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抗战-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津的月光已不再属于中国人
1937年8月8日,日军驻北平司令官河边正三率领3000多人进驻北平城。并在〃卢沟晓月〃⑥碑前庆祝。
当时刘良惠是北平的学生,他回忆,日军从朝阳门入城,保甲长通知中国人每家派一个人出来欢迎,并且要拿着一面写有〃中日亲善〃的小红旗,百姓们虽然内心抵触,但是又不敢不去。他说:〃日本人占领我们中国的土地,又杀我们同胞,还叫我们去庆祝他们的胜利。这一点日本人做得非常差,尤其激起了青年学生的反感。〃刘良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微笑的。此时刘良惠的笑,是对当时状况的无奈,也是尘埃落定以后刻骨伤痛的浮现。
当时,日本人每打下中国一个城市,就会在这座城市里放飞一个大气球,尾带上写着占领某某地方。这一天,日军在崇文门附近的广场上放飞气球,上写〃占领北平〃。
一个月的时间,从月缺月圆又到月残缺,一切都改变了。此时,平津的月光已不再属于中国人自己。日本人夺得了平津这道华北的防护屏障后,已经可以长驱南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身在天津的阮捷成只好继续踏上南下之路。当时陆路不通,阮捷成只好走海路,先从天津到塘沽,从塘沽乘济南轮到了青岛,再从青岛乘胶济路经过济南,走到浦口,一直到南京。到南京以后,阮捷成的姐姐继续南下,到了广州和香港。
而身处沦陷区的北平老百姓,则越发想念二十九军。黄成祥说:〃要像二十九军那种素质,如果有个好的指挥官,那真是百战百胜的部队。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都是爱国的军官,都是很不错的。〃
二十九军撤出平津后,国民党军委会将其编成三个军,番号分别是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七。三支军队辗转各地参加抗战,至抗战胜利时,六万余人的二十九军,只剩下不足两万人。
1937年7月,作曲家麦新有感于二十九军奋勇杀敌的事迹,创作了《大刀进行曲》⑦,让二十九军英勇杀敌的事迹传遍全国,鼓舞着人们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战斗之中。这时,中国人面对侵略已不再沉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 
                  第13节:卢沟晓月(7) 
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保卫华北!为保卫国家流最后一滴血!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最醒目的字眼就是〃华北危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①赵登禹(1898…1937) 
字舜臣,山东菏泽赵楼人。时任第一三二师师长,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位牺牲的师长,今北京市西城区的赵登禹路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得名。
②喜峰口战斗
又称长城抗战。1933年3月,赵登禹率领二十九军取得喜峰口战斗的胜利。中国军人不但砍杀五百余名敌人,还成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喜峰口战斗是二十九军最辉煌的时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平津沦陷后,蒋介石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为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分别是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刘汝明的六十八军和冯治安的七十七军。这三支部队的番号都暗含了〃七七〃,即为了纪念〃七七〃抗战。
③南苑
) *位于北平城南,从清朝开始驻扎军队,自古以来不但是兵营,还是战略要地。辛亥革命后,冯玉祥率军驻兵南苑,并开始了对南苑各方面的治理和整顿。1924年,他还将自己的婚礼设在了南苑。军阀混战期间,北平的驻军你来我往,但南苑始终是总部所在。南苑可以说是北平的心脏。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也直指心脏南苑。关于南苑的重要性,萨苏先生在《血斗南苑》中有这样的表述:〃如果说宛平城是北平南方大门的锁,卢沟桥是开锁的钥匙,那么,南苑就是这扇大门的门枢。〃
④ 佟麟阁(1892…1937)
+;… 44 原名凌阁,河北省高阳县人,〃七七〃事变爆发后,指挥二十九军浴血抗战,最终壮烈殉国。他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佟麟阁路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得名。
  ⑤ 潘毓桂叛变
日军的伏击看似突然,其实是有原因的。原来,二十九军在7月下旬已经制定了一个反攻计划。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当时作为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处处长的潘毓桂,在参加完二十九军的会议后,已经把全部的计划透露给了日军。潘毓桂的叛变直接导致了南苑的失守,以及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大将的牺牲。但是,抗战胜利后,潘毓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14节:卢沟晓月(8) 
⑥卢沟晓月
6 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看到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再加上倒影于水中的月色,于是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⑦ 《大刀进行曲》
!! 《大刀进行曲》的歌词先后有两个版本,文中选的是原始版本,现在流行的版本是: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样荡气回肠的战斗歌词,足以与诞生于法国大革命初期、要用压迫者的鲜血涤荡国民灵魂的《马赛曲》媲美,是古老民族面对外族侵略所发出的最震撼人心的怒吼。
                  第15节:八百孤军(1) 
八百孤军
亲历者
王文川时为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重机枪连机枪手
杨养正时为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
编导手记
对于王文川来说,历史是一条长河!
河那边,1937年的炮火声犹在,困守四行仓库的数百条汉子决心一死;
河这边,北京二环路一栋破旧的房子里,呜咽的口琴声断断续续,行将就木的老人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背影。
如果把两种声音做一个诠释,那这交织在一起的旋律就是一段跨越70年的交响曲。
这声音让我变得沉默。
人生总有荒谬之处,活着并不意味着幸运,死去也不仅仅只是悲剧。
从在坚守四行的第一刻起,〃八百壮士〃们就抱定了血战一死的决心。团长曾在四行仓库的墙壁前,用一根木炭写下自己的遗书: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这一刻,他们无惧无畏!
然而,命运给他们的人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活下来了。
我固执地认为,如果这一刻他们战死了,那他们将是一群勇敢的人;如果他们选择活下去,那么他们将是一群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活下去的屈辱与艰难。勇敢与伟大,在这一刻需要更多的勇气做出决断。
作为〃八百壮士〃中的一员,王文川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坚持活着。在1937年的炮火中坚持;在孤军营与日军的抗争中坚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荒岛上坚持;甚至在解放后的新社会里、在〃文革〃的热潮中、在开放后的人情世故下坚持,然后一个个的离去,又一个个的被遗忘。
这是个让人难以面对的事实,却又如此的清晰可见。
王文川一直在隐瞒,隐瞒自己的身份,隐瞒过去的历史,甚至是面对自己的子女。他沉默寡言,脾气古怪,性格暴躁不近人情。
为什么?
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王文川的长子王家宾也在寻找。当王家宾搀扶着自己年迈的父亲再次回到四行仓库时,哭倒在团长谢晋元雕像前的父亲已经告诉了他答案。而即便是了解了〃八百孤军〃的前前后后,我依然没有找到答案。
在节目即将完成的时候,2009年12月7日凌晨2点30分,王文川带着他的口琴声,带着对老团长谢晋元的无比思念,带着将近70年的永恒记忆,带着再去四行仓库的最后愿望,永远地告别了。
我知道我一定会听到这个消息!但这一刻我并不悲伤。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在虹桥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后被射杀,日军随机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增兵。8月12日,调集淞沪的日本军舰已达30余艘,海军及陆战队15000人。与此同时,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战争一触即发。
8月13日上午9点,日军陆战队的一个小队冲进上海横滨路宝兴路地段对中国军队开火。零星的战斗持续到晚上,第二天一早,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书》,宣布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当天上午,中国军队主动发起了进攻。
淞沪会战爆发。
此次会战,国民党投入了包括德械师最精锐的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在内的所有精华。这是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王文川①跟随八十八师②来到了上海,作为全副德式装备的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的一名重机枪手,这一年,他19岁,当兵满4年。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他的手就再也没有离开重机枪。
战斗打得激烈,国难当头,曾经交战过的各个派系的部队握手言和,从不同的地方赶赴华北和华中前线。狭长的淞沪战场上云集了70多万中国军队,几乎调动了当时中国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一。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沪战场,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全凭血肉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