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2年5月4日,我到母校北京大学去办事,在西门口碰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和她的父母。孩子的妈妈问我:“老先生,北京大学在哪里?”我说:“再往前走10米就是北京大学。”这位家长听我的口音觉得熟悉,便问我:“你的口音怎么那么像我们家乡的口音呀?”我问她是哪里人,回答说是营口的。我说我就出生在那里,怪不得口音和你们相近。我又问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女孩:“你将来想上哪个大学?”小女孩说:“我要上北大。”停了一下又说:“上清华也可以。”
  你看这孩子心多高哇,口气多么大啊。其实孩子这番话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说她对北大、清华连概念也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愿望呢?那是爸爸、妈妈灌输给孩子的。你将来要上北大,你将来要上清华,那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是全国最高学府。
  我也问过不少北京市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你将来考哪所大学?”“考北大。”一位小学女生这样说,“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要考北大。”
  高三这一年,家长的期望表现得更为充分。但是,过分的、脱离实际的期待会给孩子造成误导。当然,盲目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会助长他的惰性,同样不可取。
  案例
  有一位曾经就读北京四中的女孩,在学校里的成绩排名不是很靠前。她父亲的心气很高,一定要让她考上北大或清华,这样才和四中学生的身份相称,才能“光宗耀祖”。
  四中是北京市最好的学校。尽管上述这个女孩与本校同学相比成绩平平,但考取其他重点大学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她的父亲整天唠叨要上北大,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根据高三阶段她在学校的排名,考北大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她爸爸还不放弃“北大”,就只能把结果推向与目标相反的方向。
  当前,这样的情形特别普遍。如果孩子模拟考试在400分左右,家长索性不指望他去考北大、清华,能上大学就可以了。问题是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离北大、清华还有一定距离,家长就特别希望孩子冲上去。有点压力是好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孩子心态的失衡。
  据我研究,相当多有实力的考生,尽管成绩达不到上北大、清华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考上其他重点大学,然而他们最终只拿到一所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什么呢?就是他在父母的压力下一心奔北大、清华,而心里明白自己的实力和北大、清华还有20分甚至30分的差距。在这种不良的心态下参加高考往往发挥不出实际水平,结果北大、清华没考上,连第二志愿也达不到。
  有的考生干脆第一志愿报北大、清华,第二志愿就报北京工业大学了。其实他的成绩除了北大、清华以外,其他北京市的重点大学都可以上,结果他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提档线是500分上下,比他实际的考分低八九十分。
  高考前家长不必给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平时怎么考就怎么考,考多少算多少,考什么分上什么大学。这样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战高考,反而会发挥得好,甚至考出超过平时的成绩来。

  走出忽视言传身教的误区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学习好、考得好,考上大学,考上名校,将来再读研究生,出国深造,成为人才。这种愿望是非常好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呢?
  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自己并不以身作则,如此来,非但抵消了对孩子的言教,还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爸爸妈妈不这样做,却让我这样做。
  案例
  某考生2004年春节时在家备考,希望通过寒假把自己的功课进一步地复习好、巩固好。
  可是家里的环境怎么样呢?整个春节前后十来天,天天有客人,父母天天和客人搓麻将,搞得家里乌烟瘴气,有时孩子的三顿饭都不能保证。
  这个考生后来对我讲,本来希望寒假里能有一个飞跃,哪知道父母没完没了地搓麻将,
  没完没了地会客人,令他心情非常烦躁。“父母要求我好好学习,可他们的行为能使我好好
  学习吗?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案例
  一位高三的同学李某说:我很希望这一年抓紧时间把功课复习好,可是家里的环境不行。
  尽管我的父母整天要我抓紧时间学、努力好好学,说高考是人生第一大关,通过这一关就好办了等等,可是他们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打开,而且声音很大。特别是有球赛的时候,他们更是每场必看,不是又喊又叫,就是又拍桌又骂。我就是在这种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复习,有时有些题不会做,心里本来就挺烦,他们喊叫、吵闹的声音使我急上加急。
  案例
  一位姓赵的考生说:高三这一年,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我永远难忘。他们这一年几乎没怎么看电视,天气好时就出去散步。为了让我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天冷的时候,他们就在家里看书看报,很少讲话,也很少给别人打电话。别人来电话了,他们总是三言两语说完,没有那些寒暄的话。
  尽管爸爸、妈妈没有整天对我唠叨“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但他们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就是温情的力量,就是关心的力量,催我抓紧时间,努力备考,心情愉快,学习效率高。高三开学时,我的模考成绩刚够大本提档线,一年以后却提高了70多分,考上了重点大学。这70多分的进步和各种因素都有关系,但是也有父母的一份功劳,他们给我营造了非常温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我非常感谢爸爸妈妈。
  考生在高三备考的一年中父母不宜多言教,当然也不要放弃对孩子必要的监督,孩子毕竟不完全成熟,有可能会受外界的引诱。比如说好的电视他想看,一看就时间太长;愿意上网,一上网就忘了时间。父母要进行循循善诱的提示,一般情况下不要多讲大道理。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良好的行为来鼓励孩子,使他们能安下心来专注于学习。

  走出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

  据我多年的调查研究,很多高三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视,特别是高
  考前,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例
  北京海淀区考生钟某说:高三这一年我希望我妈妈少唠叨,可是她那个老毛病还是改不了,整天唠叨得使我心烦。早晨上学唠叨我,上课用心听讲;回家吃完晚饭唠叨我,抓紧时间复习。她这些话从我有记忆起就几乎天天听见,心情好的时候没有什么,高三这一年学习压力很大,有些题不会做心里就很烦,我妈再这样唠叨,我的心里就更烦了。
  父母应该在高三这一年多和孩子进行自然平等、朋友般的交流,使孩子产生温情感,心
  态平和,而不能没完没了、不间断地重复同类的话,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
  案例
  考生张某说:我的父母经常吵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争得不可开交,搞得我心里很烦躁。有时我母亲感觉委屈的时候还让我评理。王老师,你说高考这么紧张,我哪有心思给他们去作裁判呢?他们应该清楚,我的高考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少吵架、少拌嘴,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才是对我真正的关心,对我真正的爱护。
  面对上高三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在家中发生争执,更不要因小事而大动干戈。如果真有原则性的问题非解决不可,也最好推到孩子高考之后再解决。
  案例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热衷于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惟恐漏下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小道消息多数相当不准确,都是误传或是某些人根据自己的臆想编造出来的。孩子本来在以平静的心态进行复习,父母传来的一些小道消息会使他的情绪波动。
  北京朝阳区考生宋某说:父母在我上高三时,特别乐于打探各种有关高考的小道消息,每天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向我传达,我也分不出真假,搞得紧张兮兮。比如他们在高考前10天告诉我,今年北京的数学试卷特别难,是某某大学数学教授出的题,就是想通过数学刷下一批人,从而拉开考生成绩的差距。我本来数学成绩就不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觉得没戏了。
  在我看来,家长只要把考试大纲的精神传达给孩子就行了,社会上的小道消息即使听到,也 不必给孩子传达,因为这些消息中的绝大部分可信度都不高。
  考生心理是比较敏感的,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脸色、父母的语言口气、父母的微小动作都会引起孩子心态的反应。因此家长的言行务必要谨慎,一定要考虑到对孩子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有利就去做,不利就不去做。


  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学习

  向我咨询的家长中,很多人提出同一个问题: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他们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现在的高中课本根本看不懂,更别说辅导孩子了。孩子那么紧张自己却帮不上忙,感到对不起孩子,可又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常告诉这些家长……但可以从方法、策略、习惯等方面指导孩子。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科学的策略,复习效果自然会体现出来。据我的经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件事为孩子助一臂之力。

  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

  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留的作业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做数学题,一会儿背英语,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家长则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
  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