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火之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进别墅李韦德发现,其实这栋两层楼的别墅内部,已经改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办公场所。别墅的一楼,已经被隔成了一间间的小办公室,不过在一楼并没有见到有什么人走动,只有数名在站岗的警卫。

领路的爱琴没有在一楼停留,而是走上两名警卫把守的楼梯向二楼走去,李韦德自然也跟在其后。来到二楼后,李韦德看到二楼被分为了左右两部分,左边明显是休息住人的地方,而右边则是一个大办公室。爱琴是领着李韦德,来到右边的办公室门前敲了敲门。

“请进!”办公室内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声音明亮而有力。

于是爱琴推门进了办公室,一进门就开口笑道:“叔叔,我把他带来了!”

随后走进办公室的李韦德,打量着办公室内的景象。

办公室很宽敞,地上铺着地毯,左边是一整面靠墙的大书架,塞满着各种各样的书。而右边的一小半是个壁炉,正燃烧着小小的火焰,另一半是个窗户以及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门外是个小阳台,如果站在阳台上,就可以俯瞰着不远处的易北河。

至于办公室大门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革命导师列宁的画像,一台硕大的办公桌正对着大门,办公桌后的靠椅上正端坐着一个穿着浅灰色西服、个子看起来不高但很结实、三十岁出头但看起来十分年轻精力充沛的男人,可能刚才还书写着什么手中还拿着钢笔,一脸严肃但也并不冷漠的,和李韦德互相对视打量着。

爱琴称他为叔叔,他是爱琴的叔叔?看起来不像啊!最明显的,爱琴的叔叔是金色短发,而爱琴却是火红色的长发。看来,爱琴的长相应该是随她的母亲。

“他就是你说的那个人?”爱琴口中称之为叔叔的那个人,打量了一会李韦德后,转头问向已经走到他身边的爱琴。

“是的叔叔,就是他!”爱琴笑着回答道。

爱琴的叔叔转回头,把手中钢笔插进笔帽放在桌上后,抬起头对站在自己面前的李韦德说道:“那么现在,我是该叫你杰伊·基德,还是应该叫你韦德·李?”

李韦德双眼瞳孔一缩,看来对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是,对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真的要想调查自己这个普通人,自己弄来的那套掩饰身份的假护照自然瞒不住。就是不知道对方对自己了解多少,知不知道自己来东德是为了什么呢?

心里想着,李韦德脸上还是露出一抹笑意的说道:“您就叫我韦德吧,我的朋友都是这样叫我的。”既然对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李韦德自然也不用再去隐瞒了。

“韦德……”爱琴的叔叔微微点头叫了一遍名字,然后又开口说道,“欢迎你来到克格勃德累斯顿办事处,来到普京小组办公室!我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普京,一名苏军少校。”

弗拉基米尔·普京?苏军少校?哪能这么简单?李韦德心中默念着弗拉基米尔·普京这个姓名,一边微笑的说道:“普京先生,很高兴认识您!”

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市。青年时代的普京精通德语,又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期间还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甚至1974年成为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

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普京受邀加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在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工作。其后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工作作风果断干练而谨慎的普京,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受到上司赏识,进入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学习并受训。

1985年普京以优等生的成绩,在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毕业后,克格勃总部让精通德语的普京,选择到联邦德国或者是到民主德国工作。本来西德当时已经是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之一,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较好。但是,如果要去西德,必须先在莫斯科的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工作三年,而去东德就没有这个要求。普京显然是急于建功立业,就选择了不需要在机关坐班,立即就可以到第一线工作的方案——到东德。

于是普京便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普京在东德的公开身份,是东德莱比锡市“苏德友谊之家”的主任,表面上是驻东德苏军少校,其真实身份是克格勃驻东德负责人,并掌握着一只被内部称为“普京小组”的间谍特工团队。

不过作为克格勃驻东德负责人,普京在情报管理地域上不仅仅限制于东德,而是负责整个中欧的泛德语地区(东德、西德、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的所有情报工作,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

中欧的德语地区是东西方冷战的最前线,两个德国本身就是冷战的产物。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从二战后就展开了全面的冷战,中欧地处两大阵营的中心,遂成为双方渗透和反渗透、间谍活动和反间谍活动的主要战线。作为这个地区克格勃总负责人的普京,自然得到了极佳的舞台可以尽情发挥。

但普京作为克格勃驻东德负责人,其工作任务也不仅仅是收集探察情报,又或者为克格勃召募并培训可以刺探西方情报的间谍。克格勃给普京的任务,还包括监视民主德国政府情报部门“斯塔西”,以及和驻德苏军德累斯顿基地“格鲁乌”的联系。

监视“斯塔西”就不用多说了,苏联人向来是不放心东德人的。克格勃监视着斯塔西的一切情报工作,其中也包括监视当时斯塔西首脑任民主德国情报部长的沃尔夫。虽然普京后来和沃尔夫结为了朋友,虽然表面上沃尔夫部长的官位和手下,比普京少校要大的多。

而“格鲁乌”是苏军总参情报总局的简称,格鲁乌在国外和克格勃一样有很强的情报搜集能力,但在业务方面一直受克格勃的领导。普京作为克格勃在东德的负责人,自然要和格鲁乌协调行动,并且是驻德苏军格鲁乌和莫斯科克格勃总部联系的中间人,在一定程度上监督、调控和指挥驻德苏军格鲁乌的有关工作。

而且也不只是格鲁乌,监视整个驻德苏军,也是普京在德国工作的一部分。这包括驻德苏军的任何军事行动,军队调兵布防、日常训练、军官人员变动等相关信息,包括驻德苏军司令部在内的驻德苏军各大小将领的日常活动和行为,也都是在探察和监视的范围内。

由此可以看出,普京在东德工作期间,其工作范围很广泛,任务是多重多样的。自然而然的,普京所掌握的权利也是极大的,可以说是隐秘影响着整个东德的政坛和军队。东德的任何官员,不管是东德本地的还是苏联派遣过来的,当然都要给他几分面子。毕竟任谁都怕像克格勃这样的特务情报机关,苏联这样的高压政策国家内更是如此。

当然,有关于普京的这一切信息资料,此时此地的李韦德,是无从也不可能知道的。

“弗拉基米尔·普京”这个名字,是第一次出现在李韦德的脑海中,但仅仅是这第一次不同寻常的见面,富有人格魅力极其个性的普京,立即就给李韦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十三章 生意转机

添了新柴禾的壁炉内,炉火又开始热烈的燃烧起来。

脱了风衣的李韦德,坐在壁炉前的单人沙发上。而他对面另一个单人沙发上,坐的自然是普京。至于爱琴,则是刚刚煮好了咖啡,在为李韦德和她的叔叔各送上一杯咖啡后,坐在了一边的靠椅上,也不说话的就那么笑嘻嘻的看着李韦德。

“说吧!身为美国人的你,用假身份来到民主德国为了什么?试图接触昂纳克夫妇,在首都东柏林政府大楼等敏感地段整天转悠,来到德累斯顿市等等行为,到底有什么目的?”喝了一口热咖啡后,脸上看不出表情的普京,终于开口问道。

看来对于李韦德在东德的行踪,大致的情况普京都已有所了解。其实这不能怪李韦德不够小心谨慎,如果李韦德如果是在别的国家做同样的事情,几乎就不可能被发现。而在东德这个鬼地方,任何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从一下飞机起,周围都至少有一名东德的底层情报人员随时跟踪,如果发现被跟踪者有什么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向上方报告。根据情况的不同,由东德本地情报部门斯塔西,或者更高层的克格勃方面,派出特工人员进行正式的监控。

不仅如此,其实在东德,每个政府成员原则上都配有超过两个司机。这不仅仅是舒适的问题,而是其中至少有一个司机,是来自国家安全机关,斯塔西或者克格勃。就连身为民主德国名义上的掌权者昂纳克夫妇,也无时无刻不被监视、监听,身边二十四小时都至少有四五个克格勃特工。

李韦德听到普京的问题,也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并没有丝毫慌张,而是带着微笑说道:“普京先生,我只是一个想要赚钱的商人罢了。我之所以千里迢迢的来到东德这里,并不带有任何的政治和军事意图,也和任何国家的政府并无关联,纯粹只是为了做生意而已。因为这笔生意不太好公开,所以我便用了假身份;又因为这笔生意的商品有些特殊,所以我才想在东德寻找到可以帮助我做成这笔生意的人,便有了你们调查出来的所有举动。”

李韦德并没有把事情完全的说清楚,只是给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答案。因为他不知道,普京到底知晓了他多少的秘密,对于他此次来东德的目的了解多少。此时他还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目的,以免引起被动的局面。

针对李韦德的朦胧回答,普京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探究,而是沉默了片刻后,突然又问了另外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关于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看。”

普京的这个问题,让李韦德微微一怔,刚想回答又有所顾忌的迟疑起来。

看到李韦德迟疑的样子,普京知道他心里在顾忌什么,便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