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明小说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晓明小说集-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懂。叶老师用现代人的白话讲古诗,和钱老的方法差不多的,也是广征博引,
但语言是对小孩讲故事那种,我就能看明白。顺便说道,我还特别爱看她说:
我现在要跑一个野马了。她说着就跑到现在在加拿大看的电视,上面用英文
介绍日本的俳句。然后再回到韦庄的词上,而从韦庄的词呢,引出一个问题:
一句话,说我要许身给你,这说起来多苯哪,是不是?怎样表达才是最重要
的。而且,我们要把诗歌里的生命引发出来。这种教学思路,给我很大启发。

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最后是他们的答辩。近年来
常常感觉到,中文系学生的论文,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缺乏新的知识视野。我
们的教材在吸取新知方面的反映非常之慢,有时让我感叹的是,学生越学越
傻。当然,这个意思也得归到我们教师身上。我们傻不傻?僵化了没有?我
们如何摆脱那种意识形态理解、伦理道德评价的模式?我给自己和学生的建
议是多看点新书。有两套书出版得很及时,可供文学系参考。一是“二十世
纪西方美术理论译丛”,包括《新艺术的震撼》、《理想和偶像──价值在历
史和艺术中的地位》、《现代主义,评论,现实主义》等11种(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这里提到的三种,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出版过,现在看到
的是1996年重印的版本。读这套书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在西方的含义和知
识,现代主义关注的艺术问题,评价现代主义的诸种可能性。《理想与偶像》
是贡布里希大师的著作(感谢中国贡布里希的翻译者范景中等人,祝这一伙
人和所有的贡迷新年快乐),译者在序中说:

在和朋友们的私下讨论中,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驱除黑格尔主义
的迷雾已决不是无足轻重的琐事,因为黑格尔“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
一切形式上都带来了破坏性的,或更为确切地说,带来了麻醉人的影响,或
者你也可以说是有毒的硬性。对能判断的人来说,从各方面对这种影响作有
力的反击,乃是每个人的责任。如果我们沉默的话,还有谁来说话呢?”正
是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贡布里希的著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因为是他在艺
术研究领域首次提出了取代黑格尔决定论的方案,力图驱散那扼杀我们进行
研究的幻影。

这篇译者序还有其它私人见解,十分有趣,你看看就知道了。我说的
第二套必读书是“学院丛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997年分别出版),其第一批书目有:卡尔.波普尔的《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威廉.燕卜荪的《朦胧的七种类型》、约翰.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中
世纪的衰落》;这四本都出了,还有本巴克桑德尔的《意图的模式:关于图
画的意图说明》还没看见。我们要再次感激范景中先生,他是这套书的主编。
丛书的序言中说道:在现代教育中,专业教育日益暴露出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心灵狭隘的缺陷。结果是忽视了为知识而奋斗或通过知识而解放的历史,
忽略了科学观念的历史,甚至忽略了教育学生在理智上的城市。结果导致了
心灵的贫困和心胸的狭窄,甚至它导致了漠视价值的可怕倾向。摆脱这种困
境的途径之一,也许是恢复学院的一个古老传统──重新唤起对知识的惊奇
感,唤起对书籍的依恋感。我很赞同这些说法。不过下面还有段引语,最后


说道:愿时尚、传媒和电脑永远不会破坏或者松弛个人对书籍的这种亲切的
依恋!

我的意思是,这句话好象和电脑有点过不去。可能作者是不用电脑的,
电脑和书籍的关系我建议在更复杂的层面来讨论。它和书籍就是对立的吗,
未必。

我这也是跑了个野马。事实上我正要将上述两套书作为研究生的必读
书,让研究生们好好念(第一我自己要好好念)。值得推荐的理论新书还有:
阿伦.布洛克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
10月北京第1版),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
主义理论精选》,两本书对于一种术语和理论的历史和定义详加讨论,对于
训练学生了解人文学科研究的思维方式,很有好处。

但我对文学的看法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一点,就是文学终究从属于艺
术,对于文学的研究无定论可言,而不借助于理论,单从文学作品的阅读,
亦足以积累文学知识,并且培养好的艺术品味。这就是说,无论从事研究还
是教学,阅读作品本身,始终是第一位的。以普通读者的胃口来看,我认为
现在出版界形势大好。很多经典作品的出版都在向全集的规模挺进,例如南
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简.奥斯丁全集,包括《曼斯菲尔德庄园》共六种(1997年8月第1版)。老实说:奥小姐的小说我看过《傲慢与偏见》,不大
喜欢,觉得理念太简单,人物和故事傻忽忽。但看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
我就不敢诋毁奥小姐的作品。

纳博科夫这本书是他在美国大学给学生上文学课的讲稿,他说,他这
本书的计划是找几部欧洲名家作品来进行研究。做的时候想本着一种爱慕的
心情,细细把玩,反复品味。“早在一百年前,福楼拜就在给他情妇的一封
信里说过这样的话:‘谁要能熟读五六本书,就可成为大学问家了。’”

纳博科夫在书中详加品味的有七部作品,其中位居首篇的就是奥斯丁
的《曼斯菲尔德庄园》。他说,这本书不像他讨论的其它几部小说那样极为
生动,“象《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小说是作者的生花妙
笔控制下给人快乐的炸弹。而《曼斯菲尔德庄园》则出自一位小姐的纤手,
是一个孩子的游戏。不过,从那个针线筐里诞生的是一件精美的刺绣艺术品,
那个孩子身上焕发着一丝奇妙的才华。”正一位看了这些话,我买了奥斯丁
全集。

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申慧辉译,三联书店,1991年10月第
1版),现在你要想买还真买不着。所以好书不能让它呆在书店,犹如情缘,
错失要遗憾一辈子。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好书都是生命换来的,你看前
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散文《日出之前》(戴骢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年4月第1版;感谢戴骢,他译的俄苏文学是我要特别收藏的版本,祝戴先
生新年快乐)。左琴科青年时代患有精神忧郁症,这是一本对自己的生活做
心理分析的书,作者为此书惨遭侮辱十多年,至死未已。戴骢的译后记使我
们了解左琴科的命运和《日出之前》这桩公案的来龙去脉。左琴科在批判会
上的申辩真了不起。他说:“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可以说,我的文学生涯,
我的文学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下,已走到尽头。我已摆脱不了绝境。一个老
人在道德上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可我却倍受屈辱,就像一条最蹩脚的狗崽子!
请问,叫我怎么再写作?他说:我愿意接受任何命运,就是不要现在的命运!
左琴科说完,几乎晕倒,跌跌撞撞地跑出会场。这是1954年。四年之后,


他就去世了。可是我们知道,通过戴先生的译本,这样的作家是没有生命限
制的。他的内心,他的死不悔改的骨气,通过他的作品复活。

我要收拾行囊,回老家去过春节,我塞进霸气书库里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新世纪万有文库”(1997年3月)中的几本小书。这套书
的设想是继承当年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的使命和形式,选编一些人人
当读的书,在廉价简装上做文章。书是小32开,二百页左右,大概是小五
号字,书价大约比同类字数的书便宜一半,也挺轻巧的。其中的“外国文化
书系”里有蒲宁的(译者用的是布宁这个译名)小说集《最后一次幽会》、
凯特.萧邦的《觉醒》、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诸神死了》(分上下两册)。我
觉得选目都很精当,《觉醒》是本美国的女性意识觉醒之早期经典,过去外
文系的要教到这个作品,中文系的一无所知,现在能看译本,可以补此欠缺。
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作品是过去俄苏文学中被打入冷宫的另类作品,说及他
要用到渊博、神秘、宗教、象征派等词汇。《诸神死了:背教者尤利安》是
他的三部曲《基督与敌基督者》的第一部,主人公是公元四世纪的罗马皇帝
尤利安。

我这篇书目报告要草草收尾,读者和《出版广角》的老刘头肯定已经
感觉到我力不从心,词不达意了。望山跑死马,好书哪里说得完呢。况且还
有三个小时我就要登机,不能不匆匆搁笔。祝敬爱的老刘头和《出版广角》
的朋友们新年快乐,祝读者快乐──新年过完,这篇文章才会用上,但我的
祝愿指整整一年,新年快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