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1984-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亚历山大三世虽然怀疑这一冒险的“巴德玛耶夫计划”可行性,但还是批准拨给巴德玛耶夫两百万金卢布,以便后者进行“将中国合并于俄国”的活动。1893年11月23日,“巴德玛耶夫商行”在圣彼得堡开业。这个所谓的“商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西藏和外蒙古为俄国政治势力扫清道路”。与此同时,巴德玛耶夫的地区“总办事处”也在沙俄西伯利亚城市赤塔开了张。

此后几年间,巴德玛耶夫不仅在赤塔大肆从事针对中国的分裂活动,而且秘密潜行到了外蒙古、北京等地,进行公然的颠覆活动。在巴德玛耶夫的纠集下,沙俄在中俄边界地带组成了一支侵略军,时刻准备武装入侵中国领土。在赤塔,巴德玛耶夫会见了中国西北各地的“名门望族”、喇嘛和王公,通过赠送骆驼、马匹、武器、弹药和金钱的方式,拉拢这些当地权贵并套取情报。

巴德玛耶夫还通过“赠送”巨款给中国寺庙等手段,诱使这些寺庙向他出售房屋,作为储存武器的仓库和俄国间谍的落脚之处,为将来的侵略活动做准备。与此同时,巴德玛耶夫又从赤塔派出多批武装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密探,进入中国内地刺探情报。其中,五十人前往库伦、二十人前往兰州、十人前往拉萨。这些密探向巴德玛耶夫发送了大批情报。根据这些“珍贵的情报”,巴德玛耶夫果断的认为:“将俄国的边界向东方扩展的时刻已经来到。”

事实上当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后元气大伤,而潜伏在十三世达赖喇嘛身边的沙俄间谍德尔智开始发挥作用,在他的影响下,十三世达赖喇嘛开始倾向于“联俄抗英”,通过拉拢西藏上层人士,莫斯科完全有可能不费一刀一枪地控制整个西藏。而作为一个传统的海权国家英国在亚洲中部的影响力远远无法与拥有百万陆军的沙俄相抗衡。

但是可惜此时克里姆林宫已经更换了主人,在迫切希望利用俄罗斯钳制崛起的日本以保全德国在远东势力范围的德皇威廉二世和俄罗斯外交大臣罗巴诺夫的影响之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脑子里涌现出了许多宏伟的计划:他要为俄国拿下满洲,将朝鲜合并于俄国。而中国西北则被作为了一个次要的方向而被忽略了。



第五章:换脑疑云(三)

而上帝在俄罗斯人错过了征服中国最好的机会之后,在百年的轮回之中似乎又变慷慨的起来。今天在俄罗斯帝国科学家帕拉斯起程去发现东方的起点之上,一架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正在遍布于伊尔库茨克市周边的军用机场之上等到着一批又一批哥萨克的后裔借助他们的翅膀,飞向中国的心脏地带。去征服那个代表着文明和财富的国度。

“第二批空降部队已经集结完毕,现在北京方面的我们的‘信号旗’已经成为了今夜我们能否结束这场战争的关键。”站在身为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克留奇科夫上将的身后,马特洛索夫大将不无担心的提醒道。尽管早在行动开始之前,克格勃方面不仅尽遣精锐,更对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过了无数次的针对性演练,但是这次任务的特殊性仍令马特洛索夫大将此刻仍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一次克格勃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信号旗”所担负的使命是在中国设防严密的首都去绑架其最高领导人之一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事实上在过去的岁月里克格勃也曾承担过几次类似的任务,在布达佩斯克格勃特工便成功的在苏联军队行动之前成功的将以纳吉政府的国防部长帕尔。马列特尔为首的匈牙利将军们控制在苏联驻军司令部之内,并成功逮捕了除了逃往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纳吉之外的几乎几乎最重要的“反革命分子”。不过那次行动是由克格勃主席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将军亲自执行的。

尽管这一幕富有传奇色彩,特别是伪装成苏联顾问的谢罗夫亲手逮捕曾站在“自由战士”一边的布达佩斯市警察局局长尚多尔。科帕奇,并告诉对方自己是克格勃主席,同时亲口许诺说:“我将把你吊死在布达佩斯最高的一棵树上。”但在荡气回肠之气也证明了在贝利亚生后,受到打压的克格勃在海外行动能力方面的确捉襟见肘。

而在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空军第24集团军的部队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机场,掩护了几百架运送部队和坦克的军用运输机的着陆的同时,杜布切克和捷克斯洛伐克主席团的大多数主要改革家遭到了逮捕,但是逮捕他们的是博古米尔。莫尔纳尔上校指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内卫部队。而在接下来的行动之中,克格勃的行动不如苏联军队直接,克格勃的武装小分队只是配合正规军揭露反革命分子,并迫使他们保持中立。

而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似乎都在拷问着克格勃,作为一个严密控制着苏联本土和东欧卫星国的情报组织,他们是否应该具备在先发制人控制一国首脑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跟在苏联陆军的坦克后面去收拾残局。因此从镇压“布拉格之春”开始,克格勃开始尝试组建属于自己的特别武装行动小组。但是对于大多数苏联政治局成员来说,这都是一敏感的禁区。因为谁都知道一旦这些秘密警察拥有了武装力量,那么首先会受到威胁的将可能是克里姆林宫。

因此这一计划一直到了1972年才得以实现,这一年的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这是自罗马奥运会12年后奥运会再次回到欧洲举行。但是这一次奥运会却一波三折。首先是大会开幕前夕,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到来,引起了非洲国家强烈的不满。一些非洲国家宣布,如果允许罗得西亚参赛,非洲则进行集体抵制。因事态愈演愈烈,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举行非常会议。

运动会原订于1972年8月26日至9月10日举行。由于9月5日5名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成员袭击奥运村的以色列选手,导致11名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遇害。大会被迫停办一天,顺延至9月11日结束。这在奥运会史上是第一次。这一事件发生后,虽然大会仍于9月6日继续举行,但以色列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因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提前离开了马德里。

针对这一情况,1974年7月日任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的尤里。安德罗波夫在克格勃主席柯尔莫哥洛夫授意之下在克格勃七局组建了代号为“阿尔法”的特种作战小组。不过这支直接隶属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特种部队在组建初期只有30名突击队员。尽管他们都是从克格勃和边防武装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但是规模决定了这支部队主要是为了应付苏联国内业已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打击劫机、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保卫预定于198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奥运会。

不过经过初建时期的摸索和积累,“阿尔法”特种部队在作战训练和日常管理以及武器装备配备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直到1976年12月,“阿尔法”特种部队队员们才在瑞士初试身手,顺利地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弗拉基米尔。布科夫斯基交换回智利共产党总书记科尔巴兰。

而1979年8月28日,“阿尔法”特种部队首次参加了作战行动。当时,一名恐怖分子携带炸药闻人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声称如果美国大使馆不派一架专机将其送往国外,就将大使馆炸掉。接到命令后,“阿尔法”特种部队迅速出击,将这名企图外逃的恐怖分子抓获,保住了大使馆的安全。尽管“阿尔法”小组干脆利落的首次行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次低烈度的战斗并不能说明“阿尔法”特种部队已经具备实战能力。

而在1979年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采取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奉命调赴战场的“阿尔法”小组参加了强攻战斗。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阿尔法”小组尽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击毙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阿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满足了克格勃主席柯尔莫哥洛夫的要求。

但事实上在强攻达鲁拉曼宫真正唱主角依旧还是阿尔巴特军区麾下的正规军,隶属于苏军总参侦察总局的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在行动中动员12辆T-62型主战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精锐伞兵,与他们相比“阿尔法”小组在整个晚上的战斗之中基本沦为了龙套。即便如此克格勃还付出了牺牲9名队员的代价。

对此克格勃方面不仅感到颜面无存,更对未来将在一些区域大国身上采取类似行动的前景感到空前的忧虑。毕竟阿富汗武装部队上下早已为莫斯科所控制,连总统阿明身边的厨师、医生都是克格勃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尔法”小组仍不能独力完成任务,这多少令克格勃主席柯尔莫哥洛夫感到由衷的不安。

为此1980年8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绝密支队”,专门用于在苏联境外从事秘密特工活动。新的特种部队取名为“信号旗”,对外名称是“苏联克格勃独立训练中心”。番号为35690,这也就意味着此后在苏联境外采取类似的行动将全部由这支编内的特种部队承担。

到1984年初“信号旗”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其中90%的队员是军官。对于那些渴望迈入其门坎的精英,“信号旗”的要求十分苛刻,淘汰率不亚于苏联军队的重点高等院校。入选对象主要来自国家安全机关、空降兵、边防军、中级军事院校优秀毕业学员和优秀年轻军官,年龄限制在22~27岁之间。挑选“信号旗”特种部队队员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外语水平。一般候选人要懂两种他国的语言。其中一门要精通,第二门应能借助词典翻译书面材料。如此一来,一般15~20个候选人之中才能选中1个。

入选之后的学员要在克格勃系统的侦察学院或克格勃的军官进修班重新进行特种教育培训。之后所有成员开始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