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迷信却反而兴盛起来。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好几个,其中之一来源于社会学:16世纪末和17世纪,东欧诸国的人民生活贫困,而便利的交通要等到俄国的西化运动取得全面的成果时才会有所作用。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微小。从城市到农村,资产阶级与农民都在寂寞的生活中生活。这种种因素使得外来的旅游者所讲的迷信故事在这些国家很受欢迎。
  此外,宗教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在信奉天主教的拉丁式国家里,特别是西班牙,有组织的罗马教廷依靠宗教裁判所,不惜使用各种残酷的手段与他们认定的一切异端邪说和迷信展开斗争。然而,在英国这样信仰新教的国家,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年代,宗教改革运动一俟稳定,政府和教会两方面形成夹击之态,开始压制巫术,并且大举逮捕女巫。
  至于在东欧,实行拜占庭仪式的教诲对于迷信则宽容得多,甚至把吸血鬼迷信纳入了自己的礼拜仪式中。这是由于拜占庭的统治不能再保持所谓的纯正的欧洲传统,欧亚混合的地域使得它不得不出于实用和利益的考虑,将许多不同民族的信仰在承认基督的大前提下纳入怀抱,这种宽容最终促使了吸血鬼的传说在东欧再度猖獗。
  从古老观念里希腊人的〃活尸〃,到中世纪鬼神学里狼人的存在。吸血鬼的名称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1414年,神圣罗马帝国日尔曼王朝的首领西吉思蒙德,也就是当时的匈牙利国王,在大公会议上,促使教会最终承认了狼人的存在。
  到了16世纪,狼人传说已遍及整个欧洲,罗马教廷于是决定展开一次官方调查。从1520年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的妄想症患者中,变狼妄想患者居然有3万人之多。
  事实上,当时还没有〃吸血鬼〃这个词,每个国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词汇来命名这种寄生动物。吸血鬼事件使议论纷纷的巴黎锦上添花,深受宫廷赏识的杂志《优雅信使》,在1694年发行的10月号上还为此出了专刊。
  17世纪末,〃吸血鬼〃这个名称还不是约定俗成的名词,但是在东欧诸国里,有关吸血鬼的迷信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不过,这种四处蔓延的大恐慌只是由一些谣传引起的,没有见到任何正式的文字记载。要到18世纪初,才会有结集成册的文献问世,为这种毫无根据的迷信,提供较为详细的报告和见证。
  而紧跟着的,是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的赫赫声音。
吸血鬼的精神作用(下)
  内容:事情发展到了18世纪的上半叶,吸血鬼的迷信已经蔚然成风,面对着到处所发生的令人恐怖的事件,欧洲的各地方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而与此同时,在启蒙运动的推波助澜之下,人类的理性第一次在所谓的神秘力量组成的形形色色的宗教中占了上风,理性赢得了胜利,除吸血鬼迷信外,各种迷信已经严重受挫。民政、军事还有传统的宗教力量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射到吸血鬼身上。
  中世纪的欧洲,中欧一带,游牧民族历来被称为波希米亚人,他们对传播和加深吸血鬼迷信颇具影响力,分布在塞尔维亚、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吉普赛人,有许多辨认和制服吸血鬼的方法。尽管如此,这三地的人民仍怀疑魔鬼与吉普赛人有密切的联系。
  在议论纷纷的各类吸血鬼案件后,一批内容称得上是丰富深刻的著作产生了,作者大多是有名的医生和教士,他们甚至把吸血鬼迷信的种种现象加以编目和分析。
  1679年,第一部论著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书名是《死者咀嚼现象之历史和哲学》,作者是罗尔,他把死者在坟墓里咀嚼的现象,解释成魔鬼附身。
  18世纪,有些人赞同罗尔的超自然观点。另一些人则以理性的名义予以驳斥,把这些现象归结为迷信和无知。这本书在两派之间掀起激烈的论战。
  此外,莱恩夫特创作的《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1728年在莱比锡出版后就成为名著。莱恩夫特在书中驳斥了罗尔的论点,认为就算死人能够影响活人,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现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进入死人的肉体。
  与此同时,坊间还冒出许多论著,其中有两本著作值得一提:一是1732年斯托克所写的《论吸血的尸体》,另一本是1733年佐普的《论塞尔维亚的吸血鬼》。
  面对这样一大批的〃科学〃论著,教会不可能保持缄默。一些在教会里身居要职的教士,在宣传教会的观点时,也不时会提到有关吸血鬼的种种传闻。达万札蒂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主教,写过《论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笃十四,原名朗贝蒂尼。他的《天主赐福和福人列圣》1749年再版时,在第四卷里用了一些篇幅谈到吸血鬼,想以理性来否定它们的存在。可惜,这一系列的著作似乎只是弄巧成拙的作为,教会事实上已无意中让吸血鬼迷信成为合理的事。
  在法国,《百科全书》的作者们对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十分恼火。思想家伏尔泰在1787年出版的《哲学辞典》里对此甚表愤慨,哲学家卢梭则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击了吸血鬼迷信。启蒙运动正值最高潮的阶段,可吸血鬼迷信居然还能蔓延开来,他俩感到不可思议。
  事情发展到18世纪末,在德国和法国的大学和文艺沙龙里,吸血鬼迷信仍然是重要话题。不过,昔日让人伤脑筋的超自然事件,现在却变得罕见了。启蒙运动带来的实证主义观点,在欧洲最偏僻的地区也逐渐普及开来。瘟疫大流行的时代过去后,吸血鬼迷信也渐渐退烧。19世纪仍有关于吸血鬼记载,但已不若以往受人瞩目。欧洲工业化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旧时的迷信都渐渐消失。然而在喀尔巴阡山一带,吸血鬼迷信即使到今天依然存在。
  启蒙运动鼓吹科学经社和理性思想,消无了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却未能阻止人在想象世界中赋予他们各式面貌。为了反对无所不在的唯物实证主义,为了对往昔神奇美妙的事物一抒怀旧之情,在文学和绘画中,吸血鬼开始大量出现了。
  自1793年开始,西班牙画家戈雅,开始创作《奇思异想》,画面上布满了吓人的鬼怪。不过它们并不是真正存在,而只是存在于我们本身,潜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当我们能运用逻辑思考的智慧沉睡时,鬼就从里面跑出来。由此看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吸血鬼的可怕不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而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恐惧和欲望。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寂寞身后事

——郭小川随想 
  1976年10月18日,在河南安阳招待所的一楼房间,一位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承认的、当时为数不多的主流的杰出诗人内心激动不已,他迟迟不能入睡,就吃了安眠药。
  他喜欢抽烟,这些往日灵感的泉源这晚成了他亲人的恶梦。未熄灭的烟头点燃了衣被,他窒息身死。
  他的朋友冯牧、贺敬之与柯岩是最先知道噩耗的人。在他们伤怀唏嘘的时间中。慢了一节的中国邮政系统给他们寄来了前不久他们的朋友从安阳寄来的〃我要回京〃的短信,他们又惊又喜,以为先前的消息是假的。
  但消息是真的。
  诗人郭小川死的那天,北京全城正公开欢庆四人帮的历史胜利。变幻莫测的动荡岁月并未完全结束。
  在以后的二十年中,中国的历史和文学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变动——经济、伦理与思想文化。与过去的岁月相比,时代在昂首前进的过程中,冷漠地将诗歌摔到了屋子的角落。
  这一方面既由于新的被称道的诗人那些可笑的诗歌谁也不愿多看,另一方面也由于那些最优秀的诗人不是死去,就是脱离了养育他们的、辽阔而多难的土壤。
  那天,熬过了多少困苦的女记者金凤正随着《人民日报》队伍在大街上游行,到处看到兴高采烈的、洋溢着喜庆笑脸的人们,那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狂喜。突然间,报社有人挤过来说:〃小川死了……〃〃他夜里兴奋地吸烟,睡着了把被子点着了……〃
  金凤走在人流中想了很多很多,不自觉地流出热泪,最后自持不住,在游行队伍中痛哭失声。
  去世的消息欲发在《人民日报》,却由于级别问题受阻。他的老上级王震亲自找人协商。不久后,王震又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
  在北京等待郭小川的,可能是文化部长这样一个位置。
  对于文学的看法,也许只有那些曾经患难、了解国家、在政治与底层人民的洪流中战斗和生活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郭小川的死,与周扬寂寞的老年生活一样,是真正开始适合作主流地位的文化领导人的失去。他们的胸怀再不是过去的胸怀了。
  看看今日喉舌的气度,我们不能不想到郭小川在去世前一年写《秋歌》中的话:〃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化烟,烟气腾空;
  但愿它像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我看见一种广阔的联想美

——从莱辛说起 
  作为美学家的莱辛与作为剧评家的莱辛是一个整体,如果说他那本《汉堡剧评》取得了戏剧界一个最大的荣誉的话,那么同样的荣誉也赋予了莱辛一个旧绅士式的美学标准。
  这个标准是什么,用简明的话说,就是提倡有限制的美。这种美是正在发展中尚未达到顶点与极盛时期的美,是那种能够引起人们联想与神秘的感官印象的美,是压抑着的人世间的力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