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化工大唐-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良好结果和唐朝的优秀学风有很大关系,唐朝的士子不仅仅会说圣人之言,还能开动脑筋去思考,到社会上去实践,并不迂腐,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学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哪象明清时期的读书人,皓首穷经只能做“八股文”。

这种良好的学风使得唐朝具有高度发达的科技,能干的官员,这也许是唐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晚荣异常兴奋的想,唐朝如此良好的学风,开明的社会,对各行各业无不容纳,对科技更是重视,自己在唐朝大张旗鼓的搞化工一定大有前途。

兴奋之中的陈晚荣向锅里一瞧,锅里水汽上腾,沸水翻滚,水已经少了许多,再过一阵子就可以得到火碱了。

陈再荣右手握剑,把剑竖于面前,打量着青光闪闪的剑身,左手拇指在剑锋上轻轻一刮,一脸的兴奋:“沾手,好剑!哥,你瞧,这花纹磨出来更加美观了,好看多了。”

大马士革刀上的花纹不是用来观赏的,另有妙用,可以增加威力。刃口上的花纹经过磨砺之后呈锯齿状,当然这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来,这就使得刀的威力大了不少。

我见过的一些刀剑匕首,都有花纹,这应该是大马士革刀对世界刀具业做出的贡献,我一直在想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中国的镔铁,也就是大马士革钢,一定会引起我们祖先的兴趣,我们的祖先一定会吸收其长处,再炼制出上等好钢。

因而,花纹已经不是大马士革钢所独有。

极度兴奋的陈再荣也不等陈晚荣有所反应,把手中擦剑的布片抛在空中,手腕一抖,一道明亮的剑光闪过,手中长剑直向布片砍去。

陈再荣本想试试宝剑的锋利程度,看能不能把飘在空中的布片剖开,然而并没有达到目的,布片贴在剑身上,并没有分成两片。

手一抄,抓起布片,展开一瞧,布片上只有一些细小的口子,陈再荣很是懊恼:“这剑也太……连布片都不能剖开。”

陈晚荣明白他是听张德铭说叶天衡手里有一把能够轻松剖开丝巾的宝刀,才如此相试。一试之下,剑的锋利程度还差得远,他能不懊恼吗?安慰他道:“再荣,一把好剑打造起来很是费时,你这剑用时不多,能有如此锋芒已经很不错了。铸得三尺锋,仗剑向苍穹,只要你有这等气慨,宝剑的锋利倒在其次。”

“铸得三尺锋,仗剑向苍穹!好大的气魄!”陈再荣脱口赞道。

这话的气势不凡,陈老实两夫妇也是点头赞许。陈老实转着眼珠点评:“大话,这是说大话。大话说到这样,让人听着就提劲!”

“爹,您怎么说话的?这叫气势!写诗做文章就要这种气魄!”陈再荣维护起陈晚荣,突然在大腿上一拍:“哥,你会做诗?哥,你帮我对个对子,行么?”

为了勉励陈再荣,陈晚荣才说出这样有气势的话,没想到陈再荣居然要自己帮忙对对子。要是整点唐诗宋词,凭自己的记忆还能对付过去,对对子不在行了。陈再荣才思敏捷之人,能难住他的对子必然是妙句,陈晚荣不由得好奇心起,问道:“什么对子?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七章 课外作业(中)

陈晚荣精明自信,想法新奇,尤其是在化工方面的所言所行让人想不到,称得上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服气。众所周知,陈晚荣没有读过一天书,目不识丁,陈再荣居然要他帮忙对对子,这在陈老实想来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就不可能,嘴一张就要说“你找他还不如找我”。他这话没有说出来,给陈王氏打断了。

陈王氏也不相信陈晚荣会对对子,她的心思比陈老实细密,怕陈老实说得太直,闹出尴尬事,让陈晚荣难堪,在陈老实背上掐了一下,抢过话头:“再荣,你是个聪明人儿,你自个儿琢磨。自个儿琢磨的,才是你自己的。”

这话表面上是在鼓励陈再荣自己思考,其实是在打消陈再荣求助于陈晚荣的念头,只不过方式巧妙罢了。经她一提醒,陈老实也转过弯来了,忙附和起来:“是呀,再荣。磨剑这么高的学问你都能自个琢磨出来,对对子也不会有问题。”

心中暗自庆幸,幸好陈王氏见机得快,提醒了自己,要不然自己说得太直,有损陈晚荣脸面那不好,现在的陈晚荣在家里的地位一跃千丈,无论如何也得给他留几分面子。

于二老的心思陈晚荣心如明镜,一向直来直去的陈老实居然也给自己留脸面了,还真有点想不到。陈晚荣自然不会让二老露馅,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再荣,娘说得很对,这学问呐得自个琢磨。只要你肯想,就没有你想不到的事情,你多想想就知道了。”

陈再荣摸着额头,眉头拧在一起:“哥,你说的有道理,这做学问是得自个想,可是这对子我已经想了一天,一点头绪也没有。哥,你这么能干,说不定真能对出来呢?哥,你试试好么?”

爱动脑筋的人都知道一条规律,经过长久思考得不到答案的问题,越是想早点知道答案,不会放过一切机会。陈再荣思考了一天都没有结果,明知陈晚荣没有读过书,但对他的精明抱有希望,才向他求助。

陈再荣领悟力强,才思敏捷,一般的问题不可能难得住他,难住他一天的对子不会太多,陈晚荣消散的好奇心又起,问道:“行,我试试。”

陈老实夫妇的苦心白费了,陈晚荣已经答应了,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静观其变了。

“哥,这个上联特有意思,很有学问。”陈再荣还没有说对子,先来一通夸奖之词,然后才进入正题:“世事洞明皆学问。哥,你说这对子好不好?”

“世事洞明皆学问!”陈晚荣略一品味,双手互击,赞不绝口:“再荣,这对子岂止是好,是很好,妙得紧呀。出这对子的人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这话说到陈再荣心里去了,他对这人的才学人品很是佩服,声调都提高了许多:“可不是么!这位吴先生的人品、才学皆是一流,让人叹服!”

两人并没有对下联,却在称道人,陈老实这个老农很是迷糊,眨巴着眼睛,一脸的不解:“晚荣,你们吹得这么好,真有这么好么?”

陈王氏也不明白对子所蕴含的诲人之意,很是赞成陈老实的说话,静听不言。

陈晚荣还没有说话,陈再荣就接过话头解释起来:“世事洞明皆学问,这话说得真好,实在是好!爹,您想想,万事万物皆有其理,洞明其理,不正是一门大学问吗?别的不说,就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哪样不是有学问?菜里不加盐,长期吃淡菜,会长白发,这是不是学问?长时期不吃肉,不沾腥荤,四肢不勤,人就没有力气,这不也是学问吗?”

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儿,陈老实早就知道,对他这说法不太赞同:“再荣,这事谁不晓得?这也是学问,你这书不是白读了?”

“爹,话不是那么说。”陈再荣耐着性子给陈老实解释,指着锅里翻滚的沸水:“爹,您瞧,这里面有火碱,以前您知道可以这么造火碱吗?纯碱,石灰是很平常的东西,平常得我们都不注意了,哥正是用这两样我们瞧不上眼的东西造出了火碱,卖了大钱。爹,您说这是不是学问呢?”

陈老实若有所悟,摸着额头:“听起来有些道理。”

“岂止是有些道理,是很有道理。”陈王氏明白过来了,接着陈再荣的话往下说:“老头子,你想想晚荣这两天的作为,做火碱、配鞣剂,不都是用最平常的东西么?经过晚荣这么一做,就能卖到大钱,你能想得到么?”

陈再荣一口说出结论:“所以,世间万物皆有其理,万事万物都有学问。学问不仅仅存在于圣贤书里,就是我们生活中也有学问,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军国大事,排兵布阵,治国平天下,都有学问呐。吴先生这句‘世事洞明皆学明’圣人之言论也!”

一个对子,陈再荣居然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还给他说得在情在理,让人不得不服,陈晚荣于他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想象力赞赏不已。

“学问不仅仅在于圣贤书里”,这话说得真好,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真该扪心自问了!唐朝虽是以孔孟儒家学说为尊,并没有把圣贤之言当作至高无上的教条,这在中国古代实是了不起。陈晚荣心想尊重圣贤之言,而不尽信圣贤之言,这或许是唐朝读书人能够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晚荣虽然和这位吴先生没有见面,已经从他的对子里见识到他的人品、才学,对这位吴先生的好感大增,很感兴趣,问道:“这位吴先生姓甚名谁?”

“吴先生单名一个兢字,官拜右拾遗内供奉,有史才,修国史。”陈再荣给陈晚荣介绍吴兢:“吴先生和我们县馆黄先生是国子监同窗好友,到我们学馆来探望黄先生,顺道给我们出了这对子。吴先生说了,谁要是对出来,三月三上巳节踏青的吃穿住用他全包了。”

盛唐气象千古流传,陈晚荣于唐朝的事情知道得不少,于唐朝的名人知道得更多,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徐茂公、尉迟恭、秦琼、郭子仪、李光弼、李白、杜甫这些唐朝文人名相名将的故事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吴兢为何许人,隐约记得好象听人说起过,可于他的事迹却不清楚。

陈晚荣没有读过历史巨著《贞观政要》,自然是不知道吴兢被誉为史学界泰斗,他写的《贞观政要》影响深远,曾经一度给日本奉为教科书。想不起吴兢是何许人,也就不去想了,笑道:“再荣,你能倾听吴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讲学,是你的福气。”

“可不是嘛。可他出的对子也太难了,我想了一天也对不出。”陈再荣很是懊丧。

陈晚荣略一沉思,道:“其实这也不难,世事是学问,人情何尝不是呢?李清泉李老爷子为人小气,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人上不同的茶,这固然惹人笑话,但这何尝不是丰富多彩的人情呢?”

陈再荣是他伶俐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