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现学现用(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禅现学现用(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他便提着灯笼上路了。可是还没有走出多远,就迎面被一人撞了个正着。

    盲者生气了,骂道:“看你怎么走的,难道没看见我手里的灯笼吗?”

    路人却说:“不是啊,你的灯已经熄了。”

    盲者听完,心平气和地说道:“老兄,是你心里的灯灭了呀!”

    盲者点灯,照亮别人,更是照亮自己。在此,盲者能够见到自身的本『性』,一切都不假外物;而那位路人却是眼虽明,心灯已经灭了。

    泥中莲花

    从前,日本那些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他们都没有出家的资格。无之禅师是贱民出身,可他一心皈依佛门,便通过假冒士族之姓,当了和尚。

    由于他对禅学参悟颇深,并且德高望重,后来便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但在举行就职仪式的那天,有人在法场道破了他的真实出身。

    没想到在庄严隆重的仪式上发生了这种事情,众人都不知如何是好,整个法场一片沉寂,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大家都为无之禅师捏了一把汗。

    但禅师丝毫没有显得惊惶失措,而是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泥中莲花。”

    说完,在场的人便是一阵喝彩声,那人也无言以对,实在佩服禅师对佛法领悟的精深。由于他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权利。殊不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拥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并且能以科学的精神去探知,定能揭开真理那神秘的面纱。

    上天不负有心人

    曾经,一个僧人寻问赵州和尚,狗是否有佛『性』,赵州回答了一个“无”字,但在当时赵州并没有参透为何是“无”,于是不分昼夜进行参究,无论何时,都是专心致志地守着这个“无”字。终于,苦心人,“佛”不负,他省悟了佛祖的玄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想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因而人们应该抓紧时间,不断地去探索新知,逐渐地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或许其中会有一些艰难险阻,但只要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不断地付出之后,皇天必将不负有心人的。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是一味的痴心妄想,而不采取实际的行动,终将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俗语说得好,“万事只怕有心人”。在经过一番风寒彻骨之后,迎来的必是扑鼻的梅花香。

    心满意足

    大智禅师饱读诗书,年轻时四处游历,知识丰富,道行高深。晚年居于洛阳的慧林寺中。

    有一次,一位学者慕名前来问禅,言词十分谦恭,可是神态中却有着一种自以为是的倨傲。

    待学者落座后,禅师便提起茶壶为他沏茶,但禅师对注满茶水的杯子视若无睹,一个劲地往其中倒水,以致茶水四溢,水流了一桌。

    学者见状,立即阻止禅师再倒水。此时,禅师方才放下手中的茶壶,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的心就如同这只杯子,装得过满。要我说禅,必须将它倒空才行。”

    学者于言下有省。

    我们的心往往是在超负荷运转着,自然心灵也得不到轻松。身体的肥胖只是带来形体的不便,心理的压力产生的却是生活中的苦恼和忧郁。要想更轻松愉快地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必须去除心灵不能承载之重。

    自己的住处

    赵州禅师身为一代名僧,在禅学参悟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他一生中总是行脚四海,云游八方,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他能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一日,他行脚到了云居禅师那里,云居禅师见他年龄这么大了,还以四处云游度日,实为艰苦。便劝说他找个长居安身的住处。并且建议他去山前那个古寺,虽然有点荒废破旧,但只要一经修整即可居住。

    赵州听后,不以为然,却反问云居自己怎么不去住。云居禅师一下子无言以对。

    一个人真正的住处应当存于内心。如果能够不为外物所动,心中的佛『性』坚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灵命的安身之所。我们也应该不断在社会中接受磨练、坚固自己的心,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对。

    不变应万变

    从前,道树禅师经过多方筹资后,终于建了一座寺院。旁边是一座道观,可里面的道士却不希望这里出现寺院,于是每日都会变一些妖魔鬼怪,想以此吓跑寺里的僧众。这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一些年轻的僧人确实被吓跑了。但禅师丝毫不为所动,一住便是十几年。最后撤离的反而是那些道士,他们已经将所有法术用尽,却对禅师无用。

    后来,有人特意去请教禅师取胜的秘诀。禅师沉默了一会,仅以一字作答:“无”。

    那人听后十分不解,心想“无”又怎能取胜呢?

    禅师继续说道:“法术固然有限、有尽、有量、有边;但无法术却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的。因而以‘无变’自然能胜过‘有变’了。”

    那人终于有所省悟。

    我们受到惊扰的无非是自心,只有“无心”,才能免受打扰。但人们往往难以放下世俗之心,整日也就被一些莫名的烦恼困扰着,郁闷得很,总在郁郁寡欢中度日。只有不为身外事物所牵引,才能轻松快乐地去享受生活。

    风中的幡

    慧能禅师身为一代得道高僧,他经常行教化于世间。

    有一次,只见两个僧人在幡下面争论不休。

    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所以是风在动。”另一个听完,马上辩驳道:“不对,没有幡动,怎知风在动呢?分明是幡在动。”二人争得面红耳赤,一直没有结果。

    禅师便走上前去,对他们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二位的心在动啊!”

    心安心静,世间便是安静的;心急心躁,世界就是纷杂的。一切的一切均是由心而生差别而存在的。如果『迷』『惑』于外物,争吵不休,无论输赢如何,还是『迷』『惑』其中不知所以。因而,必须离开这些繁琐的分别,让自己的心回归自然,才能体会到那种返朴归真的魅力。

    亲近花的梵唱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他照例采花去寺院供佛,碰巧遇见元德禅师从法堂出来,元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笑着说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死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才能保持花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易凋谢!”

    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调运我们的气质,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非常欢喜地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元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膊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自心清静了,处处都可宁静。在修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便是心静。只有在心静的基础上进行修为才会有所造诣。否则,自心不宁,即使是身处深山石寺当中,心中也被尘世的喧嚣所扰,难以在修行中有所作为。

    盐酱禅

    一日,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弟子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指着酱坛,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能说出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

    一寺的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大众无语,便用拄杖把三坛酱都打破了。

    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侍者点头称是。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后,有什么表示?”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道得,就用拄杖把酱缸打破了。”

    马祖禅师听后,哈哈大笑,对百丈夸赞不已。

    后来,马祖禅师带了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函中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你的关心,自从将酱坛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不缺少盐酱。”

    马祖道一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这八个字为“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盐酱在这里指的是禅者的本心自『性』。只有随时保持对本心自『性』的清醒认识,才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误入歧途,相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生活禅现学现用(下) 第五章 观念

    人们行事之时,必须心存一种良好的观念,才有助于成功。但往往一些人非常固执,总是在两个极端处徘徊。殊不知,只要一转身,成功的大门就敞开在他们身后。

    概念的误区

    白隐禅师身为一代名师,他将毕生精力都用于参禅上,在禅学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广收门徒,以自身传教人们参悟禅道。

    在他年老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