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杯雪-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怒。将那汉子放在驼背上。小女孩受了点内力,气息已紊乱,晕了过去。骆寒看看她的脸,只有以唇渡气,要救醒那女孩。他片刻之间无暇上岸,只有在水中急救,一驼三人一时都向下游飘去。有一刻功夫,那小女孩儿才苏醒过来,一睁眼就看到了一张淡褐色的十分清俊的脸。只见他一身黑衣。天上落日已尽,只余霞彩了,此时,似所有的霞彩都集在他瞳子里,才会有那么亮与烫。

小女孩觉得象是一梦,骆寒对她笑了笑,不欲她马上就醒,要她睡着好定定心;同时也不想她看清自己,就点了她的昏睡穴,把她也扶在驼背上,拍了拍那驼儿的头,叫骆驼载她们父女上岸。

那骆驼听话泅向岸去。骆寒一回头,就见赵无极也冒上水面来换气。骆寒忍不住怒道:“你乱伤无辜,又伤我驼儿,却待怎样!”

赵无极已又冷静下来,哈哈笑道:“这里江面船只太多,小老儿用过了力,伤了无辜,实在不好意思。骆小哥儿,你有种,可敢和我找个无人的地方较量较量?到时,我输了,喊你那骆驼喊爷爷,以为赔罪。你若被我困住,可要好好答应我三件事。”

骆寒还未答他,他已不等回话,自向下游游去。

骆寒看那骆驼已把那父女二人送向岸边,双眉一剔,身子一窜,就顺水追踪而去。

过了有一刻,那小女孩儿才醒来。醒来时,余霞已在天边褪去最后一丝残红。她茫茫地睁开眼,见爹爹还昏卧着,自己旁边却有一头鼻息咻咻、湿淋淋的骆驼。她头中一昏,不由又晕乎乎的了——实不知此情、此景,此余霞、江岸,包括刚才在水中看到的那张脸,究竟孰者是真、孰者是幻,又抑或她还是在梦里。

第九章破阵

耿苍怀见那骆驼不断对水嘶鸣,心下纳罕。他跃下沙洲,走到那骆驼身边。那骆驼把他盯了一会儿,似认得他。耿苍怀也觉这牲口颇有灵性。忽然那骆驼一口咬住他衣襟,向前拖了一步,然后松开,下水向前泅去。

耿苍怀急于知道骆寒下落,顾不得衣湿,也跟着下了水。一手挽住那骆驼的尾巴,随它前行。只几步,那骆驼就游向山壁间。——山壁下的水流本急,对平常人来讲横渡是件难事,但如何难得住那骆驼与耿苍怀?天太黑,到了那山壁底下,耿苍怀才发现那山壁间居然有一条石缝,缝不大,仅容一人通过,一股溪流就是从这里注入长江。耿苍怀暗想:不会是骆寒与赵无极一路水战,被赵无极引进这里了吧?

这时那骆驼不断低嘶,似示意耿苍怀进去。耿苍怀一看才明白,那石缝过小,而骆驼的前胸太宽,挤进不去,怪不得它在沙洲上焦急万状。

耿苍怀吸一口气,虽知里面只怕也是崎岖艰险,但他一向急人之难,拍拍骆驼颈项,还是一头钻了进去。

那石缝里水颇深,还格外凉。虽刚入十一月,已有冰寒彻骨之味。耿苍怀一路上溯,两边石壁多生青苔,滑不留手。直泅了有一里许,前面忽有枝叶遮盖,虽然在黑暗中,望去尽是深色黑影,耿苍怀却已猜到要见天了。

果然耿苍怀拨开那树丛,就见这条石隙已尽,面前视野一宽,竟是一个山谷。耿苍怀一愣,已觉出赵无极只怕是有意引骆寒到此。才一出水,耿苍怀就觉出谷中有人。他立即屏息静气,借水流的淙淙声向前潜行。沉沉夜色中,只见一块块大石散落谷中,那条水流分成数道从大石间穿过,在细小月光下微微泛着光,象是几条在暗夜中一闪一闪的缀银细带。

水击石上,其声清泠。耿苍怀借一块大石掩住身形,然后才向谷中打量去。却见这谷颇为奇怪,内宽外窄,成一梨形,而且好象是一个死谷。谷中一块大石挨着一块大石,大的方圆径丈,小的最少也有千余斤重,都散落在这山谷里,漫无规矩。仿佛洪荒之前仙人在这里下的一盘棋,局残时,棋子散乱,仙人已杳,只留下一块块大石让后人震惊。

然后,耿苍怀才注意到这些大石此刻雾气隐隐,似有章法。仔细一看,却似一个阵图!然后他才看见在外围的一块大石头上,正坐了个黑影。别的看不清,只觉那人衣着短小,头上挽了个小小的髻,发髻已颇散乱,他坐在大石上的姿态也不轻松,而是相当紧张。黑夜中他似没有睁眼,因为耿苍怀也没看到他脸上一对瞳仁的反光,但见他的耳朵不断在动,似乎练过“天耳通”的功力——这么黑的夜,原是不需要睁眼了。

然后耿苍怀才注意到他双手的十指似在不停地在抖。耿苍怀运足目力仔细看去,却见他那双手不是在抖,而是在掐算。耿苍怀耳尖,已远远听他喃喃道:“阳始于亥,阴始于巳。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气,余六十卦。封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岁十二月,封以地六,候以天五……”

只见他口里念念有词,耿苍怀也不知他在念些什么。忽那人一抬头,仰首看天,大叫道:“是时候了”。说着人已如飞般跃起,掩入那大石阵中。先在东首找到一块有半人多高的石头,向东推了有二尺。然后,连翻带转、身形连动,又一连翻动了数十块小石头。

他也似在赶时间一般,生怕慢了一瞬。耿苍怀已明白这是个石阵。他刚才念的话也好似有一些出自《周易》。耿苍怀虽略读过两本书,但《易》理艰深,对之望而生畏,也就从未想过去研读。这时见这大石阵及那人的作为,似是这石阵排布分明要上干天象、下借地利、加上那一人的人谋——坐在大石上的筹算,才能成形。其间繁复惊人,只怕威力非小。耿苍怀心里暗戒:自己可不要陷身在这石阵中了。

他从来行走江湖,经过阵仗不算少,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石阵。他于五行数术之学更觉得迷离恍忽。只见那阵内有些大石头之大,怕不有好几万斤,看那人搬那几块小石头已累得气喘吁吁,想来那大石也不会是他布就的,必是天生如此。但其中有些大石摆放之奇,匪夷所思,只怕也非天成,必属人为,看来定有前代奇人布阵于此。只不知是何等高智大德,才能布出这么一个百灾万变、气象独具之石阵来。

耿苍怀忽一拍头,想起石燃似提起过“破阵图”三字——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大石坡?

他想起从小学艺时就在师父口中听到过一句口号,叫:

大石坡上大石翁,多少英雄困其中?

大石坡上大石响,但见仲春草木长;

大石坡上乱石流,一代才人不自由;

大石坡上语如钟,廿九高手逝随风……

难道这里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遗迹?

——相传于本朝伊始,太宗年间,天下已定,武林中却出了一位不世出的英雄。他名叫归有宗,字必得,少具夙慧,长逢机缘,修为勤苦,巧合连连,竟成为一位绝顶高手。后来,因缘际会,他与太宗皇帝偶然邂逅,一见心许,此后两人私交甚笃。虽然一在庙堂,一在草野,一贵一逸,却不以身份见疏。

一日,归有宗见太宗皇帝面含忧色,不由问其原由。太宗皇帝答道:“此时天下虽定,但朝廷之上,拥兵者重;草野之中,也不乏英雄。朕颇识武技,虽不如贤弟精擅,但也觉天下之大,豪杰辈出,得此便是如虎添翼,却得其心却恐生祸乱。所谓兵者为凶器,此辈岂肯尽甘雌伏而终?他日必为天下祸乱之始。何况此时天下虽定,民心未安,中原疲敝,怎再禁得住这一场乱象?我日夜忧虑,正是为此。”

归有宗是一位大豪杰,当时大笑道:“皇上,我看你太多虑了。朝廷之上,有你坐镇,谁敢反覆?至于江湖之中,还有我在,也不信他们能翻出天去。”

太宗答道:“唉,有你我在,自然还好说,但到了子孙辈呢?我赵家之后,都是生长于承平,他们到时怎镇压得住?至于江湖之中,你也不能长命百岁,何况你又不肯收徒。即使收徒,也不知徒儿佳否?待你我百年之后,天下更当如何?如有变乱,苍生又苦了。”

归有宗闻言动容。据闻那位前辈于是发愿,既然兵者为凶器,他就要销尽天下之兵!他说到做到,与太宗相约,各理一摊。其后太宗创立府兵制,削尽天下兵权——倒置干戈、覆以虎皮;放马南山、不复输积。而那位前辈也穷三年之力,于长江之滨一处秘谷中,寻得大石坡一址,依洪荒遗迹,殚精竭虑,布成一阵,然后柬约天下名门大派武学高手,以及草野中奇人异士,共得二十九名,尽困于此大石阵中。

故老相传,这二十九人,竟无一人得脱,所以本朝武技,虽承汉唐,却远逊昔日。虽间或有一二高手涌出,却也只是灿烂于一时,难成大观了。

——思念到此,耿苍怀心中不由一叹,难道这就是大石坡?否则、谅凭赵无极之力,也布不出如此豪荡大气、沛然可观、可困天下英雄于尺寸之间的大阵。加之他是宋室子孙,也是该知道这长江之滨有此一阵的。

耿苍怀已认出那短鬓老儿正是赵无极。他凝目细看,倒要看看这大石坡上之乱石阵有何妙处,竟能困住当年二十九位绝顶高手,其中还有一位就是耿苍怀这一门的祖师爷古山公。

耿苍怀艺出嵩阳,但只是记名弟子,古山公正是在国朝之初曾让嵩阳一派辉煌一时的高手。直至如今嵩阳派势微之后,提起来还可让嵩阳六阳门弟子扬眉吐气一下。耿苍怀入门之后,就觉本门武技七零八落,若不是他细思精练,加以自悟,断断到不了今日之境。如今他艺已大成,不由更关心本派武艺源流。

闲话少提。只见这大石坡上大石阵,分明以大石为经纬,布局巧妙,其间关窍之处,只怕却在那些虽也颇重,但一个高手还可推得动的足有半人高的小石头上。那些小石头散落在一块块大石中,石上颇有摩挲后的痕迹。耿苍怀不远就有一块,想来当日归有宗前辈阵成之后也曾辛苦排演。他这里想着,却见赵无极已经收手,重又回到他坐的那块大石上——那块大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