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育心理学-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的发展逻辑,探寻教学过程的各种不同方案,以便找到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运动的最有效的最有理想的依据的途径,这正是教学论的任务的实质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阐明教学过程的时间结构,找出教学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个环节及其特有的职能”。
  该书列举了中外哲学取向教学论提出的如下教学过程模式:
  1。 我国古代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 西方古代昆体良的“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
  3。 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 原苏联凯洛夫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5。 80年代后我国公认的教学过程阶段“引起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5页。)
  也有人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经过如下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上述教学过程模式对指导教学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科学取向教学论来看,哲学取向教学论关于教学过程的描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的依据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教师的经验,不能反映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和相应的教学过程。例如,如果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我国古代的教学过程描述,那么这里的描述反映了学,而未反映教,反映的学习只涉及“知识”的学习,未反映“技能”的学习。西方古代昆体良的模式反映动作技能的学习,未反映智慧技能的学习。赫尔巴特、凯洛夫和我国的教学过程描述只反映了“知识”学习,未反映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学习。用这些只反映了局部学习过程的模式来概括一般的教学过程显然是不适当的。
科学取向教学论的教学过程观及其教学设计含义
  加涅认为,学习有独立过程,因为没有教,学生也可以自学;教没有独立过程,因为教只是帮助学,教不能离开学。加涅根据对学习理论含义的反思,提出了教学事件的概念。他说:“一般来说教学包括一套外在于学生的、设计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过程的事件……在多数情况下,教学事件必须由教学设计者或教师作出审慎的安排。这些事件的确切形式(通常是对学生的交流)一般来说并非适用于所有课,而且必须依据每一个学习目标来确定。”(高觉敷、叶浩生主编:《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依据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加涅认为,单一学习活动要经历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提取、反应组织、反馈七个步骤,此外还有执行控制过程参与。据此他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事件及其顺序(详见表13…2)。
                           表13…2  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联系
         教  学  事  件
   与学习过程的联系
1、引起注意
2、告知学生目标
3、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作业
7、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8、评价作业
9、促进保持和迁移
接受各种神经冲动
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把先前的学习提取到工作记忆中
突出有助于选择性知觉的特征
语义编码,提取线索
激活反应组织
建立强化
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加涅的教学事件没有区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差异。皮连生在其所著《智育心理学》(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8页。)中首次提出了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义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模型,并在随后的教改实验中进行了运用研究。研究表明,该学习与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科学化。

图13…1 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
  图13…1的学与教过程模型可以概括为“六步三阶段教学”模型。图中1~4步为学与教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学与教的目的是解决新知识的理解问题。所谓理解,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是新知识(或新信息)进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适当部位;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说,是新信息进入原有知识网络并进行新的编码和组织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与教必须符合信息加工的基本条件。这就是图13…1中的前四步,即1。学习者的注意和对学习结果的预期;2。激活原有知识;3。选择性地知觉外界呈现的新信息;4。积极地将新信息与个人原有的相关知识(包括表象、概念原理和事实等)联系起来,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的目的。图中第五和第六步各代表学与教的一个阶段。第五步代表知识的巩固或转化阶段,第六步代表知识的提取与运用阶段。
  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六步三阶段模型,缺少任何一步,或者学习不能发生,或者学习虽然发生,但不能转化或持久保持。
  如果把教学过程仅仅看成六步三阶段,则新的教学过程模型同历史上的教学过程模型和我国当前流行的教学过程模型在形式上差别不大。新的教学过程模型与传统教学过程模型的明显区别在于:第一,传统教学过程模型着眼于教师的行为,新的教学过程模型着眼于师生双向活动。严格地说,我们的教学过程模型应被称为“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该模型认为,教无独立过程,它是学习的外部条件,为学服务。离开了学,就没有教。第二,传统教学过程模型没有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新的教学过程模型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自第五步开始,学与教分为两支,左边的一支代表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右边的一支代表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所以可以进一步把新的教学模型概括为“六步三段两分支”学与教过程模型。
  尽管新的教学过程模型有许多优点,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关系的原理,反映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学习思想,能较满意地解释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异同,但它不能解释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学与教。所以,我们这里谈论的教学只是中小学各学科知识、技能或策略的教学,未涉及情感领域的教学。
反映学习条件的教学原则、方法观及其教学设计的含义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原则和方法观及其局限性
  教学论在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以后,接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教。为了指导如何教,哲学取向教学论一般要阐述若干教学原则和介绍许多教学方法。例如,一本教学论教科书(黄甫全、王本陆编著:《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阐述了如下八条教学原则:
  1。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4。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5。 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原则;
  6。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7。 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8。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通常被介绍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在一定的哲学观指导下,总结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而提炼出来的,如辩证统一的教学原则对教学实践能提供一般指导,但其局限性是:这些原则和方法的提出缺乏科学学习论基础。所以当人们问: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这些原则和方法如何运用的问题时,哲学取向教学论的典型回答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据统计,现已整理出来的教学方法有700多种。面对数不胜数的教学方法,教师最后如何作出选择呢?没有学习分类研究理论的支持,教师是很难作出选择的。所以我国教师培训中常常发现,教师不愿意接受理论培训,却愿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看到的方法便于模仿,不必自行选择。
反映学习过程和条件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观
  教学原则和方法应反映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关于学习的过程如何决定教学过程,上面已经论述过了。这里将要从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条件的研究引出若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论告诉我们,学习的发生及其保持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学习条件有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一般条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学习,特殊条件是某种类型的学习所必需的。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公式是:
  学习成绩=f(M, IQ, K)。
  这里,M代表学习动机,IQ代表智商分数,K代表原有知识技能。这一公式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智商分数高低和原有知识技能成正相关。当外部条件保持不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智商水平越高,原有知识技能越丰富和巩固,则学习成绩将越好。
  可以将这一描述学习一般条件的公式转化为指导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三条原则:
  1。 好的教学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好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
  3。 好的教学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一条原则反映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动机属于学习情感因素,在新的学习中起催化剂作用,能加速与减慢学习过程。动机通过集中注意和增强努力来影响新的学习。好的教学应使学生通过学有所得带来信心与满足。
  第二条原则反映原有知识基础的重要性。此处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已掌握的事实、概念、原理、学习方法和技能。原有学习与新的学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原先的学习不只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快慢,它还决定新的学习是否能够出现。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