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娃去传令。一时三刻不见得回来,李鸿基也不等他,在廖太冲等人地簇涌下出了皇宫。到了大门口,廖太冲忙问道:“皇上,我们先到哪里?”

李鸿基问道:“哪里最热闹?”

“回皇上。要说热闹。当然是后宰门。”杜郧连忙抢着回答。

后宰门以前曾有设大明秦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这里通常所出售的物品都是给达官贵人使用,因此所售价格极为昂贵,李鸿基登极后,后宰门前地大街比以前更是热闹,大唐的新贵们把去后宰门购物当成了身份的象征。

去那里,说不定随时就会碰到朝中地大臣。李鸿基不想引起别人地不安,不由摇了摇头:“不去,换一个地方吧。”

廖太冲连忙道:“那去朱雀门大街吧。”

朱雀门大街离皇宫不过数百米,大街后面多是朝中那贵们所集之地。李鸿基更是摇头:“那儿有什么好,不去。”

杜郧眼珠一转:“皇上,要说热闹,奴才知道一个最热闹地地方,皇上一定愿意去。”

“快讲。”

杜郧忙道:“那就是城隍庙,此刻想必是人山人海,那些凡夫俗子在年前都会去城隍庙求支好签。”

李鸿基喜道:“好,就去城隍庙。”

廖太冲大惊:“皇上不可,城隍庙鱼龙混杂,不利于皇上安全,如果皇上万金之躯有损伤,臣万死也不辞其咎。”

“这是朕的都城,哪来的这么多不安全,走,咱们出发。”说完,皇帝已带头向前走去。

廖太冲无奈,只是一挥手,令侍卫跟上,另外后面近百名侍卫已向城隍庙分散而去,皇帝心思一动就会出宫,又不喜身边跟着太多人,为皇帝安全作想,只要皇帝一出动,就有一支百人的侍卫队到前方先行布置,廖太冲才要在出宫之前先问清皇帝目的地,好先让侍卫作好准备。

城隍庙果然人山人海,先前的一百名侍卫撒在人群中,连影都不见,转了数转之后,连紧跟在皇帝身边地十名侍卫也丢掉了五名,廖太冲生怕侍卫再被挤散,连忙让人手挽着手护在皇帝的面前。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地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古人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旨封开封、临漆、束和、平涨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

朱元璋对城隍爷的待遇如此之好,据说因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

长安的城隍庙西安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到西大街中段,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这座城隍庙如此重要,建得当然也不会差,只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任李鸿基伸长了脖子,也只能看清城隍庙山门口的五间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叠,牌坊之下,铁狮一对。张大着双目看着来往的游人。

李鸿基放眼望去,整个城隍庙周围恐怕不下万人,也是吓了一大跳,向杜郧询问道:“今日游人为何如此之多?”

杜郧连忙答道:“回皇……黄老爷,今日赶得巧了,正是十二月二十五,庙中将有一次大的施舍,人数才会如此之多。”

“施舍?”李鸿基不解的问道:“难道他们不是来拜见城隍,求神保佑么?”

杜郧连忙解释,城隍庙由于信徒如潮,香火鼎盛,故庙里每年都有钱、米、衣服、棉被、医药、棺木等施舍,每月初一和十五为小规模的施舍。十二月二十五,庙中是一年最大的施舍,基本只要有求,庙中都会施舍。除了施舍,城隍庙还会举动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

李鸿基皱起了眉头:“难道这么多人都是来求施舍的?”

杜郧心中一惊,这等于当面打了皇帝的脸面,若是说现在人们还贪图那点施舍,那岂不是说皇帝治下的民众穷困靠庙里施舍过日子,至于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那是官府的职能,又关城隍庙何事。

“回老爷,现在国泰民安,谁会为了那点施舍赶过来,据说今天也是城隍爷最灵的时候,大家来此,多是为了向城隍爷显示诚意罢了,不过也有人贪点小便宜,这不就成了如此热闹。”

李鸿基唔了一声,没有再问这个问题,杜郧悄悄的抹了一把冷汗。

廖太冲乘机劝道:“老爷,人太多了,我们不如回去吧。”如今已从人挤人之势,他实在担心皇帝在这样的地方有点闪失。

李鸿基正要回话,前面突然传来了一声:“快去啊,田国丈在牌楼下派红包了。”

听到此话,人们呼啦一声全向牌坊涌去,李鸿基的面前顿时一空,牌楼下更是人山人海,许多人都齐刷刷的伸长了手,嚷道:“给我一个,给我一个。”

李鸿基看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今日是城隍爷显灵的日子,有乐善好施者,就会来到城隍庙前派人捎带红包,悄悄地送给那些穷苦人,城隍爷看在眼里,会给他们庇佑。”杜郧对这些倒是门精,他到西安也不过半年之久,没想到样样知晓了。

李鸿基哑然一笑:“这叫悄悄派发吗?”

杜郧笑着回道:“国丈爷吗,动静当然会大一点。”

李鸿基失声道:“国丈爷,哪一个国丈?”

杜郧不知皇帝心里是何意,尽量不流露出自己的情绪:“回皇上,是田广田国丈。”

第九卷 帝国 第二十四章 冲突

    李鸿基没有杜郧预料的太大反应,只是哦了一声,“原来是田贵妃的父亲,虽然有咕名钓誉之嫌,但此举倒是也不违法,就由他去吧。”

一阵小孩的哭声传来,众人忙向哭声处看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孤凌凌的站在一边,旁边没有一个大人,难怪会大哭不止。

现在人群大部分集到牌坊下,等待田广或者是他的家人派发红包,这个小女孩的父母想必是急于拿红包,连自己的女儿丢了都不知。

李鸿基叹了一口气,对廖太冲道:“派个人过去守着,等她父母过来吧。”

此时皇帝身边空了出来,已有不少先前出发的侍卫发现了皇帝的身影,分散在皇帝的四周,廖太冲松了一口气,示意旁边的一个侍卫去照顾那个小女孩。

那名侍卫得到指令,无奈的跑到正在哇哇大哭的小女孩旁边,皇帝的侍卫除了从民间招集武功高强者外,其他都是从近卫军中挑选,近卫军又是从野战军中挑选,他们成为侍卫后还要接受特种训练,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身上自然有股骠悍之气,那名侍卫自以为露出和蔼的笑容,小女孩见到他过来却哭得更凶。

那名侍卫顿时手足无措,要他打架肯定是没问题,要他哄一个小女孩可是高难度的动作,远处的其他侍卫看着自己同僚狼狈的样子,一个个脸上都古怪地很。

李鸿基看得好笑。扬声道:“把她带过来吧。”

侍卫听到皇帝吩咐,如蒙大赦,牵着那个小女孩的手走向皇帝身边。李鸿基看着这个小女孩一身全新的棉衣,脚上地小红鞋上用的是绸缎做的鞋面,脖子上还挂有两个小银环。不象一般贫穷人家地孩子。

心中不由纳闷。她地父母难道为了贪图一个小红包到了连女儿都不顾地地步。

看着这个女孩如粉雕玉琢般可爱,李鸿基忍不住将她抱了起来,连哄了数句,或许李鸿基经常跟两个儿子玩耍,哄小孩有了经验,那个小女孩停止了哭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抱着她的李鸿基。

李鸿基忙问道:“小姑娘,你家大人呢?”

“不见了。”小女孩嘴一扁,又要哭起来。

李鸿基大急:“不哭。不哭,他们肯定马上就会来找你。”

小女孩对李鸿基的话半信半疑:“真的?”

“当然,叔叔不会骗你,你很快就会见到他们了,你叫什么名字?”

“爹爹说女孩的名字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话,逗得侍卫们都笑了起来。

远处传来了数声呼喊:“囡囡、囡囡。”

小姑娘高兴起来,指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喊道:“爹爹,爹爹。”

李鸿基顺着小姑娘手指的方向看去,见到一个青年文士正惶急的大喊大叫,听到小姑娘地叫声,方才一喜,急向李鸿基的方向奔来,只是还隔着老远,就被侍卫拦住。

这个青年文士心中虽急,却并非莽撞之人,看到那些侍卫的模样,就知道抱着自己女儿的人恐怕贵不可言,他刚才丢掉了女儿,宛如失了魂魄,此时被侍卫拦住,却不敢硬闯,只得跳脚大喊:“那是我女儿,那是我女儿。”

李鸿基喝道:“放他过来。”

侍卫依言放开了那名青年文士去路,他急忙奔到李鸿基的身边,将女儿接过,不住的道谢。

李鸿基看他举止文雅,只是身上的衣服却被扯破,头上的方巾也歪到了一边,心中不喜:“谢就不必了,下次记得把自己孩子看住了,看你也不象穷苦之人,为了一点小钱不值当。”

那人涨红了脸:“兄台教训的是,不过晚生并非是贪图小钱,只是被人挤着身不由己,若非兄台,晚生把女儿丢失,一家子人非被急死不可,那罪过就大了。”说完,又向李鸿基鞠了一躬。

李鸿基脸色稍齐:“如此倒是错怪你了,把女儿看好了,千万不要再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