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流年 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光流年 上-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样,那高大的身躯,忽然间就缩短了一截,门板样的肩膀,也软微微地弓了起来。日光在他的肩上,如不断流着的水,脚下踢起的黄土、枯草,在半空里划出浊色的声音,又落在他的脚下。 




  司马鹿和司马虎不知如何是好了。他们看着司马蓝走到坟地中央时,一起叫了两声四哥,说人死了咋能没有坟地呢,咱们活着的弟兄仨,你先死坟地尺寸由你定不就行了吗。可司马蓝听了这话,既没应声,也没回头,自管自地径直着向前。于是,鹿和虎从身后跟来了,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说过的话,到穿过坟地追上四哥时,看见杜柏赶着羊群立在梁路上,就都站下来,让几十只羊围着他们转悠着。 




  杜柏说:“看坟地了?” 



  司马蓝说:“轮着我了。” 



  杜柏夹着他的药书把目光落花流水到后面鹿和虎身上,打量着他们,像望着两个问路的陌人,暗火似的目光从他们的黑袄上溜过去,有噼剥的声音留在他们的袄上和脸上。我早知道你们的坟地不够用,杜柏说,你们弟兄俩和村长争坟地,你们还算村长的弟弟吗?杜柏又把目光向上移,搁到他们的脸上去,说你们要还是村长的兄弟了,就到城里割卖一次皮,让他到医院做手术,不定能让他多活一年半载哩,能让他活着把灵隐水?引到村里了却他一桩心病哩。当然啦,杜柏说话又说回来,你们要不是他兄弟,就眼看着他哗啦一下死了去。 




  杜柏已经高龄到三十七岁半。杜柏懂中医。杜柏还是乡里往返村里的常年办事员。杜柏虽不像司马蓝那样事无巨细地主持村里的事务,可杜柏是三姓村文化和政策的像征,且谁家有病都得去找他,谁家的过年门联都要找他写。那一年杜柏去了一趟乡里,回来说乡里让田地责任到户了,土地就一夜之间分到各家各户了。一次杜柏说,农闲可以做些生意呀,就有许多家把核桃、红枣往镇上运着去卖了。在村里,司马蓝倘若是皇上,杜柏就是宰相了。司马蓝倘若是大将,杜柏就是大将帐下的军师了。他们默契共事,天衣无缝,加之司马蓝娶了杜柏的妹妹杜竹翠,许多时候,村人都看出来杜柏一张嘴,说的是司马蓝肚中的话。眼下,杜柏望着鹿、虎说话时,他的声音渐渐地软柔着,就像和他们商量样,又像替他们的哥哥司马蓝来求他们样。司马鹿和司马虎听着就把目光移到了司马蓝的脸上去。他们看见哥哥司马蓝也一样地在看他们。在坟地时司马蓝那红喝怒斥的目光没有了,眼下他满脸都是和坟地一样的灰凄色,目光枯枯萎萎,如同冬日里渴求日光和雨水的衰枝败草。有个米粒黑点在他露出棉花的袄领上爬动着,也许是虱子,也许是日暖出窝的小飞虫,它的脚步声如飞起的麦壳影儿在地上缓缓慢慢移。司马鹿盯着那爬动的小黑点,叫了一声哥,说哥你真的不想死?说你要不愿死了我就到城里去卖一次腿皮送你住院去,可我就怕钱花了,人反而死得快捷了,说这几年村里不是有几个卖房卖地去做了手术吗,做了手术反倒不出仨月就人财两空了,到时候人财两空你更后悔哩。司马蓝不言不语,脸上的灰凄依然又沉又厚。杜柏把目光从那脸上溜过去,说虎,亲哥弟兄一场,来人世走马观花一场,死马也该当活马医,何况人家说县医院有了新机器,虽然贵一些,可却是专门为做咱这号手术备的哩。于是,司马鹿长默不语了。司马虎看了一眼羊群,又看了杜柏,噼啦一下把目光尺子样打在司马蓝脸上去,盯着那张脸就像看着他一字不识的一页书,待杜柏的话飘落在地,他就硬硬梆梆含怨啧怒道,说四哥你要不想死你就早说呀,何苦领着我们来坟地划半天。不就是到教火院?割一块腿皮卖掉嘛,我左腿上没好皮右腿上还有手巾大的一块呢,司马虎说着拍了一下右大腿,说四哥你说一声就是了,犯不上为坟地打我一巴掌,犯不上好像是我和五哥让你得了喉病,是我们逼你去死样,不就是在右腿上割一块皮子卖掉嘛。 




  司马虎说:“我们明儿就去卖皮行不行?” 



  司马蓝久久远远地沉默着,他在灰黑厚重的沉默中转过身,跟着白色的羊群朝村里走去了。村里已经有午时的炊烟舒缓袅袅地升上来,人间的气息馨香烈烈地扑进他的鼻子里。就是这一刻,那个惊天动地的念头又一次轰轰隆隆地在脑里城墙倒塌一样响起来,人世悲剧的血色大幕云开日出地拉启了。 




  第二章 



  阎连科 



  ①三姓村──三姓村仅有蓝姓、杜姓、司马姓组成。地理位置为三县交界之地,然三县上千年的志史记载中,却均无三姓村之来源。据他们自己祖辈代代相传的说法,是明末清初之时,因战乱,灾祸之故,蓝姓从山东、杜姓从山西、司马姓从陕西逃荒至耙耧山脉的深皱之间,见其这儿人烟稀少,水土两旺,于是也就搭棚而居,常住下来,耕种劳作,通婚繁衍,成为村落。初时他们和别的人世一样,人畜两盛,生寿也都六十岁,甚或八十岁,然一代一代的出生与消亡,寿限却慢慢锐减下来,早些时候,村人多都有生害黑牙病,关节病,有的弯腰驼背,骨质松疏、肢体变形,基至瘫痪在床。百余年来,三姓村人又大都死于喉堵症,人的寿限从六十岁减至五十岁,又从五十岁减至四十岁,终于就到了人人都活不过四十岁的境地,到了满世界不和三姓村通婚往来的境地。最早发现喉堵症的是司马蓝的曾祖爷司马天仁,那时村里人口还不甚众多,都能活至五十余岁,他曾动员村人迁徙出耙耧山脉,可在方圆百里,没有找到一处水土两旺之地,终于未能迁徙,到了村人多都活不过五十岁时,司马蓝的祖爷曾大举动员各户零星迁走,自行安家,可那时侯村落里网状的血缘关系和乡村?死不离窝?的观念都已形成,很少有单家独户能够决心迁走。虽然三姓中都有一家、两家迁出,可到了外村,因不能速愈的喉症和遗传,外村人都不与三姓村人通婚,不得不又返迁回耙耧山脉。1950年的新政府成立之后,似乎也曾有过几次动议搬迁,然终因外界人口的无限膨胀和土地的紧缩等原因,大迁徙也只是停在动议之中,从而,三姓村也就不再奢望集体迁徙,也就年年月月地生存到了今天死亡遍布的境遇。 




  ②儒瓜──非小孩之意。耙耧山脉一带称侏儒为儒瓜,指那些一辈子都如瓜样团着长不大的孩娃。 



  ③灵隐水──从三姓村向西六十公里,为豫西伊河水系,起源于栾川县,途经嵩县、伊川县、入龙门,进洛河,汇黄河。在栾川、嵩县相交之处,山势俊美,林茂叶秀,有一灵隐寺,寺庙始建于清末时期,伊河从寺头分出一支岔河,称为灵隐河。灵隐河两岸白姓,多有百岁老人。司马蓝率三姓村民自十余年前,始开山修渠,引灵隐水以延年益寿,工程浩大,全程已挖四十余公里。 




  ④教火院──位于县城西南城关镇区,1892年英国传教士修建,系教堂医院,1942年后,日军进驻河南,改教堂医院为战场烧伤院,凡住病人,多为战场上被火烧伤士兵;日军投降后,留下的异人植皮术,使教火院在这一地区名闻暇尔。解放后,教火院改为县医院附设烧伤医院,故百姓至今传称为教火院。系教堂医院与烧伤医院的合称。 




  第三章 



  阎连科 



  正当午饭之时,村里有许多人在各自门口晒暖说闲,司马蓝的女人从村头走了回来。她单瘦,寡黄,走路如在风中飘着一样。有年冬天,村里人从灵隐渠上回来,遇了大风,别人在梁上至多走路踉跄,她却被风吹起来飘滚到了沟底,摔断两根肋骨。人们都疑心她的单瘦,如何能在床上擎住身高五尺八寸的村长司马蓝,可她竟为司马蓝顺顺利利生下了三个女儿:藤、葛、蔓。杜柏的爷爷杜拐子在世期间,村里的难产多得遍地牛毛,女人为生不出孩娃活活疼死,差不多每年都有,可她生藤、葛、蔓三胎,却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十七年前,村里怀孕的女人满山满野,杜拐子接生的脚步终日在街上响个不停,可那个午时,她说我的肚子不舒服哩,从门口回到家里就生了老大藤。一年后的夏天,正割着麦子,她往麦铺儿上一躺,葛的哭声就汪洋了一个世界。再有一年,她就又把蔓生在了挑水的路上。她是挑着一担水抱着三女儿蔓的一团红肉回到家里的。她的单瘦和韧性是村里的奇迹。村人们看到一条干枯的树枝,会立马想到她脱光的身子。看到一根皮韧的绳子,也一样想到她光溜溜的身子。她走到哪里,都像竖起的一段鞭子。这个午饭时候,她趟着日色和村人们的闲语,进村的当儿,把胳膊上的一个竹篮有意地挎到了胸前。竹篮里放了许多草药,显见是刚从土里挖的,草根都还红红的艳丽,散发着新鲜的草气土气。村人们忙着吃饭,没有人发现她的飘来。她不无遗憾地立在村人们面前,说都吃饭了?藤她爹怕不行了,活不了几天啦,喝水喉咙都疼。 




  砰地一下,人们把碗僵在了半空。 



  “真的?” 



  “坟地都看过了。” 



  “你篮里挎的啥?” 



  “草药。鲜生根,生地根,还有炙黄芪草。是我哥专门为他配的新药方。炙黄芪草气血双补,我跑十几里路才挖到,那死鬼对我不仁,一辈子心里都装着蓝四十,可我们杜家不能对他不义。我哥为配这药方一夜没合眼,把《黄帝内经》都翻烂了页。他快死了,他想活过四十,叫我到河头壑里挖炙黄芪草给他补气补血,我没有二话就去挖了,来回几十里,跑得我腿都断了。” 




  司马蓝的女人竹翠这样流水样表白着从村头走进了村间。人们就开始停着吃饭,说司马蓝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