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区的石油运输。
l942年,经过党和工人阶级的英勇奋斗,那些已经丧失的生产能力正在成功地得到补偿。我国的军事工业基地虽然缩小了,然而,军事生产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巨大的极其艰苦的努力过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变成红军军事技术装备的主要供应地。1942年第四季度与1940年同期相比,各种重要军工产品的生产在乌拉尔增加了5倍多,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增加了27倍,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增加了9倍。
在军事工业的发展以及红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供应上,乌拉尔占有尤其重要的位置。那里诞生了许多新的机器制造部门——坦克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轴承和电机等。乌拉尔工业生产了百分之八十的中型坦克,百分之百的重型坦克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弹药,以及大部分航空和炮兵的产品。乌拉尔钢铁工业作为战时的主要基地,向所有机器制造部门提供了优质钢材。
在我国东部的其它地区,生产局面也已形成。西伯利亚地区正在大规模的发展专门生产飞机、坦克及其它武器和技术装备的机器制造业。这里的有色金属工业不断扩大,锌的生产已逐渐形成并已组织起铝和锡的生产。在中亚和哈萨克地区建立了黑色冶金基地,并不断发展有色金属工业,钼的生产和其它工业部门的生产也有了进—步的增长。
在准备战胜法西斯侵略的过程中,苏联人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到1942年,苏联的军事工业不仅恢复了损失的那一部分生产能力,而且还大大地超过了原先的规模。在这段时间里,疏散到东部地区的1200个企业发挥了作用。它们中有245个机器制造厂,54个黑色和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另外还有840个新的工厂投入了生产。但是无论是生产的规模,还是它的各项质量指标,还不能完全满足同希特勒德国这样强大的敌人斗争的需要。红军仍然感到各种技术兵器的不足,尤其是坦克和飞机。必须不断加快军事生产的步伐,而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和加强发展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以制造各种现代化的飞机和坦克。并迅速提高各种火炮、迫击炮,反坦克枪、手榴弹和弹药的产量。在这方面进行的大量工作正在不断取得积极的成果。
苏联东部地区军事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即电力供应基地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消除工业需求与发电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状态。要求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得不限制一些民用部门的用电量,优先供应给军工、钢铁和采煤工业。
与此同时,扩大各发电站能力的基本建设也在紧张进行,并很快收到了显将的效果。这样,1942年各地发电站的装机容尼提高到l千1百万千瓦(1940年为6百万千瓦)。但是1942年,我国整个电力工业的处境仍然十分困难。
国家的燃料供应同样也面临着严重困难。工业和交通运输向东部转移,敌人占领我国的重要的产煤区(莫斯科近郊,主要是顿涅茨煤田区),北高加索的战事又引起了迈科普和格罗兹内依地区石油产量的暂时下降,所有这些造成了燃料供应的紧张局面。尽管现在条件好得多,但是燃料问题仍象在国内战争时期那样,又成了我国一个极为尖锐和困难的问题。
苏联政府不得不制定出严格的燃料消耗制度。煤炭的供应优先满足铁路运输和电站的需要,并保障各军工企业大大增长的煤炭需求。
在努力提高煤产量的奋战中,加入到东部地区采煤工人行列中的顿巴斯矿工们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操作方法。在工业战线的其它部门里,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几十万工人由老工业区——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等地疏散到了深远的后方,补充了当地的工人队伍,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
截至1942年底,巴什基里亚、乌赫塔和萨哈林岛北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已大幅度提高。尽管煤炭和石油的增产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已基本能够保障军工、电力、运输所需的燃料。
在战争条件下,由于军事生产对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全力扩大冶金工业的生产能力就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例如,仅1942年生产各种弹药就消耗183万8千吨黑色金属,而1940年,用于此项的只有83万吨。
由于敌人占领了扎波罗热和顿巴斯,黑色冶金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黑色冶金工业的生产仍在不断发展,它的产品被优先分配给军工各企业。
此外,在战前,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大部分只生产普通钢,这一点也严重阻碍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为了保障重要军事装备的生产,必须大量增产优质钢和用于制造装甲板等多种用途的优质轧制钢材。这样就必须改变东部地区冶金工业的生产方向。这项改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1942年1月,仅乌拉尔一个地区生产的装甲钢,就达到了战前全国所有钢铁企业年产量的一半。
钢材问题得到了解决。1942年,仅苏联东部地区生产的优质钢材就超过1940年全国所有地区(包括南部产钢区)钢材总产量的百分之六。1942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的炮弹毛坯和装甲板同1940年相比增长了0·8倍,这个时期的普通钢材生产大幅度下降,然而钢材生产中,优质钢却提高了1·6倍。这一年,在全部轧制钢材中,除其它生产用途之外,约有百分之七十用于军事工业的生产。
在严酷的1942年,军事工业所需钢铁材供应不足,这大大影响到了武器和弹药的产量。苏维埃青年在共青团员们的组织和感召下,收集了160万吨废钢铁,用这些材料可以制造出一万辆重型坦克、五万门中口径火炮,500万发76毫米炮弹,1百万发重型迫击炮弹和20万颗爆破弹。
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工人革新者们通过创作性的合作,共同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这些题目与航空、火炮、坦克和军工各部门急需的优质钢生产密切相关。在巨型平炉中熔炼装甲钢和其它各种优质钢的新方法得到了掌握和应用(取代了电炉或小容量炉)。
军工生产的不断增长要求努力节约钢材,并在黑色和有色金属轧材的使用上,尽对能用长线产品来代替短缺产品。譬如,在制造各种火炮时所需的锦钢高合金钢就是采用的代用品。这种代用钠材不合或只含少量镍和铝。这样就节省了稀缺的镍、钼铁合金。
兵器的不断发展也振兴了无线电、雷达和火箭喷气技术。
几百万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不断增长军工生产。克服了前进上的重重困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由于不断动员大批男子参加军队,以及由于德国法西斯军队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使苏联丧失了大片新的领土。因而工人和职员人数在不断下降。1942年初,仅是恢复那些后撤企业并使之达到最大生产能力这一项。就缺额500万名工人。
战时残酷环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收苏联人直接参加军工生产。要动员那些末参加城乡社会劳动的居民做为工人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为国民经济服务。1943年2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项《关于暂时动员城市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参加生产和建设》的命令。应动员那些不在国家企事业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男人动员的年令从16—55岁,妇女从16—45岁。被动员的人在各居民点登记和招收,然后分配他们参加各种生产和建设,首先是航空、坦克、武器弹药、以及钢铁、化学燃料等工业部门的建设。
1943年,职工统计分配委员会和它的地方组织向工业、建筑工程、交通运输输送了565·9万城市劳动人口和16·8万农村劳动人口,共计733·9万人。
如果说,全国工人和职工的总人数下降了,那么,苏联东部地区的工人和职工人数则是上升了。这是改变生产部局的必然结果。为保证工业的正常生产,要有相当数量的正式职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量增加妇女和未成年者的就业人数。
妇女在工业企业中的就业人数不断增长。例如,1942年11月,航空工业中的妇女人数占所有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六,12月为百分之四十点五。至1941年3月1日,在矿井中工作的有百分之二十六点八是妇女,而年终则达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在电力工业部门工作的妇女最多,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九。由于包括妇女和未成年者在内的大批工人补充到生产中来,于是就出现了全国性的大问题,即在短期内对这些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生产训练和实际锻炼。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对培训工人干部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在战时条件下,训练生产人员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在斯达汉诺夫学校和各种训练班进行短期培训以及让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带新工人。例如,1942年,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就培训了14548人,库兹涅茨克钢铁联合企业培训了9160人。黑色冶金各企业1942年共培训了136015人。同年的第—季度中,煤炭工夜共培训采矿工人8339人,第二季度27106人,第三季度33377人,第四季度35781人。这样在1942年,全国工业在生产中,培训了126万人,并提高了251·2万人的专业技能。
在保障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后备役体系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来源。1942年,各工厂的技校以及技工和铁路事业学校共培养出56·9万人。劳动后备役的学生经过短期培训在各技校、工厂学校以及各企业车间里做工,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尽管战时的条件非常艰苫,并且大批新的末受过系统训练的干部参加生产,但是劳动纪律和劳动生产率仍然不断增长。1942年,整个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与1941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十九,航空工业的增长超过百分之三十,兵器工业为百分之十五,重型机器制造业百分之十一,坦克工业为百分之三十八,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