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养鱼专业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洪荒养鱼专业户-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文觉得与自己一人去挠首,不如抛出来大家议一议。三个臭皮匠,凑上一个诸葛亮。

“我那领导还叫我带鱼回去呢。”章守志皱起眉头小声嘀咕。

丁文和沈清相视而笑。这个老章头估计还没想到“来料加工”这一招,这也是鱼塘青黄不接时,没办法的办法。

“丁老弟,你那药水效果不错啊。不知你发觉了没有,经过药水温养之后,很少发现鱼病。”章守志却突然说起这事,让沈清喜出望外了。

鱼类患病是由于鱼体与其生活的水环境不协调的结果。一方面鱼体本身的体质差,抗病力弱;另一方面水体水质不适合鱼类生活,存在危害鱼类的病原体。随着网箱技术广泛的应用和密集型饲养,一场流行病感染了池水,让鱼病大规模地蔓延。

看来这洪荒湖水的效用还待进一步发掘!丁文为自己没经细心检查后,就把外面的鱼带入洪荒空间饲养感到后怕,还好是分池饲养,而且自己承包的池塘也足够地清洁……

“老章,我和小丁商量过了这事。从其他鱼场采买的鱼,然后放在咱们这池里饲养一段时间,再供应给你们桑家鱼庄。这样做,我们够负责任了吧?”沈清不无得意地说,“而且,鱼的种类你们可以预先选择,说说熟悉哪个鱼场?”

章守志指着沈清和丁文,拍起大腿,恍然大悟地笑说:“原来你们早串通合谋好了。”然后从记忆里搜索出一个叫丰泉鱼场的。

丰泉鱼场不是在海边,而在隔壁的上山镇丰泉村。这个村子与桑家坞的地理环境恰好相反,地处山区之中,而鱼场设在丰泉水库里,也是采用鱼箱养鱼技术。鱼场的主人是一个叫虞翠花的寡妇,人称虞美人。她依靠着这个鱼场的收入供养一儿一女上大学,也算得上一位女强人。

沈清开玩笑说,章守志不是看鱼场,而是去会见寡妇。

谁敢打她主意,不被抛下水库才怪。章守志对这个寡妇很敬重。

汗,不但刚烈,而且强悍!丁文想起了要强的桑木兰,估计生活的累石压不弯这类人的腰。

丰泉水库面积有三百多亩,三面环山,一面堤坝。上游的木绿溪基本上都是林业区,水质基本上可以保证无工业污染。唯一的缺点就是养的鱼太肥了,比不上桑家坞池塘中出产的鱼特有野性。

“老章你已经选定了这个鱼场就行,没必要向我们推介得这么详细。你只管将鱼运来,剩下的事由我们去做啦。”

“那给我一点药水行不?”章守志涎着脸说。

“不行!”沈清的话立即掐灭了章守志这个念头。

“想想还从你这儿买鱼好啊,可省了氧气费。”

丁文无语,望着一脸委屈的章守志,在心里大喊:奸商,你都把算盘捧在心窝上了。

最后谈定了“加工费”。本钱由鱼庄出,要求鱼的成活率要达到95%以上,加工费按出货时的重量论斤计算,每斤为一块钱。

章守志出价两块,但丁文一想:刚开业的鱼庄,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优惠活动,这时可不能增加鱼庄的成本支出,就算做义工得了,才将加工费拆价为一块钱。

正事都谈完了,四个爷们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着也不是个事。丁文客气地赶走三人,说与他们有代沟,没啥好谈的,关上了房门开始上网自由冲浪去。

网络的虚拟让丁文忘记了这两天的不快。戴上耳麦听着熟悉的歌曲,屏蔽外界的一切杂音,仿佛又回到在上海做事时的忙里偷闲。他喜欢浏览一些奇闻异事、人文地理的内容,当然还有一些很八卦的新闻,偶尔也评论一下显示自己的正义感。

在看一篇《神秘的“六不像”》,原来是讲秦岭羚牛的,有关它们多夫多妻的温柔灵兽故事。

滴滴滴,屏幕右下角小企鹅在闪动。

“老公,我很想你,怎么办?”

是蓝子,丁文心头一暖。这傻妞,也不知道那天胡思乱想什么,居然哭起鼻子。

“想我就回来喽,正等着傻妞做饭呢。”

网络的无拘无束似乎让桑木兰变得活跃,她俏皮地发过来惊讶的表情,没想到丁居然在线回话。

“我不回去,你还没足够地想我。记住,不准看别的女孩子!更不准想!”

丁文仿佛看到一位鼓着双腮的俏皮而不讲理的小姑娘。

“呃,我在看娱乐频道里的一位电影女明星怎么办?”

画面上一块大砖头扔来!

也够强悍的!丁文和桑木兰海侃了半个小时,就双双下线了。想想该到洪荒空间去看看,卷起铺盖进去了。

因为章守志的话,丁文来到瘦水池,喂了少量的鱼料,蹲在池边看着夏花疯狂地争食,发现即使这里用瘦水饲养,夏花成长的速度不比外面的慢;而到肥水池,主要看看水的颜色,鱼种显得肥硕、迟钝多了。难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同样适用这育苗?从今天开始,要让这肥水池的鱼苗保持适度的饥饿,激活它们的野性。

到了养丹凤的小池,里边居然有动静了。

第四十五章鱼讯将临

一向如闲庭信步的丹凤,居然追逐了起来。

啧啧,优雅的仙子也有狼狈的时候啊,这追得……原来在生产后代呐。这下又得熬夜了,刚才忘记将嘟嘟带进来就好,不然自己就可以安心地呼呼。

因为亲鱼经常会出现食卵的现象,丁文准备等亲鱼产好精和卵后,将得它们移至另外小池中去休养。

观赏鱼对水环境要求更高,水的硬度、水温、酸碱度、光照、电导率等等,似乎……这里面的湖水都能达到这种要求,温度四季如春般的恒温,光照更不用说。其他的条件经过沈教授测验也可以,中性、纯净、具有活性。

丁文索性将铺盖打在这小池边的一处平坦石面上,侧卧在小池,静观小池里的动静,这看着看着,闻着清新如雨后的空气,就很不负责任困睡过去。一睡醒来,看了下两条丹凤还在追追停停,暗道:还好昨晚睡了过去,不然白等了。

从空间出来,就听到擂门声,和桑春的大嗓门。

“小文,小文,睡得真死!快快起床。”

还是洪荒空间好啊,没人吵、没人敲门,世界一片清平。丁文腹诽着边应声,开了门见桑春等得有点着急。

“老章要赶着去丰泉鱼场!快点,要赶渡船呢。”

丁文总算明白了谁一大早在做怪,伸着懒腰,出门见章守志、沈清俩人都整装待毕,明言自己就不去了,还问今天打算买了么?

到那边看看再说。章守志搓着双手,迫不及待催着沈清走了。

这个老章头的态度有些古怪,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急性子。丁文回房套好衣服后,匆匆洗涮,来到了厨房。一股蒜头混着鱼腥味冲鼻而来,唷,哪来的鱼?自从中秋过后,厨房少了这种味道。

“昨天不是停了一天工,桑良他们到海里摸到这些小黄花鱼,就买了来。”

“这鱼还不错哩,还有鱼卵哩。”

丁文不禁凑到煎锅的旁边看个究竟。

那鱼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磷片孔较大,果然是小黄花,在滚油煎下透出浓重的鱼香,大舅妈用筷子将煎鱼翻了个边,然后加些老酒。为了怕鱼肉没熟透,又将鱼放到盘子,炊到水开。

看着丁文呆样,以为他馋着,桑春夫妇不禁莞尔一笑。

小黄花鱼终于来了,我可是等了你们几天,嗯,等下到大巷、小巷去看看。丁文坐到了圆桌旁,问了桑春,“舅,咱们桑家坞曾有人在大巷、小巷撒过网捕鱼么?”

“你姥爷那时,有带着一班人想在外海立拦网,可立起的大竹杆总禁受不住每年的季风,后来就不了了之。”桑春抽着烟说,“想在那个地方捞鱼可得拼命,现在大伙生活好了,谁还想冒这个危险。”

笔架岛位于特殊位置,岛的背面总是永不退潮的大海,如一方镇守将大海潮摒在外面。听说那附近暗礁满布,如果不熟知这地方的水文,渔民们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海域。

丁文在想:那地方凭一已之力绝对没办法捞鱼,因为激流和淡水都具备了,极有可能天然产卵场。不管怎么说,也要到现场仔细查看一番。

一顿鱼香将丁文拉回现实,热气腾腾的煎小黄鱼足以让人胃口大开,吃着鲜美而带着微甜的鱼肉,丁文早上多添了一碗白粥。

饭后在果园找到了嘟嘟。小家伙正伏在葡萄架上小寐呢,毛绒绒的,远看如一盆白花。自从它发现了这里的桔子、葡萄不一般,很少到山头上去野了,就把这儿当家了,整天将那四只海鸭子赶得四处飞逃。

“嘟嘟,去逛山喽。”丁文可不管它是否同意,一把将它从葡萄架上揪了下来,然后抱在怀里,逛去了。

今天到大巷,纯粹为了观察潮起潮落的水文状况,不下水的。

此时应该算涨满潮时辰,大巷内的水微波荡漾,但从那十余米高的青岩上仍残留着水花的痕迹,可见涨潮冲来的水多凶猛。丁文观察了一个半小时,并没出现异状,海水慢慢地落潮了,浸在海水下岸边的岩石也逐渐裸露。

笔架山背面的海边,丁文虽在桑家坞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却从未逛过。因为大、小巷的阻隔,村民极少下到这带海边。

海边没有沙滩、没有树木,只有被海水冲刷过不知多少遍的岩石。与前山那青翠的树林和多姿的芦苇荡相比,这儿更显得一片荒凉。下到海边倒没有风了,或许是秋季经常是西北风被前山挡住,显得宁静,只有偶尔轻浪拍石声。

丁文沿着湿滑的海边岩石,悠闲而行。今天在大巷没有收获,想从大巷一路走到小巷,就算逛逛吧。从小没有踏足过的地方,自然一份新奇。

嘟嘟早跳到地上,也同样地好奇,在怪石嶙峋之间跳来跳去,玩得十分惬意。

走了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满目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但不会令人有审美的疲劳感,因为这些石块奇形怪状、各具形态,倒让丁文搜肠刮肚去形容,最后也糊涂了。

前方有一条两米的裂缝,远远就可以听到淙淙的流水声。丁文就奇怪了。

海与江河不同。江河的水可以经久不息地流淌,而海水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