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如此啊,世上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好心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的来传播知识,无利不起早,古人诚不欺我矣!英明的皇上早已看出了此教的狼子野心,我退出的太及时了。嘿嘿、、、、、、”
    而佛教绝对属于躺着也中枪的,这招谁惹谁了。多少的高僧根本不知道,自己天天念经拜佛跪菩萨的,原来这些佛的老窝,早就被人家灭了。这样的事情可是大事啊!大到了无法让人接受的程度。
    为什么有人信佛,还不是因为佛的法力无边,可以给信徒们带来福利待遇,否则的话谁信一个弱者?
    他们一直与道教做着斗争,凭的是什么?还不是靠着背后的如来佛祖,他们可以把这个佛祖的法力吹的如天一般的大。什么皇权不皇权的这与百姓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佛能护庇众信徒。咱们佛祖有力量,这才是硬道理。
    但这一下,举国皆知,原来天天拜的诸祖。尽然失去了自己的道场。他们立刻的没有了斗志。合着这如来佛祖早就被别人打跑了,然后到了中土来避难来了?打跑他的人得是多大的法力啊?
    不懂的人可能会说,佛祖类的人不与他们一般见识。但佛教的人谁又不知道,佛也有怒,怒了就是狮子吼啊!
    普渡众生?连地盘都丢了,拿什么渡啊!
    出家的僧人无论是高僧也好,普通的谋生手段以此为业也罢,一个个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日子不好过了,当今皇上将此拒绝国外天主教来大明传教,一公布出来理由,这种理由可不仅仅是指天主教了。佛教也是首当其冲。
    潜台词已经表明了,佛教里的满天诸佛和天主教里的上帝、耶稣等等,都与大明的汉人没有任何的关系,没有对汉人作出过任务的贡献,更不会对汉人提供任何的庇荫。
    汉人要拜应当拜自己的神而非其他种族的神,佛教里的诸佛,也是天竺人的,与汉人无关!
    更将佛教徒与善男信女含沙射影的定义成了数典忘祖,背弃祖宗的行为,这事可就大了、、、、、、
    这一份告示的作用之大,不比武宗灭佛要小啊!这是从根上打压佛教,这一点谁又看不出来呢?
    孙承宗从一开始皇上调动水师陆战队与炮兵队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天主教危机。包括张嫣的事情也是知之甚详,他是真闹不明白,皇上回去好好的,怎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到了这一步,他的建议是希望能够把战争拖一拖,缓一缓。最好是等到闫应元在蒙古那边胜利了,再作打算。现在辽东地区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仅仅是能守住边墙这一摊子。
    建奴之害与西洋之祸相比仅为癣疥之症,完全可以徐徐图之即可,不必要再开一条路线。
    现在辽东的夏收、夏种正在忙活不停,有了卢象升的内政打理、协调、规划,辽东的局势也是好上许多。粮食在今年已经不需要从内地再来运送了。这种开局让孙承宗整天喜笑颜开的喜不胜收,一口恶气终于吐了出来,现在需要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走向胜利的时候了。
    而建奴那边的消息却是越来越惨,没别的,粮食缺口太大了,那山林里的野兽可就倒了大霉了。建奴们只能靠着打猎为生,还有一些则逃到了鸭绿江那边,投奔朝鲜的莽古尔泰。
    就算是逃到了辽西草原的建奴与汉军,虽然是带着些粮食前往的,但仍然无法解决生存的大机。只能不断的打劫辽西蒙古诸部。
    形势发展喜人,只要蒙古那边解决抽出了人手,马上就可以进军辽西草原,一举平定那一区域。
    现在开战又要增加不必要的变数,更何况西洋人叵与朝鲜水师狼狈为奸,与建奴配合起来,对于大明的海岸线威胁也是相当大的。
    对于此朱由校也是大叫冤枉,自己只是回来给儿子庆生的,哪里想到会变生肘腋,出了这么多的事,皇后成植物人了,天主教要来打圣战,自己不就是从战场上请个假回来探个亲嘛?这都怎么了?真想对交辈的孙承宗道道自己的心酸。
    对孙承宗说出了不得不战的原因,更加说明了大明的优势所在,此战他信心相当的足。
    就在群情汹涌之中,朝堂上开始朝议此次的天主教事件。起先没有人知道详细情况,但现在竟然严重到了就在天津卫,距离京城已然不远了。
    大臣们之中多有与天主教接触的,去年之时,李之藻就亲自找过他们,但这样的事情哪里是他们可以动摇皇上的。现在更没有想到一个万里之外的宗教,竟然强势如斯,要堵住大明的门上来打,这真让人接受不了。
    此战主和主战的当时就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主和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不想让两面开战,他们为的不是别的,为的是海上的利益。(未完待续。。)

第803章大明关税
    第803章大明关税
    海上利益之大,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但可怜的大明所有的海洋贸易,还是以着那可怜的‘朝贡’为主。大明仗义,仗义到了这处海洋贸易屡屡吃亏的程度。大明的产出,对于诸国的民生需求量相比,是供不应求的。大明朝廷不做,民间主动的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这些海商们靠着信风,每年都可以出海在自己的交易线上干一二趟。带上大明的特产出发,再带来海外的特产回到大明来出售,获利之丰让人无法想象。有的航线上还有一船货半船银的传说,让人听说就馋涎欲滴,比如生丝到日本的线路。
    现在的大明可是没有海关税之说,可以说完全就是随便走私,这让东南的许多商家有了相当大的收益。至于海上的几番势力,他们也是知道的,甚至许多的海商都需要买年票、月票这种可保平安的‘保护费’。只要插上特殊的旗子,让通过的诸盗地盘时,就可以平安了。
    他们可以忍受这些盘剥,因为这些盘剥比起朝廷的税收来可要少的多了。
    大明海关税制并非象后世所说的根本没有,那是相当的胡说八道的,别的不说,就大明各位皇上爱财的程度,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一块重要的收入来源呢?
    大明海关税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正德以前为第一阶段;海关无任何税收;正德、嘉靖年间为第二阶段;征收20%的实物税;隆庆开放后为第三阶段;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善;由抽实物改为抽银。
    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海疆不靖”的现实;担心张士诚、方国珍的海上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也为 了防备倭寇的骚扰;便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正所谓“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
    另一方面;大明又需要“万邦来廷”;以树立自己“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所以朱元璋刚即位;就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要周边国家“称藩纳贡”。于是;各国便借“朝贡”之机;与明王朝进行有限的物品交换;这就出现了所谓“朝贡贸易”。
    明廷专设有市舶司就是为了朝贡贸易。而设立市舶司的职能和目的相当清楚;即“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所谓“抑奸商”;就是禁止私人海外贸易;所谓“俾法禁有所施”;就是海禁政策得以有效的实施。
    再加上,咱们大明的大方。所奉行的是“厚往薄来”政策, 即为了与“天朝上国”的皇帝身份相符;回赐物品的价值都远远大于贡品的价值,到了明成祖时更在此基础上再来一个‘加厚’,所以朝贡贸易根本就是赔钱买卖,又哪里来的收税之说。
    而在贡使的使团中;有许多商人;都挟有大量私物。他们自然都以谋利为目的;除在会同馆和市舶司交易外;还在赴京途中或别的地方违禁交易。明廷对这类违禁之事大都予以宽宥;而且也不予征税。
    郑和下西洋的推动;来明廷朝贡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增加到30多个。郑和下西洋回国时;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随郑和来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随郑和回国。这真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使团在中国的贸易量自然也就很大了。明廷不仅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而且一律免税;致使“岁时颁赐;库藏为虚”;成为国家一项沉重的负担。
    因此;一些大臣屡次向明成祖奏言;至少应对贡使的附带私物征税;但皆被明成祖拒绝。明成祖那边估计是出于寻找建文帝的原因还是脑子上锈,直接以“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 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彻底的拒绝。
    这话说的多大气,海关税能有多点钱,我连海上来来回回的船票都给他们省了,还在乎这点小钱!这也是郑和下西洋如此壮举最终不得民心,失败再失败的根本。
    所以;直至正德以前;明王朝在朝贡贸易中没有税收。
    成化以后;违禁私出的大海商时有所见。他们在海外走私贸易中获利甚丰;因而走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令明廷防不胜防。这使得正德认识到;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地进行走私贸易;还不如向他们征些税好。于是明代海关在正德时便开始有了税收。
    税收的方式就是抽分。最先的抽分比例直接来个一半。这个税率可是够大的,直接分去一半,最后也是慢慢减少,直到了百分之二十。
    本来大明这种制度好好的。没有了闭关锁国之策。欧洲那边与大明的贸易也开始起来。一切向上正常的轨道发展下去了。但又来了倭寇这种极其令人讨厌的生物,嘉靖二年(1523);宁波发生了两起日本贡使“互争真伪”的“争贡之役”; 这一役使很多无辜的大明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致使沿海震动。
    嘉靖帝‘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于是;浙江、福建两市舶司皆被罢撤。广东市舶司虽未被罢掉;但为了禁绝私商前来贸易惹是生非;所以连朝贡贸易也一律禁止。
    这一阶段的关税也画上了句话。朱由校不得不说,日本人害中国不浅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