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之后便没有多管,毕竟李韦德作为美国公民的购买是合法的,当然对于埃里克投资公司的监控力度加强是少不了的。而各大财团方面,因为李韦德邀请罗杰斯担任埃里克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实际上是挂名的)。这些大财团也理所当然的以为是罗杰斯家族的行为,所以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反应。

当然随后,李韦德便接到了各大财团以各种形式的邀请和会面,通过罗杰斯在当中的介绍,李韦德和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梅隆财团,以及一些利益团体和家族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这也让李韦德在美国上层社会的影响力和关系网大大增加,对他今后的军火生涯自然是极为有利的。

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梅隆财团这六个财团,加上波士顿财团、得克萨斯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这四个财团,构成了美国十大财团。可以说美国各行各业甚至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基本上都有着这十个财团的身影,其影响力自然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要知道就是美国总统竞选,都少不了这十大财团在背后的资金支持。

完成了对这些军火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收购之后,李韦德凭借着他手中掌握的股份份额,和各大财团各大家族协调好之后,进入了这几家军火公司的董事会,成功的把触角伸到了美国军火公司里,圆满完成了他一个阶段的任务目标。

此事过后一个多月,李韦德便迎来了一个另他大喜的消息。1987年12月,埃及军方向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购买。以3架C…130大力神军用运输机为主包括其它武器装备在内的,总共价值3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这个消息极大的刺激了洛克希德公司股票的上涨,各投资者把目光和资金纷纷投向洛克希德公司,使得洛克希德公司股票由这次美国股市崩盘的最低点每股30多美元,很快回升并比原来价格还要高的,达到每股63。6美元的价格。洛克希德公司成为了这次美国股票崩盘之后,第一批股票大幅回升并上扬的公司之一。

其实身为洛克希德公司董事会常任董事、洛克希德公司第4大股东的李韦德知道,为了挽回洛克希德公司的股票,经过董事会授权洛克希德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等管理高层。可是耍了一个小手段才从埃及军方那里获得这份采购合同的。

1987年12月,埃及政坛极有势力和背景的,埃及议会议员雷拉·爱·泰克拉,建立了泰克拉公司,成为洛克希德股份有限公司的拿薪水的“顾问”。当时,洛克希德公司急于使埃及空军向它购买3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以及其它武器装备,向泰克拉公司转移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咨询费”,这才有了这份采购合同,才使得洛克希德股票出现这样好的成绩。

好消息不仅来自洛克希德公司,在这一个多月里,随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种种措施,美国股市开始逐渐复苏。这些军火公司也自然逐渐开始恢复,虽然进程很缓慢但也很明显,当然了有个别公司在这次的打击下并没有恢复元气,因为这个别公司本身就够衰败的,这次美国股市崩盘只是加速了他们消亡的时间而已,就比如麦道公司。

当然对于这样的公司,李韦德可是一家也没沾,虽然他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入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的掌权团体,但明显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他也是不会去多费劲的。

第七十二章 120枚东风…3导弹

就在美国股市大崩盘终于停止了猛烈势头,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一定控制,李韦德也随之大肆购买美国多家军火公司的股票,进入了多家军火公司董事会之后的十二月,国际上也是事情多多。

一方面是美国股市崩盘后,逐渐蔓延到世界其它国家的股市,比如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股市的跌幅,前后加起来总共也超过了40%,英国和欧洲的股市自然也是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在军事和军火有关的事情上,国际上也是风波不断。

其中发生在这年12月初第一个重大的事件,便是在1987年的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经过先后举行的4次首脑会谈和会晤后,在这一天签署了彻底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

这正是冷战这种世界局势,开始逐渐走向结束的标志事件。不希望看到北约和华沙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不希望时剂生活在世界战争危机、导弹和核危机之下的广大普通民众,自然是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冷战开始结束,并不代表着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1987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著名教长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与阿齐兹·兰提斯等其他6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在加沙地区共同创立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亚辛成为精神领袖。哈马斯是由“伊斯兰”、“抵抗”、“运动”3个阿拉伯语词头字母拼写而成。1988年1月,“哈马斯”一词开始正式出现在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各种公告中,称呼逐渐流传开来。

哈马斯是一个宗教、政治合二为一的组织。从宗教上看,哈马斯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信仰伊斯兰教义和法则,主张扶助穷人,并且兴办慈善事业。在政治上,“哈马斯”主张暴力斗争,以武力彻底解放从约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巴勒斯坦”土地,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拒绝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

当然哈马斯的这一切,在1988年8月,哈马斯进行第一次公开行动,被世界所正式认知之前,都是秘密进行不为外人所知的。而李韦德之所以知道,当然因为当初正是他提供军火给谢赫·艾哈迈德·亚辛的,今后哈马斯的军火提供自然也少不了他。

在这一年年末的中东,除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成立以外,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掩盖了哈马斯当时的秘密成立。或者说这件原本是偶然的事件,后来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是哈马斯在背后所秘密推动的也说不定。

1987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地带,一辆以色列军用卡车撞死了四名在加沙打工的巴勒斯坦民工,加沙地区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抗议。

这种抗议活动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以色列启用了其老方法:出动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逮捕领头的抗议者,就可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但这次以色列的老方法不灵验了。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名游行抗议者,不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引起以色列占领区各地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色列当局逮捕抗议的领袖人物,可是抗议活动的领袖人物却是越抓越多。此后的三年期间,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千名巴勒斯坦抗议者,逮捕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但仍未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他们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因此这样的抗议活动又被称为“投石革命”。

当年这场“投石革命”带给世界人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西方某著名媒体记者地电视摄像机前,一位巴勒斯坦少年拍著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以色列士兵随即开枪,少年倒在血泊下。但少年的死并没有吓倒他的同伴,更多巴勒斯坦少年站出来拍著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面对这些不怕死的人,以色列当局感到措手无策。

1987年的“投石革命”开始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体是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此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成为抵抗运动的主导。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具有合法以色列国籍的“以色列公民”,这与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完全不同。

以色列当局开枪镇压自己国家的公民,在人权问题上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迫使以色列不得不考虑让以色列境内加沙等巴勒斯坦人集聚地区“自治”,以解决日益深刻的国内巴勒斯坦人抗议问题。这也是后来阿以双方达成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平协议的重要契机。

不管怎样,“投石革命”的发生,引发了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长期广泛的激烈矛盾,这对于哈马斯组织的成立却无疑是锦上添花。使得哈马斯组织在成立的初期,正式成员便大约有了两万多人,成为在巴勒斯坦影响力和规模仅次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的第二大政治武装力量。

对于以上的几件事情,李韦德倒不是那么感兴趣。美苏两国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的事情,对他的生意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哈马斯的成立,从当初他出售军火给亚辛时,就早已预料到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意外。至于“投石革命”的发生,只是让李韦德未来在中东的军火生意有可能扩大而已。李韦德所感兴趣的,却是在另外的事情上面。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1987年年末的统计,世界近10年的军火贸易总额以1987年为最高。1987年世界大型常规武器贸易总额约为398亿美元。而如果根据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更为广泛的统计(包括一切武器装备),则1987年的世界军贸总额约为560亿美元。

这其中有一项数据,是李韦德最为感兴趣的,那就是在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统计中,中国武器出口占中东市场的比例在1987达到12的峰值,位于美苏之后中东地区军火销售额排名第三的国家。

李韦德不得不惊讶于这个数字,虽然这当中有很少数是他的贡献,虽然中国这几年对伊朗、伊拉克、埃及、约旦等国以及各地区武装势力地军火出口加重,但他也没想到过会达到这么高的数字,要知道年前中国在中东的军火销售额才排第9位,2年前才是第5而已。不过3个月后在世界各大媒体的一件新闻曝光,才让李韦德知道他还是小看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力量。

1988年3月,《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