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6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纲地迁都之议是放弃京。定都洛阳。以西北长安和东南江宁为陪都。河北决战一旦失败。金军一泄而下。中原就是战场。汴京就是前沿重镇。肯定不能再做都城了。所以迁都洛阳势在必行。中原大战。洛阳未必稳固。所以要再建两座陪都。以便和金国长期抗衡。

李虎主张决战。并建议皇帝即刻迁都洛阳。一旦决战失败。再迁长安。以确保皇帝和朝廷地安全。确保大宋国祚。而童贯同样主战。但他建议迁都江宁。

迁洛阳。即使金军渡河南下。中原陷入混战。皇帝和朝廷还坚持在前线。由此可以激励士气。稳定军心。相反。如果迁都江宁。就有逃跑躲避地目地了。这不但损害了皇帝和朝廷地脸面。也不利于凝聚人心。值此国难之际。皇帝和朝廷以解决财政为借口避难于东南。显然极其不妥。

=

河北战局紧张得让人窒息,而天子行营却视而不见,君臣从主战、主和争论到迁都,这件事如果传到河北前线,对士气的打击可谓致命。

李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抛出迁都之议,白痴都知道原因,他就是要利用河北的紧张局势胁迫皇帝和朝廷,迫使他们迁到洛阳甚至长安,继而把皇帝和朝廷控制在手。

皇帝和童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迁都之议放到桌面上,把它做为眼前头等大事,一则可以暂缓亲征,这时候到河北可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他们根本无意亲征,二则乘机放出迁都东南的意思,给汴京做个准备,一旦摆

虎,则带着朝廷急速南下。

双方各有目的,争论得不可开交,而河北局势则急骤恶化。

初七日,王渊急报,突围成功,但姚古和大约三万西北将士阵亡。现率军正急赴清河,戍守永济渠一线。

同日,折可求急报,救援成功,王、张|:、张思正及大约四万将士阵亡,现急速撤返大名府。

同日,岳飞急报,西北军于葫芦河一线遭到重创,现金军正在渡河南下,虎烈军无法坚守冀州,不得不撤到永济渠一线坚守。

同日,李纲急报,西北副元帅罗青汉的支援下,由宗泽统率的河北义军守住了。但金军人多势众,兵力庞大,若想守住,需要更多的援军。

同日,种师道再次上奏,金正在攻打魏县,请求皇帝即刻发兵支援大名府。

=

皇帝紧急召宰相张邦昌、副相宇文虚中、枢密使童贯、枢密副使折彦直、西北大元帅李虎商议河北战事。

初八日,张邦昌、宇文虚、折彦直赶到天子行营。童贯随侍于天子左右,日夜不离。李虎的帅营则建于天子行营之右,和刘延庆的殿前侍卫军遥相对峙。

皇帝想把这五个人喊在一起,把所有要解决的一揽子事全部解决掉,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这次正好,河北支撑不住了,该解决的必须要解决,否则金军马上就要打过黄河了。

河北战局李纲、种师道做为河北战场的主帅,负有直接责任,尤其李纲,擅自调兵,罪不容赦,所以皇帝要议的第一件事,就是惩罚李纲和种师道。

李虎、折彦直一致反对。

“河北战局恶化,不是李纲、师道指挥不力,而是汴京死抓着战场指挥权不放。”李虎当着皇帝的面,直言不讳,“这次如果不是李纲当机立断,把岳飞调到葫芦河一线参予营救,姚古部势必全军覆没,而折可求部也难以保全。西北军七万将士阵亡于葫芦河一线,责任不在李纲和种师道,而是汴京,是西府枢密院。”李虎怒视童贯,厉声说道,“是你童贯杀了他们。”

皇帝脸色铁青,一言不发。童贯面如止水,镇定自若。张邦昌和宇文虚中没想到李虎当场发飙,目瞪口呆。

折彦直则是双目含煞,不怒而威。西北军遭此重挫,实力骤损,不但无法与李虎抗衡,无法在汴京掌控权柄,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皇帝一张嘴就要严惩种师道,明摆着要趁势打击西北军。折彦直已经感到了危机,伤痕累累的西北人成了猎物,皇帝和童贯要痛打落水狗,而李虎则落井下石,要一口吞噬西北军了。

西北人突然走到末路,大好形势骤然消失,始自姚古被围深州。姚古不能不救,如果任其自生自灭,西北人肯定分崩离析,所以种师道也罢,折可求也罢,拼了老命也要救出姚古。姚古救出来了,西北人才能凝聚到一起,才能抱成一团,才能在汴京取得优势,但设想是一回事,到了战场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次如果不是李纲从大局出发擅自调兵,不是岳飞和虎烈军全力营救,姚古和折可求可能全部完蛋,然而,正是因为虎烈军出手,西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李虎太狡猾了,此仗过后,西北将门欠了他一个人情,而他则占尽了便宜,不但赢得了声誉,更赢得了西北军的好感,这对他迅速稳定西北有直接好处,对他逐渐吞噬西北军更有百利而无一害。

折彦直一想到这件事就愤怒,怒不可遏。西北人掉进了李虎的陷阱,而为虎作伥者就是童贯,如果不是童贯蓄意陷害,西北军何至于有今天的艰难?

童贯心里有算,他知道李虎在做戏。李虎嘴里骂着童贯,其实就是在威胁折彦直,逼着折彦直低头。折彦直一低头,西北人整体倒向虎烈府,童贯就完了,但童贯已经决定另起炉灶了,他现在就是要装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样子欺骗李虎,让李虎以为大局在握,然后他才能找到离开汴京远走东南的机会。只是在离开汴京之前,他绝不能让西北人整体倒向李虎,他要让西北人成为插进李虎胸膛的一把致命尖刀,让虎烈军和西北军自相残杀,让李虎和西北人统统完蛋。

李虎和西北人不死,虎烈军和西北军不亡,将来大宋必将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大宋根本没有中兴之,相反,它灭亡得更快。

第四十七章 迁都之议

虎要河北战场指挥权,而且他势在必得,只要这样西北军,才有机会把西北军慢慢占为己有,否则他不会到河北打仗,也无法替李纲、种师道和岳飞等人脱罪。

大宋律不允许,大宋的基本国策就是以文制武、将从中御,大宋绝不会让一个武将出任河北禁军统帅,更不要说授予其战场指挥权了。

“使相若想得到战场指挥权,那就把虎烈军整体并入禁军,以此来表明使相对大宋的忠诚。”张邦昌毫不畏惧,当即提出条件。

李虎勃然大怒,一口否决。

当年太祖打天下的时候,有藩镇之兵,有禁军,后来太祖杯酒释兵权,解决藩镇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藩镇之兵纳入禁军体系。禁军体系集中体现了大宋兵制的特点,藩镇之兵一旦纳入禁军体系,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藩镇也就完了。

张邦昌的用意明显,你把虎烈军交出来,放弃藩镇,朝廷就满足你的要求。这就是一个骗局,李虎把虎烈军交出来了,他还能从朝廷要到战场指挥权?笑话嘛。

李虎把张邦昌骂了个狗淋头。张邦昌知道就是这个结果,也不生气,暗自思量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李虎这个祸患。其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西北人联手,先杀童贯,控制权柄,然后再利用西北人击败李虎,彻底消灭这个祸患。

张邦昌看了低头沉思的折彦直,也陷入了沉思。他和西北人之间最大的分歧就是主战还是主和,若想双方联手,首先就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则没有合作的基础,但现在西北军不行了,以他们的力量无法击败金人,更难逃李虎的毒手以西北人不得不正视现实以议和来赢得喘息的时间,这也是大宋唯一保住国祚的办法。

皇帝怎么想?皇帝现在于摆脱李虎,马上到东南去,守住自己的半壁江山,他能答应李虎的都会答应。目前他已经无法保住黄河以北的疆土了西北军遭受重挫的情况下,大宋若想击败金人住河北,只能靠李虎和虎烈军,但后果是,他做傀儡,大宋名存实亡,假以时日李虎登基称帝,他只能乖乖让出江山社稷以,他一门心思要摆脱李虎。

“朕以答应爱卿。”皇帝郑重其事地说道“朕信任爱卿,爱卿一定能击败金人以朕打算把行营放在这里,不过黄河了。”

这是句实话。李虎掌控了战指挥权。他还到河北干什么?他到河北就被李虎控制了。只有留在黄河以南才能摆脱李虎。然后和童贯一起远走东南。至于河北和中原。就交给李虎了。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老子不管了。但如果你不答应。那就休想得到战场指挥权。没有战场指挥权。你就休想控制西北军。

李冷笑。心想你跑掉了。我玩什么?你竟然到现在还相信童贯。太可怕了。童贯已经决定抛弃你了。你就是我地傀儡。你想跑都跑不掉。

皇帝答应了。其他人保持沉默。这件事就算解决了。

“种帅病重。可以请他回汴京休养。”李虎既然有心控制西北军。当然要把老种帅高高供着了。“至于李纲。应该降职。但他熟悉河北战局。可以请他到我地元帅府供职。”

李纲在这些人到眼里。绝对是李虎地人。既然李虎要保全李纲。重用李纲。谁有异议?李虎现在非常强势。一口吃掉汴京都行。没有人愿意在这种小事上和李虎过不去。

=

李虎随即再提迁都之议。

其实,今天议事的主题就是迁都。

迁的事解决了,所有的事都解决了,但迁都牵扯到各方的直接利益,无论李虎如何强势,在大家没有翻脸之前,皇帝也罢,宰相也罢,都不会答应李虎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皇帝和朝廷就被李虎控制,那大宋还是大宋吗?

“爱卿,如果虎烈军击败了金贼,守住了河北,我们还要迁都吗?”皇帝在这件事上绝不松口,一松口,他就到洛阳去了,早早成了傀儡。

“即使我击败了金贼,也要迁都。”

李虎的骄横让一帮君臣极其愤怒,事情谈僵了。

宇文虚中暗自叹气。河北战局对大宋不利,对西北军不利,对皇帝和朝廷不利,但对李虎来说,非常有利,否则他现在也不敢如此强硬,摆足了一副藩镇的祸害嘴脸。

宇文虚中不得不出面打圆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