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份协议看似大部分的利益,都被李韦德所获得,安哥拉政府只占了小部分的利益。但是要清楚,1986年此时的安哥拉只开采了6个油田,每年的开采量只不过是在300多万桶,平均下来日产量1万桶左右而已,安哥拉政府开采石油所赚来的钱,每年还不到1亿美元。

目前不到1亿美元的收入,和他们与李韦德合作后,每年将会直接获得1亿美元的现金、9亿美元的军火,以及20%的产量份额可能会带来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收入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如果没有李韦德等人的合作,光靠安哥拉政府的技术水平而没有能力去开采,以及他们和反政府军安盟长期内战没有精力去开发的状况,安哥拉政府只有抱着宝库挨饿。

尽管对安哥拉国家未来长远利益来说,现在即使苦难点也不会把大头让外国人赚去,但内图总统和他周围的精英人士,也就是安哥拉政府的当权阶级,他们的想法可不同。他们只想在他们有生之年的几十年内,赚取更多的利益。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这些靠着内战发财的人们。

不管怎样,这次的安哥拉之行,李韦德在此之前所定下的两个目标的其中一个,现在已经被他圆满的达到了。这份合同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李韦德与安哥拉政府石油合作的开始。当然李韦德还需要寻找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毕竟李韦德是军火商而不是石油商,开采石油的事情还是得有这些石油公司来完成。

但是和石油公司合作的事情,也得等到李韦德回到美国再说,他这次的安哥拉之行可并没有结束,有更需要他忙的事情在等着他。不过对于这个事情,李韦德在此之前早有选择和计划,所以胸有成竹的他也并不为此而着急。

第六十四章 安盟的钻石

李韦德与安哥拉政府签订合同协议之后,接下来的两天李韦德便和丹尼,去通知在外海等候的远洋货轮上的手下,把货轮上装载的军火中的一半,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当然这只是安哥拉这边军火市场上的卖价来算,并不是真实的价值要低的多的成本价),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西北郊外本戈湾海港卸载下来,交给了安哥拉政府派来接收的军队。当然在靠港卸货时,李韦德的远洋货轮是换上了苏联的国旗和标志的。

根据李韦德和安哥拉政府签订的合同协议上的要求,李韦德是每年要提供价值9亿美元的军火和1亿美元的现金给安哥拉政府,合同从今年1986年便开始实行。不过由于现在已经是6月份,所以作为合同开始的1986年下半年,李韦德只需要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军火和0。5亿美元的现金。

因此李韦德这第一批交给安哥拉政府的,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交接之后,在剩下的5个多月里,他只需要在下次来安哥拉时,补足价值1。5亿美元的军火和0。5亿美元的现金,交给安哥拉政府,就可以完成任务。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把那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交给安哥拉政府军,交接完毕之后,安哥拉政府这边的事情也暂时告以段落。李韦德吩咐手下们,把还装载有另一半军火的远洋货轮,重新开到公海上等待命令(当然路上重新换上美国的国旗和标志)。

而李韦德自己,则带着丹尼和十名手下,假装随远洋货轮离开安哥拉之后,又开着快艇在安哥拉的另外一个海港港口安博因港登陆,开着他们买来的三辆老式吉普车,绕道向着这次安哥拉之行的第二个目标地方向驶去。

李韦德现在要去的,自然是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所控制的地区,他要和安盟领袖若纳斯·萨文比进行军火交易。李韦德这次来安哥拉,就是打算利用他那美国和苏联双重关系渠道,同时和安哥拉政府军安人运、反政府武装安盟双方做军火生意。

在李韦德看来,如果只和一方做生意,那只能是浪费自己手里的资源,以自己的条件赚取更多的利益,这才是商人的追求;而且如果只和一方做生意,也不符合他想做长久生意的意图,因为如果让安哥拉政府军单方面得到力量壮大,说不定反政府武装安盟就会战败,甚至安哥拉内战因此结束。那李韦德还赚什么呢?只有保持双方的力量平衡,才符合李韦德这个军火商的利益。

这也正是李韦德这次安哥拉之行,远洋货轮上一共装载了价值6亿美元的军火,明明可以完成给安哥拉政府军的4。5亿美元军火的任务。但现在却只给了3亿美元军火的原因所在。因为剩下的那一半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是李韦德准备用来和反政府武装安盟进行交易的。这样双方的力量依旧像以前那样,基本保持一定的平衡,内战会继续延续下去,而李韦德的生意也会长久下去。

安哥拉国内图前的势力分部是:安哥拉政府军安人运的控制区域,为安哥拉的西部、南部、中部地区,大约占安哥拉全部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而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的控制区域,则为安哥拉地东部、北部地区,大约占安哥拉全部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在控制区域的国土面积上,安哥拉政府军安人运占有了很大优势,但双方的军事力量却是相差不多的,顶多力量对比在六四开的数值0这从双方所控制的区域,自从安哥拉独立以来的十年多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当然这其中也有双方某些既得利益的领导团体们,希望内战状态保持下去而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这样的因素在内。

李韦德一行人开着吉普车,从安博因港出发沿着公路一直向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了安哥拉政府军所控制的交通枢纽城市马兰热,再经过内战双方军事分界线尚代尔这个小城市附近,便进入了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所控制的地区,整个行程花了两天时间。

由于李韦德来时,安哥拉内战双方正好处于修整期,并没有较大的战争发生,顶多只有零星的战斗和交火,所以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虽然在内战前线的路上,先后碰到了检查的双方巡逻军人,以及沿路上的检查哨,但李韦德靠着另一套苏联护照,以及早已准备好的美国护照,安全的通过了。

当来到反政府武装安盟所控制的宽果市,凭借着美国护照和美国政府开具的军品出口许可证,李韦德他们也很快在第二天,见到了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的领袖——若纳斯·萨文比。已经换了一套身份的,成为美国军火商埃里克的李韦德,受到了萨文比的热情欢迎。

之后李韦德和萨文比的会谈,由于和安哥拉政府内图总统的会谈过程相比,从流程上来说差不了多少,所以并没有什么好说的。钻石对于反政府武装安盟来说,就像石油对于安哥拉政府,只是李韦德用军火所换取的交易物品不同。

本来李韦德原本的计划中,还想着否能够参与到钻石的开采方面,或者如同在安哥拉政府那一样,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这里获得钻石开采权的想法。可惜通过他的实地考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不切实际。

因为此时的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这里多方面的条件,实在是实现不了李韦德的这种想法。

且不说运输渠道不畅通,开采技术和人手方面不行。而且目前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的钻石开采,绝大部分的从事开采者,都是由被剥夺基本人权的劳工和战俘组成,且陷于危险的状况下工作。反政府武装安盟,还对所控制区域内少部分私人采矿企业进行争税,可以现金或者是钻石缴税,同时也对钻石贸易商索取佣金。

所以李韦德也只能暂时放弃他原本的想法,等以后再说,反正他也只是想想没有一定需要。而李韦德和反政府武装安盟,现在进行军火交易时,则直接时换取开采好的原钻。不过这样一来,整个交易过程也简单了很多,与普通的军火交易相比,也只是军火换取的对象,由金钱换为了原钻罢了。

所以李韦德与反政府武装安盟,签订的交易协议也就很简单,就是拿军火换原钻。不过这个以物换物,虽然表面上说是等价交换的,但李韦德却是大赚特赚。

因为李韦德的军火,是安哥拉这边军火市场上的卖价来算,远比实际的成本价或进货价要高很多倍;而反政府武装安盟的原钻,则是钻石商人在当时市场上的最初进货价,这个价格可是又比国际上钻石的成交价要低很多倍(虽然原钻和钻石成品,还有着切割加工的过程,但其加工费用相比利润也是很少的),像安哥拉这种非洲落后国家当地的钻石市场,原钻钻石的最主进货价自然是非常低的。

这高价卖军火,低价进原钻,一来一去李韦德自然是赚发了。

两天之后,与萨文比签订了一份秘密军火交易协议的李韦德,心满意足的带着丹尼和十名手下离开了宽果市,经过长途跋涉又回到安博因港,然后开着存放在那里的快艇,返回在公海海域等候着的远洋货轮。

接下来便是与反政府武装安盟的交易过程,李韦德需要把第一批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交到反政府武装安盟的手里。

不过在交货和运输过程方面,与之前和安哥拉政府军的交易,倒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安哥拉西部海岸线,都是由安哥拉政府所控制的,所以自然不能在安哥拉海岸线的港口进行卸载,而是得利用其它特殊渠道。

大致的过程便是,李韦德远洋货轮停靠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西部海岸,在帕德朗角把剩下的那一半价值3亿美元的军火卸载下来,由反政府武装安盟的人在此就地接收,并交给李韦德同样价值3亿美元的原钻。

然后剩下的运输就不管李韦德的事情了,由安盟他们的人员自行负责运输,通过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境线,运送到安哥拉东北部,反政府武装安盟所控制的区域,或者干脆暂时存放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边境地区的某些秘密地点。

不要问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的军火,怎么通过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境内进行运输而感到责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