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黄克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黄克诚-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油麻圩这个生养他的小村庄愈发地近了,黄克诚深情地望了望家乡的山山水水。

朦胧的雨雾当中,仿佛出现了父母兄嫂还有小弟他们的身影。

黄克诚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连忙与带路的老乡攀谈起来。他详细地问了一下家乡情况,以慰藉心中的思乡之情。油麻圩逐渐消失在黄克诚的视野中。

当黄克诚再次踏上永兴这块生养他的土地,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11月15日。黄克诚率部在郴县、宜章间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开始进入广西境内。

红军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大为震惊,调集重兵,亲自部署第四道封锁线。

此时,蒋介石已经判断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向:沿五岭山脉,进入湘西。

因而,蒋介石亲拟了一个在湘江以西地区消灭红军的计划,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十五个师,分成五路围堵红军,同时,他又命令桂军予以全力协助。'奇·书·网…整。理'提。供'“流徒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蒋介石打好了如意算盘,张开了血盆大口,等待红军就范。

中央红军,这支“拖着圆木的象队”,缓慢、悄然地走进蒋介石一手设置的圈套。

毛泽东、彭德怀曾建议红军放弃“坛坛罐罐”,轻装前进,并改变行军路线,但是李德、博古等执意不听,仍旧按原计划行事。

一场空前惨烈的湘江血战就要开始了。

湘江北岸界首渡口。秋雨飘零,冷风凄凄。黄克诚步履匆匆,走进红一军团司令部。他是奉命接管红一军团湘江北岸防务的。

红一军团长林彪一脸冷峻之色,见面便问黄克诚:“彭军团长呢?”

“正在灌阳指挥作战。”黄克诚回答。

红三军团与桂军激战正酣,伤亡很大,黄克诚就是刚从灌阳前线赶来的。

“中央和军委纵队呢?”林彪又问。

“正在向江边前进。”

林彪紧皱了一下眉头。

按照军委部署,红一、三军团先头部队迅速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并控制了界首至觉山铺问的渡江点,为后续部队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中央和军委纵队拖着笨重的“坛坛罐罐”,依旧按照每天仅二十公里左右的常规速度行军,迟迟不到湘江渡口。红一、三军团像两个疲惫不堪的轿夫,艰难地抬起了中央和军委纵队这顶笨重的轿子。

面对不断蜂拥而来的敌人,他们全力以赴与敌人展开了激战,等待后续部队渡江。

黄克诚奉命接管界首渡口防务,就是因为湘军已经围攻过来,红一军团被迫转过头来对付湘军。

军情紧急,林彪简要地向黄克诚交待了任务和敌军的情况。“我们是否仍然按照红一军团这样在湘江北岸布防?”听完敌情介绍,黄克诚向林彪询问。

“不行!”林彪果断地说道,“你们要过江在南岸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桂军侧击,掩护我军主力和中央、军委纵队过江。”说完,林彪率红一军团匆匆赶赴指定地点迎敌,掩护大部队顺利过江。

不一会儿,师长张宗逊率红四师赶来了。

按照林彪的吩咐,黄克诚、张宗逊立即在湘江南岸依山布防,构筑防御阵地。

很快,红四师与桂军交火。湘江岸边,红四师与敌人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拼杀战。( |。。)

战况空前激烈。

光华铺,距离界首渡口只有两三里地。正面是一片开阔的丘陵,树木稀少,银辉遍地,寒气逼人。战斗持续到了深夜,依旧打得难解难分。

敌人的炮弹雨点般倾泻在红四师的前沿阵地上,将大块大块的泥土炸起,继而连着弹片,重重地砸落下来。

红军伤亡不断增加……

红十团团长沈述清牺牲,不久继任团长杜中美也牺牲,政委杨勇指挥部队继续苦战……

消息传到四师指挥部,黄克诚悲痛以极,心急如焚,心里默念:中央、军委纵队快一点走,快点渡江吧!哪怕快一点点,也可以换取不少战士的生命啊!

然而,军团司令部传来的电报冰冷而又无情:“红星”纵队正在向江边前进!“红星”纵队已接近江边!“红星”纵队已开始渡江!

继续坚持!

继续坚持!……

“坚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准撤出阵地!”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声音从电话筒那边传来。

黄克诚深知四师任务重大,中央、军委纵队能否顺利过江,千钧系于一发!

他拿起望远镜,向前沿阵地望去:光华铺阵地上,炮声、枪声交织成一片,夹着闪闪的红光。黄克诚搞不明白,那些印钞机、X 光机、油印机、书籍甚至宣传品、纸张,难道比红军的前途、战士的生命更重要吗?一天可以赶到湘江岸边的距离,中央、军委纵队拖着“坛坛罐罐”,竟然整整走了四天!

战机贻误,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黄克诚重重地长叹一口界首渡口。风雨凄凄。

辛辛苦苦架设的浮桥已经被敌机炸成数截,断裂的竹竿、木板等很快被①即军委纵队的代号,也叫军委第一野战纵队,是长征的首脑机关。

汹涌的江水吞噬,零散的几块混合着无数红军战士的尸体,在江中随波浮沉,马匹尸体、散乱的文件、书籍也夹杂其中。

湘江河水已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

岸边,弹坑累累,战马悲呜,行李、挑子、辎重、印刷机等各种“坛坛罐罐”零乱不堪,散落得到处都是。

12月1 日,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红军全部渡过了湘江。红四师指挥部。

红四师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主力部队和中央、军委纵队渡过了湘江,但是不知何故,红四师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敌人已经从四面包围过来,情况十分紧急!

黄克诚当机立断,对师长张宗逊说:“我们的阻击任务已经完成,应该指挥部队撤离了。”

“没有接到上级命令,我们不能撤!”张宗逊说。“现在不撤,再拖延下去,想撤也撤不了!”黄克诚不无焦虑,“我们会被敌人吃掉的!”

张宗逊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执意反对说:“我们必须等待上级下达了命令,才能撤退!”

黄克诚心里有些急,既然阻击任务已经完成,军情又异常紧急,稍有迟疑,便会酿成终身之恨,导致全师覆灭的命运。于是,他对张宗逊说到:“你迅速指挥部队撤离,去追赶主力,一切由我负全部责任!”

红军中政治委员有最后的决定权,因而张宗逊最后同意了黄克诚的意见,带领红四师撤离阻击阵地,匆匆追赶主力去了。黄克诚的预见绝非危言耸听。

红三十四师因为种种原因,撤离较迟,结果陷入敌人重围,全师覆灭。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损失空前,八万多红军经此一役,仅剩下不到三万人。

黄克诚率领的红四师,仅红十团就伤亡四百多人,两任团长阵亡,营以下干部伤亡大半。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继续西进。

国民党桂系军队不断派部队截击,由于桂军多系本地老兵,熟悉地形,因而红军很难对付。

红四师奉命进军两河口,与桂军激战两天。

红四师完成作战任务后,又一次未接到上级撤退的命令,而这时中央红军主力已经离开两河口西进。

但是,张宗逊师长再次坚持等待上级命令,不许部队撤离。黄克诚再次行使政委职权,让张宗逊指挥部队脱离了险境。

不久,红军进入龙胜苗山区。

这里是苗族聚居地区,山高林密,重峦叠蟑,地形十分复杂。

“你我两山站,彼此能见面,说话不用喊,都能听得见,要想手拉手,就得走半天”。从这句民间顺口溜,可见这一带地形多么复杂。

为此,黄克诚所率红四师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黄克诚通知各团第二天拂晓到师部集合。十一团与师部仅隔一条山沟,双方望得见,也听得到号音。十一团政委王平以为不用着急赶路,起床便晚了些。谁知,一走出去,山沟很深,拐来拐去,部队头尾相距七八里,但还能互相说话!师部等不及,便先行一步,十一团赶紧追赶,这时敌人追上来了,王平急忙命令大家跑步上山,迅速摆脱了敌人。

一个月落星稀之夜,山风阵阵,红四师赶到一个苗族村寨。连日作战、行军,大家精疲力尽,急需休息。

黄克成作了简短的布置之后,爬上了一座小木楼,倒头就睡着了。

苗族人居住的房子,都是用木板搭就的,房顶用树皮覆盖着,四周用木柱支撑,底层是空的,上边才住人。房于都互相连接,从山脚一直盖到山顶。

子夜时分,黄克诚住的小木楼突然起火了,火光和呼喊声,将黄克诚惊醒。

黄克诚起床一看,屋里浓烟滚滚,直呛人的鼻眼,小木楼已经被大火包围了,什么也看不清。

他也来不及去摸桌子上的眼镜,赶紧摸索着下了楼。

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才走出小木楼,抬眼望去,只见烈焰冲天,满天通红,风助火势,噼啪作响,大火很快蔓及整个村寨,哪里来得及去救?

黄克诚眼睁睁看着几百家木屋,不到一个小时,大部分化为灰烬。

这场大火,红四师赔了老百姓几千块大洋。

黄克诚十分懊悔,没有来得及拿眼镜。

第二天,他见到十一团政委王平还着急他说:“糟糕,糟糕,没有眼镜可怎么办!”

1934年12月中旬。贵州黎平。

红三军团召开了师、团两级干部会议。

彭德怀军团长向大家传达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了会议,研究红军今后的战略方向问题,会议最终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意见,改变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在川黔边建立新苏区。

黄克诚听了,分外高兴。自湘江惨败以来,李德、博古的威望急骤下降,相反,毛泽东的地位正在上升,广大红军指战员盼望毛泽东能够重新出来指挥红军。黎平会议,毛泽东的意见有人听了,并且还用政治局决议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可是个很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