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安禄山出了问题,那不仅表明他李林甫的眼睛瞎了,也表明皇上的眼睛瞎了。
 
在这个世界上,他李林甫的眼睛可以瞎,皇上的眼睛绝不能瞎。
 
所以维护安禄山的清白就成了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这是一条高压线,谁碰谁死。张九龄、王忠嗣的遭遇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好在安禄山也识相。
 
起码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很识相。
 
他对谁都可以爱理不理,但是对李林甫却是毕恭毕敬的。
 
于是唐玄宗时代最大的政治谎言就一直未被点破——直到李林甫如释重负地死去,新右相杨国忠踌躇满志地上台。
 
杨国忠并没有把安禄山看成是自己人。虽然安禄山这个大胖子是他远房妹妹杨玉环的养子,但杨国忠一点都不买他的账。
 
何止是不买他的账,简直是处处要跟他作对。
 
于是在后李林甫时代,杨国忠PK安禄山成了大唐的政治现实。杨国忠深深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安禄山的枪杆子实在是太厉害了:到杨国忠上台时,安禄山已然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所以——安禄山不起事则罢,一旦起事,那对大唐而言绝对是一剑封喉的。
 
当然大唐被一剑封喉杨国忠是不会有切肤之痛的,这江山毕竟是李家的,而不是他杨家的。他之所以对这件事着急上火,一在于安禄山对他不够尊重,起码没有做到像对李林甫那样尊重;二在于江山真的易主的话,姓安的小子怕是要让他死得很惨。




第89节:安禄山很着急(2)

而更要命的问题还在于——皇上糊涂啊,不仅坚信安禄山不会造反,还把他的老妈以及老妈的老妈都封为国夫人,至于安禄山十一个来路不明的儿子,唐玄宗也一一为他们起名字,以示关爱。
 
所以这件事情发展到最后,杨国忠很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虽然他不是太监。
 
其实,安禄山也很着急。
 
关于“造反”这件事,他自认为一直做得很隐蔽,但也一直有人在唐玄宗那里唧唧歪歪,搞得他很是心惊肉跳。
 
虽然唐玄宗无限信任他,可安禄山知道,“造反”的事,宜早不宜晚。
 
因为杨国忠已经行动了。
 
杨国忠首先提拔重用了著名的蕃将哥舒翰,让他做西北两镇节度使,并奏请唐玄宗封哥舒翰为西平郡王,这样一来,哥舒翰几乎和他安禄山形成势均力敌之势。虽然唐玄宗可能看不出杨国忠如此布局的“险恶用心”,但是安禄山明白,对手已经出招了——一旦他安禄山起事,哥舒翰必定会全力弹压。
 
紧接着,安禄山领教了杨国忠的第二招:杨在唐玄宗面前提议做一个游戏,说要想知道安禄山是否真的要反,只要召他入朝就可以试出来。如果安禄山心中没鬼,他会来;如果怕皇上开罪于他,他肯定不敢来。
 
这样的一个游戏方案让唐玄宗觉得很是新奇。他决定一试。天宝十二年的冬天,唐玄宗在华清宫向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发出了邀请函,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来长安一聚,他会一直在华清宫里等他。
 
但是,让唐玄宗失望的是,这个冬天,他没有等到那个肥胖的中年男人。
 
安禄山出现在唐玄宗面前已是第二年的正月。
 
路远是一方面。心存疑虑是另一方面。
 
去,还是不去,一直是安禄山在天宝十二年冬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
 
他最终选择了去。因为关于造反这件事,他还有最后一个准备工作没做。
 
不能功亏一篑。
 
所以安禄山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再一次选择了忍耐和示弱。




第90节:安禄山很着急(3)

当然还有一点,安禄山之所以在杨国忠仇视的眼光下现身华清宫,是基于对唐玄宗心理的准确把握。所谓“圣心难测”那是对智商不高的人而言。安禄山是什么人,是将帝王玩弄于股掌的人。
 
他的智商不可谓不高——虽然安看上去一脸蠢相。
 
这一次,在华清宫温暖的大殿内,安禄山再一次将唐玄宗玩弄于股掌。他哭着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这是在嫉妒与谋害他,要唐玄宗给他一个说法。唐玄宗当然不能给他一个说法。他谁都不开罪,只是说了类似于“今天天气真不错”等无关痛痒的话让这场由杨国忠发起的三人游戏戛然而止。他实在是有些审丑疲劳了。再一次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看到安禄山那张毫无变化的丑脸,唐玄宗恨不得要亲自问候杨国忠他妈。
 
安禄山有惊无险地重回范阳,开始抓紧进行军事斗争的准备。他向唐玄宗打报告,为了便于沟通,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请求将三十二名蕃将引入军中,以代替那些不合格的汉将。这份报告被杨国忠和韦见素宰相看到后,那真叫一个如临大敌。他们极力劝谏唐玄宗要提防安禄山造反,但这一回,唐玄宗决定不再采纳杨国忠的建议。他紧紧地搂住杨贵妃往华清宫赶去,将一个王朝即将到来的灾难置之度外。
 
这是天宝十四年的冬天,温暖是属于华清宫的,严寒却留给了华清宫外的大唐盛世。十一月初九的早晨,北京南郊,大胖子安禄山恶狠狠地跨上了一匹早已喂得膘肥体壮的枣红马,向这个王朝发出了他压抑已久的嘶叫。他的身后,是十五万和他一样身怀异志的“有志青年”。
 
他们都相信这样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
 
他们还相信这样一句话:皇位轮流坐,富贵险中求。




第91节:几乎要崩溃

几乎要崩溃
 
唐玄宗几乎要崩溃了。
 
他不明白,一个人,该有怎样的隐忍才可以将祸心包裹得如此严实。安禄山造反对他而言只是证明了一件无比残酷的事:他的眼睛瞎了。
 
并且,他竟然找不到可以迁怒的人。
 
因为早先提拔重用安禄山的李林甫已经死去,他不可以迁怒于他。再者说了,要说重用,他才是重用安禄山的第一人——没有他唐玄宗的信任,安禄山怎么可以成为大唐三镇节度使?!
 
扬扬得意的是杨国忠。他为自己未卜先知的才能而自豪。
 
但是所有的情绪反应并没有持续几天,因为安禄山造反部队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唐的三道防线——陈留、洛阳、陕郡就相继失守了。一个王朝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
 
唐玄宗终于从他的温柔乡里爬了出来。在洛阳失守后不久,七十一岁酒色缠身的他宣布亲征——他要亲手宰了安禄山这个狗贼。满朝文武都为他的身体担心,坚决反对他亲征。唐玄宗考虑再三,觉得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争气了,只得黯然宣布取消亲征。
 
公元756年六月,帝国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潼关失守。安禄山由此打开了通往京师长安的门户。唐玄宗明白,他应该开路了。
 
但是往哪里逃是一个问题。帝国虽大,但可以接纳唐玄宗的地方实在不多。在局势动荡的历史时刻,多数人持骑墙心态。天下可以是李家的,但谁规定不能是安家的呢?说到底天下是抢来的,不是温良恭俭让来的。如果最后的事实证明安禄山得了天下,那谁在这样的时刻容留唐玄宗谁就是在找死。
 
好在杨国忠伸出援手,拉了唐玄宗一把。
 
杨国忠这个人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未雨绸缪。
 
在那些与安禄山PK的日子里,杨国忠领略到了唐玄宗对他不支持、不反对、不负责的态度。这样的领略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皇上是靠不住的;安禄山一旦起兵后,这个王朝也是靠不住的。
 
能靠住的只有自己。
 
杨国忠因此派出心腹崔圆前往四川,秘密在那里建造一个将来可以在那里有所作为的城池。杨国忠曾经做过剑南节度使,知道天府之国的机关与奥秘。
 
什么叫“狡兔三窟”,这就叫“狡兔三窟”!




第92节:一个王朝的惊慌失措(1)

他只是没有想到,在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也要钻到他的窟里去以求平安。
 
杨国忠决定送个顺水人情。毕竟这天下还是大唐的天下。毕竟他和安禄山的矛盾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安禄山这次起兵喊出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杨国忠”。因此对杨国忠来说,当前最好的策略就是把唐玄宗抓在手里,温暖地抓在手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唐玄宗已经成了他的人质,虽然此后不久,杨国忠死于这个人质之手。
 
一个王朝的惊慌失措
 
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的早晨是一个王朝惊慌失措的早晨。
 
这一天,唐玄宗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黎明时分离开长安,中午时分到达咸阳行宫,夜半时分露宿金城。
 
唐玄宗是这么安排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很多年后,当重回长安的唐玄宗回忆起他逃难生涯第一天时的种种不堪事,应该说有两点让他后悔莫及:一是逃得不那么光明磊落,只带了杨贵妃姐妹、皇太子、亲王、杨国忠、高力士等人逃跑,有很多皇亲国戚和百官大臣都没有一一通知到,结果他们还老实巴交地和往常一样准点到兴庆宫上班,结果发现皇帝不见了,这一天的考勤不再记录在案。最要命的是,再也没人给他们发工资了,而在几百里外的潼关,安禄山究竟会怎么对待他们,颇让这些高干们惴惴不安。唐玄宗每念及于此,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真是狼狈得可以。
 
二是逃难途中,没有让大家们吃好、喝好、睡好。刚开始逃难时,每人精力尚好,个个争先恐后,上午九点刚过,他们就逃到了咸阳县东的望贤宫。但此时的望贤宫也没有人出来张望一下,因为打前哨、负责安排大家伙儿饮食起居的宦官王洛卿和咸阳县长都跑了,没有人管他们的肚子。最后没办法,还是杨国忠去搞了些胡饼来给唐玄宗充饥。皇帝的饮食标准尚且如此,其他人等就更差了,这天中午,唐玄宗心酸地发现,他的皇子皇孙们在争抢平常老百姓们吃的混杂着麦豆的粝饭,那真叫一个争先恐后,那真叫一个如饥似渴,唐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