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处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婆媳相处之道-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总算解脱了。
从我在医院生完楠楠回到自己的家,婆婆就跟了过来,和我一起带楠楠。
生楠楠前,我和婆婆的关系虽还不到亲如母女的地步,但远比一般的婆媳关系要好得多。因此,她要帮我带楠楠,我还是很抱有希望的,对她的经验也很是相信。毕竟,她曾自己带大了四个子女,而且全都发育的很健康,也都很有出息。而我当时仅有的一点育儿知识还都是从医生、书本和网上学来的。
但渐渐地,我对婆婆失去了信任……
在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就主张我晚开奶,说母亲头几天的奶不能给小孩儿吃,结果我的乳房涨得难受,最后奶被生生地憋了回去,楠楠只能喝奶粉。她还不准我刷牙、洗头、洗澡。由于医生一再强调要注意个人卫生,所以我才没有听她的。
楠楠刚出生时,婆婆说小孩儿不能睡高枕头,我便依了她,用她特制的小枕头给楠楠枕着睡觉。有一天,有个姐们儿到我家来玩儿,儿她的小孩儿已经四岁了。她无意中看见楠楠在吐奶,忙惊呼:“你给他垫的枕头也太矮了吧?”闻听此言,我当即给楠楠换了一个比较高的枕头。结果,楠楠以后还真很少有在床上吐奶的时候了。
医生交代要按时给小孩儿喂奶。婆婆则认为楠楠小,他什么时候饿,就什么时候给他吃。而每次我要给女儿喝水时她也不同意,说是渴了也要喝奶粉,反正奶也是稀的。
婆婆当时是用奶瓶给楠楠冲奶,然后用小勺子喂奶给楠楠喝。她说这样不会给楠楠养成叼奶嘴的习惯。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她才勉强同意给楠楠用奶瓶。
就说用奶瓶冲奶这件事吧。婆婆每次都是拿过冲完后的奶瓶放进自己的嘴里,感受一下奶冲得烫不烫。我第一次看见她这样做时,感到很惊讶,就对她说:“试奶的温度用手背就能感觉很准。您尽管每天都刷牙,但嘴里还是会有许多细菌,会传染给楠楠的。”婆婆就很不耐烦地对我说:“我又没病,拿什么传染给楠楠?我的四个儿女都是我这样带过来的,你老公有病吗?……”
为这件事,我和婆婆闹得很不愉快。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习惯把楠楠当天用过的小碗、小勺、奶瓶、奶嘴放进锅里煮一煮,至少十分钟的消毒;而婆婆只是把孙子的奶瓶、奶嘴先用自来水冲一遍,再用开水烫一下就行了。婆婆说一个星期煮一次足矣,意思是我太浪费煤气和水了。我一再向她解释,专家说小孩的饮食用具要注意经常消毒,才不会导致小孩得口腔疾病。婆婆很是不以为然,总说专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直到楠楠有一次真的嘴里生了疮,难受得老是哭闹,婆婆才不再说什么。
我总希望让楠楠从小培养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有一次,喝粥的时候,我给了楠楠一把小勺,试着让他自己吃。尽管他把粥洒得脸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可儿子全然不顾,仍然吃得有滋有味。我当时就想,按照这个速度调教,楠楠到了1岁半左右的时候也许就会自己吃饭了。但婆婆却对我的做法不屑一顾,认为现在楠楠什么也不懂,我做的是无用功。她觉得吃饭这种事小孩儿到时候自己就会了,用不着特意培养。她总担心小孩儿自己吃会吃不饱。但我在想,给楠楠一个锻炼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
我想归想,却始终无法得到婆婆的认同。为此,我颇感郁闷。
楠楠到了三岁,我把他送到了幼儿园。据老师讲,楠楠刚来的时候,有好几天不好好吃饭,后来可能是小朋友之间相互比着吃的缘故吧,楠楠渐渐适应自己吃饭了。我高兴没几天,在一次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上午我婆婆自带了三床被子送到了幼儿园,告诉老师,每天中午孩子睡觉的时候,要根据当天的气温不同给孙子换上不同厚薄的被子。同时,还递给老师一张纸条,上面标明了十五种孙子不爱吃的食物。老师当时真有些哭笑不得,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奶奶。老师说,幼儿园里薄厚被子都有,老师会根据气温变化考虑更换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根本不用担心。另外,孩子们每天所吃的饭菜,都是进行过合理的营养比例计算的,足够一天的营养和热量,同时,也兼顾了荤素菜的搭配。一般情况下,孩子爱吃的多吃些,不爱吃的少吃些,这都很正常,但我们不鼓励偏食。要是每个家长都像你婆婆这样递条子,不让孩子吃这吃那,幼儿园就没法开了,那岂不是乱成一锅粥?在这方面,家长要和幼儿园密切配合。我让老公把这话转给婆婆,听说她很不高兴,埋怨老师说话不负责任,没有爱心,如果老师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就不打算让楠楠去幼儿园了。
楠楠每晚回到家,婆婆照样还是要喂他吃饭。结果,楠楠在幼儿园自己吃的很好,到了家宁可饿着也不肯自己动手吃了。我告诉婆婆,楠楠现在已经能自己吃饭了,您就让他自己吃吧!婆婆说,你自己懒就承认你自己懒,别找辙,我喂楠楠碍着你的事了吗?
有一次,婆婆在给楠楠剥已蒸熟了的红薯皮儿,我看见后寻思:孩子也三岁多了,许多事情应该让他自己学着做了,做好做坏倒也无所谓,关键是该有意识地培养他独立动手的能力了。如果总是这样宠着他,什么都替他做,孩子也就懒得学,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到那时,不光家长着急,孩子也会埋怨家长的。
想到这儿,我就对婆婆说:“妈,您别操这心了,他要吃,您就让他自己慢慢学着剥皮儿,他也该学学了。您老给他干,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呀?”
婆婆闻听此言,抬起头来,脸上有些不悦地说:“你不干也就算了,哪儿那么多话?他这么小,能干些什么,再大点儿,你想让我管我还不管呐!”婆婆一边说着,一边接着剥皮儿。
我看着婆婆那张有些耷拉的脸,看着婆婆那双有些污垢的手,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徒增自己的烦恼。而此时,自己心中的火气又一时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也不知哪来的一股力量,我竟冲着婆婆喊道:“您不要再剥了,您的手不比红薯皮干净!”
闻听此言,婆婆的手停住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两眼直直地盯着我,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这时有些后悔,显然,我在极不冷静的心态下说出的话语,已深深刺痛了婆婆的心……
就为这,婆婆一气之下回老家了……


不可忽视的亲子教育


若干年以来,我国不少年轻父母,或因出国淘金、或因异地经商,别无选择地把子女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形成了基本以隔代家庭教育为主的框架。而正是这一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婆媳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子女出外工作,做婆婆的在抚养晚辈的时候较以前更加当心,不敢深说,不敢放手,惟恐孩子有所闪失,惟恐孩子受到委屈,所以事事包办、时时呵护,甚至当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了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子辈。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惟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同时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大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成了懦弱、自卑、懒惰的生活低能儿。特别是婆婆若再有不良的言语习惯、行为做派,肯定也被孩子学到了家,并深入骨髓。假若婆婆与媳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了分歧,并暴露于孩子的面前,那么,“见风使舵”的投机心理也将被孩子灵活运用。
隔代教育永远不能取代父母的亲子教育,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应该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以上两者的任何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所以抚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与责任。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自己有多么忙,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劳动,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千万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这是对孩子的未来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作为爷爷、奶奶,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要懂得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要注意以身作则,切记不要把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再传给晚辈。也不要把自己对媳妇或儿子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和媳妇在教育方面的分歧,让孩子看在眼里。“狡黠”的孩子就会利用两代长辈的分歧,知道什么时候该“屈服”,什么时候可以继续耍赖,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就弄得一团糟,父母在孩子面前就会丧失威信。
遇到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时,婆婆和媳妇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择善施教,绝不可互相指责,让对方下不来台。婆婆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媳妇要首先检查自己在其中有没有做得不够和疏忽的地方,要心平气和地与婆婆进行交谈,说出你的想法和观点,千万不要为此埋怨婆婆,更不能带着孩子疏远婆婆。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能与婆婆形成合力,那么,就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远离别令我无奈的选择(1)


按常理讲,孩子应该是家庭和睦的桥梁,而不应成为家庭争执的导火索。而我的儿子恰恰是我和婆婆闹翻的直接原因。
没有人知道,雅兰当年为什么会带着小培培不辞而别,远走他乡。
倒是有人记得,多日见不到孙子的婆婆,当初急得像疯了一样地每天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城近郊区。这一找就是半年多,直到眼泪哭干了,腿脚跑细了,心里没有希望了,才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