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东方元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的东方元帅-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穆罕扎指挥的土耳其部队是精锐部队,尽管士兵们得到斯科普列已经失陷的消息。在穆罕扎的统率下,士兵们还没有溃散,此时的穆罕扎十分清楚如果斯科普利真的失陷了,那么自己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而且整个亚平宁半岛上的20万土耳其大军就有完全被切断后路的可能。

现在穆罕扎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最稳妥向巴尔干战线撤退和主力汇合,但那样做很可能和前线的土耳其主力一齐被合围。

第二个选择就是沿亚利亚海向希腊方向撤退,那里还有3万土耳其守备军,但此时已经知道土耳其失去地中海制海权的穆罕扎显然不会选择这条路。于是穆罕扎选择第三条路。

1787年3月20日,穆罕扎选择了最后一个战略,他向巴尔干与希腊方向通知了自己的处境和所知的情况之后,向斯科普鲁斯前进了。

听到这里露西打岔问道,“亲,你觉得穆罕扎这样的选择明智么?”

尽管我大概知道了战争结局,但我觉得穆罕扎的选择对他来说并没有错,并且它是一支没有受过损失的精锐部队,而冯霍恩却是一支深入敌后连续作战的孤军,按道理胜负还很难在此时判断。

第七卷 252 海魂笛 (二)

冯霍恩那三万部队战斗力究竟怎样,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2万土耳其尼扎米赛精锐步兵,与3千托帕克里龙骑兵的战斗力我还是清楚的。

作为十八世纪末期有名的战斗兵种,土耳其依靠世袭氏族培养出来的精锐战队,每一个战士从小就到军营中集中训练,在严冬身穿薄衣玩类似斯巴达人那种成人就丢到荒郊野外活下来才能被认可的古怪仪式。

当然十八世纪末期土耳其在体制上已经存在了很大的问题,早期伊斯兰教那种平等和单纯已经被贵族们的贪欲所淹没,崇尚勇敢的士兵再也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昔日的庞大帝国现在也已经日呈疲态,但作为未来土耳其短期再兴的主力军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里还是不弱的。

不过这支部队被冯霍恩全歼了,按照战术条例士兵数按照1:1是不能实施歼灭战的,顶多击溃战,然而冯霍恩做到了。他所采用的战术虽然还不能严格按照数字化点接触机动火力歼灭战来解释,但这一战也绝对让十八世纪末期的土耳其人大开眼界。

根据塔列郎的报告,我大概整理出这一仗的情形…………

1787年3月22日,山谷中略微有些迷雾,穆罕扎对于在山谷晨雾中行军本是心存芥蒂,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迷雾会给行军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难,但山脉错综复杂的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加上迷雾的掩护能让他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并且穆罕扎十分熟悉这里片山脉,所以他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错。

然而这位可怜地土耳其将军这次却错了,如果是按照十八世纪相同通讯实力的其他部队他这样做没有问题,何况对于熟悉这片山地的这位将军在布置警戒侦察线的时候也做得很完美。但他显然不知道装备了无线电地冯霍恩是什么东东。机动接触性作战对于他来说更是一种亵渎真主的魔法。

3月22日,山间的迷雾带着浓重湿气,如果没有偏差到正午的时候天正好放亮,那时自己的部队刚好进入谷底。在平原与普鲁士人决战穆罕扎有着绝对的自信,尽管自己手中只掌握着三千托帕克里龙骑兵,但这只依然保留着先祖光荣传统的精锐骑兵只要使用得当会产生的战斗力穆哈扎还时有绝对地自信的。

此时地穆罕扎还是有点大意了,他似乎忘了已经有五千与他战斗力相当的龙骑兵被冯霍恩全歼,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因为那些所谓幸存的龙骑兵并没有告诉这位还被蒙在鼓里的将军,普鲁士人是怎样全歼了那只一样精锐的骑兵。

“真主地勇士们!真神正在注视着你们,拿出我们的气势。让那些卑鄙的普鲁士人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士!”作为穆罕扎本来的带兵习惯来说,这种鼓舞士气的空话他是不喜欢做的。但此时跨马站在山包上的这位土耳其将军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必须这样喊一句,或许是因为今天山间雾气中透着一股让人不安的东西。

“嗬…………哈!嗬…………哈!”土耳其士兵们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火枪,当他们每向前踏出一步,那整齐划一呼喊声将整个山谷中的雾气一阵阵荡起,宛如在水中一次次拨起巨浪。

“将军。我们这样会不会暴露行军方向?”作为奥里发专门派给穆罕扎的副将军德巴里汉上前小声说道。

(在十八世纪末期还没有明确的参谋概念,最早使用这概念是拿破仑与他的参谋元帅贝尔蒂埃,不过这里的德巴里汉已经在行事类似参谋地职责。)

“你不觉得空气中有点气氛不对么?”

“将军您是觉得士气?”

“嗯!”作为久经沙场地老将,穆罕扎隐约从士兵行军情况上感到大家士气不振,他其实作为指挥官的自己,这个土耳其将军对于山谷中混杂着晨雾地湿气也感到有些不安,尤其当他带部队进入这片被称作巴尔马饮马臼的山谷,穆罕扎只觉得自己的胸口有些乱。

那里不对?穆罕扎坐在马上思考着,是因为斯科普里失陷的消息么?这个有一点…………但现在是另一种原因。战场么…………

巴尔干饮马臼是历代巴尔干争夺战的传统伏击战场,这里丛林茂密,山间湿气比较重,原本选择这里行军并不明智,不过这里不但是通往斯科普里的捷径,而且这个山谷不但潮湿还很狭窄,不利于火枪的大规模射击。

到底那里不对。穆罕扎自己也说不清楚。他现在只能站在山包焦急地等待着自己派出的几路侦察兵。在这样的山谷中高速行军所承担的风险他心里很清楚,所以他特别将100名骑兵组成20个分队沿着山谷一路展开。布置了前后近20公里的侦察线,现在应该到再次联系的时候了。

“德巴里汉将军,前方侦察兵还没有消息么?”

“应该快有了吧?”摸出怀表的德巴里汉看了看怀表,虽然他这里能准确把握时间,但侦察分队显然没有这种昂贵的东西,所以所有骑兵侦察分队的汇报时间完全和到达预定联络点有关系。

晨雾还未散去,这种作为掩护的雾气让侦察骑兵只能通过声音来汇报前方的情况,当穆罕扎听到第一分队传来的军号声,穆罕扎努力振作了自己的精神,试图驱散萦绕在心中的不安。

“你说那个普鲁士人会在哪里等待我们?”

德巴里汉没有立刻回答问题,而是凝思一般地看着手中的怀表:“将军,我总感觉回来报告斯科普里失陷的人有点奇怪。”

“你是说那个冯霍恩在平原全歼5000骑兵的消息么?”

“嗯,根据早先来的情报,普鲁士人在威尼斯布置的军队大约在32000人左右,其中骑兵大概6千人,依靠这样的兵力能在平原全歼托帕克里龙骑兵么?将军您认为呢?”

“山谷…………我是觉得山谷才是最佳的伏击地点,这里远离斯科普里,骑兵也不利与分散,依托地形也便于实现包围战术,不过……”

“不过那个士兵所说的没有一点破绽是么?”德巴里汉跟了一句。

“的确如此…………”穆罕扎恍然大悟一般的感叹道,他终于找到让自己感到不安的关键了。然而此时却已经晚了…………

第七卷 253 海魂笛 (三)

的确太晚了,尽管在塔列朗的报告中没有陈述细节,那是因为对于十八世纪的人们来说数字化点接触机动火力歼灭战是一个完全看不懂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那简直只能用圣器或者神的力量来形容的东西塔列朗又怎么能在报告中说清楚呢?

数字化点接触机动活力歼灭战战术是21世纪的战术,在十八世纪当然无法完全展现这种需要部队高度数字化,火力化和高机动的战术,但冯霍恩居然依靠装备大量无线电实现了这种战术的一部分。

根据塔列朗送来的报告冯霍恩所装备的无线电数量十分庞大,按照冯霍恩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这支普鲁士部队装备的无线电很可能到了营一级,而且每一部无线电大小都很轻便。冯霍恩是在哪里弄到如此大量的无线电通讯器我不清楚,但这样大规模装备无线电显然已经赶上二战德国,美国的无线电配备规模。

装备如此多电台实现了冯霍恩对自己部队营一级状态的实时掌握,当然如果按照十八世纪部队装备的武器来说装备如此多的无线电也没有用处,十八世纪末期即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数公里外一个营与一个营还无法实现战术配合,就算射程最远的火炮也不过1400米的射程距离,而且准确度也远远不够,那么冯霍恩装备如此多的无线电有什么用处呢?

显然这次冯霍恩YY地也超过了我的想象,原本我认为冯霍恩装备无线电也就是在大纵深战场协调数个师,让这几个师在宽大的战场上有效的通讯配合,实现比十八世纪末期通常大兵团协调作战只能依靠传令兵这种弊端,但这次冯霍恩给这个世界玩了一次大的,也给我来了一次大的。

首先在斯科普列和什科德尔一线,冯霍恩布置了许多装备了无线电的骑兵分队,当然具体冯霍恩派出了多少骑兵分队我不清楚,但显然穆罕扎原本期望的隐蔽行军在冯霍恩如此yy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接下来冯霍恩不难推断穆罕扎会经过巴尔干饮马臼谷地,于是冯霍恩就将这次能用于机动作战的22000人分成三个师。10个团,摒弃十八世纪末期集中展开对列作战的方式。在山谷里以宽大战场借助地形布置开部队。

被喜称巴尔干饮马臼地山谷是一个长条形饮马槽一般的谷地,冯霍恩在穆罕扎正面布置了一个师四个团8800人,这四个师以相对传统地步兵对列扎住了山

在穆罕扎部队逐渐进入饮马臼的时候,冯霍恩切断土耳其部队后路的一个师还没有到位,但掌握无线电的冯霍恩能随时把握这个师的进展。接着。冯霍恩将剩下一个师,三个团6600人完全打散成营建制分散布置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