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吕布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王吕布传-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原城并不大,中规中矩,纵横交错的两条大道,十字大街后面,即是太守府衙所在。
    马车停稳,郭嘉下得车来,抬头看着府衙大门门楼上的斑驳,还有厚实的大门,怎么看都透出一股子岁月的味道来,显是刘备主政平原的这么长时间内,并未如何扩建修缮,以至于看起来都有些寒酸。
    踏足府衙内,寒酸随处可见,夏侯惇亲自陪在郭嘉身旁,走了半响,忍不住抱怨道:“刘备还真是不怕寒碜,堂堂一郡郡守府衙,也不修缮修缮,成何体统!”
    郭嘉转头看向夏侯惇,哈哈笑道:“将军家境殷实,阔绰惯了,不知出身贫寒小民之苦啊,刘备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当然舍不得花大价钱来修缮此地,况且如此一来,亦可获民众之心,何乐而不为?”
    “可是某听闻,刘备乃是出了名的喜鲜衣怒马,这又该当如何说?”
    郭嘉答道:“所以刘备才能崛起如此之快,正是他心中以此为志。”
    夏侯惇皱着眉头,迟疑片刻,还是继续问出声来:“先生岂非是在说,刘备所谓的为社稷黎民,都是假的了?”
    郭嘉沉默片刻,与夏侯惇并肩走出数步,才摇摇头反问道:“将军以为,主公匡扶社稷,为万千黎民之大志,是真或是假?”
    “当然是真的了!”夏侯惇停住脚步,瞪圆大眼睛,转头瞪过来,答道,“某与孟德自幼相交相识,熟知他的为人,亦知此乃他自幼的夙愿。”
    郭嘉道:“嗯,那就对了,刘备喜鲜衣怒马是真,有大志亦是真……”
    话未说完,前方一名亲卫迅疾奔来,郭嘉察觉有异,余下的话,也就没有再说出口,而是与夏侯惇一起,看向来人。
    “报!书房案桌上,发现一信,上书呈先生过目,属下不敢妄动,请将军和先生示下!”
    “哦?快带路!”
    郭嘉心有明悟,此信必定不会是刘备留给他的,而是刘备帐下那位神秘的军事幕僚所留,也许透过此信,他可揭开这位神秘人的面纱。
    心急之下,郭嘉几乎就是一路小跑,看得夏侯惇暗暗称奇,不过郭嘉乃是文弱士子,夏侯惇只需迈开大步,也就可以轻松地跟上,而不至于落后。
    这个书房位于内进后宅,陈设简陋,时近黄昏,亲卫已点起灯烛,四壁宽大的书架上,已是空空如也,正中只有一桌一蒲团,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一进门,郭嘉的双眼就再也没有离开案桌上摆放的一封信,可是方才一番疾奔,此刻他气喘吁吁,倚着门框在那里喘着粗气,一时来不及上前,过了好半响,他才上前,跪坐于蒲团上,面色平静,伸手打开信函。
    读完,郭嘉的俩上红晕重现,双眼深邃,抬头看向西面,似是意欲穿透重重墙壁,看到濮阳,口中则在喃喃低语:“志才兄,原来是你!”
    濮阳城外,刘备大营的中军大帐内,一片寂静,赫然摆了不少案桌,其上摆着美味佳肴,显是正在宴饮。
    戏志才猛然举袖,连打两个响亮的喷嚏,而后掏出布巾,擦拭嘴鼻毕,对着帐中的刘备等人歉然一笑,连声道:“失礼,失礼!”
    张飞呵呵大笑,打趣道:“先生,可是家中佳人挂念?”
    众人尽皆欢笑,戏志才亦是摇头失笑,对张飞道:“三将军说笑了,志才一心求学,尚未婚娶,何来佳人挂念?”
    “大哥,你得赶紧为先生物色位佳人才是啊!”
    张飞朝着上首的大哥刘备怪叫,一时间,帐中欢声笑语不断,石韬更是举起酒樽,对着戏志才笑道:“好,为兄先恭喜志才了!”
    众人轰然举杯,纷纷向戏志才道贺,就连刘备也不例外。
    好在戏志才乃是豁达之人,欣然与众人共饮一杯,对众人的笑谑,坦然受之。
    关羽放下酒樽,左手一拂颌下长须,朝戏志才拱手道:“先生,今夜关某即会领军而行,先生可还有何嘱咐?”(未完待续。)


246 刘岱之死
    平原,太守府衙书房。
    夏侯惇很有耐心,写意地斜倚在门框上,看着沐浴在灯烛光亮中的郭嘉。
    他心里很是有些奇怪,这封信,到底是谁留给这位年纪轻轻的军师的,为何会引起他这么大的反应,让他一坐就是近半个时辰,双眼看着虚空某处,左手拿着信函,右手修长的食指,一下接一下地敲在案桌上。
    平原城内,风平浪静,刘备率军离去,在夏侯惇率大军入城之前,先期入城的兵马,就已将城内的秩序维持得井井有条,故而夏侯惇才这么有闲情逸致,陪着郭嘉在这里发呆。
    咕隆咕隆!
    夏侯惇一脸尴尬地迎上郭嘉怪异的眼神,带着歉意,笑笑道:“这个,哈哈,肚子饿了,先生何不先去用膳,再论其他?”
    郭嘉带着笑意,点头起身,迈步之前,想了一想,还是将手中的绢帛凑到灯烛上点燃,直至烧成灰烬,才抬头道:“将军难道不想知道此乃何人所留?”
    夏侯惇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只是不好打搅先生清静,此信到底是谁所留?难道是刘备?”
    “不是!”郭嘉摇头答道,“乃是嘉之熟识,戏志才,将军在濮阳时,也曾见过。”
    “戏志才。”夏侯惇微微皱眉苦思,猛地一拍大腿,发出啪的一声闷响,嚷道:“可是当曰与先生一起路过濮阳,有些驼背,看起来面相有些显老的那位?”
    见到郭嘉点头,夏侯惇面色一沉,道:“哼,没想到,他竟然投奔到刘备帐下,先生放心,刘备如丧家之犬,弃平原而去,掀不起多大风浪!”
    郭嘉面露怪异之色,对夏侯惇道:“将军太过轻视刘备了,刘备得志才兄相助,无异于如虎添翼啊,他此次弃平原奔袭濮阳,志不在濮阳,而是陈留、颍川之地!”
    夏侯惇不太明白,陪着郭嘉往外行去,喃喃道:“不对啊,刘备好好的平原不要,跑到陈留、颍川一带做什么,难道那里会比平原要好?况且一旦主公拿下青州,再挥军西进,刘备根基未稳,如何抵挡得住。”
    “嗯,将军此言有道理,不过,将军忘了一事。”
    夏侯惇猛地停住脚步,愕然片刻,压低声音问道:“先生说的是那件事?”
    郭嘉点点头,正色应道:“正是,志才兄此信中,隐约谈及此事,并笑言刘玄德不欲为之,显是他已猜知嘉之筹划,如此一来,兖、青、徐三州难以在短期内稳固下来,这就给了刘备充裕时机,足够他在陈留、颍川一带站稳脚跟。”
    “难道是有内歼透漏出去了?”
    夏侯惇的声音破低,冰冷刺骨,带着一股萧萧杀意。
    郭嘉摇摇头,重新迈步,低声答道:“不是,只是志才兄猜知而已,因为,因为他也有此建言,只是未得刘备首肯。”
    “取青州孔融而代之?”
    夏侯惇紧跨一步,在郭嘉身后,低声问道。
    郭嘉点头称是,没再吭声,夏侯惇则在心里直嘀咕:看来这些年轻的读书人,心中的沟沟壑壑还真是多!
    同时,他另有一个念头冒起,观郭嘉和戏志才这样隐于幕后的谋士,相隔千里争斗,与武将在沙场上厮杀争雄,颇有些相像,只不过谋士是斗智,武将是斗武。
    看着身前郭嘉那瘦削的肩膀,随着迈步而轻微地上下跃动,夏侯惇在心里轻叹一口气,默然跟上。
    接下来的一连几天,郭嘉都待在府衙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可是夏侯惇却知道,他正在遥控着远在百里之外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详情如何,夏侯惇也不甚了了,只知道跟兖州牧刘岱有关。
    刘岱的大军,此时正停留在齐国临淄,他自封为齐王,临淄则正是齐国的国都,于他而言,意义就有些不一样。
    他在临淄,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正是稷下学宫,这座天下闻名的学府,因为刘岱的带来,而变得戒备森严。
    稷下学宫虽然如今声名已大不如前,比起如颍川书院这样的后起之秀,有着一股垂垂老矣的感觉,可仍旧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青州乃至兖州和徐州一带,仍旧享有盛誉。
    刘岱一大早就来此,半天的工夫,走走看看,也就差不多把该看的地方看了个遍,该见的人见了个遍,只是令他相当不快的是,这里的人对他,不咸不淡,丝毫没有因为他那个齐王的自封封号,就对他另眼相看。
    以致走了一圈出来,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意兴索然,心里有一股火在烧炙,却又无法喷吐出来。
    出得学宫大门,刘岱竟然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回头看了一眼沐浴在阳光中的学宫门楼,双眼闪过一抹寒意,转身就欲登上马车。
    “王上,王上!”
    被亲卫阻挡在外圈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在高呼,刘岱停下细看,看到的是一群身穿士子服的人,正在那里高呼。
    “去,问问他们是怎么回事?”
    刘岱转头吩咐一句,片刻之后,护卫转回来禀报道:“启禀王上,这数名学子,仰慕王上风采,意欲向王上献辞赋以贺。”
    “哦?”刘岱一听来了精神,看了那几人一眼,纷纷道,“好,让他们过来。”
    护卫领命,再次过去,片刻之后,带着六人过来,停在刘岱身前数步外。领头者双膝跪下,双手捧着一卷卷轴,膝行过来,朗声道:“王上驾临学宫,学生无以为报,特赋辞赋一卷,以贺之,恭贺王上扶社稷,成就霸业!”
    刘岱喜笑颜开,跨前两步,伸出双手,就欲接过卷轴,嘴里谦逊道:“岱如何……”
    就在他双手触及卷轴时,异变陡生。
    领头者将卷轴往刘岱手里一抛,同时身形暴起,在刘岱目瞪口呆之际,右手自长袍内探出,一柄黑黝黝的短刀,赫然在手。
    噗嗤!
    刘岱没有反应过来,一众亲卫即使发现不对劲,此时离着两人还有三五步,一时反应不及,领头者已一头撞进刘岱怀中,手中短刀捅进刘岱胸腹间,令得刘岱弓身连连后退,嘴里则长声惨呼。
    与此同时,余下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