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的机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定一生的机会-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健将叶乔波,前后共获得到了100多枚奖牌,她有句名言是:“用荆棘编织桂冠。”正是因为她先踏遍了荆棘,才能获得桂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如何为美丽的桂冠做编织工作的:

    镜头一:七月流火,热得人透不过气。叶乔波练滑板,地上即刻留下一滩汗水。别人做这个课目,血『乳』酸能达到6至7个摩尔就算不错,叶乔波却常常超过15个,累得实在受不了,她便以哭来平衡自己。

    镜头二:叶乔波宿舍的训练计划周表,每张上面都有一句警言:

    “距冬奥会还有222天,明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练出来的。”

    “距冬奥会还有206天,成功属于那些不吝惜自己汗水的人。”

    镜头三:速滑队一位男队员,某天有事起个大早,路过冰场时,发现叶乔波正在滑冰,心里十分纳闷:她今天不是出国比赛吗?怎么还要训练?一问顿生感慨:8点多的飞机,6点钟还要练练,真是练疯了!

    这三个镜头就足够说明,如果没有比赛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成功的桂冠怎么可能戴在她的头上呢?她又怎么可能让国歌一次次在冰坛上响起呢?

    机会总会钟情于有准备的人,照顾那些无暇照料自己的人,而忽视那些偷工减料、浪费时间的人。从表面上看,机会应该喜欢那些时间比较多的人,但实际上,机会却是为那些有目标和决心的人准备的。有位作家做过这样的比喻:机会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拼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

    生活中,许多人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机会的不平等,然而,当机会来临时,有多少人准备好了?如果你是一粒沙子,又有谁能在沙堆中发现你?如果你是一颗金『色』的珠子,就很容易在沙堆中找到你。要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无数的机遇,每个人成功的机遇不同,但相同的是——成功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4。不断为自己“充电”

    好的机会可以给奋斗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机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并不是只属于极个别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的人。人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机会光临的情况是极少见的,但是机会很珍贵,关键是你如何在它到来时抓住它,不让它溜走。这就需要你不断给自己充电。

    一位哲人曾说过:“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开卷有益。但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事情多、工作忙为自己寻求开脱的理由,不愿甚至不想主动去学习。其实,学习是更新观念的最基本要求。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急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有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时一刻不放松学习,并且要做到学有专长,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或行家。不论从事的工作简单或复杂,要想成为尖子也须下一番苦功,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如果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问题的研究,就可能落伍,甚至陷入绝境。

    二战期间,英国海军“达尔文”号中弹沉没了,船上生还的16人分乘两艘救生艇,开始了毫无希望的北极漂流。大家庆幸能活着离开,然而,死亡之神一刻也不停地煎熬着他们。船长卡拉汉自幼饱读了北极探险的种种传说、经验和航海日志,过去所有的知识以及积累的理『性』全都成了卡拉汉逃生的准备和自救的知识。

    当一个人不愿意死的时候,他的生命就会发出异常的光和热。当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时,仅有希望之光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活下去的技能。生存的技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中,我们必须学会积累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成功的机会,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留的。幸运的光环,总是戴在具备必要知识和技能的人身上。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给自己加重。生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成功机会,让自己始终先人一步,只有做到如此,你才能成为职业场上的强者,才能为自己赢得新的机会,才能一路笑到最后。

    李嘉诚就是一位终生学习的楷模。小的时候,他想方设法博览群书,为自己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年轻的时候,李嘉诚努力学习粤语和英语,为自己立足香港提供了保证。即使后来功成名就了,李嘉诚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现在,李嘉诚已年逾花甲,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除了学习有关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并从中吸取经验与智慧。

    李嘉诚没有因为成功和年龄而放弃学习,学习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曾问李嘉诚,他靠什么赢得成功。李嘉诚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不仅把终生学习作为自己的信条,更是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证明终生学习的巨大力量。

    终生学习既是十分简单又是极端困难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学习不是一件必须正襟危坐的事,它就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它的内容无限广泛,它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一个故事,一次经历,一番谈话……都能让你收获良多。生活中到处都值得你学习,不要让一个个学习的机会与你擦肩而过。

    之所以说它困难,是因为我们或者很自满而中途放弃,或者把它当成一种苦差事而不愿做。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我们不能那么轻易地满足,要勇于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不能把学习完全当成一件苦差事,你应当看到学习是辛苦和快乐的综合体。我们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欢欣。因为如果你实力还不够,即使机会来了,你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溜走。所以,千万不能满足于现状,你需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断完善,不断充电。

    一位小男孩在他父亲所在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他所做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排放整齐。然而令他烦恼的是,他在前一天排放好的木桶往往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他不得不重复这项劳动,并且还得忍受别人的责备。小男孩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挑来一桶水,分别加入木桶里,然后再将它们排列好。小男孩回家了,惴惴不安地期望着。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葡萄酒厂,验收自己的成果。结果,那些加了水的木桶纹丝不动地站立着。他成功了!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能应变,更要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机会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你的积极争取,而且机会向来都只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学习就是增加你的知识与能力,为你赢得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接受过一段很短的学校教育。18岁那年,他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建筑业中最优秀人才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时,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努力地自学着建筑方面的知识。

    施瓦伯的努力与勤奋引起了公司经理的注意,随后,他就被升任为技师。施瓦伯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进取的脚步,他依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凭着不断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认真好学的精神,施瓦伯很快就成为了总工程师,并在25岁那年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再后来,施瓦伯被卡耐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施瓦伯的成功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如果施瓦伯不勤奋好学、积累知识,他就不会得到升迁的机会,终其一生也只能当个建筑工地上的小工。

    如果你想力争上游,就必须时刻学习。只有提升自己,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学习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你时刻放在心上并付诸实践。你必须有深刻的危机意识,懂得不充电就会掉队的道理。不断警醒自己,是否还欠缺什么,是否还需要新一轮的充电。充电也不是一句大话,它需要你认真地分析、思考,把充电落到实处,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增加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经验?只要是你欠缺的,都是你应该增加的东西。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就如同那些风中的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只有给自己加重。职场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让人难以把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应变的能力。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与机会无缘,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当初走错了一步……如果能把抱怨自己,发牢『骚』,等机会的时间都用在提高自己的才能上,总有一天机会会来敲你的大门。让我们来看看冯立是如何在十年中,完成了从中专生到大本生、从电焊工到『政府』公务员转变的。

    1994年,中专毕业的冯立进入了一家企业做电焊工,偌大的车间一年四季都是四五十摄氏度的气温,到了夏天更是蚊蝇横飞。“当时还没有‘跳槽’这个词儿,我也从来没想过换工作。”可是,在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中,冯立还是感觉到了精神的空虚,于是他报考了天津电大,学习管理专业,初衷仅仅是“不想让自己的脑袋生锈”。

    工具包里装书本,出了工厂进学堂,冯立的选择几乎成了当时厂里新鲜事,被很多同事看作“另类”。“几乎没人能理解我,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冯立说。整整三年,冯立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没有参加过一次朋友聚会,没有逛过一次公园,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他用作学习。三年之后,冯立如愿拿到了专科毕业证。“我没有办法改变生活,但有办法改变自己,我想让自己多掌握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