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三国策-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见相恨晚,畅谈夜更深;浮草结子意,相酬对以欢。

在汉室危临的末月,高宠、周瑜、鲁肃、徐庶这四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就在远离朝都的江南秣陵,设想着一件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甚至于这件事的重要性连他们自已都不太明白。

“宠帅在什么地方?”被派往各郡的官员高高兴兴的前来辞行,却无情的吃了闭门羹。

“有没有人见到过鲁相?”属官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四处询问鲁肃的下落。

“还有军师何在?”与属官同样焦急的是军中司马。

“请问见过我家公谨没有?”新婚燕尔的小乔不见周瑜回来,着急的赶来向姐姐询问。

大乔低头,细心的绣着一块绢绸布帕,那是为孩子准备的肚兜,高宠虽然位居显要,但却父母早亡,照顾抚养幼儿的事情大乔不得不亲自来打理。

“嫱儿,你姐夫和公谨他们在书房议着大事呢?哎哟——。”大乔轻声叫了一声,方才不小心针头扎进了手指尖,一颗鲜艳的血珠沁出滑落。

小乔赶紧从怀中掏出锦帕,埋怨道:“妤姐,你现在有了身孕,就好好的躺着,这些事交给侍女做好了。”

大乔巧笑嫣然,将玉指放到嘴中,轻轻的一吸,道:“你呀!还不懂——,这些事只有自已做才有意义。”

与武将凭军功战绩升迁相比,文官的选拔机制无疑要复杂得多。

书房内,松油灯已换过四盏,而四个男人依旧没有困意,面对高宠提出的设想,鲁肃、周瑜、徐庶这三个高宠最器重的谋臣正在一步步的完善着未来的人才选拔方法。

考试,应以如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心,内容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为主,先由各郡组织学生参加郡试,合格者方能被举荐参加州试,州试成绩优异者,才能被最终授予官职。这样一来,可以鼓励平等竞争、择优录取。考试不论身份的高低、不分贫富贵贱,除了作奸犯科的刑徒,都可以参加,而郡试、州试的两层选拔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人作弊代考的情况发生。

“我想用科举这个名字来代替察举征辟制度,诸位看如何?”得到肯定后的高宠充满了自信。

周瑜、鲁肃、徐庶三人相视而笑,鲁肃道:“此事若成,则可一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败风气,他日科举推行之际,便将是江东鼎盛之时。”

“事若成,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跳动的灯花照映着高宠一双深邃而火热的瞳孔,在他刀削般棱角分明的鼻梁下,是微微有些上翘的胡须,虽然还略带着少许稚气,但却是如此的桀骜不驯、与众不同。

看着高宠神采奕奕的表情,周瑜的心情从没有象今天这般的无所顾虑,即便是在孙策的帐下,他也不敢说自己获得了百分百的信任,但在高宠这里,周瑜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高宠效命。

周瑜想了想,沉声道:“宠帅,科举新政,诸事繁杂,若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才来实施,这一夜的长谈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高宠点了点头,许靖徒有虚名,确实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干才。

“不知何人能当此重任?”高宠问道。科举确立之后,州中劝学从事一职将变得举足轻重,担任此官职的人除了要有清忠高亮的见识和声望外,还必须能廉洁自爱,操守严谨。

徐庶这时说道:“宠帅,清河崔琰能担此重任!”

“是郑玄门生崔季珪?”高宠道。

崔琰乃是清河东武城人氏,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至年二十三,举为亭正,始读《论语》《韩诗》,后投大学士郑玄门下受学,与鲁国孔融、南阳许攸齐名,建安初,徐州黄巾攻破北海,琰遂周旋于青、徐、兖、豫之郊,南奔江、湖,二年末,崔琰往庐陵从管宁学,三年初,被徐庶举荐为历阳令。

徐庶道:“数日前,庶过历阳,曾与琰一叙,琰曾语: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给民者强,江东战乱方歇,民心未固,宜收分散之心,勤修耕植,积蓄军资,如此则大业可成也。”

“元直既推崇之,必非常人也,这样,你等会去传我命令,召崔琰来见,若他真有才学,吾自当用之!”高宠素知徐庶为人刚直不阿,能够被他推崇的人不多,崔琰的名声他先前也听说过,能够被郑玄和管宁收为弟子,在节操上是没有问题的。

建安三年十月三十日,高宠任用崔琰为劝学从事,主要负责各郡学校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推行。

崔琰确实是个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各郡学校在十一月就初步建立起来了,由于学校对于召收的学生不问家世、不问士庶、不问贫富,也没有私学那般看重声望和门弟,一时间那些因为出身寒门而苦无出仕机会的学子纷纷加入。

“寒门子弟亦可登堂矣!”考虑到朝廷保守势力的反对,高宠采纳鲁肃的谏议,对于这一次用人制度上的变革并没有过多的张扬,但消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从江南一直到中原。

在士族豪门不屑的注视下,数不清的落魄士族、寒门贫士带着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携家带口的一路南来,他们的到来,为高宠赢得了充分的人才储备,江东第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变革吸引了泱泱中原的目光。

这既让人感到惊讶,又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震慑。

在这方面,为招揽人才颁布过“唯才是举”的求贤榜的司空曹操比袁绍、刘表之流无疑更具长远的战略眼光,隐隐中高宠的迅猛发展让曹操感到了后生可畏,所以,在看到高宠求荐扬州牧的上表之后,曹操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建安三年十一月一日,曹操出人意料的上朝进表,荐平东将军吕布为扬州牧,封平陶侯,同时命夏侯惇从小沛撤兵,并亲拟手书厚慰劳布,一时之间,吕布跨居徐扬两州,风头无量。一个人有时出风头太过,难免会飘飘然起来,吕布也一样。

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进攻合肥。

第一百零五章 驱狼吞虎

十一月冬,高宠在稳固了江东的局势后,一面以陆逊部为主力,抓紧对东阳的黄盖、蒋钦残部展开追剿,另一方面任用鲁肃为相国兼长史,统一管理内政事务,顾雍改任谏议从事,专门负责对官员绩效、任免、廉洁情况进行考评,而刘晔则卸了参军的职务,另任了司金别驾的职务,专门负责铁具、器械的研制生产,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当然就是霹雳车的大规模制作。

至此,高宠将州中事务分成三大部分,分别由鲁肃、顾雍、刘晔三大干才掌握,而在他们各自的属官中,崔琰担任劝学从事、许靖分管祭礼、许邵负责占术阴阳、仓慈出任仓曹椽、张昭负责外交,这些人事上的任命,给江东带来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革新。

与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相比,在军中将领的任用上,高宠却并没有多做变动,除了太史慈痊愈后担任了重新组建的丹杨兵统领外,其余各支劲旅都还保留着原来的编制。而随着南方战争的基本结束,甘宁与朱桓两军开始向北集结,向兵力单薄的淮南一带靠拢。

十一月三日,正在秣陵筹划振兴江东大计的高宠意外的接到了广陵太守陈登的一封急报,信上说新任扬州牧,平东将军吕布己增兵寿春,不日将兴兵南下。与此同时,合肥太守刘馥也急派使者往秣陵报告寿春敌军的动向,淮南一时风雨飘摇。

“吕奉先疯了——!”听到这个消息,高宠心头只闪过这一念。

吕布,不再是那个在虎牢关前纵横天下无敌的吕布了,曹操仅用一个虚假的扬州牧就将他完全的蒙蔽,袁术败亡之后,高顺、张辽将檄获的玉玺、珠宝、侍婢一并押送到徐州,面对巨大的诱惑,吕布隐藏许久的一颗欲望的心再也遏制不住。

吕布有图江东之志!陈登在信中言简意赅,扬州牧——,其实谁都知道真正占领扬州的是高宠,而不是吕布,与高宠麾下会稽、吴、豫章、庐陵、庐江、丹阳六郡相比,吕布只不过占了区区一个九江郡而已。

“宠帅,紧急叫我二人来,可有要事?”徐庶从门外跨步而入,在他身后玉面春风的周瑜。

高宠将陈登的书信递与二人,道:“元直、公谨,以你们之见,当如何抵御强敌?

徐庶与周瑜皆是智略无双之士,高宠将他们留在身边,目的就是为了多多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从而避免再犯轻敌的错误。而高宠的另外一个考虑是周瑜新附,高宠军中将士对他多少还存有疑心,在周瑜未能服众之前,冒然让他领兵,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周瑜看罢,合上书笺道:“曹操这一计使的是驱狼吞虎之策,我等若是正面迎击,难免会与吕布拼得两败俱伤,到时候曹操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徐庶面带忧色,颌首道:“公谨说得不错,吕布骁勇,高顺、张辽两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我军在合肥仅有黄忠部不到二千人马,坚守实不易矣!”

高宠沉声道:“元直虑的是,方才我已遣甘宁速率锦帆军北上巢湖,配合黄忠守合肥,同时,朱桓的增援部队也在赶往江北的路上,从部队的人数上讲,这一回我军以逸待劳,是占了绝对的优势,唯一可虑的就是合肥一带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高顺的陷阵营和张辽的雁北骑发挥战斗力,倘若被敌在气势上压倒的话,孰胜孰败还难以意料?”

在高宠说这番话时,周瑜的目光与高宠相遇,透过那一双深遂不可测的眼睛,周瑜忽然间会心一笑,如何应敌高宠心中一定是已有了分寸。

待静静的听完高宠的话,周瑜不急不缓的说道:“宠帅,这一仗也许我们根本就不用打?”

徐庶笑问道:“公谨,难不成吕布军会自动撤退?”

“若失后路,焉能不退?只要我们在合肥坚守半个月,我想吕布就会自顾不暇了!”周瑜朗声而答。

高宠满意的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