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乱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在乱世-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地银矿品位低。矿藏少。白银在中国的经济史上一直都没有起到主要地作用,直到明朝中后期。因为中西方贸易的缘故大量的墨西哥白银涌入中国,白银才成为一种货币出现在市场之上。

看到张金亮一行来到银矿,那些矿工和家属抱紧了孩子,木然的躲在透风的用柴火编成的窝棚门后面惊恐的看着这群衣甲鲜明的骑士。

两个铁甲重骑的骑手下马,徒步进入了窝棚区,不大一会,在一片吵闹声中两人夹着一个腿脚不太灵便的男人回到了张金亮面前。

“你们这里能直接冶炼银锭?”张金亮不太相信的看着跪在眼前的这个瘸子。

不过在那个瘸子领着张金亮参观了矿区内部低矮的冶炼区以后,张金亮不能不相信了这个瘸子的话。

在和铁甲重骑向这些人分发了食物,食盐,御寒衣服的鼓励下,还留守在矿区的工人第二天全程为张金亮表演了银矿的采集淘洗冶炼工艺。

银矿虽然品位很低,但是他可以分选,这些矿工把早已经从矿洞里面采集上来的银矿用臼捣碎,然后再用石磨把捣碎的矿石磨成粉末,再用绢罗罗细,而后用水淘洗,黄色的是沙石,扔掉,只有黑色的是银矿(AgS)。

而后把富集到的银矿按照粗细分成几等,用煮熟的小米把这些矿石粉糊成团,放在火上进行烧结成块,最后把这些成块的银矿和铅一起放进小熔炉(炉)里面熔炼,此时的银入铅中,成为

而后打掉附着在铅驼上的渣泽,再视铅驼大小,在地上挖一小坑,在坑中覆灰,把铅驼放在灰上,周围围上炭火,点燃后不停的用扇子煽火,经过半天的煅烧,中央的那块铅驼逐渐变小,直到最后铅驼完全变成了一片不再继续小下去的亮晶晶的金属的时候,哪些矿工才把火熄灭,把已经成形的银饼拿了出来,水冷后递给了张金亮。

“这就是银饼”张金亮不太相信的拎着沉甸甸的银饼笑着问那些工人,

“是的,大人”那名瘸腿的工人满脸陪着笑回答道。

张金亮用牙使劲的咬了一下银饼,上面明显的出现了一排牙印,很显然这块银饼的含银量还非常的高。

炼银的前几步张金亮还看得懂,不就是经过还原反应后再用融点比较低的铅溶解熔点比较高的银吗,但是这最后一步他却不太明白,明明是一块铅银合金,怎么烧着烧着铅就没有了只剩下银锭了呢?

“铅性畏灰,故而用灰捕铅,铅即入灰,维银独存。”那个工人懂的还不少,但是张金亮才不相信铅性畏灰这种鬼话呢,他走到那堆已经烧尽了火堆前,用一根木条拨弄着灰堆,隐隐约约灰堆中有一些白色粉末和黄色的颗粒,“氧化铅?靠,原来如此。”

固体的铅在空气中燃烧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起反映,很容易生成黄色的氧化铅。而白银的物理性能比较稳定,因此在经过煅烧后铅被氧化,而白银被留了下来。

按照现在这里的工人的制作方法,制取白银不但费时不说,还要消耗大量的铅,这么多铅白白的被消耗掉可就太浪费了,不过要是能够把白银冶炼中产生的氧化铅从炉灰中分离出来,他张金亮就可以得到纯净度非常高的铅锭了。

这些问题他的回山寨以后才能解决,这可不像金矿那里,只需要几块简单的木板,几个锯子斧子他就能做出东西,在说他这次丛山庄出来还有一个目的地,那就是视察处于黄县外海的长岛造船基地,并且为刚刚造好即将下水的大海船剪彩。

西晋时期正是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大发展时期,各种船用器械日益健全,不但出现了硬帆和船舵(比西方早1000年),而且从汉代就已经出现的船桨,橹,,纤,梢,锚(石锭)等都在完善发展之中。

有了这么完善的船舶属具,船也因此越造越大,文献纪录中晋灭吴的战斗中曾经在四川建造过方百二十步(周长170)的双体大船,(晋书濬。濬濬二十步,受2000余人。)。这么大的船对动力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因此这个时期,也出现了最多达到七根桅杆的大型战舰(康泰《吴时外国传》)。

多桅硬帆可以更好的利用风力,再和船尾舵配合使用,使中国当时的船只完全可以利用上除了正逆风以外的所有方向吹过来得风,也就是说,只要有风,船就可以前行,不管风是从什么地方吹过来的。这种利用侧逆风对船舶的操控技术,西方直到13世纪有了船舵以后握。

也就是靠着这些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对船的操控技术,中国在汉代的时候,已经把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到了印度洋上。建造能够远洋航行的船舶所必需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在这个时代已经完全具备。

张金亮并不需要作什么,锦绣山庄浇筑的大铁锚的工艺已经成熟,完全可以替代当时使用的石锭,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应用,锦绣山庄所应用的内置垂直尾舵技术也完全成熟。有了这两项更新,外加上更加成熟的螺栓工艺,滑轮技术,以前青州遗留下来的工匠,长岛造船厂要是再造不出好船那只能怪狗蛋脑袋出毛病了。

狗蛋的脑袋当然不会有毛病,当那艘停泊在船坞之中,足足有3高,10多丈长,近3宽,平头,平尾,尖底,首位两头高高翘起的巨舰进入人们的视线的时候,张金亮的坐舰上面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和赞叹。

“我准备在这艘船下水试航一段时间以后,再建造一艘更大的。”前来迎接张金亮的狗蛋,站在张金亮身旁无不自豪的说道。求票

正文 第十节:发展(三)大海船 种田文

金亮笑着看着自己的这个踌躇满志得意门生说道:“水量你测算过没有?还有他的强度,他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海上大风大浪的考验|的安全可都交给你了。”

狗蛋脸一红,不好意思的说道:“排水量到是测算过,并且在建造这艘船的时候,每块船板,每个铆钉都称过重量,现在这艘船内装还没有做,桅杆索具也还没有装上去,光船身的空重已经超4(27吨/囤)了,按照最大吃水1丈44。2米),干|尺(1。8米)测算,这艘船的排水量最大可以达到20囤(540~:。尾舵武器以后,除去上面保证120水手的饮水,食物以后还能装载5(135上下)货物。

“船的强度现在还没有办法测量,不过根据老船工的经验,我们这艘船总共用了12块肋板,别的船可都只是单边加肋骨,前半后面加肋骨,后半部分是肋板前面加肋骨,咱们的船可是每块肋板两侧都加了厚重的肋骨。

“这12快肋板把全船分成了13道水|L船板,肋骨连接到一起,船的外板也全部都是用的咱们山庄出品的已经风干了3的树(木)锯成的木板制作的,里里外外总共钉了三层,船的肋板和内外板之间都用铆钉螺栓等构件连接。缝隙都用油灰(一般用地是桐油加贝壳烧制成的石灰,不过还没有桐油的晋代大麻油也可以调制油灰)加麻丝填缝。

“主龙骨用的直径超过3的巨型树整根制作完成的,要不是前几年我的木材厂曾经收过几根这样的木头。现在再让我去找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再说就是找到了也还地时间给他干燥,根本别想现在就把船给造出来。想当年我收这根木头的时候可是整整雇佣了上百人才把把他从山上砍下来,再从山里面运出来的。本来想给我是想盖大房子用的,没想到现在却用到了船上。

“据那些造船地老船工说这艘船都比以前咱们建造的所有船要结识的多,他们还没有见过如次结实的船呢。”

他说着又让人拿过了早已经准备好地图纸在张金亮面前展开。指点着图纸上的细节详细向张金亮介绍着。

中国历史上制作船舶主要使用的是樟木(楠木也是樟科),松木,杉木等材料,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中原地区开发较早。非常缺乏优质的木材,中原地区地造船业非常的不发达,北方地区则更不用说了,哪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造船业。也没有什么人关心海运。而林木茂密的南方水运发达,所需地船舶相对较多也就造就了中国船舶用材主要是南方树种地特点。

而在北方适合做船地主要树种就是树,这种质地硬沉、生长缓慢、干燥后稳定性非常好(不完全干燥地话,做成东西后容易变形。稳定性指的是木材地湿涨和干缩,要是木材的稳定性不好的情况下,造成的船一下水。就很容易涨裂。而稳定性比较好的木材他的湿涨和干缩之间的变化非常小。也就是说。他就是吸水或者完全干燥后,体积变化也不大。)的树木和欧洲16世纪以后造船所用的橡树属于同一树种。

他在青州地区分布也不少。但是由于在汉朝时期,青州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这种花纹细腻漂亮,稳定性又比较好的大树早就被人砍伐的差不多,木头做家具房梁,地腾出来种粮食了。另外这种树的树叶还是蚕的主要食物,经过人工修剪的树枝干低矮,采摘树叶到是非常方便,但很难成材,只能烧炭和做木地板。实际上能用的树都必须得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树,而想找到这种适合做船的大型树只有到深山老林中搜寻了。

但是刚刚成立起来的造船厂,哪里有那么多的熟练工出门去寻找造船的材料呢?不是熟练工出去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就是狗蛋所说的在青州寻找一棵适合造船龙骨的树不好找的原因。到了现代要是能找到一棵直径1米多的树那都叫新奇了。

张金亮听着狗蛋的介绍,很快就听出了问题所在:“你说肋板前后的肋骨也要

曲度的树才能加工成?每部分所要的曲度还不一样,张的基本上符合那个曲度?要是没有那样的曲度的材料怎么办?这么高的要求,你这里有建造几艘船舶的材料?”

狗蛋再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树长不直的多,反正这棵树不行,还有下棵,再找就是了,最难找的实际上还是做龙骨那根又粗又直的树那才叫难找呢。不过幸亏我的那个木材厂储备充足,用了一根还有几根,带上今年新找的还没有干燥好的材料,咱们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