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褚衰忧心忡忡道:“颐之顾虑的有道理,但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不大。民军要应付的可不仅仅是荆州军,还要应付三十万燕军呢。任石青有通天手段,也不可能将此三路一一料理清楚。当然,颐之的顾虑不可不防,是以,褚某打算请颐之统带水师留守宝应湖,阻截对方水军;只要对方船只不能向前,民军南下人马再多也是无妨。颐之以为如何?”

“末将遵命。”

四月二十九日,刚刚赶到宜安的扬州军再度启程,急慌慌回转广陵。两万五千人的大军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的寂寥萧索,他就是在缉拿石青时连遭挫折,然后擅自带兵前来救援、以此试探褚衰心意的谢安,试探的结果让他的心情雪上加霜,以至于只想尽快赶回江东遁世隐居。

“式微,式微,胡不归?胡不归!胡不归……”曼声轻哦中,谢安离开大队,向淮河岸边的渡口走去。

第七集 第五十三章 及时抵达

四月二十日荆州军大举进兵中原。桓温亲率四万主力攻伐宛城,命令兄弟桓冲汇同乐弘、上官恩组成一支三千人的偏师,轻装急进,深入豫州腹地,策划豫州本地士人以及新迁胡人反叛邺城,呼应王师北上。

石青抵达悬瓠城的时候,遇上了王朗的信使。王朗并不知道石青回到了淮北,他派遣信使来汝南一是命令张凡小心戒备,防范荆州军突然向东攻击。一是想请驻守淮北的亲卫骑分出一部分骑兵,阻拦截杀桓冲。

王朗信使禀报之后,石青不动声色,让何三娃派人急赴金墉城、河内两地,传令魏统、左敬亭各率本部人马南下宛城救援王朗;随后对周勃殷殷说道:“张凡率部汇同王浃将军挺进扬州去了,悬瓠城的防御需要劳动周太守操心。好在这段时间无法和江东进行墟市交易,周太守可以关闭城门,联合城内商户家丁私兵紧守门户。至于桓温、桓冲之辈,交给石某就是了。”

周勃原本非常慌张,见到石青之后,慌张去了五分,再听说原扬州刺史王浃归附邺城,张凡与其联合攻打合肥、广陵去了,慌张又去了三分。当下回答石青道:“大将军放心。悬瓠城守军虽然不在,城内还有官吏,还有汝南各商家护卫、仆佣三五千众。荆州军不来便罢,若是敢来,周某必定让他们知道厉害。”

石青抚掌大赞,随后告别周勃,率三千亲卫骑向西赶赴宛城。

石青对桓温的声明闻名已久,兼之没有和荆州军交过手,此次免不了心中揣揣,行事也就小心了许多。宛城距离汝南约莫四百里左右。一日夜间三千骑赶出三百来里,抵达宛城八十里外的赊店时,石青命令队伍停下来休整,先行派出数十侦骑前去打探军情,准备谋定而后动。

这时小耗子进言道:“大将军,听说胡人新迁豫州不久,且对强迁一事颇有怨言。若不及早应对,桓冲的那支偏师很可能会祸乱整个豫州。小耗子请命,领一千骑巡弋许昌、叶县一带,寻机击败桓冲部,断不容其深入豫州坏事。”

石青沉吟半响,摇摇头道:“关中胡人部落被分拆后,散居各地,就算有人响应桓冲,也难一呼百应,此乃癣疥之患,不影响根本。当前紧要之务是想法打击荆州军,振作宛城守军士气。只要援军到来前荆州军主力不能有所作为,其他方面坏不到哪里去。”

弓蚝插进来问道:“大将军,如何打击荆州军?是否需要弓蚝单人独骑冲他一阵?”

石青目光闪烁了一阵,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待石某想想。”

当天夜里,斥候传回探报:“宛城战况激烈,民军王朗部和荆州军一在城内一在城外,已交锋三天。荆州军攻城手段众多,云梯、冲车、箭楼、掘城无所不用,甚至还有石炮助攻,而且战法灵活,虚实相间,攻击非常凌厉。宛城城池残破,未能得到及时修缮,而且守军人数较少,面对敌军的猛攻,只能勉强招架,没有还手之力。”

“果然如此。南方人不善骑乘,水战、步战却是其长;荆州军作为南方诸军之翘楚,绝不是轻易能够应付的。也许,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石青心有戚戚地叹了一阵,然后唤来何三娃,低声叮嘱道:“派人秘密去一趟关中,密令韩彭遣一支奇兵东出武关,见机行事;若见荆州军依然在与我军纠缠,便突袭新野、邓州,断去荆州军退路。若是荆州军已然退兵,便且罢了。”

长安与南阳相距千里,韩彭出兵至少要到一个月之后。一个月后桓温还不退兵,那说明扬州之战的目的没有达到。石青行此计可谓是未雨绸缪,在做最坏的打算了。

四月二十六,亲卫骑四更造饭,五更出发,疾速赶赴宛城。辰末时分,来到宛城西四十里外,斥候探报,荆州军正在整军出营,看样子准备继续攻打宛城。

“传令全军就地休息半个时辰,午时正赶到宛城,趁敌军疲惫之时冲杀一阵。”

石青传下军令,随后叫来小耗子和弓蚝吩咐道:“汝二人皆有猛将之姿,用作护卫实在太过浪费。今日石某给汝等每人一千骑兵,汝等好生熟悉军中人事建制,军律军令,攻守之道;日后替石某各自带出一个整编骑兵营出来。”

小耗子、弓蚝俱是一喜,振声答道:“大将军放心,小耗子(弓蚝)不敢怠慢。”

石青满意地点点头。“好!汝等去找何三娃要人,尽快熟悉手下兄弟部众,待会带领兄弟们和石某冲锋陷阵去。”

小耗子、弓蚝兴冲冲地找何三娃要兵去了,石青一边牵着黑雪去池塘饮水,一边挂念着北方的战事:三十万燕军有备而来,一出手就占了先机,王景略应付得过来?如果最后终于不能,又能坚持多久?

想了好一阵,石青也没能得出答案,毕竟慕容三兄弟不是等闲人物,毕竟王猛最长于政治,军略倒在其次。

罢了!最差也不过是退守黄河一线,待击退大晋后再重头收复幽冀。

郁郁地想了一阵,石青抬头看看天色,蓦地扬声喝道:“何三娃!传令——全军集结,随某杀敌!”

正午时分,宛城之外战斗正酣。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都没有脱离战斗吃饭休息的意思。四万荆州军除五千人作为预备队外,其余的被分做三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猛攻宛城。

荆州军不仅攻击手段多样,而且极其巧妙。三支主力悍卒瞄准城池破损处强行上攻,十余支两三百人组成的小队扛着云梯、背着飞钩,沿城墙根四下游走,寻找城防的漏洞间隙,让守军不得不将有限的人马分散开,照应整个城池。

对宛城守将王朗来说,最大的困境还不是荆州军攻击的凶猛,而是士卒士气的低落。桓温和慕容氏如出一辙,未攻城前先行攻心,在城下大肆张扬石青谋逆被朝廷擒拿问罪的消息,并朝廷的名义,勒令守军缴械投降放弃抵抗。这种言论别说是对普通士卒,就是对王朗也有很大的杀伤力。王朗之所以还能继续坚守,完全出于对石青的信任,他不相信建康能够轻易擒拿住石青。

“不要相信敌军胡说,大将军不会出事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走,随某击退敌军。”王朗用安慰自己的话慰勉士卒,他的口气并不坚决,很难感染士卒;只是出于平时的习惯,士卒还是依从命令跟在他身后将一伙从南城缺口涌入的荆州军赶了出去。

“杀啊!”

“进去了!攻进去了——”

城东突然爆出一声大响,荆州军厉声叱喝,似乎有一股杀进城内了。

“汝等留守此地,尽快填补缺口,严守城池。亲卫队,随某来——”王朗厉喝一声,带领亲卫队赶赴城东。

王朗赶到之时,东城城桓上下已经糜烂一片。荆州军源源不断地从城头攀爬上来,一部分和城头守军搏杀,一部分冲下城墙抢夺城门,试图开关放主力进入。豫州刺史杨群率几十名亲卫拼死挡在城门之前,荆州军这才暂时未能得逞。

看到这种情形王朗心急如绞,对方攻上来这么多人可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杀退的,一俟桓温率领预备队赶来,东城很可能就此失守。

“杀!”

焦急归焦急,王朗却不敢有半点犹豫,喝斥一声,率领百十名亲卫向城门杀去。

“王将军!这里交给杨群,将军快上城,堵断后续敌军。”杨群浑身浴血,率二三十亲卫横在城门洞内拼死阻截开关荆州军,百忙之中他还保持着一份清醒,知道城门洞地势狭窄,人多也是无用,当务之急是阻止荆州军从城头源源不断地攀爬上来。

王朗经年骁将,自然明白其中关键,顿时放心不少,高呼道:“杨刺史坚持片刻,待王某杀退敌军便即下来相帮。亲卫队——随某杀上去!”

“来人!随某拦住敌军——”城墙上的荆州军也有心思敏捷之士,一见看透王朗企图,当即聚拢了一二十士卒拦在上马道坡上,居高临下阻止王朗登城。

“挡我者死——”王朗大步向前,手中长枪横蛮地拨打扫砸,一头扎进荆州军中。将官用命,士卒更不敢落后,百十亲卫一拥而上,只是一冲就将这一小股荆州军冲散。只是荆州军上来的实在很快,这一股刚刚冲散,马上又有一个军头招呼了几十名士卒抢上来,堵在上马道顶端口子处。

“弓箭手!弓箭手快射——”荆州军士卒素质很高,相互间配合的很好,有人眼见王朗骁勇难敌,即刻开始集结弓箭手,试图射杀王朗。

“杀!”王朗对此充耳不闻,一步步坚定地向上迈。

荆州军很快聚集了十个弓箭手,十个弓箭手站在城墙内侧边缘,张弓搭箭斜斜指向上马道顶端的王朗。

“保护将军!”十几名亲卫向前一涌,挡在王朗身侧。

“扑扑扑——”一阵箭矢入肉的声音响起,五六个亲卫中箭,后面的亲卫担心同伴受创过多会丢失性命,跟着涌上来七八人将几个伤者替换下去。

十名弓箭手再次抽出雕翎,搭在弓弦之上,只是还没等他们张开弓弦,城头上突然响起一声撕心扯肺地呼喊:“大将军——征北大将军——大将军救援宛城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