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军队南下的步伐。

在越南战争正式打响的二天前,相关测绘部队奉命全部拉上边界作紧急地图修测,与此同时,从内地军区调入精锐部队,号称30万,全部遁入新源县等地的山林区待命。新疆军区随升格为乌鲁木齐军区,沿中苏边界30公里以内坚壁清野,房屋锁门、人员全部撤尽;伊宁市等及各生产兵团中小学生向内地大疏散,县城、农场团部及伊宁市的城区没有闲逛之人,市场、商场冷冷清清。

戚度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正在第一线。那几天新疆地区天气反常,天山以北从乌鲁木齐到新疆最大的“天池”赛里木湖沿途的气温达零下30-40度;果子沟以西平原地区也下了往年不多见的中雪。乌伊公路柏油路面敷着一层薄冰、光亮极滑,军车装载着士兵、军火和劈为半片的冻猪肉,不断地向西挺进,车身及方向盘时常打滑偏甩。而向东是则是不断运送疏散群众和学生的大五○拖拉机,没有棚布,孩子们蹲挤在车板上红扑扑的脸上眼睛睁得老大。由于驾驶员警惕性特别高、蒙之天佑,真还从来未见车祸发生。

一线的各个边防站的战斗都昼夜潜伏在前沿地堡内观察。那些日子里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比往常明显加剧、升级,每天都有集团坦克向中国前沿压来,武装直升机在边境线的上空盘旋,夜间在对面演习火光冲天。军区司令员和各级指挥官稍有空就视察各部队,作战地布置和战前鼓劲,因而许多部队的同志都亲自目睹了将军们的飒爽英姿和铿锵有力的演讲。军车到哪都无票任意加油,伊宁市商场原价200的大收音机10元一台。当年军车疾行、呜啸而过的情景至今仍令戚度感到揪心。

凭心而论中国军队在新疆地区的部署不可谓不雄厚,到了80年代初期,新疆军区管辖2个军级军区,8个野战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连同军区直属的通信团、工兵团、汽车团和独立部队,仅野战部队便有30多万人之多。此外还有3个守备师、3个独立守备团以及13个边防团和1个独立边防营。单纯从兵力角度而言,对假想敌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但是新疆地域辽阔,千里边防线之上部署的各边防团基本上部署在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很多边防连都在海拔超过三千五百米的雪山上,而且面对的敌情更是异常的复杂。因此各边防团的编制也颇为特殊,除了下辖有边防连以外,还有特务连、步兵连、通信连;既有团、营、连编制的,也有的团既有边防营也有直辖边防连,甚至营与营的编制也不一样。如边防2团的乌伦布拉格边防营,除了两个边防连外,还有一个通信连。边防13团驻守班公湖的有一个水上中队,号称“西海舰队”,这样的编程可能都是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因地制宜。

这些边防团的战士常年卧冰斗雪可以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但是一旦战争爆发他们所坚守的阵地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占据战略主动地位的苏联机械化部队分割包围甚至用优势火力所摧毁。二线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新**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将是苏联机械化部队最好的战场。一旦各主要国境口岸地区被突破,苏联的装甲部队将很快在北疆地区全面展开。在狼突鸱张之间将中国军队的防线撕裂。

“乌鲁木齐军区司令程完君同志指挥过珍宝岛战役……我相信他可以顺利完成军委所赋予的使命的。”面对戚度的忧虑,总参谋长曹阳沉默了片刻之后无奈的回答道。事实上在中苏两国之间战云密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领导层不可能没有考虑过新疆地区爆发战事的可能。按照战前所制定的相关预案,乌鲁木齐军区的任务是依托边境地区的国防工事逐次抵抗,消耗苏联方面的攻击力量。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大的战略方针,尽管此刻由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共同组成的苏联陆军第40集团军的8个师的兵力正被牵制于阿富汗战场。但是在得到了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支援之后,苏联方面在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手中仍有12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师的庞大兵力。

按照战前的估计苏联方面很可能以中亚军区所属第32集团军从塔城自治州地区方向突出新疆地区,直扑中国在新疆地区的石油工业新城―克拉玛依。而新组建的第45集团军则将从霍博尔塔那蒙古族自治州到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一线越过边境。与北路的突击集群会师于石河子方向,然后围攻乌鲁木齐。如果事态真的按预想的发展,那么在北疆地区将不可避免的发生一场决定中国西北地区命运的战略决战。

“针对苏联方面可能采取的行动,我方自1982年起已经对新疆地区的边防力量进行了逐级加强。乌鲁木齐军区所属13个边防团及9个独立边防营已经完成了编制升格,和东北、内蒙地区一样扩充为边防守备旅和独立边防团。”面对戚度的悲观预测,李祖康此刻拿起一支教鞭走到了悬挂在指挥中枢一侧墙上的巨幅军用地图前,逐一向在座的总参谋部领导指出乌鲁木齐军区一线边防部队的部署位置。

“应该说在敌可能发动进攻的各边境隘口,我方经过多年以来的国防建设已经形成了连贯的永备工事群。相信依托这些国防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敌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随着李祖康的教鞭所指,一条蜿蜒于中苏国境线上的钢铁可以说是跃然纸上。

“而针对敌方第一阶段的两个主要战略目标―克拉玛依和石河子,我方的态度是克拉玛依作为我西北石油重镇,虽然在战略上对我方持久抗击入侵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地处沙漠边陲客观上对防御作战存在诸多不利条件,因此将不作长期坚守的准备。而作为乌鲁木齐的西大门,北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此前的多次国防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在该地挡住侵略者的铁骑。对此乌鲁木齐军区长期以来也进行了大量预设战场准备的工作。”随着李祖康的教鞭所指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那座新兴城市―石河子。

“根据此前指定的战略预案,一旦战争爆发,乌鲁木齐军区方面将集中5到6个步兵师、1个高炮师、1个炮兵师的强大战略集群于石河子一线展开。连同新疆建设兵团的农8师、农6师、农12师、工程建设师、独立第222团的基干民兵,以20万以上的兵力与敌展开主力决战。而与此同时,新疆建设兵团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等地的驻屯部队应就地展开大范围的游击战袭扰敌后方据点,配合主力部队的正面会战。”李祖康说道这里不得不停顿了一下,毕竟石河子会战的结局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北疆的战略态势。

如果顺利的在这片由两代边防军人开垦出的绿洲挡住了苏联军队的进攻,那么整个北疆乃至整个西北的战略态度将得到极大改善。尽管自莫斯科自18世纪以来便通过步步推进的方式吞噬了哈萨克草原和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但是沙俄时代的军政合一的管理办法和强行的“边区俄罗斯化”政策最终都令结束了封建割据和军阀混战的中亚地区变得日益贫穷和落后。而自苏联建立以来,中亚地区5个加盟共和国的情况也谈不上有太大的改善。

尽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莫斯科的统治之下中亚的人口、交通和工业设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在莫斯科的全球战略之中,其重点仍在欧洲,因此中亚地区依旧扮演着沙俄时代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的双重角色。和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围绕着军事目的展开的各项建设最终大大削弱了当地经济的活力和多样性。

而更为复杂的是由于苏联中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的居民和邻国的少数民族在起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经济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长期以来莫斯科都千方百计利用这些条件,特别是民族和宗教等特点为它的全球扩张战略服务。因此在推行一贯的推行俄罗斯化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在有意识的扶植当地的民族主义思潮。

但是诚如列宁所批判的那样,民族主义或许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莫斯科当局通过在中亚地区设立众多专业电台,有计划地对邻国进行颠覆破坏性宣传的同时,事实上也促使当地民众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反感。因此可以说作为,又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战略基地和威胁中国西北的前哨。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尚不具备支持长期战争的能力。一旦苏联军队对新疆的进攻失利,那么莫斯科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基础将很可能出现动荡。

对此**并非没有考虑过在成功挫败苏联方面的进攻并给予其大量杀伤之后主动出击,变内线防御为外线进攻,将战火烧向敌国的领土,从而牵制莫斯科在其他方向的兵力,策应阿富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在西北战场上的当务之急仍是首先确保石河子会战的胜利,阻挡住苏联中亚方面军从两个方向上可能展开的钳型攻势。

“如果会战失利,那么形势的发展则将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新疆自治区首府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乌鲁木齐。放弃北疆地区向东疆的哈密甚至甘肃方向撤退。南疆军区部队和建设兵团各部则应作持久战的准备。扼守阿克苏、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放手发动群众,以游击战的形式牵制占领乌鲁木齐一线的苏联侵略者。”尽管战前作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中国军队的高层仍作好了在西北战线上最坏的打算。

从军事角度考虑乌鲁木齐可以说是易攻难守的死地,这座城市三面环山,其中北部平原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而一旦石河子会战失利,乌鲁木齐军区的主要机动兵力也必然遭遇重创,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强调一座城市的政治意义便显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按照**的前期部署北疆方向的局势发展便集中围绕到石河子会战的得失。



第八章:第二梯队(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