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虞世南说:“成王、康王在位时继承文王、武王的传统,以周公、召公为相,以德教化民众,仁德的风气日积月累,像疾风吹荡草丛一样,自然会国泰民安,这不值得称道。至于汉高祖,称帝之后,国事繁忙,日理万机,已亡的秦国遗留下来的弊端仍然存在。汉文帝以仁恕为本,以清静无为的方法治国,禁止了秦始皇、项羽残酷暴烈的统治方法,重新恢复了黄帝、尧舜时温和淳厚的风气,减少了刑法的使用,以这样的方式治理国家,对于君王来说是很艰难的。如果当初他不被新垣平的妖言所迷惑,不相信邓通的鬼话,汉文帝的做法就非常接近君道了。而汉景帝与周康王相比,显然在德行上他还有所欠缺,不如周康王更仁政。”
《汉文赞》上面这样描述汉文帝在位期间的仁德: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没有增加宫室园林、车骑服饰;臣民有不方便的地方,就让人民去使用;南越王赵陀自立为帝,文帝将赵陀的兄弟召来,给以厚赐,以德感化,赵陀感动称臣。文帝与匈奴曾有兄弟之约,但匈奴背约入侵,文帝派遣军队镇守边关,只守不攻,担心发兵深入会侵扰百姓。被分封到东南沿海的吴王因故与文帝不和,借口有病,不肯上朝,文帝不但不怪怨,反而派人送去手杖赏赐吴王。群臣批评吴王无理,文帝表面上听从,实际上不采纳。郎中令张武曾接受过吴王的贿赂,被文帝发觉后,不但没治罪,反而赏赐他,让他心怀惭愧。凡此种种,表明汉文帝一心一意以德服人,因此才出现海内殷富、礼义振兴、犯罪很少、刑罚几乎废除的景象。文帝真是仁啊。”
作为君王,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宽容仁厚的确非常难能可贵,汉文帝不愧为一代明君。因此有人就对傅玄说:“汉文帝废除了断趾、割鼻等残酷的肉刑,这可以说是仁政吧?”傅玄则回答说:“废除酷刑只是匹夫之仁。作为国家的君王,最重要的是能为天下苍生谋求长远利益,而不是仅仅注意这些小事。所以,班固认为汉文帝的仁德并不是废除了肉刑,而是他真正能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谋利益。”
所以《景帝赞》中才这样说:“孔子称这类人能继承三代一直传下来的治国之道。事实的确如此啊!周末和秦国的弊端是法令周密而严峻,但却不能制止奸臣、内乱产生,祸国害民的事情层出不穷。汉朝建立后,开始扫除苛烦的政令刑法,让民众得到更多休息的利益,而到了文帝,他在前人德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恭顺勤俭的方略,国泰民安;景帝秉承了先辈的治国政策,继续推行仁政,仅在五六十载之间,便做到了移风易俗,民风醇厚。谈周必称成康,言汉必称文景,这真是治国之美啊!”
由此可知,以德治国,以仁待民,以法护国是为君者治国的根本,是君道的体现。
例6:自从汉室衰落,天下日渐分崩离析,因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刘玄德凭蜀地险要,孙仲谋靠江淮坚固,天下一分为三,鼎足之势形成。这三个人都开创了帝王基业,建立了霸主宏图,但其建功立业的方法却有所不同,各有短长。
                  第一编 君道之善醒身、善御臣(8)
虞世南对这三个英雄人物是这样评价的:
曹操乃军事奇才,谋略才能无人能比,因此他能打下建国的基础。虽位居朝廷相位,但胸怀雄才大略。然而他谲秘诡诈,个性无常,疑心重重,多于猜忌,杀害了伏皇后家族数百人;毒杀荀彧;害死孔融;残杀崔琰;娄生只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他砍头;桓劭已经投降自首,跪下求饶,最后还是被他残杀。他弃仁德,丢仁厚,滥用刑戮,暴虐致极。然而,当他闲谈时却好与周文王相比,实际上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有许劭的话来形容曹操的功德非常恰当,他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刘备能以礼相待四川的太守刘璋,对诸葛亮委以为军师之重任从不怀疑,这是做君王的最好的仁德。孔明是不世奇才,其才智可与辅佐成汤的伊尹、武王的吕望相比。君臣同心,如鱼得水。只因国小兵弱,所以只能蜷缩在闭塞的蜀地,又因要同时分心对付魏、吴,因而与大国抗衡,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与曹操易地而处,使刘备的远大计谋得以施展,使关羽、张飞的勇猛得以发挥,将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么,刘备的霸主之业定会成功。
孙权比起前曹刘来,就不如了。他可以说是坐享其成,在其兄孙策的基础上,任用前朝的文武百官,凭借长江天险保护城池,他仅能自保而已。
三个人因其所长而成就了英名,又因所短而未能一统天下,但也正是由于出现了三足鼎立之势,才彰显了三人不同的才华谋略。
在评判曹、刘的才智时,陈寿认为:“刘备的智谋才干,比不上曹操,所以开拓的疆土也比较狭窄。”
晋朝的清官张辅则反驳说:“不能这么说。拨乱以得到好的将相为根本,仅凭一人之勇是不行的。诸葛亮精通礼义,称得上是王佐之才。刘备虽然没有曹操的实力强大,却能让他鞠躬尽瘁;关羽、张飞都是豪杰之士,却能忠心耿耿为他效犬马之力,这足以说明刘备的独特本领。光明正大的人和阴险奸诈之途不会互相配合,才能出众者与平庸愚者不能互相合作。曹操即使在稳固强盛之时,这些人也不会为他出谋效力,更何况在危难之际呢?假如让刘备拥有中原,他定能开创出可与周王朝相媲美的基业,那样的话,他的身份岂是一个人杰称号所能概括的呀!”
可见,曹刘之才能不相上下,一个地利为上,一个仁德为上,这都是成就霸业的重要条件。
对于孙权,他虽是兴于兄长基业,但能与曹刘鼎立而存也足以说明他才能不凡。
曹操问吴国的使者赵咨:“吴王是怎样的一位君王?”赵咨回答说:“是一位聪明仁智、雄才大略的君王。”曹操接着又问孙权有何表现,赵咨道:“鲁肃的出身贫寒,却被起用,证明他的聪睿;吕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拔,证明他的明达;收留了大将于禁而不加害,证明他的仁慈;攻占了荆州,兵不血刃,证明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证明他的雄才;委曲求全,敬奉陛下,证明他的谋略。”
孙策中箭受伤,伤势严重的时候,他把弟弟孙权叫到床前对他说:“统率江东的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战斗,当机立断,与天下争雄,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才,以保江东,我不如你。”
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计谋,像勾践一样奇异,确是人中豪杰,所以他才能独据江淮,成就三足鼎立的霸业。”
曹操、刘备、孙权,都可谓是旷世奇才,他们以自己的谋略、仁德和智慧而成就了三足鼎立的大业。他们的成功说明了好君道的标准:仁德治国,宽厚待民,任人唯贤。
例7:晋宣帝司马懿雄谋妙算,诡计多端,称得上盖世奇才;与其同样出众的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也是难得的军事奇才。二人在助人成就霸业的同时,也使自己名传后世。二人的高明之处各有不同,都有可圈点之处和借鉴之用。
虞世南评价司马懿时从正反两面概括道 :“他书生出身,辅佐魏国的大业,济世于危难之际,文才武略,实可称道。但他好玩弄阴谋,善用诡计,做事不讲仁义,猜疑妒忌,玩谋而失义。他为使魏明帝自取灭亡,佯装生病,河南尹李胜离京赴任时好意前去看他,他故意说胡话,把自己弄成命在旦夕的模样,使曹爽放松了警惕;他把何宴等人抓捕下狱后,任由狱吏对他们审讯拷打,最后还将其三族之亲连诛,像这类伤天害理的事,是正人君子做不出来的。像他这样用虚情假意的方式做事,用有违天理的方式待臣,如果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会战中原,以他的奸谋来对孔明的有节制,恐怕就不是对手了。”
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的才智优劣的比较,东吴时的张俨在《默记》中曾这样评论说:“汉朝灭亡,天下三分,这二人同时生活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投靠了一方之主。孔明从蜀汉起家,只有一个州的地盘,只占九分之一的大国面积,统领着数万军队,于祁山一带长弛,意气风发,大有饮马河海的壮志。司马懿拥有的地域大于诸葛亮十倍,仗着兼并的大军,城垒坚固,部队精锐,不敢斩将擒敌,却只能自保而已,让诸葛亮来去自由。假如不是诸葛亮过早离世,凉州、雍州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还在,战争继续打下去,最后的胜负不言自明。所以比起司马懿来,诸葛孔明有着更高明的谋略”。
                  第一编 君道之善醒身、善御臣(9)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就知道了用正直的谋士佐君,能成就商业,成全己名;用奸佞的谋士伴君,毁商业,辱己名。为君者在任用谋臣智士时要明察其是否仁厚,是否诚直,用臣前一定要先识。
八、雄君图霸业
历代雄君图霸王之业都有有一定的雄才谋略,在他们身上都有无人能比的英才和品性,他们或是称雄一时的英雄,或是仁德一世的良才,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成功君王的风采。
例1:作为盛名一世的君王刘邦,被世人称为霸者中的英雄,他的功成名就全是依仗自己的南征北战和过人谋略取得的,经历了常人所难以克服的苦难,所以他的成功才会被世人称颂。
荀悦说:“刘邦出身布衣,奋剑而取天下,既不是由尧舜那样的人禅让接位,也不是汤武那样称王,有如龙从云腾,虎挟风行,征乱伐暴,肃清天下。八年之间,海内平定,于是踏上了通天大道,登上了帝王宝座。自古以来,书籍所载,未曾有过。不是英雄豪杰,没有宽明的谋略,天命所授,神祇扶助,哪能建立如此不朽的功勋!武王焚鱼敬受天命,高祖挥剑斩白蛇,预兆天命的符号虽然不同,但其道理却是一样的。这不是神灵的感应吗?”
《尚书》说:“上天的意图,要让人来代替完成。”《周易》说:“汤武革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