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作者:高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命年代 作者:高华-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可知,虽然档案法》颁布已十多年,但建国后中央级的档案的查阅仍有非常多的限制。相比之下,省以下地方档案馆的查阅限制较少。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地方档案,写出了很有分量的历史论著。我的研究生也利用地方档案,完成他们的博士和硕士论文。 

    80年代后,有关部门整理、出版了一些党和国家历史的档案资料集和专题文献集,但种类、数量皆不多。《党的文献》杂志虽经常刊登一些档案,但发表的起因多为配合党和国家一些重要的政治举措,例如:强调科技对“四化”的
——————————
    ①  载许纪霖、刘擎主编:《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24
    
———————————————————————————————————————


重要性,就配合发布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相关论述,该杂志所刊档案的编辑指导色彩较为浓厚,当然,能发表一点,总是比秘而不宣,藏之密阁好。

    显而易见,原始档案对于研究者是极为重要的,但对其也应具体分析,不应盲目。

    1。  因为1949年后的档案的背景极为特殊,几十年不间断的政治运动对档案的形成、档案的内容都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许多干部的交代、反省,并非出自自愿。《顾准自述》一书是根据类似于档案的原始文件而编辑出版的,均为顾准在文革期间的交代材料,全为自诬之词。该书虽包含不少事实部分,但需认真剥离。

    2。  因某种特殊原因,有些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并无档案记载。

    例如:5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60年代初、中期,毛泽东召开的中央常委会,有些甚至无记录。其原因是:他对记录一事持高度警惕,防范有人在其身后搞所谓赫鲁晓夫似的“黑报告”。 

    3。  还有其它一些情况。

    所以,应该重视档案,同时也应对档案进行鉴别和分析。陈伯达晚年讲过一句话:如果档案一切皆可信,那还需要历史学干什么?此话是正确的。档案是极其重要的,但鉴别,分析更为重要。我觉得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的一段话,对如何鉴别、运用档案也是有用的。这就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正确的思维和研究方法。



    二、应高度重视苏联解秘档案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开始大量解秘前苏联档案。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前往莫斯科,与俄方接洽,购买这些珍贵的史料。北京的历史研究者沈志华先生投入大量财力,购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苏联史和中苏关系史档案,并组织翻译,已全部译成中文。这些档案中的苏联史部分几经周折,终于在最近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内部出版。全套书共34卷凡36本,将大大改变我们以往对苏维埃十月革命后80年历史的认识。 

    有关中苏关系史的苏联解秘档案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目前尚不具备公开出版的条件。沈志华先生已将其中的一部分,分别赠送给国内的少数研究者。这批档案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1)苏联是20世纪对中国、对中共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中苏两党、两国的交往覆盖了1949年后中国历史的大

                                                                       325
    
———————————————————————————————————————



部分。苏联解秘档案中的中苏关系部分,较多反映两党两国的上层来往,也兼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广泛领域。(2)这些档案都是原件。(3)在中国方面没有全面开放档案的条件下,苏联解秘档案的公布将对认识1949年后的中国、中苏关系有重要帮助。(4)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单一化的对历史的叙述,以致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学者说,若干年后,长期流行的那种叙述将会被彻底改写。

    沈志华先生利用苏联解秘档案和其他资料,纂写了两部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在香港出版的《斯大林、毛泽东和韩战》、《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沈也在国内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他最近写的《苏联专家在中国》,对研究苏联对华经济援助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我有机会读了一批苏联解秘档案,时间跨度为“二战”胜利至 70年代。这批档案涉及面很广,反映了许多极重要的问题。这还仅是解秘档案中的一部分,相信若干年后,这些档案会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 

    当然,当代中国史并不就是中苏关系史,苏联解密档案主要涉及中苏领导的上层交往和国际共运的分歧,以及50年代的中苏经济联系。有关中国内部更复杂的情况,还有待中国学者对中国各种材料进行分析。我有一个看法,这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只限于制度框架上,致于中国制度的运作方式,毛泽东的决策对中国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型塑作用,对国人生活状态的全面的支配,是任何外来影响,包括苏联的影响,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三、使用领导人文献集、年谱应注意的问题


    8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版了一批老一代革命家的文集,专题文集以及年谱等文献资料。计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刘少奇选集》、《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军事选集》、《周恩来外交文选》、《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叶剑英文选》、《习仲勋文选》、《张闻天文集》、《王稼祥文集》、《彭真文集》、《陆定一文集》、《李维汉选集》、《万里文集》、《陶铸文集》、《董必武文集》、《邓颖超文集》、《廖承志文集》、《胡乔木文集》、《邓力群文集》等等。

    这些文集都有重要的价值,提供了一种基本资料和基本线索,但它们也有局限,即相关研究不能仅凭这些文集作唯一重要的资料。

326
    
———————————————————————————————————————


    1。  对政治人物,一般都不是单纯的思想型或学院型的人物。他们的文字有时只是党用他们个人的名义发表。有些文字并不完全表示他们的真实思想。例如,1965年,用林彪名义发表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反映的的是当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毛泽东说过,他曾违心的写过一些颂扬斯大林的文章。所以,仅凭政治人物的文字作为研究的材料,所得的结论是会有偏差的。 

国内有些学者主要依据毛泽东的文集,用两个概念——“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来研究1949年后的毛泽东和他领导下的中国的30年,将30年的复杂性全部消解,使之平面化。 

    2。  政治人物的文集系都为以后所编,其中一些文集,有些表述是根据以后的情况而加以修润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历史原件。因此,使用这类文集,要谨慎、小心,需注意考辩、核查。

    下面稍微谈一些对毛泽东有关文集的解读问题。

    除了上面谈的毛泽东的不同文集,“文革”期间红卫兵编辑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也很有价值。其中所收入的毛泽东的讲话除个别外,大多未编入大陆出版的毛泽东的各种文集中,其真实性基本可靠。

    毛泽东的各种文集都极为重要,因毛泽东在长达几十年间是中国的最高领袖,其思想、态度决定党和国家的所有重要方面,即李慎之所言,30年天天写的是毛,说的是毛。

    最近20年也出版了一些领导人的年谱,即有《毛泽东年谱》(1949年以前部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陈毅、聂荣臻、贺龙等年谱。

    领导人年谱的重要性:

    1。  详尽。逐年、逐月反映传主的活动、言论。

    2。  年谱的编写一般都使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甚至政治局会议记录。

    3。  编写年谱的单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如中央文献研究室等。

    近10年出版的领导人年谱还有一些重要的特点,这就是有较多的取舍和省略,并非有事必录,如“文革”中周恩来的活动有大量地省略,对涉及敏感问题,都回避了。



    四、从地方志、回忆录、口述史料观察社会的基层


    过往的研究只注意上层的决策和政策的形成,对地方、基层关注很少。地

                                                                       327
    
———————————————————————————————————————


方、基层,更真实的反映社会的真貌和全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即有同一性,更有差异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地方、基层的观察,能反映民众的生存状态。 

    中国历代都有修志的传统,民国以后因战乱,修志传统中断,但亦有不少地区修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盛世修志〃。中央有地方志指导委员会,省、市、县政府设立地方志办公室。近29年来,出版了大量的省、市、县、镇志。它们都是根据当地政府的档案编纂而成的,对了解该地方的一般情况十分有用。

    专业志和大型丛书也是重要的资料来源。专业志十分重要,全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情况,如江苏林业志、水利志、钢铁志、粮食志、人口志等,价值较高,一般都较真实。

    《当代中国丛书》是1985年前后由胡乔木、邓力群发起编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