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能得到,被背叛,然后开始书写,并且通过书写来弥补父亲的缺席,并且不断地进行宣泄和报复的。就是说《枕边书》里面,日本女作家诺子的表现和张爱玲的日后书写的表现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知道,张爱玲她在读中学的时候,在读圣玛利亚女中的时候,她的老师回忆起她来,就觉得她是一个萎靡不振的人,是一个很懒惰的人。当时圣玛利亚女校是一个贵族女校,她们规矩是很严的,比如说你不穿的鞋子,你一定要放到鞋柜里,如果你不放进鞋柜,女舍监就会把你的鞋子拿出来放在走廊里面示众,这对女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羞辱性的惩罚。但是张爱玲是很漠然的,张爱玲差不多每天她的鞋子都会被舍监拿到走廊里面示众。有的时候老师实在也看不惯了,老师就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我忘了呀。我有一张照片,那个时候张爱玲和她的同班同学在一起上钢琴课,所有的女孩子在青春少女的时候,脸上都有一种光,眼睛里面也都是有光的,但是只有张爱玲,头发梳得很短,然后穿了一件像男式的灰布大褂,又瘦又高,就憷在那儿,然后一脸的哀愁,和周围的人好像是不搭界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由于那种自恋的特殊人格而造成的一种自我疏离。

  很多人都说张爱玲是很清高的,经常有人形容张爱玲就会用一句话来形容张爱玲:“张爱玲不在”。为什么?就是说如果有人要拜访张爱玲,张爱玲的姑姑要是不在,没有办法替她挡驾的时候,张爱玲就会在自己的房间里说,“张爱玲不在”。所有的人都说张爱玲是一个很孤傲的人,派头大得不得了的人,是一个清末贵族的大小姐,其实不是这样的,她是有孤傲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自卑,她是因为自卑,所以她不敢见人。张爱玲自己也说,我成天是鬼鬼祟祟地躲着人。所以张爱玲的这种性格特征,完全把她挪到了她的小说《茉莉香片》聂传庆的身上。

  《茉莉香片》写的是一个男孩子,但是这个男孩子是具有女人气质的,其实张爱玲是想要把真实的自己掩盖起来。所以她在写《茉莉香片》的时候,她故意把男主人公设计成一个男孩子,其实她处处写的都是自己。首先这个男孩子身世和她非常像,那就是4岁母亲离开了,然后他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是抽鸦片的,然后父亲又结婚了,有了一个后母,于是这个聂传庆就和这个后母生活在一起。后来聂传庆在读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教授原来是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父亲的,因为他的妈妈,原先爱的是这个教授,但是最后他的妈妈没有选择这个教授,因为当时是媒妁之言嘛,门当户对,他的妈妈就是嫁给了他现在的这个父亲,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个聂传庆,而那个原本可能成为他父亲的这个人呢,不仅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有责任感的一个学子,并且这个父亲有一个非常美满的家,这个父亲的家里,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是叫言丹朱,这个言丹朱因为从小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面长大的,所以她对所有的人,包括对聂传庆这样一个很变态的男孩子也是很关照的。

  而聂传庆是一个具有极端变态性格的人,他渴望美丽女孩子的父亲是他的父亲,他又渴望爱这个美丽的女孩子,但是同时他又痛恨,他又觉得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夺走了他的父亲,因为这个父亲本来应该是他的。所以当这个女孩子向他表示温情的时候,他去伤害这个女孩子。当然还好这个女孩子没有被他杀死。张爱玲把她的恋父情结和自恋情结交织在一起涂写在这部《茉莉香片》里,同时她对自己的母亲也充满了抱怨,她说:母亲嫁到这个家里来,是一种清醒的牺牲,因为母亲知道,你是不爱这个男人的,但是你为了家族的利益,是为了媒妁之言,为了门当户对,你嫁到了这个家里,你的牺牲是清醒的,但是我出生在这个家庭里面,我是没有选择的,我是被动的,我不仅被动,并且最后被你做母亲的抛弃了,你离家出走了,把我放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面,让我生活在像古墓一样幽暗的房子里面。所以张爱玲在这个里面用了一句非常非常漂亮的比喻。

  我们知道张爱玲的比喻也是具有惊心动魄的一种文学力量的。张爱玲就说,母亲把我生出来,然后又把我留在这个家里,其实就是在家里的红木屏风上面添了一只鸟,这只鸟看上去是栩栩如生的,但是它是被钉在屏风上的,永远是飞不动的。为什么永远飞不动,因为张爱玲虽然以后离家出走了,在肉体上,在物理空间上离开了父亲,但是她在心理情结上面,她在精神上,在感情上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父亲,她在无数的文章里面用一种非常温情的口吻来写自己的父亲,但是她从来没有用这样的感情来写过她的母亲。她知道她对母亲的谴责是不公平的,她知道她母亲也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但是由于她太爱父亲了,她不舍得谴责父亲,她只能很不公平地谴责女人,谴责她自己的妈妈,她对自己的这种谴责,也是很抱歉的。所以她在她的小说《茉莉香片》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她说她躺在床上,看到窗口有一个人,她先是以为这个人是自己,但是看着看着,这个人就变成了她的母亲。

  这种写法其实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张爱玲其实很明白,她虽然和母亲没有感情,她虽然是自恋她的父亲,但是她最终会是她的母亲,也就是说她和她的母亲在她的作品当中,她已经分不清了,她已经分不清哪个人是她自己,哪个人是她的母亲了。

  所以非常集中地表现张爱玲的这种恋父不成,往内心退缩,成为一个自恋的自我疏离的性格特征的这样一个创作心理机制,我们是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一个就是《心经》,一个就是《茉莉香片》来看到的,太明显了。至于张爱玲其他的很多作品,比如说《第一炉香》,比如说《多少恨》,在这些作品里面,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这个里面都是没有母亲的,都是只有父亲,并且在这个里面,女主人公都是只能爱上中年男人的,就是具有父爱一样的男人,她是没有办法和青春勃发的男人在一起相处的。

  我们刚才说到,在《茉莉香片》里面充分地表达了张爱玲涂抹前生的一个特征,并且充分地表现了她的一个心理特征,在这个里面,她还描写了自己家族的一个本质,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她们这个家族成员的冷酷。关于她们家族成员的冷酷,我们可以从她的代表作《金锁记》里面可以看到。那种变态的冷酷。在张爱玲的作品当中,包括在生活当中的张爱玲,包括在张爱玲最亲爱的那些亲人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冷酷在张爱玲体内的那种遗传。而这种冷酷也正是张爱玲那种自恋情结,自卑、自恋、自私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比如说她的姑姑和张爱玲的父亲是一对姐弟,本来是为了自己的共同利益是去打官司的,但是最后张爱玲的父亲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把张爱玲的姑姑给出卖了,这是张爱玲家族的冷酷之一。冷酷之二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对自己的妻子,张爱玲的生母不断地逼迫,要把她的嫁妆全部逼光,把她的钱全部用光。然后第三,张爱玲离家出走以后,和她的姑姑住在公寓里面,她的弟弟来看她,就是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来看姐姐。姐弟两个人说话,说说就说到吃饭的时间了,然后她的姑姑就会跑出来说,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是不留饭的,要留饭,你要预先通知的,然后就在吃饭的时候就把弟弟赶走了,这是一次冷酷。

  还有一次冷酷,张爱玲从父亲家逃出来以后住在母亲的公寓里面,然后隔了几天,弟弟也逃出来了,弟弟逃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就带了自己的一双旧的篮球鞋,用旧报纸包着,就来到妈妈这里,跟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和你住。这个时候张爱玲的弟弟也是一个初中生。他的妈妈就跟他说,我要负担你姐姐已经是勉为其难了,而按照离婚协议,你们两个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应该都是你父亲承担的,所以我没有能力再养你了,你还是回去吧。张爱玲看到自己的弟弟又夹着这双破报纸包的篮球鞋就这样又回去了。每当讲到这里的时候,你就会特别辛酸,你就会觉得人怎么可以冷酷到这样的地步,但是像她们这样的一个家族,金钱是惟一的通行证,别的都不讲。关于金钱的重要性,我们在《金锁记》曹七巧的身上也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我们再来看这种冷酷在张爱玲家族身上的表现。还有就是1952年的时候,张爱玲离开上海去香港,但她弟弟不知道,她弟弟又去公寓看姐姐。她的姑姑把门一开,是张爱玲的弟弟,就说你姐姐已经走掉了,就这一句话说完,“啪”一下门就关上了,没有第二句话的。这个做弟弟的就站在寒风里面一个人落泪,他就觉得他自己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张爱玲的弟弟也是很可怜的,因为他的父母亲要抽鸦片,最后生活潦倒,张爱玲的家族是没有等到解放,就已经败光了。她们本来是住在那么大的一个豪宅,最后是住在十平方米的一个汽车房里面,终其一生的。

  父亲根本不愿意为自己的儿子办婚事,因为办婚事是要花很多钱的,所以张爱玲的弟弟一辈子是没有结婚的。我听上海的一位老作家树棼告诉我,他说张爱玲的弟弟惟一有过一次结婚的机会。那个时候女方要的嫁妆是一块上海牌的手表,那个时候全钢上海牌手表是人民币120块钱,大概是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两个半月的工资吧,但是她的弟弟就是拿不出这笔钱来,所以他的弟弟连最后一次婚姻的希望也没有了。所以她弟弟的死其实和张爱玲的死是一样的,也是一个人孤独地死在一间小房子里面。

  我们知道,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