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抗战-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该工部局宣告结束。
⑧ 4名叛兵最后归宿
谢晋元被杀害后,舆论直言4个凶手的后台是日本人。租界工部局特别法庭对4名叛兵提起公诉,于1941年6月27日做出判决,以共同杀人罪,判处郝鼎诚(下士)、张文清(下士)、尤耀亮(下士)、张国顺(上等兵)死刑。一种说法是:死刑执行了,日方未予干预。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日本人施加压力,迟迟未予执行。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英、美等国宣战,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日军将杀害谢晋元的那4个凶手开释。
                  第24节:伏击(1) 
伏击
亲历者
强 勇时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团部司号员
杨永松时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治处技术书记
陈绍清时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工兵连战士
王用中时为第十四军战地工作队战士
张 涣时为七十二师军医处战士
编导手记
小时候看关于打仗的电影,印象中〃好人〃们似乎总是守在阵地上舒舒服服地打机枪,与此同时,〃坏人〃们却总是在开阔的地上抱头鼠窜,纷纷倒下。于是在平日游戏中,总是和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抢当〃好人〃。看着被迫当〃坏人〃的伙伴们,在自己用嘴模拟的机枪声中纷纷倒下,那种感觉甚是痛快。稍微长大点才知道,原来这种打法叫做〃伏击战〃。一时间很是困惑,为什么〃坏人〃总是被〃好人〃打伏击?
长大以后才慢慢明白:〃伏击战〃通常是以弱胜强时的最佳战术。守在阵地上打机枪的〃好人〃未必舒舒服服;同样,被伏击的〃坏人〃也未必抱头鼠窜。
平型关大捷,一个中学历史考试经常喜欢考核的名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有些东西听的次数多了,难免会有些许逆反。我们这一集所有亲历者的记忆,都是从一场大雨开始的。黑夜、暴雨、山洪,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去哪儿,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唯一清楚的就是天亮后要去打仗,打鬼子。鬼子是什么?是日本兵。日本兵是什么样的?还是没人知道。
6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似乎不再有老兵们当年的疑问。关于平型关大捷,课本上一二三四说得很清楚。但在课堂上等着下课的学生们,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战斗吗?可否有人知道,平型关大捷的准确地点,其实并不在平型关?可否有人知道,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可否有人知道,为了这场被誉为〃抗战第一胜〃的伏击战,我们的战士究竟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几位老战士的叙述,既清晰又模糊。
之所以说清晰,是因为老人对于战斗细节的准确记忆。
之所以说模糊,是因为老人对于战略细节的朦胧印象。
历史,也许本就如此。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换装命令。所谓的〃换装〃主要就是把红军本来的红五星帽子换成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子。时任一一五师①六八五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的杨永松回忆:〃大家当红军当了这么多年,很多同志都不愿意换,但是要参加抗战,所以忍痛把帽子摘下来,放到包袱里面,作为永久的纪念。〃对于换装,还有一些战士想不通,司号员强勇便是其中之一,他说:〃一换衣服,不知不觉眼泪就掉下来了,非常不愿意换。〃
                  第25节:伏击(2) 
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总部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指挥朱德与各师师长带头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第2天,戴上新帽徽的强勇跟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启程开赴前线。
短裤衩军队的伏击战②
1937年8月底的一天,黄河风陵渡口迎来了一批穿着短裤衩的中国军队。据杨永松回忆,当时因为天气太热,领导允许战士们把长裤脱了,穿着短裤衩行军。
穿着裤衩的部队经过风陵渡口过了黄河,然后到达火车站,乘火车开赴前线。当时一一五师乘坐的那列火车之前是用来运送马的车皮,车上又脏又臭,也没有来得及打扫就开走了。
这支穿着短裤坐火车行军的部队正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队伍中有不少人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兵,虽然绝大部分官兵从未见过日本人,但大伙儿的士气仍然很高涨。
当时,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红军获得了休整的机会,战士们又进行了差不多半年的教育和训练,伙食也比过去好了,基本能吃上大米、白面。所以战士们无论是思想上、体力上都没有问题,士气很高。
1937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山西雁北地区进攻,接连攻陷广灵、灵丘、浑源等地。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指挥第五师团主力进攻长城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平型关一线,平型关战役由此打响。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咽喉要道。在它的东北面,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位于平型关以北的老爷庙、小寨村一带是日军军需品运输的主要通道,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在平型关以北寻找战机伏击日军,从而减轻正面友军的压力。
此时,距离〃七七〃事变爆发已有两个多月,淞沪战场上随着日军增援部队的登陆,战局逐渐恶化,全国各条战线上,中国军队难求一胜。
9月中旬,一一五师抵达山西灵丘、河北涞源一线,天气变得越来越坏,路也越来越难走。那一年,雨下得很大。由于地基软,路上有的地方陷下去,有的被垫高,还有的地方山上塌方把路给填住了。9月24日深夜,一一五师主力开始向平型关东北方向秘密转进。25日凌晨,雨还在下,司号员强勇正和战友们冒着大雨,踩着湿滑的山路强行军,但他们却只能以随身带着的土豆充饥。雨夜中的山路湿滑难走,突然间,大雨引发了山洪,几名战士失足摔倒,转眼间就被洪水卷走,消失在黑暗之中。大雨如注,河沟里的水哗哗地流。〃那时我怎么办呢?我们团里面有马,我就拽着马尾巴过河。〃这个细节,强勇记得非常清楚。
                  第26节:伏击(3) 
凌晨时分,浑身湿透的强勇和战友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老爷庙。因为是半夜到达,强勇和战友们没有时间挖工事,于是就在山头上隐蔽着。与强勇一样,陈绍清与杨永松也都在各自的阵地上准备就绪。
平型关以北的老爷庙附近的山沟里有一条马路,叫做乔沟,是日本车队的必经之路。从军事角度上看,乔沟的地形很好,一边高,一边低,很适合伏击。大雨中的黎明一片漆黑,但战士们都很清楚,他们今天将要在这里打一场埋伏。杨永松回忆说:〃在山上等待进攻的时候,战士们全身都淋湿了,很冷,但是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士气,大家都知道,这是第一仗,一定要打好!〃
雨渐渐停了,天色越来越亮,但日本人还不见踪影,从没和日本人打过仗的强勇开始着急了。没有人知道公路那一头的敌人究竟在干什么,更没有人知道即将进入伏击圈的会是怎样的对手,强勇和战友们只能继续等待。〃一直到天亮,天都快要亮,拂晓了,他还没过来,大家有点着急了,就等啊。〃强勇回忆着那天的情形。强勇和战友们埋伏的山上没有树,都是光秃秃的山,他们最多就是搬几块石头挡一挡。所有人都小心地埋伏在那里,就等日军过来了。
1937年9月25日5时30分,强勇和战友们已经埋伏了几个小时,突然,公路上出现了一辆日军卡车。〃等啊等啊!等那个汽车哗哗地开过来了,那个大洋马也来了,又是汽车,又是马车,哗哗地过来了,他趾高气扬很不在乎,就往里走。〃强勇描绘着当时的情景,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进入伏击圈的这批日军分别是第二十一旅团辎重大队③和第六兵站汽车队④。两支日军辎重队连同随行的护卫队共有卡车近百部、骡马大车70余辆。由于雨后路滑,大车难以行动,日军纷纷下马推车,一时间道路上人喊马嘶,一片忙乱。
上午9时30分,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下达战斗命令,几发信号弹在平型关上空炸响。〃他就报告敌人全部进来了,林彪让咱们发出信号,发三个信号,最后是全面开始射击了,打了!〃时为一一五师一名工兵连战士的陈绍清老人一边说一边把手一挥,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那场畅快淋漓的战斗中。司号员强勇对冲锋号的记忆尤其深刻:〃那天首先发出信号弹,然后'答滴滴答答滴滴滴'一吹冲锋号,营里和连里也吹起了冲锋号,战士们哇哇地喊着就冲上去了。〃 
                  第27节:伏击(4) 
虽然战士们做了充分的埋伏和准备,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毕竟从未见过日本人,更不用说面对面地战斗了。这次的战斗,跟他们预想的不太一样。
据日军文档记载,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子弹非常有限,平均每支步枪所配发的子弹还不到5发。所以,对于八路军战士来说,为了节省子弹,基本上打完三枪就要上刺刀冲锋,这一招在内战时期十分有效,但这一次的对手很不一样。日本兵都经过多年的训练,光是练习时就不知打过多少子弹;而中国兵呢,由于没那么多子弹,即使是打过很多仗的老兵也没多打过多少子弹,新兵就更没有什么经验了,他们平时就是瞄准,基本没有实弹射击打过。相对来说,日本兵则是训练有素,射击技术很准,而且武士道精神都比较强。杨永松说:〃按照我们国内战争的打法,我们要下去抓俘虏了。结果日本兵非常顽强,枪也打得很准,你一露头,他一枪就把你头上打一个洞。〃 
被包围的日军辎重队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开始向道路旁的制高点发起猛烈冲击,想要往上争取抢占老爷庙。
这是一场没有俘虏的战斗
1937年9月25日上午11时,正在平型关正面战场与高桂滋领导的八十四师交战的日军第五师团,派出三个中队前来解救被围日军。这时,几天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派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