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恶狠狠的说出几句话后,达扬便转身离开了指挥室,留下了害怕以色列亡国、对敌国无比痛恨以及对达扬的话有些不解的多种情绪交织在心中的副官。

“这么说我们以色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位于地下的以色列大本营,指挥所旁边的一个独立办公室内,站着前来汇报情况的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以及在他对面办公桌后坐着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

“是的,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生死存亡的时刻。”达扬的语气非常的肯定,接着脸上又带上了羞愧之色,“都是我无能,让我们犹太人再次面临亡国的可能。”

梅厄夫人倒是没有怒喝责怪达扬,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这不能只怪你一人,包括我在内任是谁也没想到这些伊斯兰穆斯林,竟然会在他们的斋戒月而且是赎罪日那天发动战争。我们这些高层领导都没想过这个可能了,军队的中下层士官和士兵也肯定更不会想到,既然没想到自然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没有事先做好预防准备自然是节节败退。”

达扬在听了梅厄夫人的话后,很是感激她的大度,但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愧疚,很是郁闷的叹了口气:“唉……如果我们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够大就好了,如果够大即使像现在这样节节败退,在缓和一段时间后我们也会积聚力量彻底反击取得时间,可现在我们的国土面积决定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充分,等我们准备好以色列就已经亡国了。”

“不可能的事情就不要再抱怨了,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梅厄夫人并不是一个喜欢白日做梦的人,她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物。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达扬询问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梅厄夫人并没有先回答,而是反过来问达扬的意见。

达扬毫不犹豫的说道:“在东方古老的中国有一句话叫‘不成功便成仁’!”

梅厄夫人笑了起来,似乎达扬的观点和她不谋而合,虽然那笑容带了点惨烈之色:“中国还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面临眼下这种状况,敌人肯定不会放弃彻底的消灭我们以色列的机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任何想要再次灭亡我们以色列国家的人,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下地狱!”

达扬浑身一颤,尽管他心中也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但听到总理梅厄夫人如此说道还是有着一丝的颤抖。不过达扬绝对不会反对梅厄夫人的言论,持续长达两千多年的刻到骨子里的亡国之痛、到处颠沛流离弄不好就被别的国家的人们所残害欺辱的亡国奴生活,是所有犹太人所不愿意再次看到的。

达扬心中乱想着的时候,梅厄夫人也是沉默了一会,反复思虑过后还是最终向达扬下达了命令:“使用终极武器吧!真没想到我们以色列,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把核武器正式用于战争的国家。”

第四十章 潘多拉的魔盒(四)

以色列很早便在研制核武器,而且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早的多。

根据几十年后解密的,有确切资料记载的最早记录,便是1957年在法国的帮助下,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中的迪莫纳郊外建立了一个24兆瓦的核反应堆。该反应堆虽不足以用于军事目的,但毕竟使以色列向核国家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协定的制约,以色列对发展自身核力量一事实行了异乎寻常的保密措施。

迪莫纳核研究中心(希伯莱文缩写可读作“卡马格”)被说成是一个“纺织厂”,四周戒备森严,连其上空都宣布为禁区。有一次,以色列空军的一架“幻影”式飞机在训练中误入迪莫纳上空,也立即被部署在四周的导弹击落。

可以说,以色列的核计划从一开始就是极端保密的。1962年法国戴高乐政府中止与以色列的核合作后,以色列的核计划就更加神秘,外界只能从一些迹象中找出一点蛛丝马迹。正是由于以色列政府的严格保密,尽管各国政府都判断以色列已经开始研究核武器,但毕竟缺乏依据。

1965年,有以色列背景的美国纽梅克公司的134磅浓缩铀莫名其妙地失踪,而22磅浓缩铀就足以制造一枚原子弹!1968年11月,200吨优质氧化铀在荷兰安特卫普港被装上一家注册为“比斯坎贸易海运公司”的货轮“舍尔斯贝格号”,随后不知去向。

据判断,上述事件都是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杰作”。因为以色列制造核弹缺的不是技术,而主要是原料。所以在把所有的原料都弄齐了以后,1968年年底,以色列核工厂就接到了全面生产的命令,从1969年开始,每年都可以生产4至5枚核弹头。

到1969年3月,以色列正式生产出了第一颗核弹头成品,自此以色列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之后,正式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尽管一直是秘密非公开的,五个核大国之外的编外成员)。为西方国家研制原子弹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犹太人,终于也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和其它五个核国家不同,以色列在首批原子弹造好以后,为了严格保密,并没有进行实爆试验。核武器成为犹太国家的核心机密,甚至对其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以色列也一直守口如瓶。以色列1962年开始在纳吉天沙漠一家“纺织厂”内研制核弹的时候,便被美国间谍卫星监视,可直到了1970年以后才估计以色列1968年已拥有核子弹。

1969年9月底,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访美期间,坚决拒绝了美国政府希望以色列在美苏发起的《防止核扩散条约》上签字的要求,原因就在于这项协定将导致国际组织有权监督、检查迪莫纳的反应堆,从而使以色列的核心机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不仅保密方面是以色列核武的特点,其核技术方面也很高超。前面已经说了,有关核武器方面,以色列缺少的是原料(如果不是受原料的限制,那他们恐怕就不只是一年生产4到5枚核弹头而已),却并不愁技术和人才。其实像美国、英国、法国三国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中,在技术方面都有犹太人的身影,他们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样以来,以色列的核技术起点就非常的高。

在运载工具方面,七十年代初的以色列不仅可以生产战术核炸弹、战术核地雷、战术鱼雷等等战术核武器,甚至还可以生产已经具备基本战略价值的弹道核导弹,以载弹量可达750公斤、射程可达500公里的“杰里科”地对地弹道导弹为载体。当然洲际导弹是当时以色列不具备的,可之所以不具备只是因为以色列的导弹技术跟不上而已。

核武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当量重量比,也就是核弹的TNT当量和核弹本身重量的比值。在原子弹诞生的初期,首批核武器设计中,由于化学炸药和反射层重量占了绝大部分,所以这个比值是很低的。

比如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它核弹本身连同外壳长3米,直径0。71米,全重为4吨,当量为1。5万吨TNT。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放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胖子”,它核弹本身连同外壳长3。6米,直径1。5米,全重为4。9吨,当量为2。2万吨TNT。这样算来,“小男孩”为3。75吨/千克,“胖子”的当量重量比是4。5吨/千克,与现代核武器相比都非常低。

可如今在核武器上的技术水平和以前已经是天壤之别,例如1962年装备核武部队的,美国库存核武库中当量最大的弹头B53核弹(以及在“大力神”Ⅱ导弹上使用的弹头W53),当量900万吨,重约4吨,当量重量比约2200吨/千克,相当于“胖子”的500倍。如今当量大于10万吨的战略导弹弹头和核炸弹,当量重量比范围在500~3000吨/千克;低当量的战术核武器,当量重量比约为10~300吨/千克。

在核武器当量重量比这方面,以色列的技术水平也很高,其七十年代初的最高水平完全能够达到150吨/千克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一个相当于“小男孩”两倍威力的3万吨TNT当量核弹,以色列的核导弹或核炸弹,最小可以做到200千克重的水平。

不过因为核原料实在缺少的缘故,以色列不但因此每年的生产量受限制,他们所制造的核弹还几乎都是10万吨当量以下的战术核弹(八十年代后有少量准战略核弹头装备,但数量很少很少)。

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大举进攻以色列,以色列由于受到了埃及和叙利亚的两线同时进攻,事先又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以军节节失利持续败退,丢失了一大批土地。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认为,以色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而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也同意他的观点,如果让这种战争状况再发展下去,以色列只能是被再次灭国。为此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便做出了使用最终武器——核武器的决定。

“梅厄夫人,请问要动用多少枚核弹头,又对哪些国家进行报复?”在梅厄夫人做出使用核武器的决定后,达扬也似乎很认同的没有让梅厄夫人多考虑考虑或者反对,而是询问起了具体的数量和对象范围。

“我们现在有多少枚?”因为平时身为总理也不会特意去时刻注意核弹到底有多少枚,梅厄夫人便首先问了这个问题。

“目前为止一共22枚,工厂里还有3枚正在制作过程中,肯定是赶不上了。”身为国防部长的达扬倒是很注意这方面的事,便立即做了回答。

“22枚?全部待命发射!”梅厄夫人丝毫不见犹豫的斩钉截铁的决定到,“至于对哪些国家进行报复……埃及、叙利亚是肯定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也有份,所以黎巴嫩南部也要报复;约旦方面虽然还没正式进攻,但对于上次中东战争我们攻打了他们,他们一直是怀恨在心,现在约旦的军队不也是在约旦河东岸蠢蠢欲动么,给他们也来上一点。”

“另外……苏联这个该死的恶棍共产国家,难道他们以为我们不晓得埃及和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