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粱三国-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武哥哥!你怎么这么坏呀!故意写这样的诗句来戏弄我!”
  “哦!是吗?那我把这把折扇送给别人好了!”王奇捡起扇子故意道。
  “啊呀!你敢!”蔡琰忙扑过去,从王奇手中夺过扇子。
  王奇也趁机抱住蔡琰,体会着怀中丽人动人的娇躯,心中高兴得不得了。呵呵!小姑娘想跟我斗,还不是乖乖的落入了我的怀里。但王奇也知道,蔡琰年纪虽小,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对有些事情已经有点明白了,所以他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只是搂搂抱抱,不敢再有别的过分举动。当然王奇作为一个现代人,让他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他也是没有这个爱好的。
  不过虽然蔡琰在这方面防范很严,不能在她身上有直接的接触,但王奇还有一个貂婵,作为一个丫鬟,貂婵在这方面一则是不可能阻止王奇的行动,再则是貂婵本身也喜欢王奇,所以王奇没事时就搂着貂婵亲亲小嘴,生活还是快活的不得了的。
  话说王奇抱住了蔡琰,而蔡琰当然也不会反抗了,任由他抱着。只是她羞羞答答的说了一句话,差点让王奇把她整个人扔出去。
  “小武哥哥!我们什么时候成亲呀?”
  王奇当然不会是因为蔡琰说要和自己成亲而想把她扔出去的,而是王奇从她话中想到了一件事情。自从黄巾之乱开始,成亲的年龄已经越来越被人提前,由于在战乱中,早不保夕,而且人和人之间的信息很难畅通,所以现是在普通平民中开始,成亲的年龄越来越小,一般在十三四遂就结婚了,而由于黄巾打击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所以这种做法很快被他们所接受,现在士大夫阶层中,很多人也是十三四岁就成亲的。
  王奇和蔡琰过完年就已经十五岁了,现在成亲已经算是晚的了。以王允和蔡邕的脾气,很有可能就在今年给两人成亲。王奇虽然也很喜欢蔡琰,当然也很想早点和她成亲,可以有更亲密的接触了,但是前提是得两人都已经成年,才可以成亲。让他对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他总觉得有点变态的的感觉。所以他才会在听了蔡琰的话后吓了一大跳。
  蔡琰再说出那句话后就已经羞的把头钻进了王奇的怀里,她也是偶尔听蔡邕和王允在说两人的婚事,所以才会在今天这么好的气氛中,忍不住提起这事。但话一说出口,就害羞得不得了了。只是她在王奇的怀中躲了半天,却不见王奇回答,心中一惊。忙抬起头来看王奇,却发现他正紧皱着眉头,显然是对此事很不高兴。心中一酸,两颗眼泪就流了下来。
  “小武哥哥!你不想娶琰儿吗?”
  “啊!什么?”王奇一惊,他刚才忙想着怎样才能躲过即将来临的婚礼,所以没有在意蔡琰的行动,此时听了蔡琰的话,才发现怀中佳人已经泪流满面了,忙安慰道:
  “怎么会呢?小武做梦都想着和琰儿成亲呢!”
  “真的吗?”蔡琰看着王奇的神色,仍是有点不信,眼泪也还是继续流着。
  王奇本来就受不了小女孩的撒娇,当然也更受不了她的眼泪攻势了,忙道;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就让我发誓!”
  “恩!那你发誓!”蔡琰竟然坚持着要王奇发誓。
  王奇一愣,想不到对方还真让自己发誓。不过就算不愿意,说口的话也不能反悔了。只得开玩笑的发誓道:
  “我王奇发誓!如若我不想娶我的亲亲琰儿为妻,就让我父母双亡!”
  这可是一个很重的毒誓,蔡琰在王奇的话出口时已经后悔了,小手刚伸出来想去捂他的嘴,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跺跺脚道:
  “啊呀!小武哥哥!你怎么发这样的毒誓呀!要是将来真出了什么事,你让我怎么办呀!”
  王奇又用老办法,学以前在电视中男主角安慰女主角常用的方法,捧住蔡琰的小脸,深情的对她说道:
  “呵呵!琰儿放心,我是真的想娶你的!” 
  王奇才发完誓就有点后悔了,他刚才本来是想说让自己万箭穿心而死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孙坚立誓而报应这一件事,鬼使神差的就说成了父母双亡了。虽然他对这些誓言并不怎么相信,但是这些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出了事情,他自己清楚,最难受的应该不是逼自己发誓的蔡琰,而应该是自己。因为刚才他内心就是怕应验在身上而突然推倒王允他们身上的,想想他们对自己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要真出了什么事,自己觉对会受不了。王奇现在只得安慰自己,两老迟早会死的,自己今后只要好好照看好他们就行了。
  只是,有些事情真的是王奇个人可以组织的吗!
  蔡琰当然不会想到王奇内心的想法的,听王奇说的深情,又害羞的躲到了王奇的怀里。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四十七章 大赏之后
 
  新年很快就过去了,在上一年的十二月,为了庆贺平定黄巾之乱,灵帝下旨大赦天下,并改元为中平元年。所以,今年成了中平二年。
  但是在去年年末发生的大事,可不是只有改元这么一件,实际上,和真正的那件大事比起来,改元这件事情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年末,刚刚回到洛阳,因为平贼有功而被封为太常的原冀州刺史刘焉刘君郎,竟然向皇帝上书,认为黄巾之所以会泛滥成灾,是因为各地诸侯的权力不够,无法及时的处理叛乱事件,为了更好掐制庶民,应该仿效周朝在各州设立牧伯,称州牧,代天子管理四方,并且自请为冀州牧。要说在此时,刘焉虽然出了一个馊主意,但还是真心对汉家江山好的,但是随后有术士对他说,“益州有天子气”。听到这个消息的刘焉又马上改请为益州牧。这时的刘焉,就已经起了割据称雄的野心了。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现在已经初步开始了。(PS:历史上重设州牧是在中平五年!)
  汉灵帝是什么水平的人,既贪财,又怕死!知道设立州牧后能更好的掐制庶民,而自己应得的钱粮却不会少,再加上没远见的朝臣也不反对,对刘焉提出的方法马上就同意了。立刻下旨封了刘焉为益州牧。并开始封赏各路诸侯。
  中平元年十二月,平定了黄巾之乱的各路领军将领回到了京师洛阳,接受汉家朝廷的封赏。对于这些挽救了汉家江山的功臣,汉灵帝还是很欣赏的,这次竟然没有收钱就封了很多大官。作为平贼第一大功臣的皇甫嵩,被封为左车骑将军,槐里侯,冀州牧,食邑为槐里﹑美阳两县;而作为每次大战都有参与,并且立下杰出功勋的王允,被封为祁侯,豫州牧,领前将军事,食邑为老家祁县;至于前期表现不佳,但在最后一战中有杰出表现的朱隽,则被封为右车骑将军,河南尹,钱塘侯,食邑为钱塘县;而前中郎将卢植,则是被官复尚书,东中郎将董卓,在及时向“十常侍”行贿后,也在中平二年年初被官复中郎将。剩下的众人中,曹操被封为了济南相,孙坚拜别部司马,在年末时就各自上任去了。
  这些诏令下达以后,最高兴的不是王奇,也不是受封最多的皇甫嵩,而是几乎已经让人忘记了的刘备,要说他这么高兴还是有原因的。当初刘备寄居在恩师卢植家里,倍受公子卢毓卢子家的奚落,虽然他脾气很好,但受多了他也受不了,正准备离开。刚好这时平贼有功的刘焉回到了洛阳,仗着以前在幽州时认的叔侄关系,刘备就自动找上门去了。刘焉刚回洛阳就听说过了刘备忘恩负义的事,此时见了刘备有心不收留他,但也不好直接拒绝,只得把他留在府中。等到刘焉听说益州有天子气,自请为州牧时,他就重新看中了刘备,知道他这人人品有问题,但还是很有才能的,如果自己想成就大业,少不得这样的人才帮助,所以又重新确认两人的叔侄身份,给了刘备极高的地位,并且承诺,只要自己外方做官,肯定会给他一个好差事的。所以这次刘备听到刘焉被封为益州牧后,就知道自己的机会又来了。野心勃勃的他,开始准备在益州这个偏远地区,这个他的名声传不到的地方,好好的开创一番事业!
  第二高兴的当然是我们的主角王奇了,虽然他本人这次没有任何封赏,但是自己老爹的封赏还是足以让够高兴了。
  当然,期间他也曾经让在洛阳的王越给“十常侍”送过几封信,让他们不要阻止这次对诸将的封赏,结果就这么一次,让王奇手中的信只剩下一封了。今后再要威胁“十常侍”就有点困难了。
  不过换来的结果还是值得的,官封州牧和爵拜列侯是王奇预料重的事情,但领前将军事却是预料外的成果,现在朝廷虽然已经给了诸侯很大的权力,但汉家江山还是很稳固的,所以州牧权力虽大,但还是受到朝廷的控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军队的数量,并不像以后的州牧一样,你能养多少兵就养多少兵,此时州牧所能执掌的最大兵力有限,只有几万人,但是多了一个领前将军事后,能掌握的兵力就增加了一倍,这多出来的几万人可是朝廷给你白养的,等到了诸侯争霸的时候,这几万经过几年训练的精兵,将是任何一个诸侯都不敢轻视的力量。
  一门两列侯,这是何等荣耀的事。王家自从接到圣旨以后,就一直很热闹。刚好这一天是元宵佳节,王府就举办了一个宴会进行庆祝。
  来客很多,既有刺史府的属官,也有豫州当地的名士,当然也少不了寓居王府的蔡氏父女。虽然有热闹的宾客,身旁还有蔡琰这样动人的美女,王奇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刚才,从京师传来了一个让王奇的心情变的很坏的消息。
  在洛阳被王奇耍过一回的刘备,已经被新任益州牧任命为益州别驾了。
  王奇知道,现在他必须尽快去颍川一趟,幸好他早就留下了一颗棋子备用,只是不知道这颗本来是用来对付刘璋的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