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占戈-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着血案即将酿成,大帅亲自领兵冲散了人群。
“不跪者死!”大帅的喊声震动当场所有的乱兵。
“不跪者死!不跪者死!……”中军部曲跟着喊了起来。
正威正德两营兵士纷纷扔下了武器,跪在地上。
很快,局势已经稳定了,地上黑压压跪了一片。
“统统回营,擅出者斩。”大帅下令道。
戚肩吓出了一身冷汗,终于回到我身后,牢牢地握着推把。
大帅开帐了。
郑欢被反绑着跪在帐下。
从进出的将校眼中,我可以得知,他们已经都知道了发生的一切。
“正威营哗变一事,众将有何观想?”大帅满面寒霜。
无人回答。
“此事非同小可,本帅以为,当斩郑欢,以明军纪。”大帅沉声道。
“禀大帅,临阵斩将不祥,还请大帅三思。”史君毅跪倒在大帅面前。
“禀大帅,郑欢累军功至校尉,战功卓越,此次一时脑热,还请大帅从情。”是罗田,前军风林营统领。我认识他,却不是很熟,听说他也对此次阳关攻略不曾用到前军而愤愤不平。
“大帅三思。”跟着跪倒了不少将军。
收服阳关一战是我朝最后一次大战,之后便都是些剿匪的战役,老将大都得享天年,如今这批将领都是些三、四十岁的战友,有种生死与共的情意。
我知道大帅也不愿临阵自折膀臂,上言道:“郑将军罪不至死。”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降郑欢为卫尉,罚饷一年,权领正威营。”大帅判道,“让他去领一百军棍,散了吧。”
将军们鱼贯而出,大帅示意我留下。
“唉,军纪涣散,若是三十年前,今日要斩的起码三将。”大帅叹气道。
我知道大帅心情不佳,没有说话。
“郑欢闹事,必死无疑。史君毅应对有过,当死。蔡涛火上浇油,一样该死。”大帅又叹了口气,“可今时不同往日,此三人皆是俊杰,我老了啊,下不了手。”
“一百军棍足以杀威。”我看着大帅的银发,轻轻道。
“郑欢非大将之才啊……”
“却是一员猛将。”我笑道。
“刚而易折。”大帅苦涩一笑,“小明以为十年之后谁人能继我之位?但说无妨。”
我略微沉思,看着大帅道:“十将之中,明只知其三。李浑轻敌不敏,且上贼船,自然没有可能。曹彬刚勇有余,智略不足,其成就不过是员战将。倒是金绣程,有将帅之风,只是……”
“城府极深?”大帅替我补完了句子。
我没有答话。
“将有智将、猛将、怯将、庸将之分,此四等将军只可领兵。还有一等,统领不过十人,却能翻天覆地,此等人便是帅!帅者,领将之将也。若是城府不深,如何领将?”大帅微微一笑,“倒是你,出于虚先生门下,人心机变还未满师啊。”
师父也曾这么说,难道我还没有进步?
“等郑欢伤好了,我们也该走了,好好休息吧。”大帅仰躺在座椅上,缓缓说道。
我知道大帅已经决定用合朝廷心意的方式平叛,默默退了出去。
“去看看郑将军吧。”我对戚肩说。
戚肩脚步略微顿了顿,还是故作镇定地推我往正威营去了。
郑欢的一百军棍刚刚打好,被人抬进营帐,见我在里面,微微动了动嘴唇,没有说话。
我上前把了把郑欢的脉象,平实中厚,显然一百军棍没有打实。
“郑将军伤了经脉,可要好好休息,切莫动气。”我配合道。
郑欢蠕动嘴唇,演技十足。
我没再说什么,让戚肩推我回去。
看来出关的日子不远了。
郑欢的伤还没好,阳关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叫张泰。
“咱家是来监军的,诸位将军好生替圣上效力,咱家自当举荐。”他扯着公鸭嗓子,说着。
大帅面无表情,不发一语。
本朝不是没有过监军,不过从来没有宦者监军,这可以说是对领兵大将的侮辱。
武将不同文官,不会给他好脸色看。张泰自己也一定觉得有些不妥,瞟了我两眼,扭头掏出手帕,掩着嘴轻声道:“怎么残废也坐在这里……”
军帐里本来就安静,他的声音又刺耳,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早就已经习惯了,处之泰然,看到几个将军愤愤之色,还有些欣慰。
“连阉人都坐在这里……”有人一样轻轻地说道。
“谁说的!”张泰叫了起来。
当然没人理他。
“谁说的!敢说不敢认,算什么男儿!”
“本将说的!如何!”王宝儿站了起来。
我有些吃惊,刚才的声音并不是王宝儿的。
“这里站着的都是朝廷大将,正三品校尉衔,你一个阉人,凭什么坐着!给我站起来!”王宝儿性子火爆,一声猛喝居然吓得张泰跳了起来。
张泰是个真正的小人,出丑也不知耻,又急急坐下,手出兰花指:“咱家可是监军,有先斩后奏之权,来人,给我拖出去杖责五十!”
我觉得有些恶心。
“来人!”张泰又叫了一声。
连他的护卫都没有理他。
大帅清了清喉咙,道:“开始军议,斥候何在?”
“卑职在。”门口一个候着的军士转身进来,单膝跪禀,“卑职等已经探清路线,沙盘正在制作中。”
“尽快呈上。”
“领命。”斥候又转身出去了。
刚才的插曲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除了张泰。
过了不久,一张五尺长宽的沙盘抬了进来。
“出阳关后行军三日可出峡谷入大漠。”斥候点着沙盘,“大漠凶险,只有三条路可到珐楼城。其一,先北上,后南下,行军三十日,却是最为保险,一般商旅都走此路。其二,直行,行军二十二日,隆冬偶有沙暴。其三,先南下后北上,行军二十七日,路旁偶有流沙。”
“大帅,沙漠广大,为何只有三条路可走?我军自当独辟奚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张泰自以为聪明地说道。
“公公,沙漠广大,却异常凶险,若是不走老路,一旦迷失路途恐怕十分麻烦。”大帅耐心解释着,引起几个将军的不平。
“咱家以为,我天朝大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自当走中路,一举攻下去楼城。”张泰干咳道。
“不知公公所言的去楼城在哪里?”
众将哄笑一堂。
张泰长袖一甩,冷哼一声,疾步走出大帐。
大帅看着他的背影深深吸了口气,对我道:“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
“小人难养,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莫若开罪了摆在明处。”我回道。
大帅又把目光投向沙盘,道:“珐楼城离我太远,途中没有补给,实在是件难事啊。”
“大帅,依我之见,还是应该固守阳关,西域之事,只有徐图。”我劝道。
“唉,本帅是不急,可是朝中有人急啊。”
“大帅,末将有话禀告。”是前军火山营统领武纳。
“说。”
“沿途既然无城可供补给,我军何不建城?先于谷口立一大关,使阳关成内城,囤积粮草。次仿酒泉酒池,立犄角两城,徐图珐楼城。”
“如此军耗太甚,要到哪一年方能西征?”罗田反对道。
“若非如此,一万年也西征不了。”武纳顶了回去。
“筑城之计实为上佳。”我插话道,“只是诸位将军以为前朝慕容付、蔡齐如何?”
“皆是不世名将。”虽然有些不甘心,罗田还是承认道。
“小城不过三五年可立,为何不世名将,宁可西征九年,不曾筑城?”我再问。
没有人回答我。
“学生并不曾西出阳关,只是以为,既然行军大道不过三条,恐怕没有足够的土壤立城。”我猜。
“先生所言不差,大漠之中,全是砂土,不能承重。另外还有流沙、沙暴,皆是诡异难测。且大漠中没有水源,即便立了城,也是死城。”斥候说道。
“赐坐。”大帅突然道。
亲兵搬了数十张凳子进来,众将坐下,看来大帅是要众将长考攻城战略。
没有人开口。
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我仔细回忆着史书中的细节,希望找到当年两位名将走过的路。可是史书只是很笼统地说他们曾经浴血西域,连攻下了多少城池都没有提。
亲兵点上了蜡烛火炬,天色已经暗了。
师父若是在这里,他会如何呢?我问自己。

祸从西来 第十五章 祸福不测,昌平王摄政

阳关的日子过得很悠闲,没有了之前的沉重。我知道我该为皇上尽忠,但是我却不想收复叛逆盘踞的西域。现在每次想到西域便会头痛,还是在斜辉中偷看军士操练来得有趣。
上次在大帅面前说金绣程将军城府极深之后,我总是有些心虚,虚得都不敢见他,回想起来还真是无谓地做了回小人。还好,金将军也没有再来找我,让我安心不少。
郑欢的伤势早好了,我看到他在校场上百步穿杨,传为军中佳话。不过大帅并没有按照之前说的,发兵出关。
张泰的确没有少帮忙,因为他的奏折,兵部每过几天便会送到一匹好马。史君毅就换了一匹坐骑,整日调教得欢快。
“布明,你看看。”大帅一脸苦笑地扔给我两本杏黄色的奏章。
我随手挑出一本打开,细细读了,苦笑道:“不料我居然也光宗耀祖了。”
折子上有一段说:“(大帅)停军不前,怯不敢战,龟缩阳关,助叛匪之焰,丧我皇之威,……,其得阳关之功,实乃诡诈,且出自伤残卑鄙之人,使敌谤我天朝无将!……”
皇上特意用朱笔圈出了“伤残卑鄙之人”六字,道:“姓谁名甚,加一品。”
“圣意不可违,你本是布衣,加一品便是正九品,本帅拜你为九品行军司马,如何?”
“多谢大帅提携!”我深深一拜,和大帅同时笑了起来。
大帅笑了一阵,道:“你再看看那一本,御使台弹劾本帅的。”
我打开粗粗一看,被皇上的朱笔吓了一跳:“照卿所奏,蒋栋国实乃国贼,则太祖武皇帝,先帝及朕皆为丧国之昏君者乎?查无实据而中伤领兵将帅,坏我国栋,贬为庶民,徙三千里。”
看来还是明君。
“你可知出自何人之手?”大帅的笑脸渐渐收拢。
“不是圣上吗?”我的确不知道。
“李哲存。”
两本奏章险些跌落在地。
“我在宫中的耳目传出消息,圣上已然病危,口不能言,皇叔李哲存摄政,封昌平王,世袭罔代。”大帅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