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指南录-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自己的父亲突然发这么大的火。

“军中的事情,你别跟着搀和。刘深的部属,你也别打主意。一切听皇上的安排!”看着女儿哭得抽抽嗒嗒,达春心里有些不忍,伸出大手给女儿擦了擦眼泪,压着火气说道,“皇上没下令之前,咱们不能轻举妄动。爹镇抚一方,自然有爹的难处!”

“爹!”塔娜转过身,扑进了父亲的怀里。父亲的话里,两度提及皇上二字,让她多少明白了些父亲的处境。这就是汉人书中说得那些,主疑臣死吧。好端端的蒙古人,学别的学不会,学汉人的这些歪门邪道,偏偏速度飞快。

“行了,爹领军一方,已经很累了,你别再给爹惹事端!”达春安慰地拍拍女儿肩膀,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私并他人部曲,是灭门的大罪。皇上允许爹调动他们,但没允许爹将他们的营寨与咱们的合并到一起。所以,这支人马,爹不能给你。你派到南边的杀手,也别再继续了。文天祥身边死士众多,咱们派去的人一个个有去无回,白白让人家探明了咱们的底细!过几天,爹派五百骑兵,送你回大都。那边天高地阔,你经常出去跑跑马,也不憋得这么委屈!”

“爹,你要送我回大都,给皇帝当人质吗?”塔娜吃了一惊,从父亲怀里闪了开来,扬起泪眼问道。

“什么人质,皇帝对爹爹一向信任,爹岂能随便推测皇帝的心思。你年龄不小了,老跟在军中,也不是事儿。我托了伯颜大人,在咱年青一带的蒙古英雄中,寻一个合适的丈夫。他承诺等你回到大都,尽力安排!”达春愣了愣,不动生色地回答。

伯颜大人的信中的内容,又浮现在他心里。

朝中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之间的权力争夺越来越激烈。福建会战的失败,成了一切争端的导火索。刘深的贪污腐败、抢掠民女的罪恶。自己在前线纵容属下,奸污新附军将领妻女,逼得几个新附军高级将领自杀,士卒崩散的劣迹。还有强行调派物资,耽误阿合马属下的仓库使征集钱粮的错误,一一被摆到了忽必烈的桌案边。

如果不能做一些事情,让忽必烈安心,达春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历时两年多没剿平残宋不算大罪,作为一带雄主,忽必烈陛下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处置不够果断,葬送了索都部数万人马,也不算大错。胜败是兵家常事,大元帝国输得起。但让忽必烈怀疑自己忠诚,却是最大的危险。

再次组织进攻,进入福建,达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无论战役规划,还是临敌应变,达春认为自己不会输给文天祥。但是,文天祥却不是一个单纯的将军。指挥能力的不足,他会用其他方面弥补。比如撒播谣言瓦解自己的军心,比如派人到自己的身后骚扰,比如使用反间计,让忽必烈怀疑自己的忠诚。

这本来都是蒙古人进攻敌人的致胜秘笈,都被文天祥学了去。而自己在朝中的同伴,却慢慢变得比汉人还汉人。

不知道,我们到底谁征服了谁。对着孤灯,大元江西行省右丞达春寂寞地想。

第四卷 白夜 对峙 (五)
对峙(五)

正当达春在前方推测着后方的天威,想着如何自保的时候。大都城的忽必烈心里也非常闹得荒。他也在盘算,怎么把麾下的各族大臣的心再度整合到一起。

眼下的麻烦由何而起,忽必烈很清楚。带兵打仗多年的他深知统帅之道,那就是胜利,接连不断的胜利。自己麾下这伙人都是各族的英雄,精华。作为精英,他们天生需求就比别人多,未必把同族的生死看在眼里。让他们卖命的最根本法则是,不断打下更多的地盘,毁灭更多的国家,满足他们的掠夺需求。

从骨子里讲,一伙盗贼横行天下,凭的也是这个理儿。只要周围还有东西可抢,大伙就能同仇敌忾。但突然有一仗打输了,把本来应该赢到手的利益打没了,大伙平时的矛盾就要暴露出来。这种事情,处理好了,可以化矛盾为前进的力量。处理不好,也许就给帝国的分崩埋下了祸根。

刘深的罪,达春的错,索都的烂杀和阿合马的贪婪,汉族大臣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作为一代雄主,忽必烈心里都清清楚楚。平时他只是不想追究,人无完人,你用人卖命,就必须忽略这些人的一些缺点。但眼下众人互相咬了起来,作为皇帝,有些事情,他就不得不给个说法了。

如果不能拿出一个让众人信服的谕旨,非但朝内争斗不断,军中也会受影响。张弘范奉命整军四个多月了,就是不肯出征。很明显,这位狡猾的九拔都心存顾忌,等着跟自己讨价还价。

“大兄啊,你得给朕想个办法。再这么闹下去,恐怕我大元将士争雄天下的心就没了!”忽必烈放下茶杯,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话是对董文柄说的,在忽必烈眼中,此时也只有董文柄,能帮助帝国解决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汉人建立的国家,国运动辄绵延数百年。连外战皆败的大宋,还能窝窝囊囊苟延残喘三百余年之久。而汉人眼中的外族,无论多么勇武,向来强盛不过三代。历史上的事实让人不得不承认,儒学,在维护皇权方面的建树是一流的。退一万步讲,虽然推崇儒学的朝代最终走向懦弱,但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汉人国家,其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性,绝非马背上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可比。

所以忽必烈对理学家们才高看一眼,对自己身边这位兼通理学、权谋和兵法的董大兄,才礼遇有加。

“万岁,臣以为,刘深罪证不显,此时陛下切不可以听信谗言,自毁爪牙。此举,非但让前线将士寒心,而且让天下英雄畏惧!”董文柄叹了口气,以极低的声音说道。自从上次呕血以来,他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头脑反应有些慢,话语听起来也有气无力。

“你是建议朕置之不理,硬将刘深之事压下去了?”忽必烈淡淡地问道,对董文柄的建议显然不甚满意。

“正是,此风切不可涨!”董文柄抬起头,正色答道。“只要万岁下旨,不准诸臣相互倾轧。大伙之间的分歧,不过是意气之争。闹腾累了,也就罢了。若由着他们胡来,开了这个先河,恐怕祸患不尽于此!”

“可那刘深,辜负朕的信任,贪赃枉法在先。消极避战,抛弃同伴于后,朕置此不理,如何给三军将士一个交代?”

忽必烈愣了愣,放缓了语气,委婉地问。董文柄说得不无道理,放手去揪,恐怕诸大臣谁的尾巴都不甚干净。但不去追究刘深的罪责,几个蒙古大臣说得好,将来前线之上,都以刘深为榜样,谁还肯为大元尽心尽力。

“刘深并非避战,恐其力不能敌,不得以全师而退!陛下细想,刘深自追随陛下以来,大小百余战,哪一仗曾畏缩不前。那一次避过矢石?”

董文柄的声音由低而高,由缓而急。他知道忽必烈跟自己商量此事的意思。忽必烈非但要自己提一个稳妥的平衡朝内各方力量的方案,还希望自己能顾全大局,在刘深之事上,带领诸位汉臣做出妥协。牺牲一个刘深,平息诸蒙古大臣的怨气。而董文柄知道,自己恰恰不能在这方面退让。一旦退了这步,朝堂之上,汉臣的势力就要大减,色目人就要趁虚而入,夺走本来属于汉族大臣那部分权力。大元内部,蒙、汉、色目三股势力就要重新洗牌,整个朝局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三条腿的凳子突然有一条腿变短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变短的那条腿。整个凳子弄不好都要翻倒于地。

“可朕总得给人个说法吧,否则,伊实特穆尔、伊彻察喇、萨里曼岂不怪朕护短?”

“残宋杀我将士,此乃国仇。战场上蒙受的耻辱,自然要在战场上夺回来,降罪大臣有何意义。昔秦穆公能三用败将,终成霸业。陛下欲振长策而御宇内,气度岂能不如一诸侯乎?”董文柄有些着急,不知不觉间,在话语中加上了文言。说了几句,发现忽必烈的表情有些迷茫,知道自己说得太文了,皇帝陛下跟不上自己思路。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尽量用白话劝解道:“陛下可以暂且压下此事,让刘深在大都待罪反省。这样,既安了刘深部署的心,又可以给其他人一个交代。至于刘深之罪,待我南进之师平了残宋,再议不迟!”

为一个汉臣压制蒙古人的愤怒,忽必烈不肯。但拖延不决,应该是蒙、汉双方都能接受的权益之计。董文柄郁郁地想着,神情看上去有些黯然。内心深处,蓦然浮起前几天听人说过的几句对自己的评价。在南方流传过来的报纸上说,北边的腐儒,只知道忠于其君,却不知道忠于其国,忠于其族。像董文柄这样为了一个君王的私恩,出卖了整个族群和国家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不忠,最大的奸佞。

忽必烈毕竟还是蒙古人,心里对蒙古人的感受更看重些。无论他怎么气度恢宏,怎么包容天下,汉人在他眼里,不过是工具和棋子而已。为了蒙古人的利益,自己这些汉人和汉臣,随时可以牺牲掉。如此看来,自己对忽必烈几十年的忠诚,是不是极愚?

“索都及阵亡将士,朕会追加他们的抚恤。至于刘深,朕就依你,暂时放过他罢了!”忽必烈看到了董文柄眼中的悲凉,知道他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朕替他把兵败的责任揽下来,说是对文贼的重视不够,犯了轻敌之过。阿合马他们几个再混,也不敢追究到朕的头上。但平南之事,你得拿出个稳妥的策略来,尽快建功。否则,诸臣难免认为朕是非不分!”

“谢陛下厚恩!”董文柄一揖到地,内心涌起一阵激动,压住了纷乱的思绪。忽必烈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自己不能不知道好歹,得寸进尺。君臣之道,很多时候要各退半步,彼此留下缓冲的余地,不相逼过甚。想到这,低声补充道:“陛下对刘深的恩德,那厮要是有心的话,也该知道些好歹,今后行事会谨慎些。其罪,陛下亦不必完全放过,只是说以前线大局为重,暂且不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