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1].(美)华莱士·d.沃特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1].(美)华莱士·d.沃特斯&-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自天国的力量会让你变得更强
不要惧怕,一知半解只会给你带来刺痛
掌握所有才能带给你幸福

对真相的追求过程中有一条极为重要的法则:无论何时,一个人若由于骄傲、妄想或其他什么原因而使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接受真相,那么他将失去所有接受真相的来源,反之若他肯敞开心怀去了解真相,那么所有消息来源都足以让他了解真相。所以,能否接受真相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与真相本身反而并无关系。
当真相无法进驻到人心中时,衰老、疾病、死亡开始乘虚而入,从身体上、精神上和智力上损害着人的健康。人也因此而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探索真相的能力,非但如此,他还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人了解真相。这样的人会让其他人心生厌恶,见之唯恐避而不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他本人受到的伤害越来越重,表现也越来越差,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其实,现实中许多人都在充当着为他人授业解惑的角色,他们的作用并不是像翻译那样把事实翻译出来即可,他们的真正任务是激发其他人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能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获取必要的知识,然后完成自己为自己翻译的任务。然而,很多人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便地扭曲、夸大事实,而且他们会把那些实事求是的人看作是傻瓜、蠢货甚或流氓。

在东方流传着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一只青蛙坐在水井中,除了井眼上暴露的景观外,这只青蛙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一日,另一只家居海滨的青蛙路过此地。二蛙结识之余开始攀谈。井底之蛙对海滨之蛙甚感好奇,遂问道:“汝乃何人?家居何处?”“我是某某蛙,家居海之滨。〃“海为何物?居于何方?”“夫海者,茫茫天水,无边无际。”“然则,海有多大?”“非常大。”井底之蛙指邻近一小石曰:“如此这般大小?”“不,比它大得多。”又指二蛙所坐之井栏曰“如此这般大小?”“不,比它大得多。”“它到底有多大?”“海比你的整个井还要大上许多,纵使你有百万口水井海亦能容之。”“不可能,不可能,尔乃妄言。嗟,出去,吾当不复见汝。”

你了解真相后,真相会让你得到解脱,你若封闭自己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造成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就是在于对自己的过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智慧。这种白痴的行为对精神成长极为不利。它让人变得不愿意仔细探究事情的真相,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地相信一个人、一本书或某个机构的言论,放弃了亲自求证的好习惯。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是浅,万事还需靠躬行。

从这一刻开始放纵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吧
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吧
倾听别人的话语,但要三思
停顿一下,探索一下、接受信息、思筹谋划
慢慢地抽丝剥茧
在找出真相的那一刻,你将会破茧成蝶

蒙骗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
关于引导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智慧,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我们对未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比较正确的预测,并以正确的方式支配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在甫一接触任何事物的时候,就有能力迅速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控制住整个形势。

我认为这是天地间恒久不变的真理
没有任何灵魂能使它产生摇摆或动摇
我们只要依此行事
所有的愿意必会成真

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还是搞不清追求的目标,不晓得发展的方向,那么错误一定在你自己身上。若果真如此,能纠正这个错误的也只有你自己。其实,只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你的智慧和能力发挥正常的作用,就断不会陷入这般尴尬的窘境。阳光永远都是那么明媚的,只要我们找出阻挡在我们与阳光之间的东西并把它搬走,就可以看到阳光普照的美丽光景。“你是生命的基础,生命因你的照耀而辉煌。”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像一盏明灯,只要待在他的身边你就不会感觉到黑暗,他永远都知道应该在何时用何种方法去做事,他永远不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当你心生困扰,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急着向周围的人求救,试着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你会在平静之中重新找回自己,确立奋斗的新方向,赶走所有的质问和怀疑……”
当你身处混沌的状态时,当务之急便是要找寻出一个便捷而正确的行动方向。
我有位直觉特别灵敏的朋友,他与其他几位同事在同一间办公室内工作,另外几人在商量生意的时候经常会大声喧哗。可是,无论他们搞出的噪音有多大,都无法影响他分毫,因为他的自制力极强,整个人被封闭在一个完整的自我空间中,所以如果他不想的话,任何外来的东西都无法进入其中给他带来困扰。但对于他所感兴趣的内容,他就会打开封闭的空间走出来和大家在一起,劲头十足地讨论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其结果就是他数年如一日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从来没有人能影响或误导他偏离自己的目标。
人对于事物所产生的直觉,就如同每日进餐一样,是长年累月所养成的习惯。它就像荒漠里的玛娜(参见第56页译者注),日日都有,供应充足,但绝不超量。它的出现极为迅速却有带着一层晦暗不明的味道。由于我们的错误理解而形成的错觉越多,掩盖在帷幕下的世俗欲望与道德幻想间的冲突就越激烈。
我们所有人都需循天道而行善事。因此要摒弃所有私欲,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会发现,其实愿望和欲望就像是一对恩爱夫妻,没有人能把它们清清楚楚地分割开。心底无私天底宽,就这样走下去吧,原本隐藏在暗夜中的幽径已经变成青天白日下的坦途。

精神靠什么来调养?
身体的控制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精神和意志力的锻炼,把身体的状态从浑浑噩噩中调整到最佳状态。既然精神可以调整身体,那么精神又靠什么来调节呢?
吃吃喝喝的东西显然起不到这种作用。心病还需心药医,精神上的问题也只能从精神上进行疏导。鲜美的肉食、可口的酒精饮料固然对人的身体很重要,但这些都无法减轻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它们只能刺激人的肉体,不能起到洞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只有祛除了心理压力的人才能保持顺畅的新陈代谢,表现出神轻气爽、神采飞扬的外表。
但是,肉体和精神毕竟是相辅相依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肉体发展良好,也会反过来对精神的成长有所裨益,让它们达到更高的境界。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很明显伯朗宁夫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所以她才会在诗中写道:

让我尽情地哭泣吧
这会让我好过一些

现在肉体对精神的帮助要大于精神对肉体的帮助不过,调节精神的更好方式是睡眠。实质上,只要少许高质量的睡眠便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人的心理状态不同,睡眠的质量便各不相同,效果自然无法一样。

从睡眠中收获智慧
我有一位做资深记者的朋友,她曾在报纸上写过不少文章清晰而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工作方式。她本人就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工作。一天晚上,她接到通知要编辑一篇第二天早上就要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很重要而且需要不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她对这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她想了不少办法去获取专业信息却基本上徒劳无功。
尽管她的工作态度极为认真,但以她的能力而论这项工作难度颇大。差不多已经陷入绝境的她决定就寝,把所有的麻烦都抛诸脑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她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一天晚上留下的工作。她安静地躺了几分钟,在她静卧的时间里,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已经完成的文章,她跳起来跑到书桌前衣服也没换就开始奋笔疾书,脑海中思绪绵绵不绝,从写字的速度看,她根本就是在抄写。

精神有着固有的活动轨迹,只有在其他思维对其产生影响后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进入另一条轨迹。既然熟睡中的人身体是不动的,而精神却是活动的,那么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它们必定会有某个固定的活动方向。若能找到它们的活动轨迹并将意识也纳入其中,就能反映出它们的活动成果。有些悟性高的人可能很快便可以做到,有些人则很久也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要心急,不要灰心,只要你坚持总会有效果的。
既然精神是永远活动的,而且还有具有超凡的能力,那么我们要想办法在睡眠时把精神集中在睡前正在思考却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这样做可以选择性地决定潜意识的工作内容,把睡眠时的收获提升到最大。很多时候睡眠状态比清醒状态更能发挥出人内在的潜力,接收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多做练习掌握在睡眠状态下控制精神活动的方法,让它们依令行事,这样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同理,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身体上的感官虽然已经全部关闭无法再与物质世界取得联系,但我们精神上的感官却变得更加敏感,能够感受到比清醒时更多的东西。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下面描述的感觉:当你渴望完成的事情正沿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你感觉到的信息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休息时你的头脑就比较容易处于宁静的状态。
你休息的时候越平静、安宁、祥和,越有利于你对精神的控制,越容易获取到你渴望得到的信息。把恐惧或不良的预感从脑中驱走,因为“宁静和自信会让你变得强大”。
把你的渴望或者愿望深深地刻在精神上,那么当你醒来的时候就会美梦成真。在你醒来的那一刻,残留在意识中的内容并不会马上消失,抓紧时间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可是你的精神在睡眠期间的劳动成果。它们清楚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