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喜峰口是条宽宽的谷口。长城从东西两边蜿蜒而来,扼住这个咽喉。谷口向南北延伸,是一条可并排走两个人的小路。

何基沣把部队安顿好后,副师长刘自珍骑马赶到了,他对何基沣说:“据军部刚发来的通报,说敌人离喜峰口只有30里路,估计两个多小时后就会到这里,冯师长要我通知你,及早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先看看地形再说吧。”何基沣说着,同刘自珍一起登上了长城,四下察看着。

喜峰口虽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这时的季节还像冬季似的,光秃秃的长城,既无大树又无杂草,不便于隐蔽。居高临下虽然占着优势,却也有着容易暴露目标的弱点,这对守军来说是不利的。

刘自珍说:“敌人离这里不远了,我们也来不及挖工事隐蔽了。我们只能根据这种地形,扬长避短。我的意见是长城上不能作为阵地,把兵力放在喜峰口的两侧高地,你看如何?”他手指长城外的不大不小的山说,“我们只有利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山了。”

“我赞成你的想法,”何基沣说,“各个山口都要有兵力,防止敌人乘虚而入。”

天有不测风云,3月的万里长城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二十九军的主力冒雪顶风,向长城一线开进。先行一步的三十七师特务营一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出现在喜峰口时,一枚炮弹飞来,在特务营不远的地方爆炸了。何基沣举起望远镜观察,见大约有2000余名鬼子,在12辆装甲车的掩护下,蚁拥蜂簇般地向喜峰口以北的孟子岭进攻。此时二十九军主力还没到达喜峰口,特务营与敌人战斗不到半小时,日军就占领了孟子岭山头。何基沣来到特务营,站在巨石上,大声地对官兵们说:“弟兄们,你们看到了吧,鬼子占领了我们的国土,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是受人民养育的军人。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报效祖国的光荣时刻!”他一挥手,果断地说,“弟兄们,鬼子就在前面,你不消灭他们,他们就会消灭我们,是死是生,在此一举,弟兄们,冲啊!”

营长王宝良举着手枪,吼叫道:“一连攻打西侧山头,二、三连跟我来!”说毕,直奔东侧山头。特务营官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分两股投入激烈的战斗。

“哒哒哒!”鬼子见到中国军队冲过来,用机枪疯狂地扫射,子弹如泼水似的朝特务营倾泻,整个山头如火山爆发,浓烟滚滚,烈火熊熊。有的士兵被子弹击中,倒在血泊中,有的士兵贴着地皮向前爬行。何基沣见不少士兵爬到了靠近敌人阵地的地方,便大声喊道:“弟兄们,向敌人指挥旗进攻。”

士兵们拔出背后的大刀,吼叫着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肉搏。敌人指挥旗被砍倒,许多敌人被大刀劈死,鬼子自入侵中国,还未见过如此英勇的中国军队,吓得纷纷溃退,特务营完全控制了孟子岭高地。

10分钟后,敌人的第二梯队在炮火支援下发起了攻击。尤其400名敌骑兵弃马跑步向特务营冲来。特务营伤亡越来越多,王营长不幸中弹身亡。

下午4时,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重新占领了孟子岭。何基沣和勤务兵也被敌人包围了。在这关键时刻,第三十七师一○九旅二一七团团长王长海率领本团官兵及时赶到了。王长海见到这种危急形势,拔出手枪,大声喊道:“一营和三营跟我上,打不垮敌人,别活着回来!”

王长海率领的两个营如旋风般直扑主峰,他们的喊杀声在山谷中回响,如雷如电,阵阵滚动。幸存的特务营官兵们见自己的大部队来了,激动得热泪盈眶,参加了反击的队伍。他们如猛虎下山,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斗拉锯似的几上几下,双方反复争夺。五次冲锋都未能成功,何基沣要王长海改变战术,由正面攻击改为两翼包围,并要求士兵们打近战,使用大刀和手榴弹。二一七团按照何基沣的命令,调整部署后,从两翼发起反击。官兵们的喊杀声惊天动地,日军拼命抵抗,双方杀得不分胜负。何基沣见状,又命令王长海把预备队二营调上去。手持大刀的二营接到命令冲了上去,一鼓作气扑向敌人。敌人的队伍终于被打乱,有的当场毙命,有的躺在地上装死,有的向后逃跑。

二一七团抓紧间隙时间休整,准备新的恶战。何基沣来到前沿二一七团阵地,了解伤亡情况。王团长向他报告说:“连长刘世昌腿部受重伤,司务长赵克修、排长侯风鸣牺牲,一营长石振昌受重伤,士兵伤亡560人。”

何基沣说:“伤亡虽然很大,但后续部队正在路上,你们必须顶住,再坚持五个小时,军长就会带领后续部队赶到。”他问王长海有没有信心。

王长海说:“狗日的小日本休想从我这里闯进长城一步!请何长官放心。”

王团长卷起袖子,举着手枪,对坐在地上休息的士兵们说:“弟兄们,坚持就是胜利,跟我冲啊!”

他收起手枪,举起大刀,率先冲入敌阵。

两小时后,赵登禹的第一○九旅二一八团及时赶到了,他们马不停蹄冲了上去,同王长海的二一七团一起,将敌人堵住,双方在山坡上展开肉搏。

何基沣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占领了东北阵地,大声呼喊道:“预备队全部上来,跟我一起冲!”

喜峰口的敢死队(3)

在何基沣的带领下,预备队官兵们冲上去了。夜幕降临时,二十九军官兵越战越勇。日军害怕近战,更害怕夜战,不得不吹起收兵号退了下去。何基沣指挥部队迅速占领了几个山头的制高点。

晚上,累了一天的官兵连饭都没吃,就躺在地上睡着了。何基沣判断敌人不甘心失败,第二天一定会再次进攻。于是,他奔走在各个山头,大声喊道:“弟兄们,现在不是高枕无忧

的时候,赶快起来修筑工事,准备明天的战斗!”

官兵们忍着极度的疲劳,摇摇晃晃地起来修筑工事。一直干到后半夜,才轮流睡觉。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赵登禹的一○九旅官兵就赶来了。何基沣向赵介绍了战斗情况及敌情后,两个人又研究了作战计划。新到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就冲了上来。敌人的攻势如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向我阵地上涌,加上鬼子的喊叫声,仿佛阵阵海潮。赵登禹刚到,看到何基沣一脸疲劳,他勇挑重担,要求何基沣及他的部队暂时休息,战斗由他指挥。

敌人靠近阵地了,赵登禹一声令下,一○九旅的全体官兵们跃出堑壕,展开反击。战斗打响后,何基沣及他的部队却像烟瘾犯了,个个争着冲锋。何基沣引部队抄山路转到敌人背后,突然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腹背受击,惊慌不安,乱了阵脚,四处逃散。赵登禹指挥部队追杀逃敌,追了一段路后,怕中敌人埋伏,收兵结束了战斗。

第三天,即到了3月10日,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王治邦的一一○旅风雨兼程,赶到了喜峰口。赵登禹同何基沣、王治邦研究敌情,认为敌人的进攻方向可能因我喜峰口兵力增加而停止对喜峰口的进攻。他们分析觉得,敌人的进攻方向可能有三:第一是向白台子转移;第二是向蔡家峪转移;第三是声东击西,将我军的注意力转移到白台子、蔡家峪后,再大规模地进攻喜峰口。根据这三种可能,他们决定主力仍留在喜峰口,同时向白台子、蔡家峪方向转移一部分兵力进行阻击。

赵登禹命令二一八团一营出击白台子,二营出击蔡家峪。两支部队接到命令,连夜出发,半夜赶到目的地,此时,敌人正在帐篷内呼呼大睡。中国军队突然发起攻击,并烧毁了敌人15辆卡车,一排排手榴弹在帐篷内爆炸,大部分敌人在梦中做了死鬼,活着的如惊弓之鸟,东蹿西跳,纷纷逃命。一直战斗至拂晓时分,枪声渐稀,两支部队迅速撤回到喜峰口。

日军见蔡家峪、白台子无隙可钻,于3月11日集中兵力重新向喜峰口猛攻。清晨,天地之间笼罩在雪雾之中。只见敌人阵地上空升起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接着传来了一声声撼天震地的巨响,敌人开始火炮进攻了。二十九军阵地上顿时如炒豆子似的,一声接一声地爆炸开了。15分钟后,敌人开始集团冲锋。这时,赵登禹也指挥炮兵还击,炮弹在敌群中爆炸,炸得鬼子如稻草人似地被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了下来。许多红了眼的敌人不理会大炮,在浓烈的滚滚硝烟中号叫着向中国军队冲来。赵登禹见敌人很快就要接近自己部队的阵地了,便下令停止炮击,命令部队跃出堑壕反击。数千名官兵杀向敌人,两军相撞,互相厮杀,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几处高地几经得失,肉搏战达数十次之多。

赵登禹也像士兵们一样,举着大刀逢敌便砍,见敌就杀。官兵们在他的带领下,顽强冲杀,敌人渐渐不支,只好退了下去。

赵登禹派人到各团统计战果,敌人死亡700人,二十九军伤亡400余人。

傍晚,赵登禹命令部队好好睡一觉,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残酷战斗。王长海团长向赵登禹建议,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派一支部队乘夜色掩护,出击敌人的营地。

赵登禹十分赞成这个建议,他说:“对,晚上绕到敌人背后,杀他个措手不及!”他问何基沣有什么意见。

何基沣考虑后说:“敌人武器精良,又有飞机、坦克助战,我军的大刀片有利有弊,这样靠大刀大白天拼下去,我们用不了几天就会拼光,我同意王团长的建议。”

赵登禹归纳了大家的意见,然后用电报方式向宋哲元军长作了报告,宋哲元很快回电,表示同意夜袭方案。

赵登禹立即作出决定:

1。长城之线如久被敌占,则敌将占有利地形优势。

2。因敌居高临下,凡我出击,并各阵地均受威胁及瞰制之厉害。

3。决计遵照宋军长命令,乘敌之疲劳不备,趁夜由其两翼袭其侧背。

4。拟以赵登禹旅一部出潘家口,绕敌右侧背;佟泽光旅一部出铁门关抄敌左后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