证击中目标。”万国平说道:“异想天开!变轨发动机在黑障区的工作效率和黑障区外的工作效率还一样吗?你能保证就轨发动机在黑障区的动作可靠吗?在这么低的高度变轨,一不小心,就可能打在测量船上的。”张工良说道:“老万,这一点我早都考虑到了。我在计算机上做过模拟,东风42型的弹头变轨发动机可以的,其他的么,可能有点问题。至于黑障区内外的工作效率的改变,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高度上,这个值不一样,黑障区内外变轨发动机功率改变的方程我都推导出来了,到时候把变轨指令按这个比率方程修正就行。要不是为了推导这个方程,中午我就可以交差了。”

万国平摇摇头,说道:“我相信你,主任未必相信你。我肯冒这个风险,主任未必肯冒这个风险,决策层也未必肯冒这样的风险。再看看其他弹道。”张工良诡秘地笑笑,又导入了第二条弹道的参数。很快,屏幕上划出了第二条弹道的轨迹来。万国平粗略地看了一看说道:“4月9日22时18分发射……先看四个变轨点……怎么?这条弹道的第四个变轨点高度也是在黑障区内?”飞快地翻着手里的弹道计算结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望着张工良严肃地说:“你说说为什么四条弹道的第四变轨点高度都在黑障区内?除了能提高打击精度以外,如果说不出其他的充分理由来,我扣你20个小时的机时!”

张工良愣住了,没想到老万对这个事情这么的重视。细想了一下,也释然了,毕竟,弹头在黑障区内变轨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稳妥一点也是应该的。他一边理着自己的思路,一边慢慢地说:“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太多,各种频谱都能侦察。一开始我就说过,主动助推段和再入大气层段无论如何也辟不开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高度太低了,而且目标红外特征太明显。现在能选出来的这几条弹道,在助推段可能被侦察到的时间不超过60秒,再入大气层段可能被侦察的时间全都达到了90秒,这几乎是东风42型弹头再入大气层的全部时间。他妈的美国对南海不是一般的关注,天上的卫星跑来跑去的,一颗接一颗接力,咱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空隙。弹头在进入黑障区之前16秒,就进入了他们的卫星侦察范围了,如果在黑障区内不变轨,那么他们就能提前106秒知道咱们的落点。而按我现在的这个方案,在溅落时间之前50秒开始变轨,就算他们侦察到了咱们的变轨情况,等他们把落区坐标计算出来,咱们的弹头也落地了,他们侦察到这个数据就毫无意义。另外,在黑障区内,电测系统找不到目标的,光测系统也看不清楚,只有红外系统能侦测到,然而以红外系统的侦测能力,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是不可能的,就算他们侦测到咱们的弹头在黑障区内改变了轨道,他们也不可能计算出变轨的细节来,不用怕泄密的。”顿了一顿,说道:“难道这些理由还不够吗?老万,我那20个小时的机时保住了吧?”

万国平低头想了一想,又问道:“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把落区的坐标选得来离太平岛这么近?测控条件这么恶劣?你在黑障区内变轨,落区的范围至少可以向外偏移10公里”张工良做出一脸无辜的样子来,反问道:“这不是你下的指示吗?给他们出点难题啊。”撇撇嘴说道:“要不是这次是实弹打靶,我就把落区放到太平岛的浅滩去,让他们的拖船进去了就出不来。”说完笑了起来。万国平也忍不住笑了一笑。

笑过之后,万国平又想了一想,说道:“咱们不能只上报一条弹道,这样,我们报三条弹道:3月28日,4月5日,4月6日这三条弹道,逼他们下决心选我们给他们准备好的菜,希望气象室里的预报能够支持这条弹道。你把这三条弹道的测控方案拿出来,我今天晚上就开始做验算,然后争取能提前12个小时把弹道报上去。”张工良说道:“你还是先做完验算再做测控方案吧,不然你的验算一出来,把哪条弹道给搞死了,我不就白做测控方案了么?”万国平说道:“没时间了,先做测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