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太平!葫芦岛出事了!”而在一个坏消息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问题。比起一位中央政治局成员客观上“叛逃”的情况更糟糕的是中国将有可能失去发起核反击的能力。位于渤海西北岸的葫芦岛对于中国军事力量的结构而言意味着什么,林太平自然心知肚明。作为中国海军唯一一个正军级的军事基地,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这一点也自然逃不出莫斯科站前周密的情报搜集。

“你是对的!”在无线电终端的另一头,总参谋长曹阳不无痛惜的向林太平承认自己过去的武断。由于葫芦岛港深处中国最大内海的深处,不仅战时便于组织防御,平时舰艇行动可以保持隐蔽性,因此,这里成了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包括为核潜艇提供的最大洞库基地和训练基地等。'''CP|W:900|H:599|A:L'''(中国海基核打击的中坚力量―092级战略核潜艇)

所以在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之下,总参谋部曾提出过将中国海军最为珍贵的战略核潜艇集中到葫芦岛一线,毕竟渤海平均水深不过20米,即便是黄海平均水深都不过50米,不利于苏联大潜深的攻击型核潜艇的行动,将战略核潜艇龟缩到渤海湾内似乎可以造成一种“猛虎在山”之势。其次洞库基地可以为潜艇提供的是防空保护和修理的作用,战略核潜艇集中于葫芦岛也有助于防御苏联方面具有优势的空中突袭能力。

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林太平、戚度等年轻一代军官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核潜艇最安全的地方始终是在大海。如果停泊在基地之中迟早会被堵死。但是他们的意见当时却并没有得到中央军委的认可。而此时无情的事实却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地方。



第五章:换脑疑云(十)

“龙湾!龙湾在燃烧!”从被火光映红的葫芦岛内港水面之上挣扎着爬上岸的艾林奇双眼里满是绝望和悲痛的泪水。当兵多年在外,回家一趟,最亲切的莫过于让家里人叫一声自己的小名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国海军最为神秘的海军基地竟也有自己的小名呢。如果有人在葫芦湾海军基地附近问路,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不清楚。可是你要问这龙湾在什么地方,那就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看,那远处,最绿,树最多,最漂亮的地方便是。

也许是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从艾林奇来到这边海滨开始。他就逢人便问,有机会就打听,这龙湾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被叫开的。可是时至今日,多少个春秋过去,他所问到的人,包括一些和自己父亲同龄、号称“老龙湾”的叔叔和婶婶,也没有一个能给他一个令人满意、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个龙湾,我们基地这个亲切的小名,就像一个谜一样,一直深深地埋藏在艾林奇的心里。

艾林奇出生于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中国四川,身为一个中国火箭专家的儿子当他逐渐习惯于重庆那“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的气候之时,却又被父亲带着踏上那未知的旅途。第一次坐上江轮的艾林奇曾惊艳于三峡夔门的壮丽。江岸两侧壁立如削,高耸入云,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江轮从陡峭的岩壁间挤进去,脚下水流湍急,耳边山风呼啸,惊涛拍击,如山崩地裂一般。

“四川人说‘走出夔门便是龙’。希望祖国的核工业和我们都不要再回头了!”当年年幼的艾林奇还无法了解这些话的含义。只是记得同行的一位慈祥的伯伯同样兴致昂然的为他念了一首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万千险滩皆稳渡,水头如箭破夔门。”

多年之后当艾林奇自己也穿上了军装,才知道亲耳听到一位共和国国防部长情不自禁地念出一位共和国元帅的诗句是多么的难得。是啊,面对大江东去的宏阔气象,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千山万水,天地间,个人显得如此的渺小。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名往,一个革命者,难道不应该持有更为达观的人生态度吗?

在后来的岁月里艾林奇的命运便与葫芦岛、与中国的战略核潜艇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战略核潜艇对于实战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能隐秘而机动的进行水下发射,更关键它所搭载的洲际导弹是以固体燃料提供推力。第一代洲际导弹,大多都以液体燃料推动,体积大、加注时间长,存放在发射井里,在卫星侦察和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的今天,很容易被敌人摧毁。而固体燃料导弹则具备了体积小、机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和敌手玩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个隐蔽、机动的特点,注定了它在中国这样一个奉行后发制人战略的国家中特殊的地位。

因此早在5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就开始了;1967年,中国便已经决定研制与核潜艇配套的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更将它与洲际导弹、地球同步卫星一起列为三项重点突破的内容。但是计划的进展很慢,因为最初研制的导弹固体燃料推动力小,需要用潜艇将导弹拖到预定海底潜伏,然后发射,称为“半机动”,只能算是“一代半”产品,从国际上来看至多也就达到了美、苏两强50年代的水准。

但此时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直接向艾林奇的父亲建议,让海底蛟龙上陆是能够做到的,艾林奇的父亲认同了这个建议,也认同了提出这个大胆建议的人。不久,终于成功地进行了在区域性公路上用运输发射车发射固体地地导弹的飞行试验,中国的第二代导弹即固体导弹从此诞生。而那位年轻人也从此在这个领域之内名声雀起。

不过那些枯燥的理论和一次又一次百折不挠的反复试验与艾林奇的关系并不大。时光巧妙的把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在葫芦岛变成了一个必须为自己将来负责的成年人。作为一个“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中国军工家庭的后继者,艾林奇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并不多,要么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科研人员,要么就走入军营去操作或者保卫自己父亲的产品。在这两个选项之中,艾林奇选择了后者,他光荣的加入了人民海军,而又在冥冥之中被送回了葫芦岛。

而让艾林奇没想到的是,他心中这个的那个不解之谜,竟在军营之中找到了答案。那是一个春节的前夕,试验区要搞一个迎春晚会,宣传科长算是曾经看着艾林奇长大的长辈,于是就塞给了他几张好票,说,高兴,就去看看吧。艾林奇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军人了,对那些唱呀、跳呀,应该避而远之了。但是这次却是个例外,一是长辈的盛情,却之不恭;二也是因为他也从来还没看过自己身边的那些熟人上了台会是个什么样子。

幕启。掌声。台上台下一片火热。几个节目下来,不知不觉竟把艾林奇也溶了进去了。“下面请听,女声独唱。”报幕员圆润的嗓音。“演唱者,刘敏。”一个熟悉的名字顿时引起了艾林奇格外的关注。显然他还记得那个曾经一直跟着他奔跑的女孩。他下意识的使劲着鼓掌。

“第一支歌,’龙湾的传说’。”一时间艾林奇好像有些反映不过来了。难道说,还有别人也像我这样在探索“龙湾”这个谜?难道说,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音乐已经响起来了,艾林奇顾不上多想,集中精力听着歌词。“海风轻轻告诉我一个传说,青龙曾在这里住过。它吸足了清清的山泉,化为满山松柏,遍地花果。”美丽的歌喉和那动人的歌词使得艾林奇完全陶醉期间。

“哦,龙湾,古老的传说,哦,龙湾,美丽的传说。伴着松涛的琴声,唱起一支绿色的歌。”歌声的间奏,台下的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只有艾林奇没有鼓掌,也没有喝彩,眼睛盯着台上那盛装下几乎陌生的俏丽声音,心中期待着第二段歌词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白云悄悄告诉我,龙湾只是一个传说。青山不是青龙所化,是战士们的辛勤开拓。”后面的词艾林奇没有听进去。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高喊:我找到答案了,我找到答案了!实际上,艾林奇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其实也根本用不着再去找什么答案了。龙湾的传说,不仅古老、美丽,而且更动人。

这是因为所有在基地呆过的人都会知道,那怕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老班长也会告诉他这一点──我们的基地之所以会这样美丽,是在我们老司令员的带领下,几十年如一日,一代一代的官兵,一支手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试验靶场,另一支手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一方面,圆满地完成了多少试验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军营为家的战士。

总有一些新兵会傻傻地问,老司令为什么那么爱种树?老兵们总是会做出一副不屑的样子,那意思是说,这还叫问题吗!你会这样问自己吗:你为什么会爱自己的家?你为什么爱把自己的家收拾得那么利索?你不愿意让自己最喜欢的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吗?这一点,从每一个为基地建设出过力,从每一个以基地为自豪,从每一个陶醉在绿色海洋中的龙湾人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基地,对龙湾,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无可比拟的、难以言传的情感。'''CP|W:450|H:337|A:L'''(美丽的龙湾;希望我们笔下的故事永远不会发生)

但是此刻那个曾经美丽的家园却在熊熊的燃烧着,在艾林奇的注视之下逐渐的化为一片废墟。而他这个龙湾的保卫者此刻却只能无力的坐在海岸边默默垂泪。事实上葫芦岛和龙湾的整体防御体系曾经是那么的完美,完美到艾林奇曾天真的以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摧毁它。

从60年代起,北海舰队的潜艇支队是中国潜艇部队之中最强的一支,而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水下封锁渤海湾;而水面之上,中国从苏联进口的4艘驱逐舰,一落户便全部集中在北海舰队,而随后陆续建造的国产舰艇也优先配备于北海舰队之中。而该海区的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