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屏记-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嬷嬷放下了茶碗,似乎完全没听到齐二夫人那头一句话。
“夫人说的何尝不是。太后娘娘亲自问郡主想要什么。郡主贤淑,并不肯开口讨赏。太后便做主先恢复了郡主的封号。太后说让郡主好好想想,说是郡主要什么,便给什么、”
“皇上和太后圣明。”齐二夫人陪笑道,“郡主这功劳,却是什么样的赏赐都不过分的。”
“如今郡主是皇上和太后身前第一等的红人。可巧这宫外面,郡主再没别的亲近之人,只有夫人是第一亲近的,还是长辈。奴才以前见过夫人,就觉得夫人是一等有福气的人,如今这福气又加了一等。宫里有贤贵妃娘娘怀着龙胎,现在又来了这样一位郡主。奴才恭喜夫人了。”
古嬷嬷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朝着齐二夫人下拜。
齐二夫人忙起来扶住了古嬷嬷。
她虽心喜这天上掉下来的美事,却还没有完全昏了头脑。原来齐府与永和亲王府是有来往,但是那时是容氏当家,她和宁馨更是从没有亲近过。如今宁馨却奔着她来了,不能不让她心中疑惑。原本她只当是宁馨没什么依靠,看中了贤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和将来的前程,因此才来和她亲近。如今看来,宁馨竟然是立了大功的。这就让她不得不重新考虑宁馨如此对她的缘故。
总不会是为了报答齐攸和荀卿染在平西镇的照顾之恩吧,可宁馨对荀卿染的态度明明十分平淡。
“我如何敢当郡主的长辈?”齐二夫人道。
古嬷嬷意味深长地一笑,“夫人自有这个福气。”
“还得请教嬷嬷,郡主这衣食住行,可有什么避忌?毕竟过了这么多年,郡主已经不是小时候了。”齐二夫人向古嬷嬷询问宁馨的好恶。
“郡主的喜好,夫人只怕比我还熟悉些。”古嬷嬷笑。
齐二夫人陪笑,她如何能知道。
“郡主和太后说起往事,多次提到府上和夫人。说是小时候,老太妃常带着郡主来府上做客。府上的四爷,和郡主年纪相仿,还有现在的康郡王和王妃,几个人青梅竹马,极要好的。”古嬷嬷笑着道,“太后还问起,当初老太妃是不是曾给郡主定过一门亲事?郡主却有些不好回答。”
“不知郡主定的是哪户人家?”齐二夫人问,心道,不知哪户人家有这个福气娶了宁馨进门,必然是一家子都跟着沾光的。
“这些年,有些事夫人只怕忘记了。郡主可还记得,可惜啊。”古嬷嬷瞟了齐二夫人一眼,叹气道。
齐二夫人心知古嬷嬷说的话必有因果的,脑海中有个念头模模糊糊,却一时摸不准门径。
古嬷嬷却又笑着说起了宫里的事,“。。。。。。郡主献上的这幅地图,可带来天下太平,若是封公主,那封号就该是太平。咱们郡主,可也正合了李唐的太平公主故事了。呵呵,许多事啊,还真久那么巧。”古嬷嬷笑眯眯地看着齐二夫人,“夫人,你说是不是?”

第341章 叵测

    齐二夫人只觉得古嬷嬷的话中处处机锋,下意识地觉察到面前巨大的富贵荣华。她想要进一步的探寻,但是古嬷嬷却只是点到为止,只随便说了两句家常,便说要去照顾宁馨,转身回到内室去了。

    齐二夫人乍惊乍喜,心中疑虑重重,忙叫了张嬷嬷到跟前商量。

    “我记得宁馨郡主,可是从没和哪家定过亲啊。”齐二夫人一边回想,一边说道。

    张嬷嬷也竭力回忆。

    “是没听说过。可古嬷嬷总不会白白说出那样的话来。”张嬷嬷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奴才恍惚记得,宁馨郡主小时候跟着老太妃来过几次。老太妃极喜欢四爷,后来四爷和永和亲王府的应泽小王爷要好,也时常到永和亲王府去。奴才听说,宁馨郡主那时候就极喜欢四爷,王福忠不只老太妃,便是当时的永和王妃也待四爷极好,说是有与四爷定亲的打算,只是老太太却从不曾招揽过,四爷和宁馨郡主那时候都还小。若是他家不坏事,只怕真的就定下这门亲事来。” 

    “难道方才所说的婚约,便是指这个?”齐二夫人睁大了眼睛。 

    “若是说别人家,古嬷嬷何必如此和夫人说?”张嬷嬷道。

    “你说的不错,”齐二夫人点头,“不过,毕竟并没有真的定亲,而且老四如今已经……”

    齐攸如今早就成亲,女儿都那般大了,何况荀卿染肚子里又有了一个。这个宁馨,难不成是看上了齐攸,要嫁给齐攸?不然,又如何解释宁馨这样突然亲近的举动,和古嬷嬷那意味深长的话。

    齐二夫人脑子里有些乱。

    “这有和那太平公主故事,有何关系?”齐二夫人问道。 

    “太平公主,”张嬷嬷搓了搓手,“奴才只知道那是了不得的人物。” 

    看来张嬷嬷是帮不了什么忙了。齐二夫人瞧了张嬷嬷一眼,这是她从侯府中带过来的旧人,说起内宅事务自是无有不通的,但却是并不识字,更别说熟读史书了。而她自己,总还是认得些字,知道太平公主是李唐鼎鼎有名的公主。可是除此之外,却也一无所知。 

    古嬷嬷特意提到太平公主的名字,绝不是偶然。这必是个关键所在。 

    齐二夫人正在冥思苦想,外面报说齐二奶奶来了。

    “……已经将房舍收拾好了,太太可要先过去看看?郡主在哪里,可是现在就请郡主移驾过去?”齐二奶奶进来便向齐二夫人禀报为宁馨准备布置房舍的事情。

    “你安排的,我十分放心。郡主在歇息,不急着过去。”齐二夫人道,便挥手将齐二奶奶带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只让齐二奶奶到跟前来。

    “太平公主?”齐二奶奶有些诧异,不知道齐二夫人如何问起这个问题来。

    “你不是曾念过几天书,可知道她的事迹?”齐二夫人点头问道。

    “这个。”齐二奶奶转了转眼珠,“太太还不知道我,哪是耐烦念书的。这太平公主大大的有名,一辈子风光无限,好像是差一点就成了女皇的。” 

    女皇?齐二夫人皱了皱眉,宁馨要做女皇,那怎么可能。古嬷嬷一定指的不是这个。那又是什么那?

    “太太问这个做什么?”齐二奶奶陪笑问道。

    “不过随便问问。”齐二夫人道。

    齐二奶奶哦了一声,面上并不在意,心下却将太平公主四个字牢牢记住。

    “太太,宁馨郡主,如何住到咱们府上来了?”齐二奶奶问。

    “郡主是念旧。”齐二夫人道,“不过是暂住些日子,等那边王府修缮好了,就搬过去。”

    既然是念旧,为何来了这一会,却不去拜见容氏?齐二奶奶心念数转,宁馨是从宫里来的,如此举动,代表了什么?

   “郡主要在这住些日子,屋子里的玩意摆设不能寒酸,后楼上我那箱子里还有几件玩意,你带人去取出来,摆到郡主那屋子里去。”齐二夫人吩咐齐二奶奶。 

    齐二奶奶答应了,从齐二夫人这里拿了钥匙,就带人去搬东西。

    打发了齐二奶奶出去,齐二夫人坐在那想了片刻。要弄清楚古嬷嬷的意思,毕竟要先知道太平公主的故事。而齐二奶奶、张嬷嬷这些人都不知道,那么身边这些人只怕也不清楚,只能找那读过书的人。

    若说这内宅内,读过书,最有学问的,莫过于荀卿染,可这件事,却是万万不能找荀卿染来问。然后就是齐儒、大奶奶,还有齐仪。齐二夫人略一盘算,将这几个人选都否决了。那还有谁可问那? 

    齐二夫人皱眉,突然灵机一动。

    “去请好儿姑娘来。”齐二夫人吩咐。

    就有小丫头出去,少顷,便领了郑好儿来。

    “姨妈找我,有什么吩咐?”郑好儿上前向齐二夫人见礼,陪笑问道。

    齐二夫人让郑好儿在自己身边坐下,拉着郑好儿的手,寒暄了一句,便就直接开口询问。“你娘说你是认真读过书的,这太平公主的事迹,想必是知道的。你说给姨妈听听。”

    太平公主的事迹?郑好儿心中一动,齐二夫人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郑好儿想到进来时看到在门廊上侍立的几个宫女。

    “姨妈,我不过是认得几个字,只念过女则、女戒,再者便是经书了。”郑好儿歉然笑道,“这些书里,却没提过太平公主。” 

    郑好儿也不知道,齐二夫人很失望。

    “姨妈,您可是舍近求远了。”郑好儿又陪笑道,“五表弟如今在学里念书,说是已经念的极好了,他又是爱读书的,姨妈问他,岂不是最便利的。” 

    齐二夫人也曾想到过齐仪,但是却潜意识地觉得不妥。

    “你说的也是。”齐二夫人笑,“罢了,不过是闲着,想当个趣事来听。也没什么要紧。”齐二夫人道。

    宁远居 

    荀卿染等人正在等唐佑年。

    一个小丫头从门外探进头来。宝珠看见了,便走了出去,一会工夫回来,向荀卿染禀报,说是郑好儿打发了个丫头过来,要见荀卿染。

    “让她进来吧。”荀卿染吩咐。

    就有一个十一二岁,圆圆的脸,看着极机灵的丫头走了进来,给荀卿染见礼。 

    “婢子马兰给四奶奶请安。”小丫头语音清脆,“姑娘说和奶奶说好了要几个花样子,打发婢子过来拿。” 

    方才在香萝院,郑好儿说花样子已经都选好了,如何又出来这样的话,莫不是记错了?荀卿染打量了一眼马兰,记得是在郑好儿身边伺候的。

    荀卿染略一思忖,便让紫苑去拿花样子来。 

    “你们姑娘忙什么那?”

    “姑娘本来在绣嫁妆,方才去了祈年堂,回来便说要找书看。”马兰答道。

    郑好儿去了祈年堂?

    “这个时候不绣嫁妆,偏去看书,难不成你们姑娘要去考女状元?”荀卿染笑。

    “奶奶取笑了,是二太太叫了我们姑娘去,说我们姑娘是读过书,问我们姑娘知不知道太平公主的故事。”马兰道,“我们姑娘不知道,因此正找书那。”

    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