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挑战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挑战者-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决不能向她诉说,那对她来说岂止是不公平,简直就是残酷的残忍,你只能将成功的喜悦告诉她,而让她来为你喝彩,这并非是你向她只报喜不报忧,而似乎像是对她的欺骗,但对于你钟爱的女人,善意的欺骗岂不比残忍的真诚,更能表达你对她对你的真爱之声的最好呼应。这难道不恰恰是因为你过于珍视她这颗爱之无欺、无双的心,才让她只是陶醉在你收获理想和希望的时刻——她无疑最配做你在被鲜花簇拥着的时刻,来为你尽情、尽性地喝彩的女人,而决不能让她与你一道饱尝耕耘和播种时节的劳作与艰辛。

身处困境中的游东方,当面对苏醒梦意欲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砰然向他的心上人发出了撞击他灵魂心声的道白,因为他觉得愈是像这样默默地向她诉说着,他的心情就越发地好受许多,而且精神头也愈发地实足起来。吃着那样的白面馒头就白开水下咸菜,游东方无疑就像是饱餐苏醒梦在曾几何时的少女芳姿似的。

游东方通过他兼任两杂志秀城办事处的广告代理、发行可以得到固定的佣金来源已经让他兴奋得两眼发亮。他就是这样带领他的同事们以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特殊方式,走上了独特的创业之路,开始了既属于自我更属于“时代骑士”的创业生涯。

就在他们艰难苦苦地维系、支撑着生存的危局的时候,一条在他人眼里并不被关注、恰似一阵秋风掠过吹落广袤森林中的一片耀眼的树叶般的消息,却被游东方如获至宝地抓住了。所谓一叶知秋,他不仅从中预感到了这个能给他带来收获的消息的意义,也耐不住开始暗暗涌动起对她的激情,并马不停蹄地开始筹谋起来。

顺应如火如荼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申办的《城乡经济》杂志,在获准公开发行后因为人力、财力等多种因素制约而迟迟不能启动,面临着尚未面世就有可能被收回刊号的窘境。

这条看似平常的消息,对于经历过降生煎熬阵痛的游东方和《企业家》周刊来说,更是像闪现在他们眼前的一道稍纵即逝的霞光。踏着这道霞光那被他们紧紧抓住不敢轻易松动一下的余波,游东方和季善扬当即赶往北京,用苦心耐心和诚心进行全面公关……

游东方的办刊才能、季善扬的管理经验,加上中央有关机关领导的极力推荐,各种因素的综合发挥,促成了他们接手《城乡经济》杂志,以该杂志秀城办事处的名义全面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城乡经济》杂志没有任何掣肘的公开发行优势,让沉寂郁闷得太久的游东方和《企业家》周刊人的生命能量得到了激发和释放。使他们如鱼得水地驰骋在广阔的期刊天地。

第十章、与升腾的梦想一起飞翔

 游东方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没有忘记基督说:“我来了,我代表真理、道路、生命。”游东方则是有意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追随基督的精神和苦难,哪怕走得再远……

《企业家》周刊的创刊号呼啸而出。头版刊发的《中国企业改革的出路何在》?一文,从“发包方应向承包方兑现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法人制度使企业的两权真正分离”、“要让企业家与理论家结亲”等文章反映了“来自全国几十位著名企业的厂长的呼声”。这些文章和同期发表的发刊词《造就中国企业家队伍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既是《企业家》周刊的面世宣言,更是成为企业家周刊人后来的行动指南。

开始,每半月才能出版一期的《企业家》周刊,被广泛地送到企业和中央、秀城市和省有关部门,以她明确的服务对象、鲜明的时代气息、有效的信息供给、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

出手不凡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拥抱胜利。此时横亘在《企业家》周刊面前一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国家关于期刊杂志的一条明文禁令:凡内部发行的杂志期刊,一律不得从事广告、发行等经营业务。这是一个无法趟过的雷区,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初生的《企业家》周刊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靠什么来支撑杂志社的正常运转?

在困境中苦苦支撑着艰难的局面,但很快又迎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八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期刊进行清理整顿,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内部发行的杂志期刊。这对于刚刚诞生不久的《企业家》周刊而言,无疑是敲响了催命的警钟。双重的挤压和折磨,使《企业家》周刊的生存危机骤然而至。除了选择前者他别无选择,而图谋生存的惟一途径就是争取公开发行,没有公开发行这张“准生证”,夭折最终将成为《企业家》的命运归宿。而在杂志期刊全面整顿的风口浪尖,要想获得公开发行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游东方的骨子里历来就升腾着一种不肯停歇的、被激情催促、蒸发的创造性,和总是试图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性格;总是以在别人看似没有出路的荆棘地开辟坦途。

他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逆风飞扬。这不仅是一种蚂蚁欲与大树叫劲的勇气;也是积淀期年的底蕴,而终于找到了暴发点的人才具有的胆识;更是被创造的灵感激活、支撑起了他那决非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自信始成。

他仿佛就像被特定在冥冥中的一种物质构成的东西,输入了一种不停地发现,不停地改变自己命运的程序之中,这就无法不使他总是被激情推涌着冲动,在精神的冲动之中不失时机地用他特有的冷静与智慧把握激情升腾的频率,用不甘于平庸的越前思维,和启动他超前思想精神的智慧掌控与制造的激情,涌动、追逐命运之神更趋向于他那总是意欲超越现状的精神之神,并以他预期的目标上升;上升;一直地上升……

他开始奔走于秀江之滨——浣春江畔——首都中心之间。其疲乏的程度你可以想象,但他那一如既往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却是一般人无从想象的,那无不是被一种升腾起来的憧憬和渴望将成功,与阻止他命运走向成功的阻击者搏击时的亢奋才能支撑起来的精神意志,一直朝着他死死盯紧而决不肯有丝毫放松、懈怠的目标,那无不是时而在空中漫步中思考;时而在急速行驶与翱翔中机敏地回眸、审度;尤其是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扶摇直上理想的高度,和从理想的高度心驰神往地俯冲的一刹那,都无不锁定和把握他的既定目标。那无不充满令他的追随者、仰慕者神情激昂的时代英豪才独有的、独领风骚的风貌和神韵。

这听起来似乎就像雄鹰飞翔在空中或在空中盘旋时的通常行为。在时代赋予的大舞台上,如果我们的“时代骑士”,不能给人以恰似雄鹰般的澎湃进取的感觉,也便不足以彰显他后天为时代增添的风采了。这无疑也是一个出色的期刊工作者本该具备的起码素质,就更别说像他这样一个初具雏形,并即将驰骋在杂志业与期刊改革大舞台上,扮演着美好的精神食粮的传播者与期刊“改革家”兼备的角色了。

此时中国的期刊管理体制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样,也处于新旧交替和探索发展之中。一方面是禁锢、封闭的管理方式,长官意志明显;另一方面又没有多少规范的条款约束,对新生事物有一种难得的包容。正是这种大背景、大环境之下,《企业家》周刊有幸获得了继续生存的环境空间。

游东方背上初生的《企业家》周刊开始了北上之旅。

在北京,他无暇光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厚重,直奔中央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中央和国家相关机关里,他见人就派送《企业家》周刊,向有关部门、向相关领导汇报办刊思路、方针、原则和发展方向……

期刊出版管理体制的僵死、呆板,并不代表从事期刊出版管理工作的领导们一定也是观念陈腐、意识落后。《企业家》周刊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的风格,犹如一缕缕抚摸他们渴望新生事物的心田的淙淙清流,在他的心中荡起一抹挥之不去的涟漪。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对《企业家》周刊这个新生事物表示了认可。中央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关领导做出指示:这份杂志要办好,要支持、要扶持。

这是一次巨大的收获。而另一个更大的意外惊喜让他欢呼雀跃:尚显稚嫩的《企业家》周刊居然飞进了中南海、飞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案头。八十年代末,国务院某领导看了《企业家》周刊后欣然为其题词。领导的关怀、鼓励、嘱托和期待,更加坚定了游东方的信念,他隐隐地触摸到了化解生存危机、奔向光明未来的曙光……

领导的题词,催生了游东方再次北京之行的提前,他正式向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递交了申请《企业家》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告。

十余天的等待,得到的是不予批准的结果。满怀希望的游东方在得到这一消息的刹那间,有一种心凉的晕眩。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他当然不会在这个挫折面前低头、气馁。

冷静下来之后,他仔细思索,追问其中缘由。很快,他找到了报告的致命缺陷:杂志现有的主管单位,秀城经济信息调查中心,明显地缺乏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杂志的足够分量和充足理由。

找到了原因后他反而平静下来,没有急着返秀,而是为杂志的新生开始了新一轮的运作。一方面,在中央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面前,继续宣扬自己独特的办刊理念,和全新的办刊主张;另一方面,登门造访中华期刊工作者联盟的负责人、中国期刊与未来研究中心的领导,还有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会的领导,向他们倾述了自己的宏伟抱负,远大主张和遭遇的困难,吐露了寻求他们支持的强烈愿望……

他的热忱、苦心、自信和韧性,打动了相关部门领导。以上级相关部门的名义,游东方再次向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递交了“关于申请创办《企业家》周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