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查理大帝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悔祈祷生活的喜爱,放弃了辛劳的世俗的王国的掌管,退居罗马,以求宁谧。他在那里更易服装,进入索拉克特山上邻近圣西尔维斯特教堂的一座修道院当了僧侣,和一些与他抱有同样目的、前来和他一起生活的僧侣安享了几年他所期望的清静生活。但是由于许多法兰克贵族为了履行誓言而巡礼罗马,对这位过去的主人又不肯过门不入,因之经常的拜访扰乱了他殷切期望的宁静,于是他不得不更换寓所。他鉴于拜访者的众多与他的志愿相违背,因而离开索拉克特山,退居于萨姆尼乌姆省境内位于卡西诺山古堡遗址上的圣本笃修道院。在这里,他把尘世的余生献给了宗教修行。   
三 但是丕平借助于罗马教皇的力量由宫相成为国王以后,就独自统治法兰克达十五年之久,甚至还要长些。①他曾经对阿奎丹的公爵魏法尔连续打过九年阿奎丹战役,战争结束以后因水肿病死在巴黎,留下查理和卡洛曼两个儿子。由于天意,他们承继了国家。法兰克人召开了一次庄严的民众大会,选举他们两人做国王,附带条件是:他们应该平分全部国土,而查理应该专门管理他的父亲丕平所掌握的地方;同时卡洛曼则得到他们的伯父卡洛曼所曾经统治过的地方。他们接受这些条件,分别得到分给自己的一份国土。②两兄弟之间保持了和谐,虽然不无困难,因为卡洛曼的许多党羽力图破坏他们的联盟,有的甚至希望他们进行战争。但是事实的进程证明,对于查理的危险只不过是一种虚幻,并未见诸事实。因为在卡洛曼死后,他的妻子偕同她的儿子们和一些贵族首脑逃往意大利,而且毫无明显的道理,竟越过了她的夫兄,而把她自己和她的儿子置于伦巴德人的国王德西德里乌斯的保护之下。卡洛曼在和查理共同治理国家两年①以后,因病身死。查理在卡洛曼死后,经全体法兰克人同意,被拥戴为唯一的国王。   
①丕平在位时间实际为十七年,由751至768年。——英译者   
②查理获得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的大部分,以及卢瓦尔和加龙两河之间的地方。卡洛曼获得勃艮第、普罗旺斯、阿尔萨斯、阿勒曼尼亚和阿奎丹的东南部分。——英译者   
①卡洛曼死于771年,故两弟兄的共治应为二年。——英译者   
四 任何有关他的出生、②幼年时代,甚至少年时代的事,由我来谈都会是可笑的,因为我找不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记载,而可以自称对这些事情有亲身了解的人,也没有一个仍然活着。因此我决定不在不知道的问题上费时间,而直接去描述他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将先写他在国内和国外的业绩,然后写他的习惯和兴趣,最后写国家的行政管理和他的统治的结束,凡是需要或值得记载的事情,一概不予省略。   
②关于查理的生年,有742年,743年,744年,747年等几种说法。——英译者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第一部分 他在国内外的事业    
 五 在查理所从事的历次战争中,由他父亲所发动,但是他父亲并未将之结束的阿奎丹战争是他进行的头一仗,因为这场战争看来是易于获胜的。那时候他的兄弟还活着,查理请他协助。虽然他的兄弟没有能够按照诺言提供援助,查理还是以最大的精力进行他所从事的事业,在他所努力争取的目的完全达到以前,他怀着不屈不挠的毅力,既不间断,也不松懈。魏法尔死后,胡诺尔德①想占领阿奎丹,重新挑起几乎已经结束了的战争。查理迫使胡诺尔德放弃阿奎丹,撤退到加斯康尼。他甚至连加斯康尼也不许他停留。他渡过加龙河,派使臣到加斯康尼人的公爵卢普斯那里去,命令他把逃亡者交出来,并且威胁他立刻照办,否则就要开战。卢普斯做得更明智,他不但交出了胡诺尔德,而且连他本人和他所管辖的省份也都归附于查理的统治之下。②   
①胡诺尔德为魏法尔之父,曾长期出家为修道僧,其子死后还俗,企图重振其阿奎丹之家业,与查理作战。——英译者   
②769年。——译者   
六 当阿奎丹纠纷解决,战争结束以后,当他在国内的共治者也撒手人世以后,他被罗马城主教哈德良的恳请和祈求所感动,进攻伦巴德人去了。①他的父亲也曾应教皇斯蒂芬的请求,进行过这方面的战争。②那时条件十分困难,因为有一些他经常谘询的法兰克首脑人物极力反对他的意图,他们竟至公然宣称要撇下国王转回家去。但是这一次查理同海斯图尔夫国王③作战,很快地就使战争结束了。因为,虽然查理抱着和他的父亲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理由去作战,他却以大不相同的精力把战争进行到底,并获得完全不同的战果。当年,丕平在把帕维亚围困了几天之后,就迫使海斯图尔夫国王交纳人质,归还从罗马人手里抢去的城镇和堡垒,并且作出一项郑重的诺言:他不再企图取回他所交出来的一切东西。可是查理国王一旦开始作战,他就不曾罢手,直到经过长期围困,使得德西德里乌斯国王力量枯竭,向他投降;直到他那个众望所归的儿子阿达尔吉斯被迫不仅从本国,而且从意大利逃走;直到他使罗马人收回被劫夺的一切;直到他击溃了正图谋起事的弗里乌利公国长官赫鲁奥德高苏斯;最后,直到他把整个意大利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让他的儿子丕平④做了所征服领土的国王为止。如果不是因为我目前的写作乃是为了描写查理的生活情况,而不是编录他所进行的战争中的事件的话,那我一定会在这里描绘一下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困难,刻划一下法兰克人穿过那杳无人迹的山脊、高耸入云的岩石、峻嶒尖削的崖壁的巨大困境了。这场战争的总的结局是意大利的征服,德西德里乌斯国王的流放和终生放逐,他的儿子阿达尔吉斯的被逐出意大利,权力从伦巴德人国王的手里被夺回,并交还罗马教会的主宰哈德良。   
①773—774年。——译者   
②丕平进攻伦巴德人凡两次,时为754和756年。——译者   
③海斯图尔夫已于756年死去,此时查理的对手是德西德里乌斯。——译者   
④查理的次子,皇后希尔迪加尔德所生,于810年先查理而死。见本书第18、19节。——译者   
七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沉寂一时的萨克森战争①重新爆发了。没有一次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更持久、更残酷,没有一次战争需要法兰克人付出更大的力量。因为萨克森人同住在日耳曼地方的大多数种族一样,生性凶暴,崇信鬼神,敌视我们的宗教,他们并不认为破坏和违犯上帝的法和人的法律是一种耻辱。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可以随时引起骚乱。因为除了在少数地方有茂密森林和绵亘山脉阻隔,明确地划分了疆界以外,双方的领土差不多处处都在空旷的平原上毗连;每一边都经常发生杀害、抢劫、放火的事件。法兰克人被这些事情激怒了,他们竟至认为不能再满足于报复,而应该向他们公开宣战。   
①萨克森战争在查理所进行的全部战争中占首要地位。由于萨克森人坚决抵抗,使法兰克人耗费了极大的力量。战争旷日持久,延续三十余年(772至804年)。——译者   
于是战争开始,一直延续了三十年,双方交战至为激烈,但是萨克森人的损失比法兰克人为重。假如不是萨克森人背信弃义,战争或许结束得早一些。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承认自己失败,向查理国王恳求归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答应遵从他的命令,马上交出了应交的人质,接纳了派去的使臣。有时候他们是这样地畏怯和慑服,乃至答应放弃崇拜魔鬼,愿意信奉基督教。但是他们虽然有时候打算听从他的命令,却总是急于破坏诺言。因此没有法子知道他们究竟会这样做,还是会那样做,因为战争开始以来,他们几乎没有一年不是又作许诺又背约食言的。   
但是国王高度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不会为顺境和逆境动摇,不会被他们的反复无常制服,不会使他迫于疲惫而中止他的事业。他从来不允许这类冒犯的人不受惩罚。他或者是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或者是派遣伯爵率领,去惩戒他们的背信弃义,并加以适当的处罚。因此最后当所有曾经抵抗过的人都被打败,并且归他统治的时候,他把易北河两岸的一万居民,连同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分成多批,移殖到日耳曼和高卢各处。这场延续这么多年的战争最后以萨克森人接受国王提出的条件而结束:他们应该放弃崇奉魔鬼,抛弃本族的宗教仪式,接受基督教的圣礼,同法兰克人融合为一个民族。   
八 虽然这场战争延续了这么多年,他亲自同敌人交战不过两次——一次是在德特莫尔德地方的奥斯宁山附近;另一次是在哈萨河畔,①——这两次战役发生在同一个月内,其间只隔数天。敌人在这两场战役里被打得大败慑服,以至他们后来再也不敢向国王挑战,而且除非在有利地形的掩护下,也不敢抵抗他的攻击了。   
①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英译者   
在这次战争里,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双方都有许多出身高贵和职位显要的人阵亡,但是战争终于在第三十三年停止了。当时在世界各地所爆发的反对法兰克人的战争是这样频繁,这样严重,而国王又以这样的技巧来指挥作战,以致观察家有理由怀疑究竟是他的不畏艰辛,还是他的鸿运更值得令人钦羡。意大利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早两年即行开始,虽然战事从未间断,但是他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事业却没有因而中辍,而且无论在哪一次战争里,尽管条件艰苦,也从未订过停战协定。因为这位国王,这位在当时统治世界各国的诸王中最英明、最高尚的国王,从不因为所需要付出的辛劳而拒绝承担或从事任何事业,也从不因为害怕危险而退缩。他了解他所承担或完成的每一件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