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育心理学-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1)有与神经元相似的结点(nodes)或单元,但它们与神经元不同,只有一种性质,即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神经元则有多种性质)。如果结点在高水平上被激活,则人可以意识到被激活的东西;结点也可以在低水平上被激活,此时人处于无意识状态。(2)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两个结点可以通过同时兴奋相联结,也可以通过一个兴奋与一个抑制的方式相联结。结点之间的这些联结是长时记忆的原材料。(3)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增强相似,联结加强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同时激活若干结点。
  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字母和词形的识别。就成人识别字母而言,字母有如下特征:横线、竖线、锐角、向右凸出的曲线和对角线。假定呈现某个字母,它激活了人脑中竖线和向右凸出的特征,因为成人无数次见过P、R和Q,所以这两个特征与P、R、Q有牢固的联系。因此,当呈现P时,这两个被激活的特征与P、 R、Q相联系,从而激活表征这些字母的结点,并认出P。由于确认R需要激活另一特征,即字母下半部分的对角线,而确认Q需要激活下面的对角线和右面的凸出部分,所以上述两个特征与P相吻合,抑制的信号从P发送到R、Q和其他字母的结点。
  儿童学习字母就是在特征和字母之间建立联结。婴幼儿在认识字母之前会唱字母歌,知道字母名称。以后,当幼儿见到字母并被告知这是字母“P”时,P字母名称和其特征的联系得到加强。通过日常交往和看图画、书籍等,幼儿多次经历字母P名称和P的视觉表征之间的联系。每次接触,字母名称和其特征的联系得到一次加强,最终每当见到P的特征时,该特征便能自动激活P的名称。
  同理,可以解释单词的再认。例如,当呈现单词EACH时,每一个字母的特征和这些字母之间的联结被激活。与此同时,该词中的E与首位之间的联结,A与第二个位置,C与第三个位置以及H与第四个位置之间的联结也被激活。也就是说,在激活了E的同时也部分激活了其与首位的联结,其他字母也一样。对于成人而言,他们曾多次经历第一E,第二A,第三C,第四H这组字母与其位置的联结,所以在见到EACH时,EACH的特征及其位置被激活,而其他词被抑制。
  研究表明,英语词汇中相同词干的词语与无相同词干的词相比,要易于识别。这可以用神经网络理论来解释。因为词的一个部分越是常用,人们接触的机会越多,越容易被激活。
  鲁梅哈特和麦克里兰(Rumelhart; D。E。 & McClelland; J。L。; 1986)提出平行分布加工(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理论解释英语单词的识别。他们认为,大脑由许多小机器构成,每一小机器学习一类特征信息,这些小机器相互联系且能同时运作。例如,当呈现字母E、A、C、H及其位置时,大脑同时进行加工。一个多音节词可分成几个音节,每一个音节又由几个字母构成,每一个字母又具有几个特征。这样,通过激活字母的特征及其联结来识别字母,通过激活一组特征字母及其联结模式来识别音节,通过激活一组特殊音节及其在词中联结的位置来识别多音节词。
  按照平行分布加工理论,词义(概念)的激活依赖较低级音节和模式的激活。知晓意识中的任何东西(如,一个词、一个表象或一个概念)都要归根于神经网络中的基本表征,即联结的模式。虽然现代联结主义者对词义加工提供了解释,但其解释不如解释字形与字音的知觉有效。
  联结主义对知识的解释的重要教育含义是:在掌握高级的知识之前,必须先掌握低级的知识。因此,在学习单词之前必须先掌握特定的字母,即在字母特征模式及其名称与声音之间建立联系。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知识加工被称为自下而上加工,与之相对的是自上而下加工。
  许多心理学家在考虑人的心理时,重点放在高级信息加工,很少关心支配符号表征系统的结点的神经或特征模式的激活。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联结主义模型不能表征某些作为人类知识核心的关键信息。例如,该模型不能解释蕴含在命题中的句法关系。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命题
  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命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请看下面的句子:
  (1)小明给张英一本有趣的书。
  这个句子可以分解成下面两个更简单的句子:
  (2)小明给张英一本书。
  (3)这本书是有趣的。
  句子(2)和(3)各表达一个命题。句子(2)中的论题是“小明、张英和书”,关系是“给”。句子(3)中的论题是“书”,关系是“有趣的”。可见,句子(1)是由两个命题构成的。命题用句子表达,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只涉及句子表达的意义。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句子表达的意义。
  例如,布赖恩斯福德和弗兰克斯(J。D。Bransford & J。J。Franks; 1971)给被试呈现下列七个句子:
  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
  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小屋。
  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石头滚下山并压坏了树林边的小屋。
  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果酱。
  小屋在树林边。
  果酱是甜的。
  这些句子可以分解成两组命题,每组由四个命题构成。
  第一组是:(吃了;蚂蚁、果酱)
  (甜的;果酱)
  (在……上;桌子、果酱)
  (在……里;厨房、蚂蚁)
  第二组是:(滚下;石头、山)
  (压坏;石头、小屋)
  (在……边;屋、树林)
  (小的;屋)
  请注意:括号里分号前的词,如“吃了”、“甜的”、“在……上”等表示关系;分号后面的词如“蚂蚁”、“果酱”等表示论题。
  研究者呈现下面三个句子以检测被试的再认记忆:
  原先学习过的: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酱。
  新的:蚂蚁吃了甜果酱。
  不可能的情形:蚂蚁吃了树林边的果酱。
  第一句是实际学习过的;第二句未学过,但是由已学过的命题组成的;第三句是由已学过的词构成的,但不能组成已学过的命题。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几乎不能区别第一和第二个句子,认为他们实际上已学过这两个句子,但是他们很有信心地认为,他们没有听到过第三个句子。
  实验表明,人的长时记忆保持的是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原先学过的词句本身。
  认知心理学家用了许多不同方法来表示命题。常用的方法是,用一个圆 (或椭圆)表示一个命题,用箭头将命题的论题和关系联系起来。如,“蚂蚁吃了甜果酱”这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命题,用上述方法表示(图中S代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论题;R表示关系):
  命题1(简作P1):
  命题2(简作P2): 
     
命题网络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例如,上面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果酱”,通过它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组成如下命题网络:
  
  同样,“在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酱”可以用如下命题网络表示:
  
  威斯伯格(R。W。Weisberg; 1969)向被试呈现如下英文句子:
  Childrenwhoaresloweatbreadthatiscold。
  译成中文是:慢速的儿童吃冷馒头。这个句子可用命题网络表示如下:
  
  研究者用自由回忆方法检测被试保持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当呈现slow,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hildren;当呈现bread,被试最先想到的是cold。这种自由联想现象可以用命题网络得到适当解释,即被试读到句子,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网络。从命题网络来看,slow和children最接近,bread和cold最接近,所以它们联系更紧密,容易相互联想。而在句子中,slow和bread同它们分别与children和cold相比,联系更紧密,但由于人的记忆中未保持这个句子,所以,当呈现slow时,几乎没有人联想到bread。
  科林斯和奎廉(A。M。Collins and M。R。Quillian; 1969)的一个经典实验支持了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层次结构储存的观点。他们认为对动物、鸟、鱼等分类的知识,以图4…2的层次结构储存。
  科林斯和奎廉认为,不同动物的知识概括水平不同。在每一概括水平上储存了可以用来区分其他水平的物体的属性。例如,“有皮”是所有动物的属性,储存在最高水平。用这一属性可以把动物与矿石(没有皮)等区分开。又如,“有羽毛”是所有鸟的属性,储存在比“动物”低一级水平上,可以被用来区别鸟与非鸟的动物(如,鱼、狗等没有羽毛)。科林斯等进一步假定,由于储存在知识网络中的事实的距离不同,提取它们的反应时也将不同。例如,“金丝雀是金丝雀吗?”“金丝雀是鸟吗?”“金丝雀是动物吗?”这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概括水平最低(被定为0级),第二个问题概括水平较高(被定为1级),第三个问题概括水平最高(被定为2级)。研究表明,随着问题概括水平的提高,被试判断问题真伪的反应时越长(见图4…3)。
  
图式与脚本
  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但是对于表征我们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