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复袁可立,何时兵临汉江,何时把光海君给推上前台。。让这位曾经在壬辰兵变之时挺身而出,救民族于危亡时刻的英雄,再度推翻昏庸无能的仁宗zhèng fǔ,号召人民、以其正统的国君身份求援大明,同心皆力之下,将建奴‘暂时’赶出汉江。
    兵部那边称郑芝龙等已到běi jīng。而处理此事的尚书已经到了大同,所以兵部特来请示。
    郑芝龙来了,那就传来大同吧,若大同不在西进了,也随之跟上吧。如果时间赶得上,还能看看打仗,让他了解一下。大明的先进武器是怎样的威力,在大明当海盗慢慢的将会是一种没有前途的职业了,还是过来走仕途,甚至是官商,才是真正的职业。
    南海功略至今没有展开,主要是因为北方的事太多了,乱民、蒙古、建奴,这些东西都牵制自己的jīng力和人力资源。现在郑芝龙来了,先着手帮着筹划吧。以郑芝龙的脑光和阅历,总比自己这样上辈子就见过几次海。轮船坐的也相当少的,这辈子更没少过海的人,去全凭想象的发展海军、建设海洋强国,来的更为现实吧。
    锦衣卫:被抄家一半的一些江南富商,已经有从交趾运回来大米的了。只是这离南方、离水路有远有近。商人们不知到底如何运。
    看来这个从南方诸国运粮的方略已经开始见效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干旱,秋收已经过去了,减产的、甚至是绝收的地方也是相当的多,粮食的缺口还是相当的大,而且这种干旱是个‘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全国免税的政令一出,现在逃户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最起码的,有田地的人不再逃了,这可是个好事,至于已经逃在外的能不能回到土地上去,倒不一定非要强求,只能等等慢慢的水到渠成。。在外不归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已经在外地安家落户,不愿意回来的也多的是;更有在外面想回来,但并没有盘缠的,等等形式不一。而这种情况,只要让土地‘工作’起来,不断的产粮,逃户们自然的就会回来,那粮食的缺口自然就会补上。
    江南富商不知道往哪里送,原因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格,或者说是每个地区的价格,这里面的悬殊可大了,商人的趋利的,他们当然想赶快的交付了大米,好再运一趟,
    有路远路近的,有路平路陡的,有用水路省事的,有只能用旱路的,有道路安全的,也有道路匪患不平的、、、、、、朱由校给田尔耕几句话:越远了越贵、越偏了越贵、越难了越贵,这是定价的原则,不要去怕让商人们‘赚到钱’而是要怕商人‘赚不到钱’,。目的就是受灾的地区要把粮价抑止住,把粮食运到了,不要让人饿死。手段就是用钱把这些商人给勾住了,更让更多的商人进来赚这些钱。”这样让他们有点赚头,才好不辞劳苦的去运粮食。
    而对于粮食到了地头,直接的交给了官府、驿站、锦衣卫、钱庄四家共同派人发放、销售、监督。无论是钱庄,还是商人,他们看到的就是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朱由校可不想自己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粮食,成了他们谋利的手段,你们zì yóu经营生意,朕管不着,但朕这是来送救命粮、卖平价粮,你们再伸手,那就让人说不过去了。所以朱由校定了一个限购令,粮食平价销售,每户购买粮食凭户籍者,可打八折,但每户不能购买超过一个月的存粮。凡从事粮食经营或家里有大量粮食储备者,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购买此粮,否则家产充公。
    这个限购令一出,可以有效的让辛辛苦苦运来的粮食不被商户们哄抢而空。另外运粮食已经亏了这么多,也不在乎这个打二折了。但体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户籍的重要xìng,没有户籍就没有这二折的优惠。现在大明的户籍相当的混乱,瞒报、不报户口的遍地都是,为什么?因为户籍是一种负担,不是一种福利,所以没有几个人愿意拥有它。现在就要不断的把这个观点给纠正过来,无须强行的去,只要这个限购令一出,想享受这个粮食,并有二折优惠的人们,肯定会挤破了头去办理户户籍的。这个可以开个现场办公,让薛凤翔领导的户部来办理此事。
    而通过朱由校让驿站送来的情报,现在的百姓们秋收刚刚过去,手里有粮食,而北方地区,因为旱的原因,收成不是很好,根本支撑不过青黄时节。这还是手里有地的,如果是租他人之地的佃户,能支撑到青黄时节就算不错了。他们手里有钱的倒是好了,没钱的怎么办?所以必须把粮食三分九等了,拿出一部分免价粮,做为救命粮,只要你有大明户籍,就可以凭着户籍,在chūn节时起,领取这份十天的救命食。十天后还可以接着来领,直到夏粮的收获。
    本来朱由校想的是可以让百姓们以工代赈或者是直接从钱庄里借无息的贷款,以后再还上,但一想首先这得多少手续要折腾百姓,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等,这些都是人类最大的权利了,现在自己是大明朝的总舵主,自己的治下有饿死人的现象,那就是自己的失职,现在的大明又不是什么一穷二白的状况,为什么就非要饿死人呢?那就是政策的原因。所以朱由校打消了这个想法,而是采用了免价粮的无条件发放,带上户籍,当然也是限购令一样的原因了。
    自己现在的粮食反正也是‘抢’的江南富户的,再收粮钱,只有过是为了让这个运粮多维持一下而已。
    宋应星,改造的战车已经设计完毕,在皇上的设计前提之下,又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比如可上升的‘沙发’到了天窗位置上时,有的甚至是可以坐到车顶,那沙发转圈的有一环形把手,通过绳索,可以让弩手,牢牢的固定在沙发之上。有的只是头露了出来,这些都是为了战车的shè击弩手闲置、以及车顶之上相同高度的原因弩手挡住视线的原因所设计的。
    朱由校一听,宋应星这效率结果还是可以的,一共四天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还给了这样的补充,果然是相当的好,赶快的下旨照办,这样下一步的战车生产就是‘第二代’战车了。
    又想起了自己设计的水泥船,的确是坚固,凭着这个特点,根本无惧任何‘坚船利炮’,但那蜗牛的速度放在海战上,只能是一个防御超强的活靶子,因为追不上任何船只,连转个身,都相当的成问题。因为太沉了,基本上是别的船只速度的十分之一。
    袁可立的报告的确是让自己陷入了两难,正好请宋应星去一趟,看看能不能通过加大加长加高风帆,或者是减少船本身的重量,来提高船的速度,总靠上木帆船来拖拉也不是个办法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16章试试火枪
    要知道木头船被替代是早晚的事,人家欧洲上百年前就有了比大明先进的大炮,靠着木船,那肯定是要吃亏的,虽然厉害上老是记载了郑芝龙如何如何的扬我国威,打的西洋人如何如何,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人家荷兰东印度公司,仍然稳稳的在海洋上纵横,也不是简单的被摧毁了。而有了水泥船,就如同拿了竖盾和别人比箭术对射是一个道理,只要速度跟得上,哪里还怕什么西洋船舶。
    这些东西得抓紧时间,有了郑芝龙这个‘幕后指挥’,建起了一直水泥船队,先把马六甲海峡用水泥船给占上再说,那边海道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用水泥船一封锁,南海这一的战略要地先给占过来再说,那里就是中国的南大门。
    御药房徐少华所带领的同仁堂,一大发明、一大突破,终于还是出台了。大发明当然是青霉素了,费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是有信了,经过了反复的临床试验,当然拿的是一些蒙古或者建奴的俘虏来试验的。终于出现了相当好的临床效果,这让太医们瞠目结舌为之感叹。
    神效当然就是了,历史上青霉素一出台就有人称之为神药呢。回复:再多研究研究,多临床试验试验,再试个几百例,确认没有副作用后,再进投产。
    第二个问题是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的突破,终于发现了男性人体的‘输精管’,只要把它扎起来。可以照行房事,但不会有子嗣。
    这本是朱由校一再要求的,让一些异族变成了太监,让他们肢体残缺,的确有些不人道了,对大明犯了不可饶恕罪过的还好说,来个‘赌债肉偿’。但对于那些‘无辜’的普通百姓,只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将’会对中国犯下罪孽的或者威胁到中国的,这些人本身就没犯过罪,总不能象日本人对待琉球人一样。全赶到海里来个一了百了吧。大明对不教而诛是相当反对的。如此残暴的事实那是要受到天谴的,朱由校不喜欢杀戮,还算是比较仁慈的。
    而以这种结扎的技术,还是比较适合他们。让他们这一辈子‘平平安安’。不需要受肢体残缺不全之苦。照样行周公之礼。只不过没有后代而已,这又算什么呢,前世的时候。多少人都崇尚丁克家庭,即便是特立独行的基友婚姻,不也一样没有子女吗?没关系了,养儿的目的是为了防老,以后朱由校出钱,让地方政府给这样的‘绝户头’养老送终,完全的给他们来个从婴儿到坟墓的福利待遇。只不过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绝种!
    所以朱由校立刻回复,立刻完善开刀技术,努力用麻沸散之类的东西实验,务必要做到‘无痛结扎’不留后遗症。并招收学员培训这方面的技术,要多做实验,俘虏有的是。并注意保密,省得以后那些异族对此事有异议。
    特别现在朝鲜战争打的是如火如涂,下一步将会有大量的‘移民’来这里,这东西马上就要用上了。
    处理完这些琐事,当然是由孙承宗陪着,去看了新送来的燧发枪。这次送来的是这近一个月来的存量,六千支,火药枪子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