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那些破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的那些破事-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柴荣的时代结束了,下一个将是谁的时代,难道是刚继位的柴宗训吗?
(写到这里有些沉重,不过我认为以后赵匡胤的做法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还是非常可取的。赵匡胤的统一思路和柴荣不同,赵匡胤相对来说更加稳重。如果说柴荣是浪漫主义的奇才,那赵匡胤便是现实主义的伟大执行者。而对于人们的影响而言,浪漫主义者总是比现实主义者更受欢迎。赵匡胤要走向前台了,我对他的评价是,与柴荣是同一级别的,只是略高那么一点点。)
十二、五代的终结者
    柴荣总算死了,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对于他们来说,这么一位有开拓之心的君主死了,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多苟延残喘一阵子了。因为即位的柴宗训不过是个才七岁的孩子,就算他确有才干,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柴宗训即位多少也有一些突然性,而且以他的年龄是不可能主政的。权力落到谁的手上,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文人,还有那位符太后,不过那三个辅臣都是文人,符太后的皇后以及后来的太后都是刚当上不久,威望似乎差了点。对了,还有一个武将韩通,韩通也算是个人才,对柴荣也是够忠心,只是性刚而寡谋。
柴宗训即位,本来是要任免新臣子的,但是范质、王溥等人不让,虽然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但是我认为他们还是怕挤掉了他们的位置,说实话,他们这些也不能说是奸臣,只是他们的能力有限,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的取向,我认为应该是功名。
柴荣死后,北汉主刘承钧又有些想法了,想想这契丹连丢三关,难道他们不想夺回吗?如果能趁后周柴荣新死发动反击,不要说能收回三关,就算是打回开封,重兴“大汉”也是有可能的。连忙向契丹方面商议此事,契丹连丢数城,自然也是想趁机来捞点好处。
契丹发动大军要开始进攻了,后周的朝廷要做出一个决断了。派谁去,其实人选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李筠、符彦卿、张永德、李重进等人都是好的人选。不过由于信任危机问题,张永德、李重进两人恐怕得落选。李筠的能力也不差,但这时他只是北面的一员大将,朝中的势力似乎差了点,加上他是个藩镇,鉴于五代多被藩镇夺去政权的现状。李筠落选了。符彦卿可是将门之后,能力应该不差,而且他的两个女儿都做过柴荣的皇后,而且现在的太后就是他的女儿,似乎他的条件应该够格了吧。不过他那个太后女儿没当多久,威望还不够,如果用自己的亲爹,朝臣们那是通不过的。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个人是非常好的人选,他就是禁军统领赵匡胤。赵匡胤这个非常有心机,加上功也立了不少。他当时手下已经有了一大批的人才,比如说赵普、石守信等人。另外他和朝中大臣或实权派人物也是关系挺不错,他与张永德、韩令坤、符彦卿,慕容延钊等人关系也很不错。另外范质等人不过是书生而已,哪里能对他有什么威胁。赵匡胤在柴荣死后,他认为自己的机会也许快到了,自己掌握了禁军,而且很多节度使都是自己的好朋友。正所谓“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乎!”
但是如果赵匡胤直接进行夺权行动,众人会不会服他,他认为还没有把握,在听到契丹来犯之时赵匡胤突然猛醒,这真是个好机会。八年多前的一幕在他眼前闪过,后周的太祖皇帝郭威是如何夺得天下,我赵匡胤也可以来学习一把。赵氏三人团成员赵匡胤、赵光义、赵普很快就定了这条妙计。
赵匡胤终于被任免去讨伐契丹了,真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了。等到赵匡胤所率大军到了陈桥驿站这个地方,突然就不走。于是乎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大剧就此上演了。
这天夜里五更天的时候,军士们似乎是自动集合到了驿门前。都说应该让点检为天子,也就是让赵匡胤当皇帝,有人出来制止,但是军士不干。到了快天亮的时候,赵光义才挤进去叫赵匡胤起床。(真佩服赵匡胤,外面乱纷纷的,他居然能睡得着。真不愧为太祖)好了,赵匡胤起来了,各军的校尉等人都拿着刀排了开了来。众人齐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当时赵匡胤除了是殿前都点检之外,还是检校太尉)也许赵匡胤还准备谦虚几句,军士们就把黄袍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众人皆跪拜,大呼赵匡胤为万岁。并扶赵匡胤上马。赵匡胤开始表现了非常强的政治才干,他第一句话便问:“诸位既然奉我为主,那么我的号令各位能不能服从呢。”众人皆下马说:“我们都惟命是从。”赵匡胤第二句话也是特别有水平,他说:“太后,皇上,以前他们是我们君王,我们还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惊扰他们;大臣们以前和我同朝为官,不要侵犯他们;国库的库银,和一些百姓的财物,不要去抢夺它们。奉令者重赏,违令者斩。”于是诸军都很整齐地准备往京师进发了,当然这契丹相对来说就……嘿嘿!
这个时候,韩通知道此事之后,连忙要赶回京师,进而来讨伐赵匡胤。一直吃赵匡胤饭的王彦升出来劫杀韩通,当然不能让他返回京师。韩通此刻虽然知道赵匡胤的势力非常大了,但是却并没有选择和赵匡胤合作,还是选择尽忠于旧主。结果被王彦升截杀在了门外。王彦升为了斩草除根,又把韩通全家都杀了。
在杀了韩通之后,赵匡胤大军非常顺利地便进入了开封。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赵匡胤要干吗了?有时真是认为赵匡胤才是郭威的真正接班人,而柴荣只不过是个过渡阶段。
到了这个地步,朝中的太后、皇帝以及大臣还能干什么。符太后刚立不久,柴宗训年纪太小,范质等人都只是文臣。还能怎么办,符太后只得让范质先去看看情况到底是是糟糕到了那种地步。范质只得奉命前往赵营,赵匡胤见范质来了,这时太祖又开始表演了,呜咽流涕说:“我也是没办法呀,您瞧瞧这事,怎么会变成这样了。”范质还以为有点希望还想说点什么。但他实在不明白,赵匡胤只是自己充好人,而坏人形象自然要让手下都做。果然,将领罗彦环就拿着剑指着范质说:“我们没有明主,今天我们一定要得到真正的明主。”范质看了看左右陪他一同前来的大臣,他们一伙都是文臣,那里经得住这种架式,只有赶快拜了拜这位新主子。
符太后和柴宗训知道谁都指望不上了,除了将皇位禅让,还能如何。
赵匡胤“照例”地“推让”一下,很快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对于柴氏后人也没有太多的杀戮,他依然奉符太后为周太后,柴宗训为郑王,并保留了柴家宗庙。和郭威的做法太像了。当然这种善待也许只是表面现象,柴宗训二十岁就死了。也许有点奇怪吧。
前面也许我们还在为这后周的天子最后应该是姓郭还是姓柴有些困惑,但是赵匡胤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后周没有了,取代他的将是宋。
对于外面的各国势力来说,年富力强的赵匡胤远比年少的柴守训来得可怕。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当然没有忘记奖赏功臣。赵光义、赵普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另外还有石守信,慕容延钊等人也功不可没。当然还有一位功臣,他就是杀死韩通的王彦升。王彦升也是没摸透赵太祖的心思,这人竟然敢在京师胡作非为,赵匡胤为了稳定人心,刚好要杀一个人来稳定人心,就你了。王彦升,去死吧你。好了,王彦升杀了,至于韩通,人家毕竟是前朝旧臣,也还算忠心,赠韩通中书令,命以礼收葬。至于前朝的老臣们,能留用还留用吧,当然最要紧的几个部门还得安排上自己的人。以周宰相范质依前守司徒、兼侍中,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吴廷祚同中书门下二品。
赵匡胤总算是比较顺利地取代了后周的天下。但其实说白了,赵匡胤不过是抢了人家孤儿寡母的天下罢了。有时候一个人的死亡,就导致了这个家族的衰败,但有时也恰恰成就了另一个人。各国的使节也纷纷来朝,想看一下这位新的中原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匡胤此人出生在一个军人的家庭,擅长弓马,而且这人十分走运。后来在郭威讨伐李守贞时加入郭威军,在经历了让人震动的澶州兵变之后,赵匡胤终于知道作为一个军人原来还要有计谋的。后来他碰上一个英主柴荣,所以他也有了较快的提升的速度,而且很快就成了禁军中的一员大将。柴荣鉴于五代各朝被藩镇夺权,特别加强了禁军,但是却没想到,如此反而是帮上了赵匡胤的大忙。赵匡胤当上天子以后,马上就废了殿前都点检这个官职,免得别人也来个点检当天子。他进一步将禁军加强,但是在禁军编排方式上,彻底改变了一将固定带上一支军队的传统,而是要不断进行调换,不能让将兵太过熟悉。有时赵匡胤真的很矛盾,既要用这些兵来夺取天下,又要让这些人对自己不造成威胁。实在是个难题,他不能让宋成为第六代。
但是柴荣没能完成的统一事业,赵匡胤将继续去把他完成,但是赵匡胤虽然当了皇帝,但后周依然有一些旧臣对他不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