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

1988年4月14日,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在日内瓦由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这项协议规定,苏军将于1988年5月15日起开始撤军,在9个月之内撤完。

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内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个80年代,阿富汗问题是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中国、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联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苏联国内,不断听到反对入侵的声音。在阿富汗,侵阿苏军士气涣散,士兵中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而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出电报,强令卡尔迈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机一脚踢开卡尔迈勒,代之以前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但是,纳吉布拉政权同样挽救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命运。如今苏联终于决定放弃阿富汗,从阿富汗撤军。

对于从阿富汗撤军,会给苏联带来什么,李韦德懒得去想,他关心的是这会给阿富汗带来什么,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机遇。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会给阿富汗带来怎样的变化,是走向和平还是继续动乱,李韦德现在还不敢肯定。虽然他倾向于阿富汗境内各反苏武装并不统一的状况会导致内战,但这不是他首要考虑的事情。李韦德所首要考虑的是苏军撤军时遗留的军火,这才是他现阶段所要考虑的第一目标。

通过伊夫琳和普京等人的关系,李韦德结识了目前苏军在阿富汗负责撤军任务的最高军事长官格拉莫夫中将,洽谈购买苏军撤离后所遗留下地所有军火。

其实对于在阿富汗战场的大多数军火,苏联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本来就不打算带走而准备抛售的,所以和李韦德这样的军火商自然是一拍即合。而李韦德之所以要找格拉莫夫中将,只是为了由他垄断这批军火,不让其它的军火商染指而已。不过这样对苏联方面也有好处,李韦德能全部吃下这些军火,也省了苏联方面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是想赶快在阿富汗的泥潭脱身,回到国内的经济建设上去。

经过多天的谈判,在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之前,李韦德终于与格拉莫夫中将签订了协议,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独家获得苏军撤离后所遗留下的所有军火。当然这些军火是要分期交付,直到苏军完全撤离阿富汗。

不止这样,李韦德私下还获得了一大批从阿富汗战场退伍的苏联军人,由这些人正式建立了秘密的雇佣兵团——暗箭。

这些苏联军人都是回国后就会或即将退伍,而退伍之后又基本上没有工作,又没有家庭拖累可以离开苏联脱离苏联国籍的军人。由这些经历过战场考验的职业军人组成的雇佣兵团,其战斗力自然很高,而手中握有这样力量的李韦德,以后在各个武装冲突地区进行军火交易,也自然安全了许多。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自然是得意洋洋起来,认为这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国家的彻底溃败,宣告着北约国家阵营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面对国际上这种情况,苏联并没有沉默,而反驳这样的言论,口舌之争自然没有多大效果,只有赤裸裸的显示其力量和武器装备,才是最强有力的。

1988年9月的范堡罗航展,苏联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参展。这是苏联第一次参加西方航展,也是此次航展参加国当中规模最大的国家。

而在这次范堡罗航展上,苏联首次对外公开展出了包括米格…29、TU…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在内的,很多苏联武装军队的最新式武器。特别在范堡罗航展的飞行表演中,米格…29只滑跑200余米即离地升空,从而证明航母“第比利斯”号甲板可保证该机有效起飞。

苏联在范堡罗航展所展出的新式武器和其表现,有力的回击了北约国家,使得国际上对于苏联不行的言论,暂时销声匿迹。然而苏联还能继续当他的超级大国么?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对此都报以不客观,其中包括李韦德。

苏联由阿富汗撤军没多久,中东的另一大战争地——两伊战场,也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1988年7月14日,伊朗政府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和平解决争端的598号决议。最终在8月20日,两伊双方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监督下实现停火,标志着长达9年的两伊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第七十四章 新总统乔治·布什

1988年的下半年,李韦德主要忙着苏联撤军阿富汗后遗留的军火事宜,以及中东和西非的军火生意,包括安哥拉的石油和钻石贸易。

在安哥拉的军火生意中,与反政府武装安盟的钻石贸易无需多提,这项长期的交易合作关系,现在每年都会给李韦德带来二十几亿美元的利润口而在另一边与安哥拉政府军的交易合作,以军火和金钱换取石油的交易合作,其势头和业绩也是蒸蒸日上。

李韦德与美英法五家石油公司的合作,经过这五家公司两年来的对安哥拉众多油田的快速建设和大力开发,使得安哥拉石油日产量由几年前的全国总日产1万桶左右,上升到了1987年的全国总日产20万桶。

而到了1988年的年底,安哥拉的全国石油产量已然达到总日产44万桶,全年总产量1。6亿桶的开采水平。按照当时国际油价原油25美元一桶的中间价,这会带来每年40亿美元的销售额。除去各种成本,按照30%的利益分成,给李韦德带来了每年5到10亿美元的纯利润。

虽然从数字上看,石油方面所获得的利润好像没有钻石那边的多,但要知道油田的建设和开发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产品必将持续上涨,销售额和利润也自然随之不断上涨,其利益前景非常良好。

更何况这个时期的油价是比较低的,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石油处理的不断减少,石油价格必然也会随之不断的增长,这样的话李韦德所获得的自然会更多,总有一天会不逊色于钻石利润甚至超出。

虽然在国外有很多生意要做,但在1988年这一年的下半年,李韦德注意的目光不仅指向国外也指向着美国国内。

因为就在1988年的8月份,新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正式拉开了帏幕。

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迈克尔·杜卡斯,参加最终的总统竞选。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最终选票结果出来。共和党取得了三连胜,乔治·布什当选美国第41届总统,他将在明年的1月,接替执政八年的共和党里根总统。

李韦德之所以关注这次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不是纯粹为了看热闹,也不是想搞清楚新总统对军火贸易的态度,更不是因为他身为美国人身为共和党人有多高的觉悟而关注,而是因为乔治·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将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当然这种利益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随着在11月8日乔治·布什当选美国第41届总统。新一届的白宫总统内阁班子组建也正式提上了具体日程。由于是共和党的连任,是在同是共和党的里根总统里接过指挥棒,所以乔治·布什的内阁组建还是非常轻松和顺利的。不过就在11月9日,布什赢得大选入主白宫时的第二天,布什曾提议并亲自邀请鲍威尔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但遭鲍威尔地婉拒。

别人都不理解鲍威尔的行为,但李韦德却是暗自拍手叫好。政治这东西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有时候并不是官位升的多快升的多高就一定好的,要想在政坛站的高站地稳握有实权,必须依靠长期的沉淀积累,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万万不行的。

鱿威尔婉拒布什的邀请,不愿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在李韦德看来这分明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种具有长远眼光的高明战略。而李韦德的这种看法,事后在他与鲍威尔的密谈中,也得到了鲍威尔的微笑肯定,而且鲍威尔还说了一句:没当上四星上将,没当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是不会抛弃军队而从政的。

虽然鲍威尔婉拒了布什的邀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鲍威尔在军界和政坛的声望和影响力,而在乔治·布什这一届白宫政府内部,其被重视程度非但没有减弱而又加强。这从11月底布什家族举办的内部晚宴,鲍威尔是其特邀嘉宾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布什家族的这次晚宴,邀请的都是和布什家族有所关联的,政坛、军界、商界等多方面的实权人物和利益团体,包括个人也包括某些家族代表,更有些大公司大财团的代表。

邀请的人当中,除了有鲍威尔之外,还有布什的儿子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接替由于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的尼克松总统,出任美国第38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有里根总统旗下担任中东事务特使的拉姆斯菲尔德,有担任里根政府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别助理,即将担任新一届布什政府的苏联问题顾问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的赖斯;有即将担任新一届布什政府国防部长的切尼;有即将担任新一届布什政府国务卿的贝克。

除此之外还有洛克菲勒家族的代表,戴维·洛克菲勒、劳伦斯·洛克菲勒、大卫·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尔曼·洛克菲勒、尼古拉斯·洛克菲勒,代表着美孚、埃克森、雪佛龙、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曼哈顿银行、东方航空、麦道等众多公司集团。其中詹姆斯一斯蒂尔曼洛克菲勒,作为花旗银行董事长和斯蒂尔曼家族的代表(詹姆斯是洛克菲勒的斯蒂尔曼两个家族联姻的产物),还代表着第一花旗银行财团,和财团的另两位代表,代表着波音、联合飞机等公司集团。还有福特家族的代表,摩根财团、杜邦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的代表。

另外和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有关联的,还有布什家族的至交、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