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烽2-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匈奴狗!鲜卑畜牲!”

    “王八羔子也不过如此,一群怂货!要不是老子体重超标,早就上阵砍翻你们了!”

    “孩儿快瞅瞅,这就是前些年祸害咱们的匈奴人和鲜卑人,记住了,好好读书、锻炼身体,将来跟随高将军南征北战,将这些畜牲彻底杀光!”

    自俘虏入城的那一刻开始,百姓们沸腾了,蓟县沸腾了!

    胜利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主宰者的呵斥从未停歇。鸡蛋、菜根、石块,甚至小孩的屎尿布,只要能发泄心中怒火,曾深受匈奴鲜卑祸害的百姓才不会在乎是什么东西呢!

    可怜可悲的俘虏只能默默地承受一切,放下兵器之后,他们才发现,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可此时此刻,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还有其余大帅等人全都没了踪影,群龙无首的下场就是全变成了虫。再加上采用高勇制定的打乱重分之法,辅以严苛残酷的连坐手段。更借助匈奴、鲜卑之间的刻骨仇恨,使其互相监督……于是才有了如今的逆来顺受。

    套用张飞的话讲:你不服?可以,那就打到你服了为止!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双双死灰般茫然的眼睛,看上去是如此的解恨。

    “天网恢恢,因果报应!”管宁长叹,望着凄惨的俘虏多少心中不忍,可一想到他们曾经犯下的罪恶,便怒火中烧,恨不得操刀上去砍它几下!

    国渊正襟危坐一脸肃穆,可隐含泪滴的双眼却出卖了他此时激动的心情。陈群双眼放光,比欣赏美女还要色迷迷;许攸笑呵呵的掐指盘算,看看能否给各级官吏涨些俸禄;田畴继续噼里啪啦的拨打着算盘,笑嘻嘻的乐不思蜀;要说,还是见多识广的赵胜最有风度,淡淡的扫几眼俘虏,再趁众人不注意,悄声问沮授:“沮公,倭岛的金银产量涨幅缓慢啊……”

    “哦?”沮授闻言微微点头,“此事甚为重要,你要尽快拟文呈报主公,估计分派万八千俘虏不成问题。况且,骑军仍在向北扫荡。每天都能抓到千八百人,用来挖矿足矣。金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好东西,主公不会嫌多的。”

    赵胜嘿嘿一笑,“这倒是啊!”

    几万俘虏依次走过,场面极其壮观。曾经历过苦难的老年人泪流满面,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暗下决心投军报国。民心缓缓凝聚,胜利的信心重新驻扎进百姓心中。

    战争结束,重建家园。

    同日,高勇签批了政务院提交的重建计划,官府出资三亿,帮助失去家园的百姓重建房屋。政务院协同督军府在第一时间调动暂编师。协助并州、幽州北部遭受过战火的郡县登记整理,恢复秩序再造天堂。

    与此同时,各主力机步师、步兵师进驻临时住地休整补充。广袤的草原上,只有骑兵仍在纵横驰骋。

    一月二十日,处理完善后工作后,高勇一行人终于能够返回奉天城。

    冬雪融尽,春意盎然,杨柳抽芽,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嫩绿色成为美丽的主旋律。杨修牵着马,沿路缓行。在踏入幽州的第一天,他便从报纸上看到了高勇军大捷俘虏十余万的惊人消息,作为汉人,自然免不了激动不已。可随后冷静下来,才痛苦的发现,没有了北方草原的威胁,高勇必将挥师南下!而其威望更将无人可比,包括当今的皇上!

    盘亘冀州数月,几乎走遍了绝大部分郡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杨修已经变得麻木。曾经富庶的冀州回来了,以超乎外人想象的成就回来了。不管信与不信,杨修亲眼证实了一件事,冀州百姓心中对高勇的拥戴远远超过朝廷。

    家家户户有田耕种,还能到城镇工坊做工,每月领工钱,秋收的粮食官府还会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房屋、土地这两样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后,普通百姓甚至还能置办家具、新衣,甚至每月吃上几顿肉。这样的生活,在洛阳也不是家家都有的。可在冀州,杨修悲哀的发现,最偏远的村镇也能做到。

    此外,游历许多城池,除了偶然一次看到军队调动外,便再也没有寻到一兵一卒的身影。诺大一座几万人的城镇,只有区区百余名警备队员负责治安巡防。没有盗贼、没有流寇、没有土匪,好的让人难以置信。唯一麻烦的便是跨州时需要在身份核准牌上加盖钢印。

    自嘲一阵。杨修继续上路。目光游走两旁,时而放在绿油油的田野之上,时而仔细凝望田间劳作的农夫耕牛,一派悠然自得,一副田园风情,深深地吸引了身为士子的杨修。

    正当杨修心中感慨之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前面的公子,敢问是要去哪里?”

    停下脚步,杨修回头观望,只见一位头戴发巾、身披风衣、面容俊朗的中年骑马追来,“小生要去蓟县访友。老哥风尘仆仆,也是要奔蓟县而去?”杨修极有风度的抱拳施礼。

    中年人利落的翻身下马,笑呵呵道:“在下亦是访友,本以为路途孤独,却不想遇到外出游历的公子,在下斗胆,何不结伴而行?”

    “哦?”杨修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好!相逢即是有缘。在下杨过,司州河内人氏。”

    中年人面露欣赏之色,“在下徐方,颍川阳翟人。素闻北方各州在高将军治理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方偏居颖川,只以为北方苦寒,谣言多有夸大。谁知,亲来之后,才猛然发觉,谣言反倒是谨慎许多啊!”

    “在下亦有同感,高将军的确是不世奇才,如今又取得大捷,实乃朝廷股肱、社稷栋梁。”杨修面不改色的吹捧,好似高勇忠诚的仰慕者。

    徐方诧异的望了一眼,旋即露出一丝微笑,“是啊!北方大捷,报上说俘虏十余万,创古今未有之奇迹!左匈奴、西部鲜卑几乎全军覆没,而此役不过动用了高勇麾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历数朝廷名将无出其右,厉害啊!”

    “哦?徐兄也对军事感兴趣?”杨修不着痕迹的笑问。

    “哈哈,当然。放眼北方,人人以从军为荣,家家以战功为耀,尚武之风如此凛冽,方又岂能不受影响?”徐方昂起头来,“再者,高将军治军独有一套手段,乃其余地方无法企及,若能了解一二,方可了却心愿。”

    “徐兄理想令人敬佩,过就差了许多,从军不敢想。只愿学习一些经商之术,将祖上流传下来的家业发扬光大。高将军不是常常劝诫民众,从军也罢,经商也罢,耕种也罢,只要遵纪守法、按规章纳税,便是对官府、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杨修坦诚道,虽然真正的目的是调研。

    “殊途同归!走,前方有座小镇,你我相遇不易,同去喝杯水酒。”徐方爽朗道,翻上马背催马前行。杨修叫一声好,也紧随而去。

    小镇不大,大约两万人规模,因靠近两州交接,餐饮住宿异常发达。正对官道的大街上,打出各式招牌的酒家、客栈占满路边,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民政、警备、稽私三大部门的办事机构紧紧相邻,对跨州人员履行必要的核查手续。百姓对此高度支持,正因有此核查程序,才最大限度减少了罪犯的跨州作案。

    当然,任何事物,总会有少数人反对。比如说眼下坐在‘王记酒家’窗边的主仆三人,就用一种冰冷的目光打量着对面的官府大院。

    “少爷,大捷过后还未彻底放开边禁,除非有人担保,否则暂时无法离开幽州。”老仆无奈的低声道。

    “没办法通融?难道幽州的官都是盐米不进?”少爷很是恼怒,却没有表现在脸上,说话时除了目光冰冷外,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笑容。

    老仆苦着脸摇头道:“也不知高勇怎么弄得,从上到下,包括门卫都不收一分钱。”

    “打听到还得等多久吗?好不容易得到父亲的消息,得尽快赶回去,为家业尽一分力。”少爷眼中闪过一丝绝然,可其中又包含着一份无奈与伤感。某个人的身影隐隐约约的出现,又淡淡的消散。

    沉默之时,望向窗外的少爷,双眼猛然一亮,轻轻地哼了一声,“嗯,那不是杨……他怎么来了?”

    困惑之间,杨修和徐方系好马匹,有说有笑的一同步入官府大院。

    少爷突然起身,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走吧,找一处客栈先住下。想不到太尉也会来这一手,哼,私通高勇,这罪名可不小啊!”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二章 固本培元(14)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二章 固本培元(14)

    “幽州民风的确与众不同啊!”徐方感慨一句。将刚盖上幽州通行官印、还带着些许墨香的证明文书折叠好,揣入怀中。

    “徐兄游历许多地域,可否详解一二?青州、兖州、冀州各有何特点?”杨修吹了吹官印墨迹,心中佩服万分,小小一个通行证明,跨州加盖通行官印,虽然稍显繁琐,却是最好的监控手段。杨修毫不怀疑,在这种政策下,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寸步难行,而有身份证明的人虽然可以畅行无阻,却也将行踪暴露在官府视线之内。

    徐方微微一笑,指了指旁边的客栈说道:“天色将晚,咱们还是订好客房,温酒之余再行叙谈。”

    “好!”

    眼望二人走入客栈,面色阴沉的少爷向身旁的家仆努努嘴,“跟上去,将他们的谈话内容都记下来。嘿嘿,杨太尉不但不念旧情,反而趁家父危难之际落井下石,这一次定要你身败名裂!”

    客栈内。杨修、徐方订好房间后,立即寻一靠窗桌子坐好。镶嵌着三十二块方形玻璃的窗户格外透亮,南北街景一览无余。

    “富庶之地啊!一间小客栈就能安装此等奢华的窗户,难怪许多百姓争相迁往幽州。据传东部鲜卑战败后退让出千余里的广袤草原,官府正在鼓励有志于放牧的百姓迁徙过去。不敢想象,仅仅一座小城即有十数万人,传说中的奉天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